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一单元同步检测题(B卷提升篇)
(本卷共五大题,27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试题卷(1—8页)和答题卷两部分(9—12页)组成,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不能得分。
2.答题前,请先将学校、班级、姓名、学号等相关信息用黑色墨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上的指定位置。
一、 积累与运用(34分)(1-8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3分,9小题4分,10小题6分)
1.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 应和(huò) 干涩(sè) 慈爱(cí) 翩翩起舞(biān)
B. 看护(kàn) 菜畦(wā) 倾诉(qūn) 咄咄逼人(duō)
C. 济南(jì) 溪水(qī) 嘹亮(liáo) 终年贮蓄(chù)
D. 窠巢(gě) 静谧(bì) 撑伞(zhǎng) 召开会议(zhāo)
【答案】D
【解析】
【详解】A.“应和”的“和”应读为“hè”,“翩翩起舞”的“翩”应读为“piān”,共有2处错误;
B.“看护”的“看”应读为“kān”,“菜畦”的“畦”应读为“qí”,“倾诉”的“倾”应读为“qīng”,共有3处错误;
C.“济南”的“济”应读为“jǐ”,“溪水”的“溪”应读为“xī”,“贮蓄”的“贮”应读为“zhù”,有3处错误;
D.“窠巢”的“窠”应读为“kē”,“静谧”的“谧”应读为“mì”,“撑伞”的“撑”应读为“chēng”,“召开会议”的“召”应读为“zhào”,共有4处错误;
故选D。
2. 下面各组词语中,字形书写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 狭窄 清亮 山青水秀 一髻白花 B. 高渺 利落 淅淅历历 夜狼自大
C. 脉膊 水澡 汗流夹背 杜鹃滴血 D. 秀气 诱惑 迫不急待 尤然而生
【答案】C
【解析】
【详解】A.“山青水秀”的“青”应写作“清”,共有1处错误;
B.“高渺”的“渺”应写作“邈”,“淅淅历历”的“历”应写作“沥”。“夜狼自大”的“狼”应写作“郎”,共有3处错误;
C.“脉膊”的“膊”应写作“搏”,“水澡”的“澡”应写作“藻”,“汗流夹背”的“夹”应写作“浃”,“杜鹃滴血”的“滴”应写作“啼”,共有4处错误;
D.“迫不急待”的“急”应写作“及”,“尤然而生”的“尤”应写作“油”,共有2处错误;
故选C。
3. 下面各组中的句子与课文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B.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地方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C. 海日升残夜,江春入旧年。
D. 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答案】D
【解析】
【详解】A.“功夫”应为“工夫”,“工夫”指做事所费的人力,而“功夫”一般指代身怀武术技能,也可指本领、做事花费的时间精力等。比如,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B.“地方”应为“季节”,这句话照应文题“雨的四季”,强调的是“季节”;
C.“升”应为“生”;
D.与课文内容完全一致;
故选D。
4.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学校召开的新学期开学大会上,两个七年级1班的同学因为拾金不昧受到了学校的表扬。
B. 我们相信,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无论那些不怀好意的国家或个人说什么、做什么,都动摇不了中国政府和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和意志。
C.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绿,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D. 一月的济南,在北方这个城市还是冬季,但人们并没有感觉到寒意。
【答案】B
【解析】
【详解】A. 语序不当。“两个”限制的是“同学”而不是“七年级1班”,正确的顺序应为“七年级1班的两个同学”;
B. 没有语病;
C. 不合逻辑。“一道儿白,一道儿绿”指山坡上有的地方有雪,有的地方是草,雪天的草不是绿的,应改为“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
D. 搭配不当。地点“济南”与后面的季节“冬季”不能搭配,应改为“济南的一月”;
故选B。
5. 下面图片是对朱自清《春》一文“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一句中涉及对象的图片展示,其中与该句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图一 B. 图二 C. 图三 D. 图四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对常见植物外形特点的了解。课文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分别说的是桃花、杏花、梨花。上图中图一是杏花,图二是梨花,图三是梅花,图四是桃花。故选C。
6. 对联起源秦朝,古时称为桃符,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对联不仅仅可作为春联,还可以作为不同行业和特殊日子的专用联,在下列各项中,对不同对联的使用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杨柳吐翠九州绿,桃杏争春五月红。——新春对联
B. 荷红莲开并蒂花,朝阳彩凤喜迎门。——新婚喜联
C. 遍地蕙兰思化雨,满园桃李谢春风。——花店开业联
D. 虽是毫发生意,却是顶上功夫。——理发店对联
【答案】C
【解析】
【详解】C.对联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是用来歌颂、赞美教师的对联,不能用作花店行业的开业联。故选C。
7. 结合语境,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组是( )
①当同学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有何见教?请说吧。”
②当王老师到你家家访时,你说:“王老师,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
③当好朋友邀你看球赛时,你说:“没钱买票,如果你愿意慷慨解囊,我就在此先行谢过!”
