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篇)6 狼牙山五壮士同步分层作业(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进阶篇)6 狼牙山五壮士同步分层作业(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2 12:22: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上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同步分层作业6 狼牙山五壮士
一.试题(共10小题)
1.下面成语中,可以用来形容革命英雄人物的一项是(  )
A.孤芳自赏 粉身碎骨 B.气壮山河 顶天立地
C.昂首挺胸 没头没脑 D.威风凛凛 忘乎所以
2.下列名句中,能用来形容“狼牙山五壮士”的一项是(  )
A.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B.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C.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狼牙山五壮士》)对本文的写作特色,说法正确的是(  )
A.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线索非常清楚。
B.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字里行间饱含着对五壮士的崇敬与颂扬之情。
C.多处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既关注人物群体,又关注每一位战士。
D.以上说法都正确。
4.结合课文内容填空。(《狼牙山五壮士》)
(1)课文是按照“接受任务→   →   →   →跳下悬崖”的顺序来叙述的。
(2)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斩钉截铁”这个成语表现了    。
(3)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石头像雹子一样”把   比作   ,说明了    ,表现了五壮士    。
5.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1)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2)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3)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6.课外阅读。
左权一腔热血洒太行
①1942年5月25日凌晨,一场激烈的战斗在山西辽县(今左权县)展开,3万日军精锐部队将八路军总部包围于辽县麻田以东的南艾铺一带。
②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八路军总部领导当机立断,分兵突围。几经搏杀,八路军总部安全突围。但是,年仅37岁的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在率领部分机关干部突围时,不幸壮烈牺牲。作为八路军的高级将领,左权放弃了一切个人突围的机会,舍生取义,尽忠职守,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太行山脉。
③敌人退去后,总部警卫连战士登上十字岭,买了附近老乡的棺材,找到了左权的遗体并就地掩埋。但左权的英灵并没有得到安息,日军截获我方“左权失踪”的电报又杀了回来,在十字岭挖出了左权的棺材,打开后给遗体照了相,登在了敌伪报纸上。敌人的暴行一时间让山河失色,大地举悲,复仇的呼声响彻华北。
④1942年10月10日,八路军总部在河北涉县莲花山下挑选了一块风景秀丽之处为左权举行公葬仪式,参加公葬的除八路军总部和129师总部的全体同志外,还有五千多位军民。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罗瑞卿在墓前说:“给烈士们行礼并没有完事,今后还要做3件事情,第一件是报仇,第二件是报仇,第三件还是报仇。”一时间“为左权报仇,誓将抗日战争进行到底”的呼声响彻天地。
(1)短文第①自然段交代了    (多选)。
A.地点
B.时间
C.经过
D.人物
E.起因
F.结果
(2)在第②自然段中找出能概括左权品质的词语:   、   。
(3)“敌人的暴行一时间让山河失色,大地举悲,复仇的呼声响彻华北。”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A.敌人太残忍了,他们的做法引起了人民的愤慨,也说明了人民对左权的爱戴。
B.敌人的暴行激起了民愤,人们都要为左权报仇。
C.敌人的暴行惊动了山河,使山河失去了颜色。
(4)下面是对文本内容的赏析,对的画“√”,错的画“×”。
①第4自然段运用的是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    
②从对罗瑞卿的语言描写中,可以感受到八路军指战员对左权的深切怀念和对日寇的刻骨仇恨。    
③“作为八路军的高级将领,左权放弃了一切个人突围的机会。”这体现了他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怀。   
7.阅读。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狂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1)为文段选择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A.接受任务
B.诱敌上山
C.顶峰歼敌
D.引上绝路
(2)根据原文填空。
①文段选自课文《   》。
②选段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
(3)对选段画“﹏”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话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
B.“用石头砸”体现了战士们对敌人的仇恨。
C.马宝玉“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可能是想等敌人走近了再扔。
D.感叹号的运用能够增强语气,表明马宝玉喊的气势很足。
(4)请你仿照画“﹏”的句子中加点字的写法,写一句含有三个连贯动作的句子。    
8.根据要求写句子。
(1)敌人非常凶狠。(改为比喻句)
   
(2)五位战士完成了任务。(扩写句子)
   
(3)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缩写)
   
(4)五壮士的英勇壮举令我们激动。(改成反问句)
   
(5)听了英雄的报告,使我深受感动。(修改病句)
   
9.拓展提升。
