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六上3 古诗词三首同步分层作业(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基础篇)六上3 古诗词三首同步分层作业(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2 09:0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上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同步分层作业3 古诗词三首
一.试题(共10小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辛弃疾(jí) 惊鹊(què)
B.鸣蝉(chán) 稻花(dào)
C.茅店(máo)   忽见(jiàn)
2.给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移舟泊烟渚。(  )
A.移动小船。 B.靠岸。
3.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对《宿建德江》后两句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借景抒情,非常鲜明地烘托出了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
B.诗人看到,原野空旷辽阔,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心情更觉压抑。
C.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明月更勾起了诗人的思乡愁绪,使他夜不能寐。
5.《宿建德江》和《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但诗人表达的情感却各不相同。   (判断对错)
6.默写《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   。
   ,   。
   ,   。
   ,   。
7.课内阅读,精彩片段欣赏。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用“ ”画出诗中借景抒情的句子。
(2)此诗先写    ,再叙    ,然后写宇宙广袤宁静,   。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
A.日暮添愁
B.明月伴人更亲
C.羁旅夜泊
8.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醉书”的意思是    。
A.喝醉了读书。
B.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C.一种字体。
D.沉迷于书。
(2)这首诗描写了    (春 夏 秋)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    (小 中 暴)雨。第一句写    ,第二句写    ,后两句写    。
(3)诗的第一句中“   ”一词,写出了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未遮山”是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形象逼真。第二句中用“   ”形容雨点,生动形象。
(4)下列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跳珠”这个形象而富有动感的比喻,既写出了雨来纷急的样子,又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
B.本诗是按时间顺序描写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
C.作者描写了四个场景: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令人读来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D.诗人苏轼是在望湖楼上,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的。
(5)填一填。
苏轼的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   ”并称“苏黄”。他的词开豪放一派,与“   ”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他的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   ”并称“欧苏”。
9.用自己的话描摹下面诗句中的画面。
(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0.《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犹如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将我们带入如诗如画的意境之中,请你发挥想象,将这首词改写成一篇短文。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上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同步分层作业3 古诗词三首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0小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辛弃疾(jí) 惊鹊(què)
B.鸣蝉(chán) 稻花(dào)
C.茅店(máo)   忽见(jiàn)
【解答】A、B正确。
C.有误,忽现:忽然出现。故“忽现”的“现”应读“xiàn”。
故选:C。
2.给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移舟泊烟渚。(  )
A.移动小船。 B.靠岸。
【解答】“移舟泊烟渚”这句是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意思是:把小船停靠在烟水迷蒙的沙洲边。“移舟”的意思是移动小船。
故选:A。
3.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解答】根据句意可知,A、B、D正确,C.有误,句意:天边几颗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应划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故选:C。
4.对《宿建德江》后两句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借景抒情,非常鲜明地烘托出了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
B.诗人看到,原野空旷辽阔,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心情更觉压抑。
C.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明月更勾起了诗人的思乡愁绪,使他夜不能寐。
【解答】出自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翻译:原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A、B对《宿建德江》后两句诗的理解正确;
C.对《宿建德江》后两句诗的理解错误。作者并不是被明月勾起了思乡愁绪,而是觉得明月与人亲近。
故选:C。
5.《宿建德江》和《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但诗人表达的情感却各不相同。 √ (判断对错)
【解答】《宿建德江》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作者通过描写“烟雾弥漫的沙洲”“快要落山的太阳”“江边的树”“江上的明月”等景色,抒发了孤身在外的游子子的愁思。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描写黄沙岭夜里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的情景。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写出夏夜的山村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所以《宿建德江》和《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但诗人表达的情感却各不相同。
故答案为:√。
6.默写《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 , 清风半夜鸣蝉 。
 稻花香里说丰年 , 听取蛙声一片 。
 七八个星天外 , 两三点雨山前 。
 旧时茅店社林边 , 路转溪头忽见 。
【解答】答案为: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7.课内阅读,精彩片段欣赏。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用“ ”画出诗中借景抒情的句子。
(2)此诗先写  C ,再叙  A ,然后写宇宙广袤宁静, B 。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
A.日暮添愁
B.明月伴人更亲
C.羁旅夜泊
【解答】(1)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结合诗歌内容可知,此诗前两句为触景生情,后两句为借景抒情,描写了清新的秋夜,突出表现了细微的景物特点。
(2)考查了诗歌内容的理解。结合诗歌内容可知,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故答案为:
(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C A B。
8.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醉书”的意思是  B 。
A.喝醉了读书。
B.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C.一种字体。
D.沉迷于书。
(2)这首诗描写了  夏 (春 夏 秋)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  暴 (小 中 暴)雨。第一句写  黑云翻滚 ,第二句写  大雨倾盆 ,后两句写  雨过天晴 。
(3)诗的第一句中“ 翻墨 ”一词,写出了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未遮山”是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形象逼真。第二句中用“ 跳珠 ”形容雨点,生动形象。
(4)下列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跳珠”这个形象而富有动感的比喻,既写出了雨来纷急的样子,又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
B.本诗是按时间顺序描写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
C.作者描写了四个场景: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令人读来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D.诗人苏轼是在望湖楼上,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的。
(5)填一填。
苏轼的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 黄庭坚 ”并称“苏黄”。他的词开豪放一派,与“ 辛弃疾 ”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他的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 欧阳修 ”并称“欧苏”。
【解答】(1)考查了诗歌字词意思的理解。结合译文可知,“醉书”的意思是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2)考查了诗歌内容的理解。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
(3)考查了诗句意思的理解。结合诗歌内容可知,诗的第一句中“翻墨”一词,写出了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未遮山”是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形象逼真。第二句中用“跳珠”形容雨点,生动形象。
(4)考查了诗歌的赏析。A、B、C正确,D选项有误,诗人苏轼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
(5)考查了文学常识。结合自己课内外的积累作答。
故答案为:
(1)B;
(2)夏 暴 黑云翻滚 大雨倾盆 雨过天晴;
(3)翻墨 跳珠;
(4)D;
(5)黄庭坚 辛弃疾 欧阳修。
9.用自己的话描摹下面诗句中的画面。
(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2)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解答】(1)出自唐代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翻译: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2)出自宋代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翻译: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故答案为:
(1)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2)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10.《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犹如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将我们带入如诗如画的意境之中,请你发挥想象,将这首词改写成一篇短文。
【解答】【范文】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在一个夏日的夜晚,辛弃疾行走在江西黄沙岭的路上,夜晚凉爽的风儿吹过面颊,诗人感到惬意而舒适。
皎洁的月亮渐渐从树梢上升起,月光如洗,诗人漫步树下,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讨论,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天空乌云密布,星星闪烁,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如此美好的夜晚,诗人诗兴大发,写下此作以赞美这美妙的夜晚。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