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同步分层作业6 《散步》(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同步分层作业6 《散步》(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3 16:3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同步分层作业6 散步/莫怀戚
一.试题(共10小题)
1.对《散步》这篇文章的理解,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南方初春田野景物的描写,为一家三代散步安排了一个极佳的自然环境,以美景衬托出一家人生活的美满。
B.“分歧”往往指彼此之间重大的思想、意见等不一致,课文中却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属于用词的贬词褒用。
C.文章对妻子虽然着墨不多,却写出了她的贤良,尊老而爱幼。
D.结尾的那句话“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表明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和使命。
2.语言运用。
下列填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拔地而起,刺破苍天,_____;抱团前行,勇闯深谷,_____;奋力拼搏,追求理想,_____;悉心守护,关爱至亲,_____。
A.故梦能成其璀璨 故家能成其温暖 故山能成其巍峨 故水能成其壮阔
B.故山能成其巍峨 故水能成其壮阔 故家能成其温暖 故梦能成其璀璨
C.故梦能成其璀璨 故家能成其温暖 故水能成其壮阔 故山能成其巍峨
D.故山能成其巍峨 故水能成其壮阔 故梦能成其璀璨 故家能成其温暖
3.下列选项中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人们已认识到,家风是一辈又一辈先人生活的结晶,所以要向后代传递出正能量。
②古人撰写在门框上的“忠厚传家久”“持家尊古训”,就是一种传统的家风。
③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是对古今家风的一种诠释。
④家风就是家庭的风气,它是一个家庭的传统和文化。
⑤而今父母懂规矩,知书达理,有这样良好的文化氛围,后人自会获得很好的熏陶。
A.④①③②⑤ B.④③①②⑤ C.④①②⑤③ D.④②⑤③①
4.说说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分别是什么意思。
定义: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叫词义。词义包括词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1)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    )
(2)做好它照例要花去一小时光景的。(    )
(3)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
5.写出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作用。
(1)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省略号的作用是    。
(2)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破折号的作用是    。
(3)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省略号的作用是    。
6.根据你对课文《散步》的理解,思考:文中有哪几处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恩深似海,终生难报还。今年的5月13日是母亲节,班级准备在这天召开班会,班会主题是“献给母亲的歌”,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为营造班会的气氛,请你写一条标语张贴在教室里。(不得引用材料中的语句。)   。
(2)下面是本次班会的活动环节,请补全所缺的环节。
环节一:开场白 环节二:   
环节三:    环节四:   
环节五:家长代表发言 环节六:班主任总结
(3)“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父母给了我们全部的爱,我们应该怎样回报他们呢?请你确定一个回报父母关爱的最佳具体方式。   。
(4)班级打算邀请部分家长参加班会,小静觉得妈妈衣着土气,不够入时,不想让她来参加,对此,你打算怎样劝说小静改变主意?   。
8.阅读莫怀戚的《散步》,完成下列的题目。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和话,就象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⑧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借散步一事写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流露出对生命的理解和体谅,强调的是一种使命感和孝道的精神。
B.文章第⑥段主要采用了行动和细节描写的方法。
