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习题课件+单元知识梳理(共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习题课件+单元知识梳理(共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2 11:00:00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习作例文及习作训练
一、表达交流。
如何将一件事写清楚呢?读一读大家的说法,再写一写自己的意见。
沙沙: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阿木: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交代明白。
小云:可以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二、看图并发挥想象,把图片的内容说清楚。
星期天的上午,爸爸妈妈带着我们姐弟俩来到郊外野炊。
经过一番劳动,我们烤好了一大桌,
吃着自己亲手烤制的各种美味食物,我们高兴极了。
三、下列关于《习作例文》内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我家的杏熟了》中分杏的起因是小淘淘偷杏从树上摔下来。
B.《小木船》中“我”和陈明的矛盾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这部分略写了。
C.《小木船》这篇例文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
D.《我家的杏熟了》一文重点写了“数杏”。
D
四、例文片段赏析。
(一)
过了一会儿,奶奶拿了一根长竹竿从屋里出来了。她走到树下,挑熟了的杏往下打。她脚底下站不大稳,身子颤颤巍巍的。
杏一个接一个落在地上。我连忙弯腰去捡,不一会儿就捡了一衣兜。奶奶把小淘淘和他的伙伴都叫了过来,一人分给五六个,剩下的几个给了我。看他们吃得那样香甜,奶奶的嘴角露出了微笑,转过头对我说:“要记住,杏熟了,让乡亲们都尝个鲜,果子大家吃,才真的香甜呢!”
1.语段主要描写的是奶奶“分杏”的( )
A.起因   B.经过   C.结果
2.在描写奶奶“打杏”“分杏”时,
主要对奶奶的神态、____、____进行了细致描写。
B
动作
语言
3.在写奶奶打杏时,运用了“拿、走、挑、打”这些动词。
请你也运用一些动词完成下面的场景。
妈妈把切好的青菜倒进油锅里,
然后拿锅铲不断翻炒,紧接着用勺子舀了一勺盐撒进菜里,继续翻炒一会儿,又将生抽盖子打开,倒入一点儿生抽,不一会儿,一盘青菜就做好了。
(二)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有一天放学回家,我走在前面,陈明走在后面。我偷偷地回头看了他一眼,他右手插在裤兜里,裤兜胀得鼓鼓的,不知手里攥着什么。忽然,他几步追上了我,从裤兜里掏出一只精致的小木船来。我惊讶地望着他。他满脸通红,激动地说:“那次是我不好,不该弄坏你的船。明天我家就要搬走了,我做了这只船送给你,留个纪念吧!”说着,他把小木船塞到我手里。想想那天发生的事,本来是我的错,望着他那双热情的眼睛,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紧紧地握住他的手。
1.语段主要记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和陈明矛盾持续的几个月时间,作者却一笔带过,其原因是( )
A.在“我”的心中,时间过得是非常快的。
B.因为对于“我”和陈明之间的故事来讲,
那几个月的事不是重点,因此一笔带过。
C.“我”对陈明不在乎。
“我”和陈明和好的过程
B
五、类文赏析。
风 筝
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在苇塘里拔几根细苇,再找来几张纸,我们便做起风筝来。做一个蝴蝶样的吧。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一抬头,看见远远的水面上半沉半浮着一个巨大的木轮,不停地转着,将水扬起来,半圈儿水在闪着白光。那是我们村的水磨坊。
“那儿找过了吗?”
“没找过,说不定‘幸福鸟’就落在那儿呢。”大家说。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1.结合短文内容,选词填空。
我们的( )是做一个漂亮的风筝。做风筝时,
我们心中充满了( )。没有找回飘落的风筝,我们感到很( )。
愿望
希望
失望
2.读第3自然段,完成练习。
(1)用“——”画出本段话的中心句。
(2)圈出文中描写“我们”放风筝时动作的词。
(3)最能体现我们放风筝时的心情的一个词语是( )
A.飞快     B.快活
C.拼命 D.翩翩飞舞
B
3.对文中“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
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这是一个比喻句。
B.这是作者根据看到的情景加以想象的。
C.说明风筝飞得高。
4.“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一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语意未尽
B.表示话没说完
C.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B
A
5.“我们”把风筝称为“幸福鸟”,原因是( )
A.因为风筝像小鸟。
B.风筝不仅是风筝,还象征着“我们”心中的理想和幸福。
C.风筝能给“我们”带来好运。
B
6.梳理文章的内容。
(1)文章是围绕“____”来描写的。
(2)作者按照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的顺序进行描写,
语言生动,条理清晰。
风筝
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共24张PPT)
16 麻 雀 
C
二、读拼音,写词语。