时光荏苒,曾经战火纷飞的狼牙山如今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就坐落于狼牙山山脚下,走进馆内,那生动的图片,珍贵的抗战文物,逼真的战斗场景雕塑,再现了五壮士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和悲壮历史。目睹这一切,我们不禁心潮起伏,如果请你在参观留言簿上留言,你会写些什么呢?请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10.习作乐园。
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课间的时候,你都和同学们玩什么游戏?自拟题目,把游戏的过程有条理地叙述出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不少于400字。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上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同步分层作业6 狼牙山五壮士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0小题)
1.下面成语中,可以用来形容革命英雄人物的一项是(  )
A.孤芳自赏 粉身碎骨 B.气壮山河 顶天立地
C.昂首挺胸 没头没脑 D.威风凛凛 忘乎所以
【解答】A.不能。“孤芳自赏”把自己看成一朵花而自我欣赏。比喻自命清高。故不能形容革命英雄人物。
B.能。“气壮山河”形容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顶天立地”能把天地顶立起来。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
C.不能。“没头没脑”头绪不清或缺乏条理的意思。故不能来形容革命英雄人物。
D.不能。“忘乎所以”指过于兴奋和自满而忘记了一切。故不能形容革命英雄人物。
故选:B。
2.下列名句中,能用来形容“狼牙山五壮士”的一项是(  )
A.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B.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C.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解答】“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出自曹植的《白马篇》,意思是抱着为国家为正义而死的决心去奔赴国难,把死亡看得就像回家一样。
故选:B。
3.(《狼牙山五壮士》)对本文的写作特色,说法正确的是(  )
A.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线索非常清楚。
B.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字里行间饱含着对五壮士的崇敬与颂扬之情。
C.多处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既关注人物群体,又关注每一位战士。
D.以上说法都正确。
【解答】《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是按照事情展的顺序写的,主要写五壮士为了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和敌人英勇作战,最后英勇跳崖的事。依次写了: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英勇歼敌、英勇跳崖这几件事。多处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既关注人物群体,又关注每一位战士。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字里行间饱含着对五壮土的崇敬与颂扬之情。故A、B、C说法都正确。
故选:D。
4.结合课文内容填空。(《狼牙山五壮士》)
(1)课文是按照“接受任务→ 诱敌上山 → 引上绝路 → 顶峰歼敌 →跳下悬崖”的顺序来叙述的。
(2)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斩钉截铁”这个成语表现了  班长马宝玉誓死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的决心 。
(3)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石头像雹子一样”把 石头 比作 雹子 ,说明了  五位壮士对敌人充满了仇恨 ,表现了五壮士  顽强不屈的革命精神 。
【解答】《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描写了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晋察冀边区的狼牙山五壮士为掩护群众和部队主力撤退而舍身跳崖的故事。
(1)课文是按照“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的顺序来叙述的
(2)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斩钉截铁”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含糊。表现了班长马宝玉誓死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的决心。
(3)文中“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这句话中“石头像雹子一样”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了五位壮士对敌人充满了仇恨,表现了五壮士顽强不屈的革命精神。
故答案为:
(1)诱敌上山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2)班长马宝玉誓死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的决心;
(3)石头 雹子 五位壮士对敌人充满了仇恨 顽强不屈的革命精神。
5.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1)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2)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动作描写 
(3)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语言描写 
【解答】(1)从“回头望、露出”“胜利的喜悦”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2)从“夺、跳”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
(3)从“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可知,运用了语言描写。
