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第一单元练习卷
一.试题(共10小题)
1.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依次找出来填入表中并改正。
繁花嫩叶 暖和安适 淅淅呖呖 披蓑带笠
顷盆瓢泼 高邈深远 呼朋引伴 秋风箫瑟
错别字
正确字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王羲之、颜真卿的作品让我们认识到书法是心灵和性格的表现。王羲之酒后即兴而作《兰亭集序》,字体式样_____,笔画疏密有致,大小自由随性,尤其是全篇二十多个“之”字,个个“______.此帖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的侄儿在安史之乱中义不从贼,全家惨遭杀害。颜真卿______,写下《祭侄文稿》,其字笔画粗重,字字独立,痛切之情读之可感。此帖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A.变幻莫测 别具一格 义正词严
B.变幻莫测 别有用心 义愤填膺
C.变化多端 别有用心 义正词严
D.变化多端 别具一格 义愤填膺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牦,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罩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逗)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衬托/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蔬蔬的,在雨里静默着。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薄烟(bó) 可别恼 B.黄晕(rūn) 披着蓑
C.静默(mò) 像牛牦 D.戴着笠(lì)稀稀蔬蔬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罩着 逼 衬托 B.笼着 逼 烘托
C.罩着 逗 衬托 D.笼着 逗 烘托
(3)这段文字中没有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对比。
4.语言运用﹣﹣根据下面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
上联是:春水船如天上坐;
下联为: 。
5.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①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拿气候说吧,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但是,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
②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在海边。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那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褐色的石层,仿佛给小山穿上了一件色彩斑斓的衣衫,再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和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地躺着,躺到永远。青岛的山﹣﹣虽然怪秀美﹣﹣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绿得晶莹剔透,远处的点点白帆在绿波上轻轻荡漾,平时看不见的小岛也清楚地点现在天边。
(1)请根据对本文的理解,试写出济南与青岛两地在气候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2)本文写济南秋天的美,主要是通过山来表现的,重点抓住 来进行具体描写,给作者的感觉是 ;写青岛秋天的美,主要是通过海来表现的,重点抓住了 来进行具体描写,给作者的感觉是 。
6.名著阅读
阅读选段,完成下面试题。
一朝闲暇,众监官都安排酒席,一则与他接风,一则与他贺喜。正在欢饮之间,猴王忽停杯问曰:“我这弼马温是个什么官衔?”众曰:“官名就是此了。”又问:“此官是个几品?”众道:“没有品从。”猴王道:“没品,想是大之极也。”众道:“不大不大,只唤做未入流。”猴王道:“怎么叫做‘未入流’?”众道:“末等。这样官儿,最低最小,只可与他看马。似堂尊到任之后,这等殷勤,喂得马肥,只落得道声‘好’字;如稍有些尫羸,还要见责;再十分伤损,还要罚赎问罪。”猴王闻此,不觉心头火起,咬牙大怒道:“这般藐视老孙!老孙在那花果山,称王称祖,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我将去也!”忽喇的一声,把公案推倒,耳中取出宝贝,幌一幌,碗来粗细,一路解数,直打出御马监,径至南天门。众天丁知他受了仙箓,乃是个弼马温,不敢阻当,让他打出天门去了。
(1)选文出自名著《 》,作者是明朝小说家 。
(2)出世的猴王从师学艺后升到上界天庭,玉帝将其封官为“弼马温”。阅读上面的选文,说一说猴王为何在众监官为其摆酒席接风贺喜之时打出天门?
(3)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孙悟空怎样的性格特点?
