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同步分层作业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同步分层作业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3 16:34: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同步分层作业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一.试题(共11小题)
1.请在下列句子中的括号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rùn(    )湿的空气里酝酿(    )。
——朱自清《春》
②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    )赏,这是荒园,人迹hǎn(    )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根据原文在下列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动词。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便    住了。
3.给加点字注音。
油蛉   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   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4.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高枕而卧: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5.下面一段文字是某社区阅读调查报告的一部分,其中有多处语病,请指出两处并提出修改意见。
①“全民阅读”作为社区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一直受到各方关注。②在推进“全面阅读”活动中,我们社区居民的纸质阅读量和数字阅读量都呈现双升趋势。③阅读的目的,不仅是长知识,增技能,而是让人成为更加完美的人。④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书人,关键在于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1)   处,修改意见:   ;
(2)   处,修改意见:   。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选自鲁迅的    集《   》。鲁迅,原名    ,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著名    、   、   。
7.下列文字空白处标点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或词语的含义,填在括号内。
(1)像珊瑚珠攒(    )成的小球儿。
(2)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    )在盒子里。
(3)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    )赏(    ),这里是荒园,人迹(    )罕(    )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4)因为他是宿(    )儒,决不至于不知道。
(5)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
(6)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    )过去,拗过去。
9.判断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填在括号内。
(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
(2)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    )
(3)海燕象黑色的闪电。(    )
(4)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
(5)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    )
10.在学校组织的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你参与了部分工作。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1 当前“全民阅读”渐成共识,各种与阅读相关的活动丰富多彩,诸如图书漂流、阅读接力、名人讲座、新书签售……不一而足。但阅读活动毕竟不是阅读本身,阅读活动就如同食物散发出来的香味,足以诱人,但不能饱腹。阅读活动的数量、质量、参与者等都不是评价阅读的指标,评价阅读的指标只能是读者的阅读收获。
材料2 数字阅读有利于迅速获取信息,能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管理,还有利于进行搜寻式阅读。纸质阅读是一种主动性行为,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其中,有利于进行深度阅读和持续性阅读。
材料3 俞敏洪始终坚持在适当的时候读纸质书;他还读电子书和碎片化文章,购买了3000多本电子书,收藏了近一万篇微信群的文章。
(1)阅读“材料1”,你认为推进“全民阅读”应该重在    。
(2)结合“材料2”“材料3”,针对“智能时代,如何读书”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1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试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本文内容。
(2)请用“∥”给文段划分为两个层次。
(3)下面句子中划线字能不能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
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4)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的表达作用。
(5)作者写百草园这个乐园内容丰富、趣味无穷。若请你来赏析,你认为有哪些精彩之处?请找出一处说说你的理由。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同步分层作业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1小题)
1.请在下列句子中的括号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rùn(  润 )湿的空气里酝酿(  niàng )。
——朱自清《春》
②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  jiàn )赏,这是荒园,人迹hǎn(  罕 )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解答】答案:
①润 niàng
②jiàn 罕
2.根据原文在下列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动词。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扫 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  支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撒 些秕谷,棒上  系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牵 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拉 ,便  罩 住了。
【解答】这里选填的动词分别为:撒、系、牵、拉、罩;作者运用这一系列动词,具体准确的写出了捕鸟的过程,表现捕鸟的乐趣。
答案:
扫 支 撒 系 牵 拉 罩
3.给加点字注音。
油蛉 líng 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 jǐ 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解答】答案:
líng jǐ
4.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高枕而卧: 垫高枕头安心地睡觉。形容无所忧虑。 
人迹罕至: 很少有人到的地方。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人声鼎沸: 比喻人声嘈杂,就像鼎中的水沸腾了一样。 
【解答】答案:
垫高枕头安心地睡觉。形容无所忧虑。
