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唐县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的“身份证”
①中国古代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身份证,或者说不是所有人都有身份证的。在中国古代,身份证只是对有身份者有地位者而言。
②古代的身份证上面的信息比较简单,在唐代,一般就是“姓名”、“官职”两项,再细一点,将“单位”加上,有的甚至连姓名也没有。不过也有现代身份证上所没有的信息:如果持有者有兼职的,则要在上面写清楚。
③那么,古代身份证如此简单,很容易造假作伪。事实上,在古代也的确存在这些现象。古代和今天一样,确有假身份证,甚至出现连皇帝都敢骗的现象。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发生,有的会在身份证上特别注明伪造、出借或冒用的严重后果,如明朝就规定,“借者与借与者同罪”。
④除了加强对身份证的管理、核对外,有两种办法可以防伪。一是设置身份证的“防伪标记”。古代身份证的防伪标记,也没有现在这么复杂,如鱼符类身份证,仅是为它配一个袋子,即所谓“鱼袋”。二是制作不同质地的身份证。即不同级别的人,制作身份证所用的材料也不一样。
⑤中国古代身份证主要有以下几种:等级身份证、职业身份证、临时身份证等,其中以等级身份证最为流行。式样也很丰富:虎符、鱼符、龟符、龙符、麟符、牙牌、腰牌等。这一类身份证中,数鱼符最为典型和流行,使用的时间亦最久。
⑥符中最有名的是虎符,一般由将军们使用。唐朝实行身份证制度时为什么不用虎形符?原来,这是为了避讳祖宗李虎之虎。后来武则天改朝大周时,为什么也不用虎而用龟?可能是龟比鱼更珍贵,更受尊崇的原因吧。虽然龟符随武则天的逝去而消失,但却留下一个特流行的词汇——金龟婿。金龟婿是优质女婿的意思,你想想啊,女儿找到了一个身份证是金龟的男人做老公,最低也是三品大员啊。所以唐朝诗人李商隐留下一首挺有名的《为有》诗:“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⑦牙牌和腰牌,则是明清时候使用的身份证。牙牌是一种小片儿,有象牙、兽骨、金属、木质等多种质地,视身份和地位、功能的不同而有别。信息较为复杂的古代身份证出现在清朝。清代身份证叫的最多的名称是——“腰牌”,腰牌子上不仅要写清楚“姓名”、“年龄”、“单位”、“职业”、“官衔”……还会特别注明身份证的用途。更绝的是,要求比较高的腰牌上还会把持有者的面部特征录入。把面孔特征写到腰牌上,是极为厉害的一种手段,当时还没有整容术,面部特征信息十分管用,想冒充还是颇为困难的。
(选自《百科知识》2012年第2期,文/倪方六,有删改)
1.关于古代身份证,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身份证”有时只是一个物证,上边没有标明出生时间、性别这些必需的内容,甚至没有姓名。
B.在唐代,“身份证”上的信息比较简单,一般只有姓名、官职两项,再细一点,会写有“单位”。
C.古代“身份证”上也会有现代身份证所没有的信息,如果持者有兼职,则要在上面写清楚。
D.明清时期的腰牌上信息比较复杂,不仅有姓名、年龄等,还都会注明用途与持有者的面部特征。
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表述有误的是
A.中国古代的身份证有不同的种类,有等级身份证、职业身份证、临时身份证等,其中以表明等级的身份证最为流行。
B.古代的等级身份证有虎符、鱼符、龟符、龙符、麟符、牙符、腰牌等多种样式,鱼符最为典型和流行,使用的时间亦久。
C.古代身份证制作材料多样,如牙牌就有象牙、兽骨、金属、木材等多种质地,不同的材质表示不同的身份地位和功能。
D.把面部牲信息写到腰牌上,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防伪手段,想要假冒很困难,这就是现代身份证上要贴照片的声源。
3.对原文的分析与概括,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古代,并没有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身份证,不是所有人都在身份证,只有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能持有身份证。
B.古代的身份证信息简单,所以很容易造假作伪;像今天一样,古代也有持假身份证行骗的现象,甚至连皇帝都 敢骗。
C.古代身份证的防伪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为每个身份证配一个鱼袋;二是为不同级别的人选用不同的材料。
D.武则天改朝大周时,用龟符作身份证,而金质龟符只有高品阶的官员才拥有,于是金龟婿成了优质女婿的代称。
二、古诗文阅读(共2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以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击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①,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杈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②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侯,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快战:痛快地打一仗。②指王翳:指项王给王翳看。王翳,汉将。
4.对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项王军壁垓下 壁:安营扎寨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归属
C.项王自度不得脱 度:估计
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遭受
5.下列加线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①我何面目见之???????? ②马童面之???????????B.①位虽不终???????? ?②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C.①吾为若德?????????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 D.①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②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6.选出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 A、沛公安在 B、大王来何操 C、我何面目见之 D、籍何以至此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4分)
译文:
(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4分)
译文: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8-9题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注]??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8.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
A.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B.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平风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
C.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D.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她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作湘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
9.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
A.刘诗选择了月夜摇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B.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C.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
D.两首诗都将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超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
??
