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专题四 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第四章 光现象
1.如图所示,关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所成的像可用光屏承接
B.实验中所成像的大小会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C.该实验需要选择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
D.多次进行实验,主要是为了减小测量误差
解析:
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A错误。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的大小不会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故B错误。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得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要进行多次实验,故D错误。
C
2.小明利用一些器材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器材: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玻璃板、白纸、刻度尺、铅笔。
(1)选取A、B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的关系。
(2)在研究像和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时,应多次改变蜡烛 (选填“A”或“B”)的位置,重复实验,多次实验的好处是 。
(3)用一条直线将A、B连在一起,小明发现A、B的连线与玻璃板 。
像与物大小
A
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垂直
2.小明利用一些器材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器材: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玻璃板、白纸、刻度尺、铅笔。
(4)在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时,小明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处,然 后 (选填“透过玻璃板”或“直接”)观察光屏,实验中他 (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像。
(5)如图乙所示是从墙壁上的平面镜中观察到的时钟图,则当时的时间是 。
A. 2:35 B. 2:25 C. 9:35 D. 9:25
直接
不能
D
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用到了如下器材:白纸、玻璃板、完全相同的a、b两物块、一枚细针。请完成下列各实验步骤的填空:
(1)如图甲所示将白纸铺于水平桌面上,再把玻璃板竖直置于白纸上,即保证玻璃板与白纸是相互 的,并在白纸上记录下玻璃板所在位置。
垂直
解析:(1)实验时,玻璃板要与纸面垂直放置;如果玻璃板与纸面不垂直,根据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可知,物块的像与物块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有可能找不到像。
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用到了如下器材:白纸、玻璃板、完全相同的a、b两物块、一枚细针。请完成下列各实验步骤的填空:
(2)将物块a竖直置于玻璃板前的白纸上,记录下物块底部所在的位置CD,如图乙所示。此时,在一定光线条件下,便可观察到物块a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接下来,小明将物块b放在玻璃板后移动,透过 观察到b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了 。
正立
玻璃板
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用到了如下器材:白纸、玻璃板、完全相同的a、b两物块、一枚细针。请完成下列各实验步骤的填空:
(3)小明记录下物块b底部所在位置C'D',取出白纸并沿玻璃板底部所在的直线对折后,用一枚细针沿线段CD扎数个眼,打开白纸,发现线段C'D'上也布满了针眼。结合步骤(2)的结论分析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 关系。
关于镜面对称
解析:(3)小明记录下物块b底部所在的位置C'D',取出白纸并沿玻璃板底部所在的直线对折后,用一枚细针沿线段CD扎数个眼,打开白纸,发现线段C'D'上也布满了针眼。结合步骤(2)的结论分析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关于镜面对称关系。
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用到了如下器材:白纸、玻璃板、完全相同的a、b两物块、一枚细针。请完成下列各实验步骤的填空:
(4)为了得到具有普遍性的结论,以乙图的视角来看,小明将物块a绕C点顺时针旋转至乙图虚线所示的位置后,为了再次确定像的位置,物块b应绕C'点 (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并记录下位置。
逆时针
解析:(4)为了得到具有普遍性的结论,以题图乙的视角来看,小明将物块a绕C点顺时针旋转至乙图虚线所示的位置后,像物等距,相对于镜面是对称的,像相对于物一起发生运动,为了再次确定像的位置,物块b应绕C′点逆时针旋转,并记录下位置。
4.小华通过玻璃门(图甲)简单地验证了平面镜成像的某些规律。
(1)先在房间A的地砖拼接处放一标记物,然后到房间B,若实验者及标记物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让实验者所成的像落在标记物上,他应向 (填序号)方向移动。
③
解析:(2) 标记物在A房间,为了让实验者所成的像落在标记物上,故为了使像更加清晰,房间B的亮度要比房间A亮一些。
4.小华通过玻璃门(图甲)简单地验证了平面镜成像的某些规律。
(2)为了让成像更清晰,房间B的亮度要比房间A 。
亮
4.小华通过玻璃门(图甲)简单地验证了平面镜成像的某些规律。
(3)对本实验的相关评价,合理的有 。
A.证明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
B.利用地砖方便确定像和物体的位置关系
C.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物体进行实验,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BC
5.(20-21·邯郸期中)如图是小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你认为本实验小明应选择较 (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来完成实验。理由是 。
(2)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薄
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
较黑暗
5.(20-21·邯郸期中)如图是小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3)在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4)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上放置一块白屏,白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
大小
不能
虚像
5.(20-21·邯郸期中)如图是小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5)小明第一次将蜡烛A置于玻璃板前5 cm,第二次将蜡烛A向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3 cm,再次放置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则蜡烛A与蜡烛B的间距为 cm。
16
(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选填“虚”或“实”)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 。
6.(20-21·秦皇岛期中)超凡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如图)。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未点燃
等效替代法
虚
不变
(5)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超凡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 (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
(6)他在实验中看见两个虚像,是由于 ;因此,做实验时,应选用 (选填“厚”或“薄”)玻璃板。
6.(20-21·秦皇岛期中)超凡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如图)。
不变
透明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两个反射面都能成像
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