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同步分层作业6 《散步》(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同步分层作业6 《散步》(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3 16:2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同步分层作业6 散步/莫怀戚
一.试题(共10小题)
1.请将这幅书法作品用楷体正确、美观、规范地书写在下面田字格。
2.根据拼音写词语。
(1)树枝上的 nèn yá    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
(2)后来发生了fēn qí    :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3)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lín lín    的鱼塘。
3.填空。
(1)《散步》的作者是    ,本文是他的一篇    ,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是“   ”。
(2)线索是作者将材料串联起来的“红线”或“寄托物”,线索可以是    ,可以是    ,可以是    ,可以是    ,也可以是    。《散步》这篇文章的线索是    。
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或根据意思写词语。
(1)分歧:   。
(2)   :形容时间很短。
(3)   :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4)   :清澈明净的样子。
5.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粼粼   
②一霎   
③分歧   
④各得其所   
6.辨析形近字。
(1)嫩     懒    
(2)歧     岐    
(3)蹲     樽    
(4)粼     鳞    
7.找出下列各组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1)干净 蓝天 混身 挥动 错别字    改成    
(2)歌摇 汗珠 缩紧 掀开 错别字    改成    
(3)坐着 水泡 委曲 桑树 错别字    改成    
(4)蹲下 仔细 霎时 鱼溏 错别字    改成    
8.选词填空。
(1)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    (A.随意 B.肆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
(2)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    (A.伴随 B.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9.判断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
(2)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
10.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①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②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③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④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一句中的“强壮”“高大”该怎样理解?请结合文意说一说。
(2)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3)在散步时,家庭中发生的分歧是什么?“我”的决定是什么?“我”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决定?
(4)结合文意,谈谈你对选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同步分层作业6 散步/莫怀戚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0小题)
1.请将这幅书法作品用楷体正确、美观、规范地书写在下面田字格。
【解答】答案:
百善孝为先
2.根据拼音写词语。
(1)树枝上的 nèn yá  嫩芽 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
(2)后来发生了fēn qí  分歧 :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3)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lín lín  粼粼 的鱼塘。
【解答】答案:
(1)嫩芽
(2)分歧
(3)粼粼
3.填空。
(1)《散步》的作者是  莫怀戚 ,本文是他的一篇  散文 ,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是“ 形散神聚 ”。
(2)线索是作者将材料串联起来的“红线”或“寄托物”,线索可以是  人物 ,可以是  事情 ,可以是  物品 ,可以是  地点 ,也可以是  时间 。《散步》这篇文章的线索是  散步 。
【解答】(1)《散步》的作者是莫怀戚,本文是他的一篇散文,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是“形散神聚”。
(2)线索是作者将材料串联起来的“红线”或“寄托物”,线索可以是人物,可以是事情,可以是物品,可以是地点,也可以是时间。《散步》这篇文章的线索是散步。
答案:
(1)莫怀戚 散文 形散神聚
(2)人物 事情 物品 地点 时间 散步
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或根据意思写词语。
(1)分歧: 意愿或想法发生争执 。
(2) 一霎那 :形容时间很短。
(3) 各得其所 :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4) 粼粼 :清澈明净的样子。
【解答】答案:
(1)意愿或想法发生争执
(2)一霎那
(3)各得其所
(4)粼粼
5.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粼粼 lín 
②一霎 shà 
③分歧 qí 
④各得其所 suǒ 
【解答】答案:
①lín
②shà
③qí
④suǒ
6.辨析形近字。
(1)嫩  嫩绿  懒  懒惰 
(2)歧  歧途  岐  岐山 
(3)蹲  蹲下  樽  酒樽 
(4)粼  粼粼  鳞  鱼鳞 
【解答】答案:
(1)嫩绿 懒惰
(2)歧途 懒惰
(3)蹲下 酒樽
(4)粼粼 鱼鳞
7.找出下列各组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1)干净 蓝天 混身 挥动 错别字  混 改成  浑 
(2)歌摇 汗珠 缩紧 掀开 错别字  摇 改成  谣 
(3)坐着 水泡 委曲 桑树 错别字  曲 改成  屈 
(4)蹲下 仔细 霎时 鱼溏 错别字  溏 改成  塘 
【解答】(1)“混身”中的“混”写作“浑”。
(2)“歌摇”中的“摇”写作“谣”。
(3)“委曲”中的“曲”写作“屈”。
(4)“鱼溏”中的“溏”写作“塘”。
答案:
(1)混,浑
(2)摇,谣
(3)曲,屈
(4)溏,塘
8.选词填空。
(1)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  A (A.随意 B.肆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
(2)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  B (A.伴随 B.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解答】(1)随意:随着自己的意愿。
肆意:任性,任意。根据“有的浓,有的淡”的提示,选“随意”恰当。
故选:A。
(2)伴随:伴同,随同。
伴同:陪同,一同。根据“儿子”“时日”的提示,选“伴同”恰当。
故选:B。
答案:
(1)A
(2)B
9.判断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
(2)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
【解答】答案:
(1)反复
(2)拟人
10.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①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②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③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④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一句中的“强壮”“高大”该怎样理解?请结合文意说一说。
(2)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3)在散步时,家庭中发生的分歧是什么?“我”的决定是什么?“我”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决定?
(4)结合文意,谈谈你对选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解答】(1)本题考查关键词语的含义。“强壮”的意思是身体结实,有力气。在文中指的是在年迈的母亲眼中,儿子是“强壮”的;“高大”的意思是又高又大,在文中指的是在幼小的儿子眼中,父亲是“高大”的。
(2)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通读文章不难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的句子,如第三段中的“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抓住了春天景物的特征,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揭示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活力,透露出一种新的希望。衬托了一家人散步的快乐心情。景为情设,情景交融,生机盎然的景美为一家三代人之间的真挚的情美起了渲染烘托作用。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阅读文段后,即可从中了解到家庭分歧是“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最后在两难的时候“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一问,分歧很容易作答,可提取第2段的“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一句作为答案。二问,也很容易作答,可提取“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作为答案。
(4)本题考查文中关键句的理解。此句其实就是反映文章主旨的一句话,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反映出现在的一种精神,也就是尊老爱幼的传统。所以“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可以这样来理解:母亲给我们以生命,儿子是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当然,此题也可从字面意思与深层意思的角度,从揣摩重点词语等角度作答。但都要答出这句话对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
答案:
(1)“强壮”是就体质而言的,因为与母亲病弱的体质相比,“我”的体质是强壮的;“高大”是就身材而言的,因为与儿子矮小的身材相比,“我”的身材是高大的。
(2)景物描写。作用:画线句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景图,令人心旷神怡;渲染了散步时和谐温馨的气氛,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3)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但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4)作者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经不起摔跤,非稳当不可。从深层理解来说,这个形象很有象征意义,这是一句情思隽永、富含哲理的话,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承受着扶老携幼的责任,对家庭有一种使命感。“慢慢地”“稳稳地”行走,可以看出中年人照顾一家老小、肩负家庭责任时的小心、稳重;“整个世界”的感受,表现了人到中年的心情;亲人的平安、健康、快乐,这是最大的心愿。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