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同步分层作业8 《世说新语》二则
一.试题(共10小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元方入门不顾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③一狼洞其中
④人不知而不愠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清字形。
咏雪
傅
差可拟
撒盐
奕
太丘舍去
雪zhòu
xīn然
柳xù
3.请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辞,哪些属于谦辞,填上相应的序号。
①尊君 ②家君 ③敝人 ④卑职 ⑤陛下
⑥令尊 ⑦寡人 ⑧足下 ⑨令郎 ⑩老朽
(1)敬辞:
(2)谦辞:
4.一词多义辨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期日中
(2)尊君在不 待君久不至
5.读准多音字。
行为 银行
6.根据课文《<世说新语>二则》内容填空。
(1)“ ”“ ”,《咏雪》中对“白雪纷纷何所似”所做的这两种回答,可以让我们领悟到文学的某些审美特征。
(2)《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元方用来反驳友人的句子是: 。表明陈元方不愿意原谅友人的句子是: 。
7.补充下列句子中省略的内容。
(1) 与儿女讲论文义
(2) 过中不至
(3) 去后 乃至
8.下列对《陈太丘与友期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待了故事的起因。
B.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问走进屋内。
C.“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神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D.这个故事表明守信明礼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一个守信明礼之人。
9.综合性学习。
每个人都有自己交友的原则,古今中外的诗文中有很多关于交友的名言、警句、故事和论述,相信大家经过学习获得了不少启发,请你根据《<论语>十二章》和《陈太丘与友期行》的相关内容谈谈正确的交友之道。字数50左右。
10.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下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太丘舍去
②去后乃至
③尊君在不
④元方入门不顾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一句。
(3)文中特意强调“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有何用意?
(4)面对“友人”责骂自己的父亲,元方是如何回答的?这表现出他怎样的特点?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同步分层作业8 《世说新语》二则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0小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趁,乘
③一狼洞其中 名词做动词,打洞
④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发怒
【解答】①句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回头看;
②句意: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漫天飞舞。因:趁,乘;
③句意: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洞:名词作动词,打洞;
④句意: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愠:生气、恼怒。
答案:
①回头看;②趁,乘;③名词做动词,打洞;④生气,发怒。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清字形。
咏雪 yǒng
傅 fù
差可拟 chā
撒盐 sǎ
奕 yì
太丘舍去 shě
雪zhòu 骤
xīn然 欣
柳xù 絮
【解答】答案:
yǒng fù chā sǎ yì shě 骤 欣 絮
3.请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辞,哪些属于谦辞,填上相应的序号。
①尊君 ②家君 ③敝人 ④卑职 ⑤陛下
⑥令尊 ⑦寡人 ⑧足下 ⑨令郎 ⑩老朽
(1)敬辞: ①⑤⑥⑧⑨
(2)谦辞: ②③④⑦⑩
【解答】答案:
(1)①⑤⑥⑧⑨
(2)②③④⑦⑩
4.一词多义辨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日子 期日中 时间
(2)尊君在不 同“否”,吗 待君久不至 没有
【解答】(1)句意: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日:日子。句意: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太阳。
(2)句意:您 父亲在吗?不:同“否”,可译成“吗”。句意:等待您很久您还不到。不:没有。
答案:
(1)日子/太阳
(2)同“否”,吗/没有
5.读准多音字。
行为 xíng 银行 háng
【解答】答案:
xíng háng
6.根据课文《<世说新语>二则》内容填空。
(1)“ 撒盐空中差可拟 ”“ 未若柳絮因风起 ”,《咏雪》中对“白雪纷纷何所似”所做的这两种回答,可以让我们领悟到文学的某些审美特征。
(2)《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元方用来反驳友人的句子是: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表明陈元方不愿意原谅友人的句子是: 元方入门不顾 。
【解答】答案:
(1)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注意“差可拟”的写法)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元方入门不顾。
7.补充下列句子中省略的内容。
(1) 谢太傅 与儿女讲论文义
(2) 友人 过中不至
(3) 太丘 去后 友人 乃至
【解答】答案:
(1)谢太傅
(2)友人
(3)太丘;友人
8.下列对《陈太丘与友期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待了故事的起因。
B.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问走进屋内。
C.“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神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D.这个故事表明守信明礼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一个守信明礼之人。
【解答】ACD.正确;
B.有误,“元方入门不顾”一句的意思是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那失信无礼的人。是生气,不是“喜不自禁”。
故选:B。
9.综合性学习。
每个人都有自己交友的原则,古今中外的诗文中有很多关于交友的名言、警句、故事和论述,相信大家经过学习获得了不少启发,请你根据《<论语>十二章》和《陈太丘与友期行》的相关内容谈谈正确的交友之道。字数50左右。
【解答】答案:
示例:我们在交友时要本着诚信的原则,答应朋友的事情就要做到,不欺骗朋友,坦诚相待,知错就改,言而有信。
10.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下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太丘舍去 舍弃
②去后乃至 才
③尊君在不 同“否”
④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一句。
(3)文中特意强调“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有何用意?
(4)面对“友人”责骂自己的父亲,元方是如何回答的?这表现出他怎样的特点?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解释。
①句意为: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舍:舍弃。
②句意为: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乃:才。
③句意为:你父亲在吗?不:同“否”。
④句意为: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回头看。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重要词语有:时,当时;门外,在门外;戏,嬉戏。整句的意思是: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七岁”可知,是交代时间。由“门外”可知,是交代地点。同时也是为了后文驳斥友人作了铺垫,小小年纪就能将友人驳斥的哑口无言更能突出元方的聪明。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人物形象的概括。面对“友人”责骂自己的父亲,元方这样回答: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抓住“信”和“礼”进行反驳。首先指出“友人”失约在先,是不守信用;其次指出友人不知反省,反而出言不逊,恶意攻讦,是没有礼貌。针锋相对,言简意赅,不失身份,由此可以看出,陈元方是个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的人。
答案:
(1)①舍弃;②才;③同“否”;④回头看。
(2)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3)交代时间地点,同时也是为了后文驳斥友人作了铺垫,更能突出元方的聪明。
(4)面对“友人”责骂自己的父亲,元方这样回答: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由此可以看出,陈元方是个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的人。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