7.阅读下面这首曲,回答问题。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济南之春
简墨
地气一动,人们就开始常说一句话了:济南春脖子短。
哦,惊蛰了,开始了﹣﹣是谁,失手打翻了一杯隔夜的茶?某些不明所以的东西到来,白色的烟团包围了四野,各处弥漫着蠢动的腥涩。早晨一睁开眼睛,就见空地上无端多了些湿漉漉的印子,小小地凸起着,像鱼儿吐的小泡泡,这儿一团,那儿一簇﹣﹣是蚯蚓活动筋骨的痕迹。然后,迎春和连翘不知道谁仿效谁,模样差不多,争着挑出了黄灯笼。然后,很多很多的爱和力量苏醒了,整个大地,寂静中充满响动。
城内城外的小山们就不用说了,积攒了一冬的绿啊,这时说什么也憋不住,一股脑儿全都倾倒在山坡上,没有了疆域。浆果、灌木、蕨类、草木你推我搡,绞出了汁子,连石头也被这绿泡软了,就要兴致勃勃开出花来。而满城的柳,那是满城的绿啊,如烟似雾,没边没沿地蒸腾、洇染开来。到小阳春,柳絮都飞起来了,柳树的心都飞起来了,它们捉对儿,成球、成团,追逐嬉闹,如同一群白衫少年﹣﹣它们飞奔在半空里,不肯再回到凡间。这时候,你被柳絮烦恼着,也欢喜着,走在柳絮里,像走在梦里,一切都不真实起来。
就这样,随着雨一次次的返回,大地寒气散尽,变得整个儿香喷喷的,遍地花开。在街上走着,会生出一种小醉的感觉,精力集中不起来,脑子也有点蒙。花都开得发酵了,像给大地吃上了一种什么药。这种日子,在屋子里根本待不住﹣﹣你会一整天一整天,泡在户外,舍不得回家。
这叫你的眼睛和鼻子也闲不住。因为自从迎春和连翘开了门,花朵们的拜访就从来没断过﹣﹣黄花朵还真是一种急性子的颜色啊,率领着颜色家族众姊妹,用百米赛的爆发力,一刻也不停地前进。它们的洁净叫人简直想一朵一朵、一瓣一瓣展开,在上面书写诗篇。它们又多有耐力啊,所谓开到荼靡,也还是向前奔着﹣﹣春至而梅、而樱、而海棠;春深则桃、则李、则丁香;即便春去,还蜀葵,还茑萝、还蔷薇……花朵开了又开,开了又开,将身体里的呼号都给喊了出去。那些大都有着草字头、木字边姓氏的小号们,一百万一千万支地演奏香气。
与香气结伴而来的,是一群群的蜂子和鸟儿﹣﹣鸟儿用不同的语言对歌,在枝头跳来跳去,从早到晚都能听见它们的歌唱。头角黑黑、遍身黄嫩的蜂子,腿子肥嘟嘟的,金粉闪耀,裙摆被阳光照透。
在这个季节的尾巴上,济南大大小小的池塘湖泊里,莲叶平水冒出,小小的叶子,羞涩地抿着嘴唇,打个哈欠就长成了半大小伙儿。它们舒展开来,平铺下身子,躺在水水的软床上,恨天恨地地等待起来。其实,不必着急,到不了小夏天,白腰雨燕低低掠过水面的时候,它们这些“绿衣人”所盼望的伴侣﹣﹣“粉衣人”,就来到身边了,垂着眼睛,红着面孔。在花下,人们的说话声也温柔起来;过了恋爱年龄的人,又想恋爱一次。
而对着莲微笑的人、出神的人,也一样,都是有福之人。
(《北京文学》2016年第5期,有删减)
(1)选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3)除了从视觉描写春景外,作者还从哪些角度描写了济南的春景?请各举一例。
(4)结合选文,说说你对“而对着莲微笑的人、出神的人,也一样,都是有福之人”的理解。
9.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列题全民阅读
书香中国
【新闻摘要】
2014年3月5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向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再次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3月15日,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又曾两度提及此话题:一次是网购图书,一次是全民阅读。
【权威调查】
调查一:亚马逊中国“2015‘全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全民阅读的氛围浓厚,阅读几乎成为大部分受访者生活的必需品。大部分受访者几乎每天都会阅读,每天阅读多于1小时的比例更是达到36%.近一半受访者保持着大量阅读的习惯,过去一年的阅读量达10本以上图书,几乎是一个月一本。在阅读载体的选择上,电子阅读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使用Kindle电子书阅读器可大幅度提升阅读总量,72%的Kindle用户全年阅读总量超过12本,其中50% Kindle用户的年阅读量超过24本。
调查二: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以社交媒体为主的浅阅读已经成为很多读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显示,51%的受访者每天会用超过1个小时的时间阅读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刷微信、看微博或通过电子设备看新闻等),而每天读纸质书超过1个小时的受访者仅占36%.数据还显示,“睡前”“节假日”“工作休息时以及上下班、上下学或出差途中”仍是读者主要的阅读时间,在阅读时间的选择上越来越碎片化。利用“上下班、上下学或出差途中”等零散时间阅读的比例明显上升,2014年利用零散时间阅读的受访者比例达39%,而2013年这一比例仅为29%。