C.“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是生活的担子已经从母亲肩上转到了我的肩上,母亲依赖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一样。
D.母亲老了,只能听从我的安排,就像小时候我只能听从母亲的安排一样。
(2)第④段划线句运用了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至少答出两点。
(3)如何理解文中最后一句话中“走得很仔细”和“整个世界”的含义?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9.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给母亲梳头发
①这一把用了多年的旧梳子,滑润无比,上面还浸染着属于母亲的独特发香。我用它给母亲梳头,小心谨慎,尽量少让头发掉落。母亲背对我坐着,花白的发根清晰可见。唉,曾经多么乌黑浓密的长发,如今却变得如此稀薄,只余小小一握在我的左手掌心。
②小时候,最喜欢每天早晨睁眼时看到母亲梳理头发。那一头从未修剪过的头发,几乎长可及地,所以她总是站着梳理。一把梳子从头顶往下缓缓地梳,还得用左手分段抓着才能梳通。全部梳通之后,就在后脑勺用一条黑丝线来回地扎,扎得牢牢的;再将一根比毛线针稍细的钢针穿过,然后便把垂在背后的一头乌亮的长发在那钢针上左右盘缠,梳出一个均衡而标致的髻子;接着套上一个黑色的细网,再用四只长夹子从上下左右固定形状;最后拔去钢针,戴上有翠饰的簪子。对于母亲梳头的动作,我真是百看不厌,心里好羡慕那一头长发,觉得她那熟练的一举一动很动人。
③母亲曾受过良好的教育,可是自我记事以来,她似乎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家事上了。她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无微不至。她对子女们也照顾得十分用心,向来是亲自上市场选购食物。她还要在周末给我们洗晒球鞋,那些大大小小、黑黑白白的球鞋经常被整齐地放在阳台的栏杆上。
④母亲也很关心子女的读书情况。她不一定指导每一个人的功课,只是尽量替我们处理好课业外的琐事。我们房间里有一个专放文具的五斗柜,最上面的两个抽屉里,左边放着削尖的铅笔,右边则是用过的磨钝的铅笔。兄弟姐妹放学后,每个人只需放入写钝的,取走削好的,便可各自去做功课了。每一支铅笔都是母亲用小刀削好的。现在回想起来,母亲未免太过宠爱我们了,然而我们当时却视此为理所当然而不知感激。有一回,削尖的铅笔已被拿光,我竟为此与母亲斗过气。家中琐碎事那么多,我真想象不出,母亲是在什么时间做这些额外的事情的。
⑤岁月流逝,子女们都先后长大成人,而母亲却在我们忙于成长的喜悦中不知不觉地衰老。她的一头秀发也逐渐变得花白而稀薄。这些年来,我忙着养育自己的儿女,更能体会往日母亲的爱心。我不再能天天与母亲相处,也看不到她在晨曦中梳理头发的样子,只是惊觉那发髻已明显变小。她仍然梳着相同样式的髻子,但是,从前堆满后颈的乌发,如今所余已不及原来的四分之一。
⑥近年来,母亲的身体已大不如前。由于心脏机能衰退,不得不施行外科手术。她十分害怕,幸而一切顺利,经过一夜安眠之后,母亲终于渡过难关。数日后,医生准许母亲下床活动,以促进伤口愈合。可是,母亲忽然变得十分软弱,不再是从前翼护着我们的那位大无畏的妇人了。每隔一日,我便为她擦洗身体。起初,我们两个人都有些忸怩。母亲一直嘀咕着:“怎么好意思让女儿给我洗澡呢!”我用不太熟练的手法,小心地为她擦拭身子。没想到,她竟然逐渐放松,终于柔顺地任由我照料。我的手指遂不自觉地带着一种母性的慈祥和温柔,爱怜地为母亲洗澡。我相信,我幼小的时候,母亲也一定是这样慈祥温柔地替我沐浴的。我突然分辨不出亲情的方向,仿佛眼前这位衰老的母亲是我娇宠的婴儿。
⑦洗完澡,换一身干净的衣服,母亲觉得舒畅无比,更要求我为她梳理因久卧病床而蓬乱的头发。我们拉了一把椅子到窗边,闲聊着,不久,就变成我一个人的轻声絮聒。母亲背对我坐着,我看不见她的脸。许是困了吧?我想她大概舒服地睡着了,像婴儿沐浴后那样……嘘,轻一点。我轻轻柔柔地替她梳理头发,依照幼时记忆中的那一套过程。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让她就这样坐着,舒舒服服地打一个盹儿吧。
(作者:林文月。有删改)
(1)本文由“我”给母亲梳理头发写起,主要回顾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情?请从母亲的角度简要概括。
(2)第②段为什么用大量笔墨描写母亲在晨曦中梳理头发的场景?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中任选一个方面,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嘘,轻一点。我轻轻柔柔地替她梳理头发,依照幼时记忆中的那一套过程。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让她就这样坐着,舒舒服服地打一个盹儿吧。
(4)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抒写家庭亲情,有人认为是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关注。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10.本文《散步》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用一家人一同散步这件极为普通的生活琐事,表达出“尊老爱幼,中年人要肩负起承上启下的历史责任”这一深刻的主题。请你也运用这种写作手法,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同步分层作业6 散步/莫怀戚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0小题)