三、名句句篇默写:(10分)
10.补写出下列篇目中的空缺部分。
①携来百侣曾游。
② ,问苍茫大地, 。
③她静静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
④但我不能放歌, ;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⑤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 。
⑥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⑦ ;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3题
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
林语堂
今日是星期日,稍得闲暇,很想拿起笔来,写我这三天内心里的沉痛,但只不知从何说起。因为三天以来,每日总是昏头昏脑的,表面上奔走办公,少的静默之暇,思索一下,但是暗地里已觉得是经过我有生以来最哀恸的一种经验;或者一部分是因为我觉得刘杨二女士之死,是在我们最痛恨之敌人手下,是代表我们死的,一部分是因为我暗中已感觉亡国之隐痛,女士为亡国遭难,自秋瑾以来,这回算是第一次,而一部分是因为自我到女师大教书及办事以来,刘女士是我最熟识而最佩服嘉许的学生之一(杨女士虽比较不深知,也记得见过几回面),合此种种理由使我觉得二女士之死不尽像单纯的本校的损失,而像是个人的损失。
三月十八日即她死的早晨八时许,我还得了刘女士的电话,以学生自治会名义请我准停课一天,因为她说恐怕开会须十一时才能开成,此后又恐怕还有游行,下午一时大家赶不回来。我知道爱国运动,女子师范大学的学生素来是最热烈参加的,并非一般思想茅塞之女界所可比,又此回国民大会,纯为对外,绝无危险,自应照准,还告诉她以后凡有请停课事件,请从早接洽,以便通知教员,不知道这就是同她说话的末一次了。到下午二时我因要开会到校,一闻耗即刻同许季茀[即许寿裳(1882-1948年),字季茀,浙江绍兴人,教育家]先生到国务院,而进门开棺头一个已是刘女士之尸身,计前后相距不过三数小时。闭目一想,声影犹存,早晨她热心国事的神情犹可涌现吾想象间,但是她已经弃我们而长逝了。
刘女士是全校同学钦爱的领袖,因为她的为人之和顺,及对于校事之热心,是全校同学异口同声所称赞的。功课上面,是很用功,是很想自求进益的一个人,看见她的笔记的人大都可以赞同,而且关于公益事宜尤其是克己耐苦,能干有为,足称为中国新女子而无愧。我本知她是很有希望的一个人才,但是还不十分知道底细,到许季弟先生对我详述,才知道她是十分精干办事灵敏的女子。上回女师大被章刘毁残,所以能坚持抵抗,百折不挠而有今日者,实一大部分是刘女士之功,可称为全学革命之领袖。处我们现今昏天黑地,国亡无日,政治社会思想都须根本改造的时期,这种热心有为,能为女权运动领袖的才干,是何等的稀少,何等的宝贵!
记得有一天很冰冷的晚上,到十时,刘女士才独自一人提了一个极大的皮箱来我家里。这是两月前女师大演剧的第二天,是为还借用的衣服来的。因为到各家去分还,所以跑到这里来已经时候很晚而十分疲倦了,但是她还是说“不累”,仍旧满面笑容的谈到前夜演剧的情况,个人的劬劳,好像全不在心上。我方明白女师大之所以能有奋斗到底的成绩,是因为有这种人才。
在我的书桌上,有一本刘女士的英文作文簿,是她死的前一日交来的,一直到现在总是不忍翻开看。今天毅然开看,最后一篇的题目是:“SocialLifeintheCollege”,后记Mar,16,1926,就是她死前二天做的。刘女士每对自己的英文懊恼程度太差.以前旷课太多,其实一看她的英文倒是很流畅通顺的。这一篇文中有很可以引起我们感叹之语,很可以使我们知道她求学的心切,及上回因受摧残而旷学是如何必不得已之事。里头有一段说(尽依原文,未改只字):[篇幅所限,以下三段英文原文删去,只保留本文作者的汉语译文——编者注]
(“人常说,学生时期为最快乐之日,但是我不敢赞同。我相信世上永无快乐之日,而学生时期,亦多纷扰。”譬如吾校,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自从我进校以来即永未见宁日。我不敢回忆我在校过去的生活。“现吾校已比较安静,我正预备静心求学。但是又风闻新教育总长马君武氏又正在阴图扰乱教育界。若今日之安宁,我们又不能享受了。啊,这是何等可怕!”)