调查三:数字化阅读趋势在亚马逊“2015‘全民阅读’调查报告”中得到了体现,2014年看电子书的受访者比例达78%,相比2013年增长11%.从亚马逊中国销售数据来看,2014年Kindle书店电子书下载量是2013年的3倍。在电子书阅读介质上,Kindle成为除手机外最受读者欢迎的电子书阅读器。从调查反馈中发现,Kindle使用者80%集中在18﹣35岁之间,Kindle使用者每次的阅读时长为65分钟左右。读者购买、阅读电子书的主要原因是“电子书携带方便以及更低的价钱”,而读者最看重的电子书阅读器功能前三名为“快速翻书功能”“内置智能词典”“跨设备无间断阅读”。
【网民心声】
读书是人类传承文明、走向未来的重要途径,古今中外优秀的领导人都不遗余力地倡导读书。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读书学习,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自强不息、开拓未来的重要手段。中华民族历来有“唯有读书高”的思想,为什么?因为书籍积累了人类创造的精神成果,积累了人类走向美好生活的经验,积累了成功与失败的例证,能给人以重要的精神启迪。
【媒体观点】
打造全民阅读时代,就需要出版部门转变观念,不是只有阅读纸质书籍才叫阅读。我们是不是该将更多纸质书籍的精彩内容搬到网络上?网络上的电子书不少内容低劣,这何尝不是传统出版部门的拱手相让?我们是不是也该依据年轻人的阅读喜好,多创作短小精悍的优秀作品?是不是也能出版更多的正规电子书?
(根据光明网、环球网等媒体资料整理)
(1)阅读,【新闻摘要】简要归纳其内容要点(20字以内)。
(2)阅读,【权威调查】概括出目前我国全民阅读呈现的三个特点。
(3)阅读【权威调查】二、三两则材料,分析电子阅读比例上升的主要原因。
(4)阅读【网民心声】和【媒体观点】,简要陈述我国领导人大力倡导全民阅读的重要意义,并就“打造全民阅读时代”向出版部门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10.以“家乡的秋天”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500字以上。(写到考试作文本上)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第一单元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0小题)
1.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依次找出来填入表中并改正。
繁花嫩叶 暖和安适 淅淅呖呖 披蓑带笠
顷盆瓢泼 高邈深远 呼朋引伴 秋风箫瑟
错别字 呖 带 顷 箫
正确字 沥 戴 倾 萧
【解答】答案:一共有四个词语书写错误,分别是:淅淅呖呖﹣﹣淅淅沥沥 披蓑带笠﹣﹣披蓑戴笠 顷盆瓢泼﹣﹣倾盆瓢泼 秋风箫瑟﹣﹣秋风萧瑟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王羲之、颜真卿的作品让我们认识到书法是心灵和性格的表现。王羲之酒后即兴而作《兰亭集序》,字体式样_____,笔画疏密有致,大小自由随性,尤其是全篇二十多个“之”字,个个“______.此帖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的侄儿在安史之乱中义不从贼,全家惨遭杀害。颜真卿______,写下《祭侄文稿》,其字笔画粗重,字字独立,痛切之情读之可感。此帖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A.变幻莫测 别具一格 义正词严
B.变幻莫测 别有用心 义愤填膺
C.变化多端 别有用心 义正词严
D.变化多端 别具一格 义愤填膺
【解答】“变幻莫测”指事物变化迅速,不可捉摸,语境中仅指字体的变化大,“变化多端”符合语境;别具一格指风格独特,符合语境;结合语境所述,可理解当时颜真卿的气愤之深,“义愤填膺”符合语境;
故选:D。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牦,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罩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逗)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衬托/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蔬蔬的,在雨里静默着。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A.薄烟(bó) 可别恼 B.黄晕(rūn) 披着蓑
C.静默(mò) 像牛牦 D.戴着笠(lì)稀稀蔬蔬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B
A.罩着 逼 衬托 B.笼着 逼 烘托
C.罩着 逗 衬托 D.笼着 逗 烘托
(3)这段文字中没有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D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对比。
