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湘教版 第四章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你在南方露着腰,
我在北方裹着貂。
一山有四季,
十里不同天。
Contents
01
甲
乙
如下图,将两个温度计分别插入甲、乙两个盒子中的沙土,同时在阳光下照射20分钟后,两个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会一样吗?为什么?
不会一样。
左图阳光直射沙土,获得光热多,温度高,右图阳光斜射,温度低。
直射
斜射
活动1
直射:照射面积小 →光束集中 →太阳辐射强
斜射:照射面积大 →光束分散 →太阳辐射弱
地球形状与气候
直 射
斜 射
A
B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
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读下图,如果地球表面不是一个球面,而是一个平面,A、B、C三地的太阳高度会有不同吗?
A、B、C三地的太阳高度是相同的。
活动2
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逐渐降低
活动2
太 阳 光 线
02
地球自转
昼夜更替
太阳升落
太阳高度变化
气温等天气的变化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想一想,如果地球正着身子绕太阳公转,会出现什么情况?
公转一周,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发生变化了没有?
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交角
黄赤夹角
地球的公转
黄赤夹角
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地球的公转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太阳直射点:______________
赤 道
地球公转—春分
春分日期:______________
3月21日前后
昼夜长短:______________
全球昼夜等长
夏至日期:______________
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______________
北回归线
昼夜长短: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
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
地球公转—夏至
秋分日期:______________
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______________
赤道
昼夜长短:______________
全球昼夜等长
地球公转—秋分
冬至日期:______________
12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______________
南回归线
地球公转—冬至
昼夜长短: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
昼越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
小结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点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3月21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6月22日前后
12月22日前后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极昼极夜现象
无
北极圈极昼
无
南极圈极昼
地球的四季
3月、4月、5月
春
6月、7月、8月
夏
9月、10月、11月
秋
12月、1月、2月
冬
地球的五带
热带
北温带
南温带
北寒带
南寒带
阳光直射
四季分明
四季分明
极昼极夜
极昼极夜
03
水
沙土
如图,两个玻璃容器中分别盛入等体积的水和沙土,各插入一支温度计。把它们同时置于太阳下照射2小时。你认为哪支温度计的读数高?
把两个容器同时移入室内,2小时后,读出两支温度计的数值,你认为哪支温度计的读数高?
合作探究
结论
海洋:受热慢、放热慢
陆地:受热快、放热快
升温慢、降温慢
升温快、降温快
夏季,海洋气温偏低、冬季,海洋气温偏高
夏季,陆地气温偏高、冬季,陆地气温偏低
北半球中纬度,陆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的月份一般分别出现在7月、1月。
北半球中纬度,海洋月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的月份一般分别出现在8月、2月。
海陆位置
60°N
40°N
海陆位置对降水影响很大
一般情况下,距海近,降水多,一日或一年中的气温变化幅度小;距海远,降水少,一日或一年中的气温变化幅度大;
04
地 形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这样的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A坡降水多还是B坡降水多?为什么?
A坡降水多。因A坡位于迎风坡,多地形雨。
05
1. 改变地表状况。
2. 排放二氧化碳和氯氟化合物。
3. 造成城市的“热岛效应”。
当堂检测
2019年12月8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探测之旅。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图”。
1. 下列现象中由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A. 昼夜现象 B. 昼夜更替现象 C. 时间差异 D. 四季变化
2. 火箭发射这一天,地球运行在左图中的( )段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 火箭发射时,太阳直射点所在位置是( )
A. 南半球 B. 北半球 C. 西半球 D. 东半球
D
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