1.对《散步》这篇文章的理解,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南方初春田野景物的描写,为一家三代散步安排了一个极佳的自然环境,以美景衬托出一家人生活的美满。
B.“分歧”往往指彼此之间重大的思想、意见等不一致,课文中却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属于用词的贬词褒用。
C.文章对妻子虽然着墨不多,却写出了她的贤良,尊老而爱幼。
D.结尾的那句话“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表明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和使命。
【解答】ACD.正确;
B.有误,“属于用词的贬词褒用”错误,应为“大词小用”。
故选:B。
2.语言运用。
下列填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拔地而起,刺破苍天,_____;抱团前行,勇闯深谷,_____;奋力拼搏,追求理想,_____;悉心守护,关爱至亲,_____。
A.故梦能成其璀璨 故家能成其温暖 故山能成其巍峨 故水能成其壮阔
B.故山能成其巍峨 故水能成其壮阔 故家能成其温暖 故梦能成其璀璨
C.故梦能成其璀璨 故家能成其温暖 故水能成其壮阔 故山能成其巍峨
D.故山能成其巍峨 故水能成其壮阔 故梦能成其璀璨 故家能成其温暖
【解答】第一空,根据前面的“刺破苍天”可知,填“故山能成其巍峨”与之呼应。第二空,根据前文的“勇闯深谷”,填“故水能成其壮阔”与之呼应。第三空,根据前面的“奋力拼搏”可知,填“故梦能成其璀璨”与之呼应。第四空,根据前面的“悉心守护,关爱至亲”可知,填“故家能成其温暖”与之呼应。
故选:D。
3.下列选项中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人们已认识到,家风是一辈又一辈先人生活的结晶,所以要向后代传递出正能量。
②古人撰写在门框上的“忠厚传家久”“持家尊古训”,就是一种传统的家风。
③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是对古今家风的一种诠释。
④家风就是家庭的风气,它是一个家庭的传统和文化。
⑤而今父母懂规矩,知书达理,有这样良好的文化氛围,后人自会获得很好的熏陶。
A.④①③②⑤ B.④③①②⑤ C.④①②⑤③ D.④②⑤③①
【解答】第④句为总说句,应放在最前,接着先说“传统”,再说“文化”,因此为②⑤,第③是对②⑤的总结,第①是全文的总结,应放在最后。所以顺序是:④②⑤③①
故选:D。
4.说说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分别是什么意思。
定义: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叫词义。词义包括词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1)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  境况 )
(2)做好它照例要花去一小时光景的。(  时间 )
(3)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景色 )
【解答】答案:
(1)境况
(2)时间
(3)景色
5.写出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作用。
(1)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省略号的作用是  表示列举省略 。
(2)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破折号的作用是  表示注释(或:解释说明); 。
(3)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省略号的作用是  表示行文内容的省略 。
【解答】(1)根据语境,这里描写春天田野的美景,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
(2)“生命”是对“一样东西”的具体解说,所以破折号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3)根据语境,此处省略号省略了“小路有意思”的具体表现,省略号表示行文内容的省略。
答案:
(1)表示列举省略
(2)表示注释(或:解释说明)
(3)表示行文内容的省略
6.根据你对课文《散步》的理解,思考:文中有哪几处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解答】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和环境描写,文中有两处环境描写,分别是:“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第一处环境描写对南方初春的田野展开描绘,充满生机;第二处写了母亲看到的小路的景色,景色十分优美,符合初春景物的特征,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答案:
有两处。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冬去春来,“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第二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写出初春的生机勃勃,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
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恩深似海,终生难报还。今年的5月13日是母亲节,班级准备在这天召开班会,班会主题是“献给母亲的歌”,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为营造班会的气氛,请你写一条标语张贴在教室里。(不得引用材料中的语句。) 天地宽大,父母恩大 。
(2)下面是本次班会的活动环节,请补全所缺的环节。
环节一:开场白 环节二: 朗诵关于母爱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 
环节三: 讲述生活中母亲关爱自己的事情  环节四: 演唱关于母亲的歌曲 
环节五:家长代表发言 环节六:班主任总结
(3)“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父母给了我们全部的爱,我们应该怎样回报他们呢?请你确定一个回报父母关爱的最佳具体方式。 给父母一份惊喜:送一份独特的礼物给父母,如自己设计的贺卡或小制作 。
(4)班级打算邀请部分家长参加班会,小静觉得妈妈衣着土气,不够入时,不想让她来参加,对此,你打算怎样劝说小静改变主意? 小静,妈妈是我们最亲的人,虽然她穿得很土气,但她把一切都给了我们,那种最伟大无私的爱是无价的,我们应该感到自豪,况且参加班会也是对班级工作的支持。我希望你改变主意,好吗? 。
【解答】(1)本题考查语言的运用能力。解答时,需要把握标语的简洁易懂、琅琅上口、新颖独特以及主题突出的特征,言之有理即可。题干中班会主题为“献给母亲的歌”,所写标语体现对母爱的感恩之情,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即可。
(2)本题考查材料分析和策划活动的能力。解答时,需要结合材料和题干要求,紧扣活动主题,联系实际,发挥想象力,形成活动方案即可。
题干要求的班会主题为“献给母亲的歌”,因此,学生在作答时,需要围绕“感恩母爱”这个主题,有序展开并策划班会的活动流程和内容,参考已有活动环节,注意发挥创意,衔接得当。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3)本题考查策划活动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时,需要结合材料和题干要求,紧扣活动主题,联系实际,发挥想象力,提出活动倡议即可。题干提出的是“回报父母的爱”的主题,在策划具体方式时,应围绕“自己能为父母做的事”进行相关展开回答,结合自身现实生活中具体事例,阐述回报父母的各种方式。
示例一:给父母一份惊喜:送一份独特的礼物给父母,如自己设计的贺卡或小制作;给父母洗洗脚;最近通过努力取得的最佳成绩或获得的喜报;写一封感谢父母的信等。
(4)本题考查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解答时,注意对不同对象的称呼用语以及措辞的委婉恰当。由题干可知,小静不想让妈妈来参加班会的原因是她觉得妈妈衣着土气,不够入时,因此劝说时应对小静进行教育,让她明白妈妈为她所作的付出,不应嫌弃妈妈的穿着,同时说明家长参加班会的重要性。
答案:
(1)示例一:天地宽大,父母恩大
示例二:怀感恩之心,与母爱同行
(2)示例:
①朗诵关于母爱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
②讲述生活中母亲关爱自己的事情。
③演唱关于母亲的歌曲。
④展示献给妈妈的祝福卡。
(3)示例:给父母一份惊喜:送一份独特的礼物给父母,如自己设计的贺卡或小制作;给父母洗洗脚;最近通过努力取得的最佳成绩或获得的喜报;写一封感谢父母的信等。
(4)示例:小静,妈妈是我们最亲的人,虽然她穿得很土气,但她把一切都给了我们,那种最伟大无私的爱是无价的,我们应该感到自豪,况且参加班会也是对班级工作的支持。我希望你改变主意,好吗?
8.阅读莫怀戚的《散步》,完成下列的题目。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和话,就象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⑧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B 
A.文章借散步一事写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流露出对生命的理解和体谅,强调的是一种使命感和孝道的精神。
B.文章第⑥段主要采用了行动和细节描写的方法。
C.“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是生活的担子已经从母亲肩上转到了我的肩上,母亲依赖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一样。
D.母亲老了,只能听从我的安排,就像小时候我只能听从母亲的安排一样。
(2)第④段划线句运用了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至少答出两点。