【解答】(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正确。
B.有误,晕的读意是yùn。
C.有误,“牛牦“应写作“牛毛“。
D.有误,“稀稀蔬蔬“应写作“稀稀疏疏“。
故选:A
(2)本题考查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作答时,需明确待选词语的异同,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选择即可。根据第一个处语境可知此处应为笼着。根据第二处语境可知此处应为逼,根据第三处语境可知此处应为烘托。故选B。
(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细读本段文字可知,“看,像牛牦,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罩着)一层薄烟。“为比喻和排比。“他们的草屋,稀稀蔬蔬的,在雨里静默着“为拟人。没有对比。故选D。
答案:
(1)A
(2)B
(3)D
4.语言运用﹣﹣根据下面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
上联是:春水船如天上坐;
下联为: 秋色人似画中游 。
【解答】解答这道题,我们要熟知对联的基本知识,对联即对偶,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意义相关,抓住这个特点,我们可以做了,分析上联:内容写的是分号之前的春景,下联要求写秋景,对应比喻等修辞。
答案:秋色人似画中游
5.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①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拿气候说吧,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但是,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
②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在海边。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那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褐色的石层,仿佛给小山穿上了一件色彩斑斓的衣衫,再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和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地躺着,躺到永远。青岛的山﹣﹣虽然怪秀美﹣﹣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绿得晶莹剔透,远处的点点白帆在绿波上轻轻荡漾,平时看不见的小岛也清楚地点现在天边。
(1)请根据对本文的理解,试写出济南与青岛两地在气候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 两地的春天都多风,两地的秋天都长而晴美
不同点: 夏天,济南很热,青岛是避暑胜地;冬天,济南冷,青岛温暖。
(2)本文写济南秋天的美,主要是通过山来表现的,重点抓住 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和褐色的石层 来进行具体描写,给作者的感觉是 舒适和安全 ;写青岛秋天的美,主要是通过海来表现的,重点抓住了 秋海的绿波、白帆和小岛 来进行具体描写,给作者的感觉是 丝丝的甜美 。
【解答】(1)相同点:两地的春天都多风,两地的秋天都长而晴美。不同点:夏天,济南很热,青岛是避暑胜地;冬天,济南冷,青岛温暖。
(2)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和褐色的石层;舒适和安全; 秋海的绿波、白帆和小岛;丝丝的甜美。
6.名著阅读
阅读选段,完成下面试题。
一朝闲暇,众监官都安排酒席,一则与他接风,一则与他贺喜。正在欢饮之间,猴王忽停杯问曰:“我这弼马温是个什么官衔?”众曰:“官名就是此了。”又问:“此官是个几品?”众道:“没有品从。”猴王道:“没品,想是大之极也。”众道:“不大不大,只唤做未入流。”猴王道:“怎么叫做‘未入流’?”众道:“末等。这样官儿,最低最小,只可与他看马。似堂尊到任之后,这等殷勤,喂得马肥,只落得道声‘好’字;如稍有些尫羸,还要见责;再十分伤损,还要罚赎问罪。”猴王闻此,不觉心头火起,咬牙大怒道:“这般藐视老孙!老孙在那花果山,称王称祖,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我将去也!”忽喇的一声,把公案推倒,耳中取出宝贝,幌一幌,碗来粗细,一路解数,直打出御马监,径至南天门。众天丁知他受了仙箓,乃是个弼马温,不敢阻当,让他打出天门去了。
(1)选文出自名著《 西游记 》,作者是明朝小说家 吴承恩 。
(2)出世的猴王从师学艺后升到上界天庭,玉帝将其封官为“弼马温”。阅读上面的选文,说一说猴王为何在众监官为其摆酒席接风贺喜之时打出天门?
(3)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孙悟空怎样的性格特点?