故答案为:
(1)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2)动作描写;
(3)语言描写。
6.课外阅读。
左权一腔热血洒太行
①1942年5月25日凌晨,一场激烈的战斗在山西辽县(今左权县)展开,3万日军精锐部队将八路军总部包围于辽县麻田以东的南艾铺一带。
②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八路军总部领导当机立断,分兵突围。几经搏杀,八路军总部安全突围。但是,年仅37岁的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在率领部分机关干部突围时,不幸壮烈牺牲。作为八路军的高级将领,左权放弃了一切个人突围的机会,舍生取义,尽忠职守,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太行山脉。
③敌人退去后,总部警卫连战士登上十字岭,买了附近老乡的棺材,找到了左权的遗体并就地掩埋。但左权的英灵并没有得到安息,日军截获我方“左权失踪”的电报又杀了回来,在十字岭挖出了左权的棺材,打开后给遗体照了相,登在了敌伪报纸上。敌人的暴行一时间让山河失色,大地举悲,复仇的呼声响彻华北。
④1942年10月10日,八路军总部在河北涉县莲花山下挑选了一块风景秀丽之处为左权举行公葬仪式,参加公葬的除八路军总部和129师总部的全体同志外,还有五千多位军民。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罗瑞卿在墓前说:“给烈士们行礼并没有完事,今后还要做3件事情,第一件是报仇,第二件是报仇,第三件还是报仇。”一时间“为左权报仇,誓将抗日战争进行到底”的呼声响彻天地。
(1)短文第①自然段交代了  A B E (多选)。
A.地点
B.时间
C.经过
D.人物
E.起因
F.结果
(2)在第②自然段中找出能概括左权品质的词语: 舍生取义 、 尽忠职守 。
(3)“敌人的暴行一时间让山河失色,大地举悲,复仇的呼声响彻华北。”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C 。
A.敌人太残忍了,他们的做法引起了人民的愤慨,也说明了人民对左权的爱戴。
B.敌人的暴行激起了民愤,人们都要为左权报仇。
C.敌人的暴行惊动了山河,使山河失去了颜色。
(4)下面是对文本内容的赏析,对的画“√”,错的画“×”。
①第4自然段运用的是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  × 
②从对罗瑞卿的语言描写中,可以感受到八路军指战员对左权的深切怀念和对日寇的刻骨仇恨。  √ 
③“作为八路军的高级将领,左权放弃了一切个人突围的机会。”这体现了他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怀。 √ 
【解答】(1)本题考查了对记叙文六要素的掌握情况。记叙文的六要素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是1942年5月25日凌晨,地点是山西辽县,事情发生的起因是3万日军精锐部队将八路军总部包围于辽县麻田以东的南艾铺一带。故选:A、B、E。
(2)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结合第二自然段“左权放弃了一切个人突围的机会,舍生取义,尽忠职守,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太行山脉。”可得出答案。
(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C项错误,这是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的悲愤之情,并不是真的惊动了山河。故选:C。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①错误,第四自然段是语言描写,从对罗瑞卿的语言描写中,可以感受到八路军指战员对左权的深切怀念和对日寇的刻骨仇恨。
②正确。
③正确。
故答案为:
(1)A B E;
(2)舍生取义 尽忠职守;
(3)C;
(4)①×;
②√;
③√。
7.阅读。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狂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1)为文段选择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C 
A.接受任务
B.诱敌上山
C.顶峰歼敌
D.引上绝路
(2)根据原文填空。
①文段选自课文《 狼牙山五壮士 》。
②选段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  比喻 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充分表现了五壮士对敌人的痛恨以及要消灭敌人的决心 。
(3)对选段画“﹏”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这句话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
B.“用石头砸”体现了战士们对敌人的仇恨。
C.马宝玉“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可能是想等敌人走近了再扔。
D.感叹号的运用能够增强语气,表明马宝玉喊的气势很足。
(4)请你仿照画“﹏”的句子中加点字的写法,写一句含有三个连贯动作的句子。  李老师走到办公桌前,坐了下来,拿出笔开始写教案。 
【解答】(1)考查了拟题能力。熟读短文内容可知,本段主要写了五位壮士在狼牙山峰顶是如何消灭敌人的。故题目为:顶峰歼敌。故选C。
(2)考查了对文学常识及修辞方法的理解。①文段选自课文《狼牙山五壮士》。②结合“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可知,这句话把“石头”比作“雹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表现了五壮士对敌人的无比仇恨。
(3)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马宝玉“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是要先用石头砸敌人。故选C。
(4)考查了仿写句子。结合例句,写一句含有三个连贯动作的句子即可。
故答案为:
(1)C;
(2)①狼牙山五壮士;
②比喻 充分表现了五壮士对敌人的痛恨以及要消灭敌人的决心;
(3)C;
(4)李老师走到办公桌前,坐了下来,拿出笔开始写教案。
8.根据要求写句子。
(1)敌人非常凶狠。(改为比喻句)
 敌人像豺狼虎豹般凶狠。 
(2)五位战士完成了任务。(扩写句子)
 勇敢的五位战士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3)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缩写)
 山坡上传来叫声。 
(4)五壮士的英勇壮举令我们激动。(改成反问句)
 难道五壮士的英勇壮举不令我们激动吗? 