(3)如何理解文中最后一句话中“走得很仔细”和“整个世界”的含义?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ACD.正确;
B.有误,第⑥段,后来发生了分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这是运用的心理描写的方法。
故选:B。
(2)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辨析以及其作用的分析。第④段画线句子对初春的田野进行了具体描绘,属于景物描写。“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嫩芽也密了”“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突出了春天的活力,渲染了一家人轻松、愉悦的心情。
(3)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结合内容可知,“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走得很仔细”,是“我”和妻子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整个世界”,是借母亲和儿子,暗指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
答案:
(1)B
(2)点染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传达出万物复苏的生命感慨,还展现了一家人散步的美好情景和幸福心情。
(3)示例:“走得很仔细”,表现了夫妻俩对老人的尊敬,对小孩的爱护。“整个世界”是指:一个是老人,代表着业已过去的时代和世界;一个是孩子,代表着刚刚开始的时代和未来的世界。
9.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给母亲梳头发
①这一把用了多年的旧梳子,滑润无比,上面还浸染着属于母亲的独特发香。我用它给母亲梳头,小心谨慎,尽量少让头发掉落。母亲背对我坐着,花白的发根清晰可见。唉,曾经多么乌黑浓密的长发,如今却变得如此稀薄,只余小小一握在我的左手掌心。
②小时候,最喜欢每天早晨睁眼时看到母亲梳理头发。那一头从未修剪过的头发,几乎长可及地,所以她总是站着梳理。一把梳子从头顶往下缓缓地梳,还得用左手分段抓着才能梳通。全部梳通之后,就在后脑勺用一条黑丝线来回地扎,扎得牢牢的;再将一根比毛线针稍细的钢针穿过,然后便把垂在背后的一头乌亮的长发在那钢针上左右盘缠,梳出一个均衡而标致的髻子;接着套上一个黑色的细网,再用四只长夹子从上下左右固定形状;最后拔去钢针,戴上有翠饰的簪子。对于母亲梳头的动作,我真是百看不厌,心里好羡慕那一头长发,觉得她那熟练的一举一动很动人。
③母亲曾受过良好的教育,可是自我记事以来,她似乎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家事上了。她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无微不至。她对子女们也照顾得十分用心,向来是亲自上市场选购食物。她还要在周末给我们洗晒球鞋,那些大大小小、黑黑白白的球鞋经常被整齐地放在阳台的栏杆上。
④母亲也很关心子女的读书情况。她不一定指导每一个人的功课,只是尽量替我们处理好课业外的琐事。我们房间里有一个专放文具的五斗柜,最上面的两个抽屉里,左边放着削尖的铅笔,右边则是用过的磨钝的铅笔。兄弟姐妹放学后,每个人只需放入写钝的,取走削好的,便可各自去做功课了。每一支铅笔都是母亲用小刀削好的。现在回想起来,母亲未免太过宠爱我们了,然而我们当时却视此为理所当然而不知感激。有一回,削尖的铅笔已被拿光,我竟为此与母亲斗过气。家中琐碎事那么多,我真想象不出,母亲是在什么时间做这些额外的事情的。
⑤岁月流逝,子女们都先后长大成人,而母亲却在我们忙于成长的喜悦中不知不觉地衰老。她的一头秀发也逐渐变得花白而稀薄。这些年来,我忙着养育自己的儿女,更能体会往日母亲的爱心。我不再能天天与母亲相处,也看不到她在晨曦中梳理头发的样子,只是惊觉那发髻已明显变小。她仍然梳着相同样式的髻子,但是,从前堆满后颈的乌发,如今所余已不及原来的四分之一。
⑥近年来,母亲的身体已大不如前。由于心脏机能衰退,不得不施行外科手术。她十分害怕,幸而一切顺利,经过一夜安眠之后,母亲终于渡过难关。数日后,医生准许母亲下床活动,以促进伤口愈合。可是,母亲忽然变得十分软弱,不再是从前翼护着我们的那位大无畏的妇人了。每隔一日,我便为她擦洗身体。起初,我们两个人都有些忸怩。母亲一直嘀咕着:“怎么好意思让女儿给我洗澡呢!”我用不太熟练的手法,小心地为她擦拭身子。没想到,她竟然逐渐放松,终于柔顺地任由我照料。我的手指遂不自觉地带着一种母性的慈祥和温柔,爱怜地为母亲洗澡。我相信,我幼小的时候,母亲也一定是这样慈祥温柔地替我沐浴的。我突然分辨不出亲情的方向,仿佛眼前这位衰老的母亲是我娇宠的婴儿。
⑦洗完澡,换一身干净的衣服,母亲觉得舒畅无比,更要求我为她梳理因久卧病床而蓬乱的头发。我们拉了一把椅子到窗边,闲聊着,不久,就变成我一个人的轻声絮聒。母亲背对我坐着,我看不见她的脸。许是困了吧?我想她大概舒服地睡着了,像婴儿沐浴后那样……嘘,轻一点。我轻轻柔柔地替她梳理头发,依照幼时记忆中的那一套过程。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让她就这样坐着,舒舒服服地打一个盹儿吧。
(作者:林文月。有删改)
(1)本文由“我”给母亲梳理头发写起,主要回顾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情?请从母亲的角度简要概括。