【解答】(1)本题是对名著内容及文学常识的考查。选文出自名著《西游记》吴承恩。
(2)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解答时,根据文章的内容、主旨,分析概括。即:因为猴王在席间听众人一说才知道自己的官衔是最低最小的,认为玉帝在藐视他。
(3)本题的考点是人物形象描写与分析。 概括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解题思路:从具体的写人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围绕“神通广大、桀骜不驯”回答,意思对即可。
答案:
(1)《西游记》吴承恩。
(2)因为猴王在席间听众人一说才知道自己的官衔是最低最小的,认为玉帝在藐视他。
(3)神通广大、桀骜不驯但不失精细。
7.阅读下面这首曲,回答问题。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解答】(1)“小桥流水人家”呈现清雅、安适的景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作者羁旅之苦、思乡之情,也是“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故选:C。
(2)本题考查诗歌意境的再现,注意抓住意象“古道”“西风”“瘦马”,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
答案:
(1)C
(2)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
参考译文: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济南之春
简墨
地气一动,人们就开始常说一句话了:济南春脖子短。
哦,惊蛰了,开始了﹣﹣是谁,失手打翻了一杯隔夜的茶?某些不明所以的东西到来,白色的烟团包围了四野,各处弥漫着蠢动的腥涩。早晨一睁开眼睛,就见空地上无端多了些湿漉漉的印子,小小地凸起着,像鱼儿吐的小泡泡,这儿一团,那儿一簇﹣﹣是蚯蚓活动筋骨的痕迹。然后,迎春和连翘不知道谁仿效谁,模样差不多,争着挑出了黄灯笼。然后,很多很多的爱和力量苏醒了,整个大地,寂静中充满响动。
城内城外的小山们就不用说了,积攒了一冬的绿啊,这时说什么也憋不住,一股脑儿全都倾倒在山坡上,没有了疆域。浆果、灌木、蕨类、草木你推我搡,绞出了汁子,连石头也被这绿泡软了,就要兴致勃勃开出花来。而满城的柳,那是满城的绿啊,如烟似雾,没边没沿地蒸腾、洇染开来。到小阳春,柳絮都飞起来了,柳树的心都飞起来了,它们捉对儿,成球、成团,追逐嬉闹,如同一群白衫少年﹣﹣它们飞奔在半空里,不肯再回到凡间。这时候,你被柳絮烦恼着,也欢喜着,走在柳絮里,像走在梦里,一切都不真实起来。
就这样,随着雨一次次的返回,大地寒气散尽,变得整个儿香喷喷的,遍地花开。在街上走着,会生出一种小醉的感觉,精力集中不起来,脑子也有点蒙。花都开得发酵了,像给大地吃上了一种什么药。这种日子,在屋子里根本待不住﹣﹣你会一整天一整天,泡在户外,舍不得回家。
这叫你的眼睛和鼻子也闲不住。因为自从迎春和连翘开了门,花朵们的拜访就从来没断过﹣﹣黄花朵还真是一种急性子的颜色啊,率领着颜色家族众姊妹,用百米赛的爆发力,一刻也不停地前进。它们的洁净叫人简直想一朵一朵、一瓣一瓣展开,在上面书写诗篇。它们又多有耐力啊,所谓开到荼靡,也还是向前奔着﹣﹣春至而梅、而樱、而海棠;春深则桃、则李、则丁香;即便春去,还蜀葵,还茑萝、还蔷薇……花朵开了又开,开了又开,将身体里的呼号都给喊了出去。那些大都有着草字头、木字边姓氏的小号们,一百万一千万支地演奏香气。
与香气结伴而来的,是一群群的蜂子和鸟儿﹣﹣鸟儿用不同的语言对歌,在枝头跳来跳去,从早到晚都能听见它们的歌唱。头角黑黑、遍身黄嫩的蜂子,腿子肥嘟嘟的,金粉闪耀,裙摆被阳光照透。
在这个季节的尾巴上,济南大大小小的池塘湖泊里,莲叶平水冒出,小小的叶子,羞涩地抿着嘴唇,打个哈欠就长成了半大小伙儿。它们舒展开来,平铺下身子,躺在水水的软床上,恨天恨地地等待起来。其实,不必着急,到不了小夏天,白腰雨燕低低掠过水面的时候,它们这些“绿衣人”所盼望的伴侣﹣﹣“粉衣人”,就来到身边了,垂着眼睛,红着面孔。在花下,人们的说话声也温柔起来;过了恋爱年龄的人,又想恋爱一次。
而对着莲微笑的人、出神的人,也一样,都是有福之人。
(《北京文学》2016年第5期,有删减)
(1)选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3)除了从视觉描写春景外,作者还从哪些角度描写了济南的春景?请各举一例。
(4)结合选文,说说你对“而对着莲微笑的人、出神的人,也一样,都是有福之人”的理解。
【解答】(1)本题考查写作顺序。根据文本中的“惊蛰““就这样,随着雨一次次的返回““在这个季节的尾巴上“可知本文是按时间顺序来描写济南的春天。
(2)本题考查赏析修辞。作答里,需先明确修辞,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即可。这句话中的“心都为了起来“把柳树人格化,这是拟人的修辞。把柳絮比作白衫少年,这是比喻的修辞。两个修辞综合运用,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柳絮漫天飞舞的情景,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本题考查筛选信息。作答时,细读文本,然后按题目的要求从文本中找出从不同的角度来描写济南春天景物的句子即可,不设统一答案。