齿
三、词语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搭配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呆呆地站着 嘶哑的声音
B.慢慢地走近 庞乱的怪物
C.绝望地尖叫 强调的力量
A
2.结合语境,用“烈”组词填在括号中,使句子表达得更清楚。
(1)风( )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
(2)他的演讲刚一结束,教室里立刻响起了( )的掌声。
(3)天刚蒙蒙亮,太阳就射出( )的光芒。看来,今天又是个大晴天。
(4)同学们的注意力被赛场上( )的篮球比赛吸引过去了。
猛烈
热烈
强烈
激烈
四、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
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1)“呆呆地”“无可奈何”是对小麻雀的____描写,
体现了小麻雀的茫然无助。
(2)我也来运用这种描写方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态
他高兴得两眼发光,笑意藏都藏不住。
(1)这句话写的是作者( )
A.看到的  B.听到的  C.想到的
(2)句中加点词是对猎狗的____描写,写出了小麻雀此时处境很____。
(3)请你也用一连串的动词,写清楚自己某一时刻所做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动作
危险
闹钟一响,我踢开被子,翻身下床,穿上衣服,冲进卫生间刷牙洗脸。
3.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1)这句话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
(2)“落”字形象地表现了老麻雀飞落时用力之____,
速度之____,从中可以看出老麻雀( )(多选)
A.很勇敢  B.很着急,很紧张
C.很急躁
(3)我能用这种修辞手法仿写一句话。
白云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


AB
一朵朵洁白的棉花,轻轻地飘浮在空中。
五、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
按起因、经过、结果梳理课文。(每条10个字以内)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
猎狗攻击小麻雀
老麻雀拯救幼儿
猎狗退缩
六、课内精彩再现。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1.作者在描写老麻雀拯救小麻雀的经过时,
对老麻雀的( )进行了具体描写。(多选)
A.动作    B.神态
C.声音 D.外形
2.用“——”画出文中体现老麻雀紧张姿态的句子。
ABC
3.文中猎狗的庞大和老麻雀的____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突出了老麻雀的____。
4.文中“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猎狗慢慢后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弱小
勇敢
伟大的母爱
猎狗被老麻雀强大的力量所震撼
七、课外阅读。
车把上的纸鹤
①那年暑假,我突然萌发单身去江南一座古城旅游的念头。
②古城很美,景色很多,却都分散在各处。我正为此犯愁,旅店的一位阿姨告诉我可以租自行车出行。我当即在旅店附近的一个车行里,租借到了一辆七成新的自行车。
③我兴奋地骑上自行车,游历了好几处景点。下午,我又兴冲冲地骑车向郊外的一个著名风景区进发。到达景点,我环顾四周,没有找到寄存自行车的地方,只有在公园对面的那片小树林里,横七竖八地停放着几辆自行车。我图省事,便将自行车也放在那里。
④我在景区游玩了好长时间。心一静下来,才猛然想起自行车好像忘了上锁,一摸口袋,果然不见有车钥匙。我顿时惊出一身大汗,游兴全消,苦苦哀求船工将我放上岸去。船尚未停稳,我就窜上岸,朝公园出口处跑。
⑤此时,天色暗淡下来。我远远地朝对面那片林子望去,那里只剩下孤零零的一辆自行车了。我奔跑过去一看,不禁喜出望外,正是我租来的那辆车呢!车是锁着的。我仔细一看,车把的刹车上夹着一只用纸折成的鹤,我取下纸鹤,一摸,硬硬的,在它的肚子里藏着一把钥匙!
⑥我端详着这只可爱的纸鹤,竟然发现它的尾部还歪歪扭扭地写着几个字:“叔叔,请小心!”激动的暖流顿时传遍全身……
1.事情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中的叙述内容,给下列反映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排序。
(写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
A.喜出望外   B.兴致勃勃
C.大惊失色 D.心急如焚
E.温暖如春 F.愁上眉梢
那年暑假
公园对面的林子
“我”、一个小孩
B F C D A E
3.短文的( )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
( )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
( )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
①②
③④
⑤⑥
八、积累展示。
在课余时间里,我积累了唐代诗人孟郊赞美母爱的古诗:
慈母_________,游子_________。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手中线
身上衣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第五单元知识梳理
一、字音
1.易读错的字
无奈(nài)  拯救(zhěng) 嘶哑(sī)
庞大(páng) 嗅觉(xiù) 铁链(liàn)
攀登(pān) 辫子(biàn) 笑呵呵(hē)
2.多音字
强  相
二、字形
1.易写错的字
嗅、庞:不要漏掉最后一点。
躯:“身”作偏旁时要变窄,撇画不出头。
幼:第一个撇折较平,第二个撇折向右上倾斜。
颤、攀、鲫:笔画较多,要写得紧凑。
2.形近字
    
    
    