④当晚上爸爸叫你早点睡觉时,你说:“你只有欺负我!妈还在打游戏,你咋不说?”
A. ②③ B. ①③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句表达得体。用“见教”一词表示对同学的尊重,含有向对方学习之意;
②句表达不得体。“三宝”是佛教名词,指佛教徒尊敬供养佛宝、法宝、僧宝等三宝,用“三宝殿”喻自己的住所,是一种自大的说法;
③句表达得体。面对好朋友的说法,既表示了自己不去看球赛的态度,也用调侃的语气表示了自己对好朋友的谢意;
④句表达不得体。“你”“我”相称,把父母当成了平辈,回答时争锋相对,直接“揭短”,很没礼貌;
故选B。
8. 下面各项对本单元课文所涉及的文学常识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自清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极富真情实感。他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B.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现代著名作家、戏剧家,其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C. 刘湛秋,19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的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曾被誉为“抒情诗之王”。
D. 在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则称为歌,现代一般把它们统称为诗歌。我们通常所说的古诗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答案】A
【解析】
【详解】A.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是老舍而不是朱自清。故选A。
9. 课文内容识记填空。
①《天净沙 秋思》中以乐景写哀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蕴含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深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揭示主题,表达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自清《春》
【答案】 ①. 小桥流水人家 ②. 海日生残夜 ③. 江春入旧年 ④. 夕阳西下 ⑤. 断肠人在天涯 ⑥. 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⑦. 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解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残、天涯、腰脚”等字词容易写错。
10. 综合性学习。
在重阳节即将来临之际,浓溪小学开展了“知礼孝亲”综合性主题活动,下面是七年级1班的活动内容,请你积极参与该班活动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仔细观察下面四幅与“知礼孝亲”有关的图片,体会图片画面的含义,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甲图中的父亲说:“不听老子的话就是不孝!”乙图中的孩子说,“我妈说了,不用做家务,把成绩搞上去就是孝顺。”
请在这两种观点中,任选一种,针对其涉及的现象,说说怎样才是真正的孝顺,将你的观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图_____: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丙中人物的行为如果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图丁中的行为可以用我国一首著名的流行歌曲用概括,这首歌曲的名字是《__________》。
(3)图丁中的行为如今已经成为了我国某部法律中一项法规,该法第二章第十八条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至此,违犯该条法规的不孝子女,将会受到法律的惩处。这部法律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答案】 ①. 示例一:图甲;孝顺并不是对父母所有观点的盲从。父母说的对,我们就要照办,说得不对的的地方,可以心平气和的讲道理,也可以只听不办,一笑了之。在父母年纪特别大的时候,比如七老八十的时候,我们有时候还要“哄”他们开心,其目的就是要让家庭多点和谐,多点欢笑。 ②. 示例二:图乙;“不用做家务,把成绩搞上去就是孝顺”是一种片面的观点。通过做家务事,我们可以加深与父母的情感交流;任何家务事不沾手,做子女的往往不能体会到父母养育儿女的艰辛,难以怀有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③. 上行下效(潜移默化); ④. 常回家看看。 ⑤. B
【解析】
【详解】(1)考查观点的表达。解答此题,首先要选择一幅图,然后明确自己的观点,最后陈述理由,理由围绕“怎样才是真正的孝顺”,言之成理即可。如,图甲。孝顺父母,不是对父母一味盲从。家庭中,孝不是顺,爱也不是听从。孔孟说为人子要孝,但却不一定要顺。该顺的时候则顺,不该顺的时候是万万不能顺。顺从父母,对小孩子来说无疑是应该的,因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需要父母指导。而一旦孩子长大成人、走入社会,就要学会独立做出决定。父母意见只可以参考,绝不能盲从了。
图乙;“不用做家务,把成绩搞上去就是孝顺”观点片面。通做家务事,我们感受到了培养家庭的责任感的重要意义,感受到了父母的生活责任和父母的辛苦,又提高了对生活的自理能力,培养了我们的吃苦耐劳的精神,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我们对父母的感恩和感激,在学习生活中更加体谅长辈。
(2)考查看图能力。仔细观察丙图,画面是一位男子在给他的父亲洗脚,男子的儿子站在后边给男子擦背,大人是孩子的榜样,大人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孩子,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变化。可以概括成语为“潜移默化”。图丁中的父母带着孩子和礼物回家看望老人。配文“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可知是《常回家看看》这首歌。
附歌词节选“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
(3)《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是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发展老龄事业,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美德而制定的法律。要求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子女要常回家看看,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故选B。
二、课文阅读与鉴赏。(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春
朱自清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③“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④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1. 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选段中春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花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春风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春雨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
②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13. “闭上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中的“仿佛”能否删去?为什么?