从这一篇中就可知道刘女士求学的热心及她受章士钊摧残的困苦感觉。同时也可以看见她对于政治的识见,远在一般丧家狗之文妖与名流之上。本学期创办英文自修室,她就很高兴的来预备努力研究,屡次来问我如何可以进步英文。我所说应买的书如Ox-fordPocketDictionary,她都很快就买来,不打算果真如她所预料,自章士钊马君武再讲整顿学风,“若今日之安宁情况,我们又不能享受了。啊,这是何等可怕”。
杨女士我虽然不深知,不能够详细表述,总也是女师大革命先烈之一。我希望有女师大同学能把她的生活较详细地叙述出来。
刘杨二女士之死,同她们一生一样,是死于与亡国官僚瘟国大夫奋斗之下,为全国女革命之先烈。所以她们的死,于我们虽然不甘心,总是死的光荣,因此觉得她们虽然死得可惜,却也死的可爱。我们于伤心泪下之余,应以此自慰,并继续她们的工作。总不应在这亡国时期过一种糊涂生活。一九二六,三,廿一日。(二女士被难后之第三日)(《剪拂集·大荒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有删节)
11.林语堂先生在回忆与刘和珍女士的交往中,一共写了几件事?这几件事分别表现了刘和珍怎样的性格特征?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在文中原文照录了刘和珍的一篇英文作业,这样写是不是多余?谈谈你的理解。(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文与《记念刘和珍君》是同一时期、针对同一事件的两篇纪念性文章,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情感有哪些异同? (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第小题4分,共20分)
14.下列词语中,加线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颓圮pǐ 前仆pū后继 遒劲jìn有力 长歌当dàng哭
B.绯fēi红 淬cuì火 惩创 chuàng 参与yù
C.拊fǔ心 瞋chēn目 戮lù力 百舸kě
D.漫溯sù 刊载 zǎi 拘泥nì 自怨自艾ài
15.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成正确的一组是
A.城垣 陷井 烦燥 陨身不恤
B.竞争 未雨绸缪 寥阔 责无旁贷
C.因地制宜 爆发 阴谋诡计 姆指
D.狼藉 绿草如茵 走投无路 惹是生非
16.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性格比较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但是一到课堂上就变得振振有词,滔滔不绝,所以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
B.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
C.张经理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如电光石火,让小余心头淤积的阴霾顿时消散,再次燃起争创销售佳绩的激情。
D.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经常有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会聚在这里,他们各具民族风格与艺术特色的优美歌声在大厅内交相辉映,久久回荡。
18.下面一组句子中,语意最连贯的一项是:
①在古代,这个信念有些神秘色彩。 ②在一切比较深入的科学研究后面,必定有一种信念驱使我们。 ③对于数学研究则还要加上一点:这个世界的合理性,首先在于它可以用数学来描述。 ④可是发展到现代,科学经过了多次伟大的综合,如欧几里得的综合,牛顿的综合,爱因斯坦的综合,计算机的出现,哪一次不是或多或少遵循这个信念? ⑤这个信念就是:世界是合理的,简单的,因而是可以理解的。 A.②①④③⑤ B.①④②③⑤ C.②⑤③①④ D.①④②⑤③
六、作文:(6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戴望舒的《雨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绵密的细雨和丁香一样的姑娘,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许许多多的雨天,有贵如油的春雨,有倾盆而下的夏雨,有绵绵的秋雨,有冷清的冬雨。在不同的雨天里发生过许许多多难忘的事,你刻骨铭心的是哪个雨天呢?
请以“那个雨天”为题,联系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行唐一中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答题纸
高一语文
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4分)
译文:
(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4分)
译文:
10.补写出下列篇目中的空缺部分。
①携来百侣曾游。
② ,问苍茫大地, 。
③她静静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
④但我不能放歌, ; ,沉默
是今晚的康桥。
⑤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 。
⑥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⑦ ;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11.林语堂先生在回忆与刘和珍女士的交往中,一共写了几件事?这几件事分别表现了刘和珍怎样的性格特征?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在文中原文照录了刘和珍的一篇英文作业,这样写是不是多余?谈谈你的理解。(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文与《记念刘和珍君》是同一时期、针对同一事件的两篇纪念性文章,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情感有哪些异同? (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