(4)本题考查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作答时,需正确理解句子的本义,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内在含义即可。这里的有福之人的意思是济南的春天是如此的美丽,充分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有闲情逸志欣赏这种美丽的人,能从这种美丽当中得到快乐和享受的人,无疑是有福气的人。据此分析可作答。
答案:
(1)时间顺序,先点出“惊蛰”这一节气,随后用“就这样,随着雨一次次的返回”来说明时间在往后推移;“在这个季节的尾巴上”则告诉我们时间已经到了暮春了。
(2)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柳絮漫天飞舞的情景,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①嗅觉:某些不明所以的东西到来,白色的烟团包围了四野,各处弥漫着蠢动的腥涩。②听觉:鸟儿用不同的语言对歌,在枝头跳来跳去,从早到晚都能听见它们的歌唱。
(4)济南的春天是多彩而美丽的,懂得欣赏大自然的美,热爱生活的人,是有福的人。
9.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列题全民阅读
书香中国
【新闻摘要】
2014年3月5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向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再次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3月15日,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又曾两度提及此话题:一次是网购图书,一次是全民阅读。
【权威调查】
调查一:亚马逊中国“2015‘全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全民阅读的氛围浓厚,阅读几乎成为大部分受访者生活的必需品。大部分受访者几乎每天都会阅读,每天阅读多于1小时的比例更是达到36%.近一半受访者保持着大量阅读的习惯,过去一年的阅读量达10本以上图书,几乎是一个月一本。在阅读载体的选择上,电子阅读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使用Kindle电子书阅读器可大幅度提升阅读总量,72%的Kindle用户全年阅读总量超过12本,其中50% Kindle用户的年阅读量超过24本。
调查二: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以社交媒体为主的浅阅读已经成为很多读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显示,51%的受访者每天会用超过1个小时的时间阅读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刷微信、看微博或通过电子设备看新闻等),而每天读纸质书超过1个小时的受访者仅占36%.数据还显示,“睡前”“节假日”“工作休息时以及上下班、上下学或出差途中”仍是读者主要的阅读时间,在阅读时间的选择上越来越碎片化。利用“上下班、上下学或出差途中”等零散时间阅读的比例明显上升,2014年利用零散时间阅读的受访者比例达39%,而2013年这一比例仅为29%。
调查三:数字化阅读趋势在亚马逊“2015‘全民阅读’调查报告”中得到了体现,2014年看电子书的受访者比例达78%,相比2013年增长11%.从亚马逊中国销售数据来看,2014年Kindle书店电子书下载量是2013年的3倍。在电子书阅读介质上,Kindle成为除手机外最受读者欢迎的电子书阅读器。从调查反馈中发现,Kindle使用者80%集中在18﹣35岁之间,Kindle使用者每次的阅读时长为65分钟左右。读者购买、阅读电子书的主要原因是“电子书携带方便以及更低的价钱”,而读者最看重的电子书阅读器功能前三名为“快速翻书功能”“内置智能词典”“跨设备无间断阅读”。
【网民心声】
读书是人类传承文明、走向未来的重要途径,古今中外优秀的领导人都不遗余力地倡导读书。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读书学习,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自强不息、开拓未来的重要手段。中华民族历来有“唯有读书高”的思想,为什么?因为书籍积累了人类创造的精神成果,积累了人类走向美好生活的经验,积累了成功与失败的例证,能给人以重要的精神启迪。
【媒体观点】
打造全民阅读时代,就需要出版部门转变观念,不是只有阅读纸质书籍才叫阅读。我们是不是该将更多纸质书籍的精彩内容搬到网络上?网络上的电子书不少内容低劣,这何尝不是传统出版部门的拱手相让?我们是不是也该依据年轻人的阅读喜好,多创作短小精悍的优秀作品?是不是也能出版更多的正规电子书?
