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海—气相互作用 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3 海—气相互作用 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22 11:1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 三 节 海—气相互作用
Air-sea interaction
第四章水的运动
花海
荒漠
阿塔卡马地区的平均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但2015年10月突降暴雨,阿塔卡马沙漠一夜间变成花海。为什么呢?
01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其中的水热交换,对气候乃至自然环境具有深刻的影响。
水分的交换方式 热量的交换方式
海洋→大气
大气→海洋
从长期来看,全球水的总量没有什么变化(图4.16)。但是就一个地区来说,有时降水多,有时降水少。在某段时期内,一个地区的储水变化量就是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这就是水量平衡原理。
活动探究1: 全球水热平衡
1.估算陆地和海洋对大气水汽的相对贡献,说明大气水汽的主要来源。
2.估算海洋蒸发和降水的差额,说明补充这个差额的水量来源。
3.如果海洋蒸发量增加或减少,陆地可能发生相应的变化。请利用水量平衡原理加以说明。
从长期来看,全球水的总量没有什么变化(图4.16)。但是就一个地区来说,有时降水多,有时降水少。在某段时期内,一个地区的储水变化量就是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这就是水量平衡原理。
1.估算陆地和海洋对大气水汽的相对贡献,说明大气水汽的主要来源。
大气中577单位的水汽中,有505个单位的水汽来自于海洋;只有72单位的水汽来自于大陆。
说明大气水汽的主要来源是海洋。
活动探究1: 全球水热平衡
从长期来看,全球水的总量没有什么变化(图4.16)。但是就一个地区来说,有时降水多,有时降水少。在某段时期内,一个地区的储水变化量就是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这就是水量平衡原理。
2.估算海洋蒸发和降水的差额,说明补充这个差额的水量来源。
海洋蒸发505个单位,海洋降水458个单位,存在47个单位差值。
而补充这个差值的是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活动探究1: 全球水热平衡
从长期来看,全球水的总量没有什么变化(图4.16)。但是就一个地区来说,有时降水多,有时降水少。在某段时期内,一个地区的储水变化量就是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这就是水量平衡原理。
3.如果海洋蒸发量增加或减少,陆地可能发生相应的变化。请利用水量平衡原理加以说明。
海洋蒸发量增加:陆地降水会增加,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会增加,流水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会更显著
海洋蒸发量减少:陆地降水会减少,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会减少,风力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会更显著
活动探究1: 全球水热平衡
水分的交换方式 热量的交换方式
海洋→大气
大气→海洋
蒸发(87.5%)
降水
太阳辐射
海水蒸发
水汽凝结
大气降水
活动 全球水热平衡
读图思考:
1、北半球海洋热量收入、支出随纬度如何变化?
2、北半球低纬度、高纬度海区热量收支状况有何差异?盈亏有何不同?
3、低纬度海区热量盈余,理论上应该越来越热,但事实并非如此,为什么?
活动 全球水热平衡
读图思考:
1、北半球海洋热量收入、支出随纬度如何变化?
热量收入: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热量支出:由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递减
活动 全球水热平衡
读图思考:
2、北半球低纬度、高纬度海区热量收支状况有何差异?盈亏有何不同?
低纬度:收入>支出;盈余
高纬度:收入<支出;亏损
活动 全球水热平衡
读图思考:
3、低纬度海区热量盈余,理论上应该越来越热,但事实并非如此,为什么?
水分的交换方式 热量(能量)的交换方式
海洋→大气
大气→海洋
蒸发(87.5%)
降水
潜热、长波辐射
风力使得海水运动
太阳辐射
海水蒸发
(潜热输送)
海洋表层储存85%的热量
长波辐射
大气运动
海水运动
0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通过海——气相互作用,海洋和大气成为一个整体。如果表层海水温度发生异常,大气环流也会异常,甚至出现极端的天气事件。
C
D
1 比较C、D两地的海水温度高低,
2 画出两地间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热力环流
3 判断C、D两地的降水特征
探究活动2 沃克环流
1、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大气运动方向,使之形成热力环流 。
2、如果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海水温度下降(上升),说明其对环流的影响
3、说明环流的变化对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岸气候的影响
探究活动2 沃克环流
沃克环流异常
比较项目 厄尔尼诺现象
成因 东南信风
赤道逆流
现象 洋流
水温

沃克环流
降水 变化 大洋东岸
大洋西岸
厄尔尼诺: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
增多
减少
减弱
增强
太平洋中东部水温异常升高
西部降低
减弱
秘鲁寒流势力减弱
(二)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第四章 第3节
海 气 相 互 作 用
赤道附近大洋东侧离岸风变弱,上升流变弱,海洋表层营养物质变少,渔场大量死亡减产。
(二)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第四章 第3节
海 气 相 互 作 用
使东亚冬季风变弱,出现暖冬现象
(二)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第四章 第3节
海 气 相 互 作 用
使我国夏季风变弱,东部季风区雨季来得迟去得早、雨季变短,可能出现南涝北旱的现象。
(二)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第四章 第3节
海 气 相 互 作 用
我国夏季台风数量变少(赤道附近大洋西侧水温偏低对流较弱),且台风路径偏东(因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变得比正常年份偏弱)
探究活动2 沃克环流
探究活动2 沃克环流
拉尼娜: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降低
比较项目 拉尼娜现象
成因 东南信风
赤道逆流
现象 洋流
水温

沃克环流
降水 变化 大洋东岸
大洋西岸
比正常年份更干旱
增强
减弱
太平洋中东部水温异常降低
西部异常升高
增强
秘鲁寒流势力增强
比正常年份降水更多
(二)拉尼娜现象的影响
第四章 第3节
海 气 相 互 作 用
赤道附近大洋东侧离岸风增强,上升流变强,海洋表层营养物质增多,渔场增产。
(二)拉尼娜现象的影响
第四章 第3节
海 气 相 互 作 用
使东亚冬季风变强,冬季较正常年份更冷,常发生雪灾、牲畜冻死,破坏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
(二)拉尼娜现象的影响
第四章 第3节
海 气 相 互 作 用
使我国夏季风变强,东部季风区雨季来得早去得迟、雨季变长,可能出现南旱北涝的现象。
(二)拉尼娜现象的影响
第四章 第3节
海 气 相 互 作 用
我国夏季台风数量偏多(赤道附近大洋西侧水温偏高对流较强),且台风路径偏西(因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变得比正常年份偏强)
海——气相互作用
全球水热平衡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海——气间水分交换
海——气间热量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