三、词语
1.好词集锦
猛烈 摇撼 嫩黄 锋利 绝望 嘶哑
搏斗 庞大 安然 强大 奋力 鼓舞
呆呆地 笑呵呵 无可奈何 白发苍苍
2.近义词
突然——忽然   猛烈——激烈
庞大——巨大   急忙——连忙
鼓舞——鼓励   汲取——吸收
居然——竟然
3.反义词
猛烈——柔和   嘶哑——响亮
急忙——缓慢   笔陡——平坦
4.词语搭配
(猛烈)地摇撼   (嫩黄)的嘴角
(锋利)的牙齿 (嘶哑)的声音
(庞大)的怪物 (笔陡)的石级
四、课文主题
1.《麻雀》的起因是(猎狗攻击小麻雀),经过是(老麻雀奋不顾身拯救幼儿),结果是(猎狗被老麻雀的勇气震撼而退缩)。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只(奋不顾身、不惜牺牲自己生命也要拯救孩子)的老麻雀形象。
2.《爬天都峰》一文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写了假日里“我”和爸爸爬天都峰的事,表达了(面对困难要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这一主题。
五、单元拓展
赞美母爱的格言和诗句: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3.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与“坚持不懈”有关的名言:
1.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2.耐心之树,结黄金之果。
3.成功的秘诀在于永不改变既定的目标。
4.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共23张PPT)
17 爬天都峰
C
二、读拼音,写词语。












鼓励
竟然
吸取
四、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
这句话开门见山,交代了时间是_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____,
人物有__________,事件是___________。
2.啊,峰顶这么高,( )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
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 ),真叫人发颤!
(1)选择合适的短语填写到文中的括号里。(填序号)
A.从天上挂下来的
B.在云彩上面
假日里
黄山天都峰
爸爸和我
爬天都峰
B
A
(2)这句话描写了天都峰的____和____的特点。其作用是( )
A.赞美天都峰的壮丽景色。
B.突出爬天都峰的艰难,为下文写“我”和老爷爷爬天都峰作铺垫。
C.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3)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拟人 夸张 比喻)的修辞手法。


B
夸张
(1)这句话描写的是“我”爬天都峰的( )
A.起因  B.经过  C.结果
(2)句中把“我”比作________,
形象地写出了“我”爬天都峰时的________。
(3)根据提示仿写句子。
小弟弟淘气极了,他一会儿________________,
一会儿______________,真是一分钟也坐不住。
B
小猴子
姿态
钻到桌子底下
又跳到了沙发上
五、课文内容回顾。
1.梳理课文的写作顺序。
爬山前—( )—( )
2.文章的题目为《爬天都峰》,作者写如何“爬”的文字并不多,
而是用大量笔墨写“我”与老爷爷的对话,其用意是( )
A.通过对话来体现老爷爷和蔼可亲以及“我们”关系亲密。
B.通过对话反映“我”的思想感情变化,深化主题。
C.突显“我”的性格特点。
爬山中
爬上峰顶后
B
六、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
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我应该谢谢您!”
1. 语段主要描写的是( )的情景。
A.爬天都峰前
B.爬天都峰时
C.爬上天都峰后
2.爬上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感谢呢?( )
A.因为“我们”都从对方身上汲取了力量,
互相鼓励,克服困难才登上峰顶的。
B.因为“我”和老爷爷互相搀扶着,终于爬上了峰顶。
C.“我”和爷爷非常有礼貌。
C
A
3.在生活中,你有过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经历吗?写一写。
我从来不敢下水游泳,就算有家人陪伴我也不敢尝试。有一次我去游泳馆,看到很多和我同龄的小朋友都在水里嬉戏,我心里甭提多羡慕了。也许是受到了感染,我拿起游泳圈,试探着向泳池走去……
七、阅读类文,回答问题。
谁勇敢
枣树上有个马蜂窝。
小松指着马蜂窝说:“谁敢把它捅下来,就算谁勇敢!”他问小勇:“你敢吗?”
小勇摇摇头:“别捅,马蜂蜇(zhē)人可疼啦!”小松指着小勇的鼻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松找来一根长竹竿,使劲一( )。“啪!”马蜂窝掉了下来,马蜂一下子炸了窝!小松丢下竹竿,( )着脑瓜就逃。
得啦,胆小鬼!看我的!


大家也吓得跑开了。钢钢年纪小,跑得最慢,眼看马蜂扑过来,他“哇”地一声吓哭了。小勇回头一看,急忙跑回去,把钢钢( )到身后,( )起手中的小褂( ),拼命抽马蜂。
马蜂赶跑了。小勇让马蜂蜇了一下,半边脸肿起老高,疼得他直掉眼泪。小勇哭了,可是,大家都说他勇敢。
小松敢捅马蜂窝,谁也没说他勇敢。


guà
1.把四个动词送回到文章中的(  )里。
抡   捂   拉   捅
2.小松指着小勇的鼻子会说些什么呢?请联系上下文,写在文中横线上。
3.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
经过
结果
小松找小勇用捅马蜂窝的方法来比比谁勇敢。
小松捅下马蜂窝后,钢钢快要被马蜂蜇到,小勇救了钢钢。
小勇被马蜂蜇,哭了,但大家都说小勇最勇敢。
4.大家觉得小勇最勇敢的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可怕的马蜂面前,他能保护年纪小的钢钢
八、(拓展题)读诗句,猜名山。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2.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庐山
黄山
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