(5)听了英雄的报告,使我深受感动。(修改病句)
 听了英雄的报告,我深受感动。 
【解答】(1)改为比喻句,把“敌人”比作“豺狼虎豹”。
(2)扩写句子,添加修饰语“勇敢的”“出色地”。
(3)缩写句子,去掉修饰语“一阵叽里呱啦的”。
(4)改为反问句,添加“难道……不……吗”,结尾用问号。
(5)修改病句,缺少主语,去掉“使”。
故答案为:
(1)敌人像豺狼虎豹般凶狠。
(2)勇敢的五位战士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3)山坡上传来叫声。
(4)难道五壮士的英勇壮举不令我们激动吗?
(5)听了英雄的报告,我深受感动。
9.拓展提升。
时光荏苒,曾经战火纷飞的狼牙山如今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就坐落于狼牙山山脚下,走进馆内,那生动的图片,珍贵的抗战文物,逼真的战斗场景雕塑,再现了五壮士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和悲壮历史。目睹这一切,我们不禁心潮起伏,如果请你在参观留言簿上留言,你会写些什么呢?请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谁不珍惜自己的生命?谁不渴望和平的生活?可是,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祖国的解放,五位壮士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悬崖。多么伟大的举动,多么崇高的精神,五壮士的浩然正气必将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 
【解答】故答案为:
谁不珍惜自己的生命?谁不渴望和平的生活?可是,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祖国的解放,五位壮士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悬崖。多么伟大的举动,多么崇高的精神,五壮士的浩然正气必将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
10.习作乐园。
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课间的时候,你都和同学们玩什么游戏?自拟题目,把游戏的过程有条理地叙述出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不少于400字。
【解答】范文:
课间十分钟
“叮铃铃”,下课铃敲响了,同学们一窝蜂似地跑出了教室。安静的操场马上热闹起来。
因为今天下了一场大雪,所以同学们都在兴高采烈地玩打雪仗。我闲得没事干,就和苗昊玩起了打雪仗,他先用手揉了一团雪球向我打来,正好我打在了我脖子上,啊!真凉爽呀!我也给它来了个更大的雪球,正好打到了嘴上,让他吃了个“雪馒头”。他捂着嘴狼狈地逃跑了。我只好又去找王宇轩玩儿打雪仗,他先给了我一个大雪球,正好打到了我脸上,我也不甘示弱,给他来了得更大的雪球,正好打到了他肩膀上,一场激烈的世界大战开始了。
这时,我又发现有一圈人围着在看什么东西,我也去凑热闹,发现女同学们在堆雪人,她们首先堆好了身子和头,然后用瓜子做了它的嘴、眼睛和头发,我想,她们也太没创意了吧!要是我堆雪人儿,我可跟她们不一样,我要用报纸碟个八角帽,戴在头上,然后用黑色的扣子当眼睛,再用一个胡萝卜当它的鼻子,最后用红色的,并且用吃过了的泡泡糖捏成嘴,看起来真是栩栩如生呀!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我意犹未尽,恋恋不舍的走进了教室。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