(根据光明网、环球网等媒体资料整理)
(1)阅读,【新闻摘要】简要归纳其内容要点(20字以内)。
(2)阅读,【权威调查】概括出目前我国全民阅读呈现的三个特点。
(3)阅读【权威调查】二、三两则材料,分析电子阅读比例上升的主要原因。
(4)阅读【网民心声】和【媒体观点】,简要陈述我国领导人大力倡导全民阅读的重要意义,并就“打造全民阅读时代”向出版部门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解答】(1)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新闻这种体裁,一般在开篇处有概括新闻内容的文字,叫导语。根据新新这一特点,抓住新闻导语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概括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根据题目中提示的“全民阅读三个特点”答点,梳理所示文段内容,从三个调查中找到概括性的文字即段首句“目前全民阅读的氛围浓厚”“以社交媒体为主的浅阅读已经成为很多读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社交媒体为主的浅阅读已经成为很多读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阅读趋势”强势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抓住题目中“电子阅读比例上升的主要原因”答点,阅读所示文段内容,找到有关语句,从电子书籍的成本、阅读方式的灵活便捷、阅读的网络环境扩展等方面来一一概括
(4)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谈感悟启示。阅读最后两段资料,抓住题目中“全民阅读的重要意义”答点,阅读所示文段内容,找到有关语句,从传承中华文明、提高精神修养、对于为国家发展提高国民素养等方面来概括。
答案:
(1)李克强(总理)代表政府多次倡导全民阅读。
(2)目前全民阅读的氛围浓厚;以社交媒体为主的浅阅读已经成为很多读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电子)阅读比例增加。
(3)社交网络兴起,社交媒体信息丰富;电子书携带方便以及更低的价钱;电子书阅读器功能强大。
(4)意义:读书是人类传承文明、走向未来的重要途径;读书学习,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自强不息、开拓未来的重要手段;读书能给人以重要的精神启迪。建议:丰富电子书的内容,提高电子书的质量。
10.以“家乡的秋天”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500字以上。(写到考试作文本上)
【解答】
家乡的秋天
炎热的夏天终于熬过去了,凉爽的秋天在人们的期盼中如期而至。
秋天的天空就像小孩那张多变的脸。有时晴空万里,阳光明媚。天空是那么的高,云朵是那么的白,使人不禁想起“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优美诗句。有时天空阴云密布,像一潭浑浊的湖水,苦着脸,不一会儿,便滴滴答答地下起了雨,这连绵不断秋雨,一下起来就没完没了,真是“秋风秋雨愁煞人”。
秋天的树木是多姿多彩的。大部分树木的叶子都开始凋零,每当一阵秋风吹过,枯黄的树叶就像一群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似的,盘旋着、盘旋着,最后落下;而像枫树一样的一些树木,天气越冷,树叶越变的鲜红。一簇簇,远远望去像一团团火焰在燃烧;还有松柏一类的树木,依然四季常青,在寒冷的天气中,它们愈发挺拔苍翠,给秋天的原野增添一片生机。
秋天的花园依然是五彩缤纷的。各种花草争奇斗艳,令人眼花缭乱。一串红,格外的鲜艳耀眼。远远望去就像一团红色的云朵;菊花则展示“满城尽带黄金甲”风范,在瑟瑟的秋风中,满地金黄的菊花,惹人喜爱,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走到田野里,山坡上,一眼望去,金灿灿的一大片,满是繁花似锦的野菊花。
秋天是丰收的田野。到处是丰收的果实,到处是忙碌的农民。春华秋实,一年的汗水,得到了回报。丰收的田野里,农民伯伯又撒下希望的种子,播下来年的希望。在农家的屋檐下,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
家乡的秋天啊!你太迷人了!我要大声的为你歌唱,为你献上一首最美的歌!
家乡的秋天啊!我祝福你,我要为你描绘美好的未来,愿你的明天更加的美好!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