(2)第②段为什么用大量笔墨描写母亲在晨曦中梳理头发的场景?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中任选一个方面,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嘘,轻一点。我轻轻柔柔地替她梳理头发,依照幼时记忆中的那一套过程。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让她就这样坐着,舒舒服服地打一个盹儿吧。
(4)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抒写家庭亲情,有人认为是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关注。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解答】(1)本题考查文中事件的概括。解答此题在了解全文在意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句概括事物即可。本文由“我”给母亲梳理头发写起,主要回顾了母亲做的四件事,第一件事是②段,主要叙述了母亲年轻时梳头发,姿态优美;第二件事是③段,写母亲操持家务;第三件事是④段讲述母亲为子女准备削尖的铅笔;第四件事是⑤段写母亲头发逐渐变得花白稀疏。
(2)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理解与分析。对比,就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文章第②段用大量笔墨描写母亲在晨曦中梳理头发的场景,然后再写“她的一头秀发也逐渐变得花白而稀薄”,就是为了让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更能表现出“我”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3)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语句赏析,首先要确定赏析的角度,本题题干已经界定了赏析的角度,这样就可以从提示的角度联系文章内容加以解答。如文中画线的语句“不要惊动她”“尖不要惊动她”连用,属于反复的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作者唯恐惊动母亲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
(4)本题考查主旨的探究。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本文的主旨可以从家庭亲情、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关注几个方面分析。作答的过程中尽量做到创意解读。比如:我赞同主旨是表现家庭亲情。文章用较多的笔墨细致地描写了母亲年轻时梳头发,姿态优美;母亲操持家务;母亲为子女准备削尖的铅笔;母亲头发逐渐变得花白稀疏。表现了母亲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照顾,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答案:
(1)母亲年轻时梳头发,姿态优美;母亲操持家务;母亲为子女准备削尖的铅笔;母亲头发逐渐变得花白稀疏。
(2)作者写晨曦中母亲梳理乌黑的秀发是要通过对比写出母亲头发今昔的变化,写出岁月在她身上留下的痕迹,如今再给母亲梳头,已经稀疏斑白,从而写出了母亲为这个家的付出与爱,
表达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3)作者给病重的母亲梳头,连用二个“不要”,深情地写出了作者对母亲的呵护,写出了此时的母亲需要子女的照顾,表达了作者对母亲从前照顾自己的感恩。
(4)作者因替母亲梳头,忆起童年看母亲梳头的往事,感叹岁月流逝,作者又忆起儿时母亲对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想起从前不懂得体谅亲心。作者为母亲梳洗,以无限的怜爱,回报母亲养育之恩,体现家庭浓浓的亲情。
10.本文《散步》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用一家人一同散步这件极为普通的生活琐事,表达出“尊老爱幼,中年人要肩负起承上启下的历史责任”这一深刻的主题。请你也运用这种写作手法,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
【解答】【示例】
蚂蚁
郁闷的星期天一天天的过去,我不禁叹声气。
忽然,我发现了蚂蚁正在一排排的走着,每个蚂蚁都好像手上拿着东西。我也跟上去看了,噢!原来是蚂蚁正在搬家啊。它们的队伍整整齐齐地走着,就像被一个特别厉害的教练训练过一样。啊,蚂蚁你可真厉害,知道要下雨了,提早搬家啊。虽然你小小的一个,但知道的东西却很多,而且你不怕死,遇到问题那么勇敢。我真的很佩服你了,如果我们的人也像你一样就好了。看到你正在搬家就知道要下雨了,我立即跟我妈说:“妈妈,收衣服了。”可我被反骂的一顿,她说:“天气那么好怎么会下雨啊?”我委屈了……心里很快就有了一种想哭的感觉。过了两小时左右,雨下了起来,这时仿佛我是皇帝了。妈妈,怎样,下起雨来了吧!“不听女儿言,吃亏在眼前。”呵呵……
蚂蚁的预知能力真是强,虽然我没有像你那样有预知能力,但我可以学它那种勇敢,不怕困难的精神。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