很少有人到的地方。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比喻人声嘈杂,就像鼎中的水沸腾了一样。
5.下面一段文字是某社区阅读调查报告的一部分,其中有多处语病,请指出两处并提出修改意见。
①“全民阅读”作为社区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一直受到各方关注。②在推进“全面阅读”活动中,我们社区居民的纸质阅读量和数字阅读量都呈现双升趋势。③阅读的目的,不仅是长知识,增技能,而是让人成为更加完美的人。④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书人,关键在于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1) ② 处,修改意见: 删去“都”,或把“双”改为“上升” ;
(2) ③ 处,修改意见: “而”改为“而且” 。
【解答】阅读语段,其中的②句表意重复,可将“都”删去,或把“双”改为“上升”;③句关联词使用不当,应将“而”改为“而且”;④句两面对一面,可在“关键在于”后面添加“是否”。
答案:
(1)②,删去“都”,或把“双”改为“上升”
(2)③,“而”改为“而且”(或:④“关键在于”后加“是否”)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选自鲁迅的  散文 集《 朝花夕拾 》。鲁迅,原名  周树人 ,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著名  文学家 、 思想家 、 革命家 。
【解答】答案:
散文 朝花夕拾 周树人 文学家 思想家 革命家
7.下列文字空白处标点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C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解答】仔细阅读语句可知,“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是“我”问先生的话,且“怪哉”是表特定称谓,在引号的里边,所以应该用单引号,故可排除AB选项。“是怎么一回事”是问句,后面用问号;后边应该用省略号,表示话未说完。故可排除D选项。
故选:C。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或词语的含义,填在括号内。
(1)像珊瑚珠攒(  凑在一块儿 )成的小球儿。
(2)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  收拢 )在盒子里。
(3)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  鉴别 )赏(  欣赏 ),这里是荒园,人迹(  足迹、脚印 )罕(  稀少 )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4)因为他是宿(  有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意思 )儒,决不至于不知道。
(5)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人声喧闹的意思 )。
(6)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  用力弯曲 )过去,拗过去。
【解答】答案:
(1)凑在一块儿
(2)收拢
(3)鉴别;欣赏;足迹、脚印;稀少
(4)有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意思
(5)人声喧闹的意思
(6)用力弯曲
9.判断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填在括号内。
(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拟人 )
(2)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  排比 )
(3)海燕象黑色的闪电。(  比喻 )
(4)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比喻 )
(5)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  拟人 )
【解答】答案:
(1)“油蛉……低唱,蟋蟀……弹琴”这运用了拟人修辞格。
(2)“也许……也许……也许……”是排比修辞格。
(3)“海燕象黑色的闪电”是比喻修辞格。
(4)“庄稼像……一道道浪头”是比喻修辞格。
(5)“一团乌云”“偷偷溜来”是拟人修辞格。
答案:
(1)拟人
(2)排比
(3)比喻
(4)比喻
(5)拟人
10.在学校组织的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你参与了部分工作。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1 当前“全民阅读”渐成共识,各种与阅读相关的活动丰富多彩,诸如图书漂流、阅读接力、名人讲座、新书签售……不一而足。但阅读活动毕竟不是阅读本身,阅读活动就如同食物散发出来的香味,足以诱人,但不能饱腹。阅读活动的数量、质量、参与者等都不是评价阅读的指标,评价阅读的指标只能是读者的阅读收获。
材料2 数字阅读有利于迅速获取信息,能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管理,还有利于进行搜寻式阅读。纸质阅读是一种主动性行为,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其中,有利于进行深度阅读和持续性阅读。
材料3 俞敏洪始终坚持在适当的时候读纸质书;他还读电子书和碎片化文章,购买了3000多本电子书,收藏了近一万篇微信群的文章。
(1)阅读“材料1”,你认为推进“全民阅读”应该重在  让读者有阅读收获 。
(2)结合“材料2”“材料3”,针对“智能时代,如何读书”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解答】答案:
(1)示例:让读者有阅读收获。(提高阅读质量)
(2)①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并行不悖,相得益彰。②根据不同的需求,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
1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试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本文内容。
(2)请用“∥”给文段划分为两个层次。
(3)下面句子中划线字能不能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
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4)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的表达作用。
(5)作者写百草园这个乐园内容丰富、趣味无穷。若请你来赏析,你认为有哪些精彩之处?请找出一处说说你的理由。
【解答】(1)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概括。文中主要写百草园中植物、动物带给自己的无限乐趣。
(2)本题考查划分层次。第一层次是总写百草园的“无限乐趣”,因此到“无限乐趣”,第二层则是具体描写动物和植物们带来的乐趣,直到结尾。
(3)本题考查准确使用词语。首先确定,不能,“窜”字有迅速、快捷的意思,如改为“飞”,字的表现力则减弱了许多。
(4)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赏析。“低唱”“弹琴”都是把昆虫们拟人化,写出它们的叫声如同歌唱、琴声一般悦耳动听。
(5)本题考查赏析语段。从描写手法上看,文中词语使用精当,如“光滑”让人产生亲近之感,“高大”产生浓阴之感;“碧绿”“紫红”色彩对比鲜明,景物迷人;从叙述角度来看,作者先列举“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从整体写到局部,顺理成章地引出对泥墙角的详细描写,顺序井然;从描写的顺序看,先写昆虫,再写植物,也是井井有条,层次分明。
答案:
(1)写热天百草园充满无限乐趣。
(5)……无限趣味。∥……
(3)不能。“窜”字写出了叫天子的速度快,又来得突然,“飞”字则无法表达出这种意思。
(4)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油蛉、蟋蟀们的声音非常悦耳。
(5)示例一:形容词运用精彩,如用“碧绿”“紫红”,既准确地描写了植物的颜色,又给人以明艳美丽、充满生气的感觉。
示例二:层次井然,条理分明,先用两句“不必说……也不必说……”从整体上勾勒出作者对百草园的印象;“单是……就”从局部强调了“泥墙角一带”,这是一种顺序。整体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从动物写到植物,又是一种顺序。几种顺序配合起来,使写景不仅有序,而且活泼生动。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