14. 文中“‘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句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是从什么感官角度来描绘春风?写出了春风的什么特点?
15.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这句话的描写角度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16. 在《春》一文中,作者在前面已经对春天的各种美景进行了全方位的描绘,为什么还要描绘一幅“迎春图”?
【答案】11. ①. 嫩嫩的,绿绿的(绵软软的) ②. 百花齐放(百花争艳) ③. 温暖、柔和 ④. 细、亮、密
12. ①“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经悄然而出的情景和给作者带来的惊喜,这样写,赋予了小草人的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②一个“闹”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有声音,有动作,呈现出一派喧闹沸腾的热闹景象。
13. 不能。这句话是从春花的甜味而联想到秋天香甜的果实,是虚写,如果删去“仿佛”,就变成春天的树上已经结满了果实,不符合实际。
14. 运用了引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从触觉的角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温暖、柔和的特点。
15. 侧面描写,从视觉上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的特点。
16. 由景及人,春到人欢,呼应开头的盼春。
【解析】
【11题详解】
考查筛选信息和内容理解。要在全文理解的基础上找出具体的段落,尽量引用原文词语或句子。第①段写春草,由“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草绵软软的”可归纳出春草的特点:嫩嫩的,绿绿的(绵软软的);第②段写春花,由“都开满了花赶趟儿”“野花遍地是”可归纳出春花的特点: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第③段写春风,由“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轻风”可归纳出春风的特点:温暖、柔和;第④段写春雨,由“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可归纳出春雨的特点:细、亮、密。
【12题详解】
考查加点词语赏析。具体解答方法是:解释词的意思或内容,结合语境谈表达效果。①“偷偷地”是不引人注意地、悄悄地,写出小草在不知不觉间已经长出,给人带来意外之喜,用了拟人手法,赋予了小草调皮可爱的情态,表达了对春草的喜爱之情。②“闹”即喧闹吵闹,写出了花下来往的蜜蜂边飞边唱的热闹场景,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春天的繁忙气息与生机勃勃,侧面表现了花的多与密集,带来的蓬勃生机。
【13题详解】
考查加点词语赏析。答题时先定性:不能删去,然后针对这个词语进行语境式分析。“仿佛”是似乎、好像的意思,表示“树上”“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是想象之景,并不是眼前的春景,这个词写出了“闭了眼”之后对春花秋实的畅想,前两句是写眼前花,这句是写想象中的果,花儿又多又香甜,预示着果实的多,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对春花的赞美之情,所以表示虚写的“仿佛”不能删去。
【14题详解】
考查赏析句子。本题要求从修辞和感官两个角度赏析,要抓住关键词语,还要写出具体的表达效果。“吹面不寒杨柳风”引用了志南和尚的诗句,写出春风的温暖,“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把春风比作母亲的手,“抚摸”把春风的柔和拟人化,写出春风带给人的温暖柔和的感觉。“吹面”与“抚摸”指出作用于人的皮肤,是从触觉角度来写。这一句用了引用、比喻、拟人从触觉角度写出春风的温暖柔和。
【15题详解】
考查侧面描写。侧面描写是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进行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力补充,能淋漓尽致地呈现描写对象难为人知之妙点、美点,给读者更多想象空间。“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选自第④段,本段的描写对象是春雨,写“树叶子”“绿得发亮”,“小草儿”“青得逼你的眼”来突出雨水滋润万物的特点,就是侧面描写,特写式突出了春雨的润湿。
【16题详解】
考查文章思路与结构。解答本题要详读全文,理清作者的思路与写作意图,结合主题作答。《春》一文景中寓理,文章先描绘春天美景,再由“天上的风筝”引出地上迎春的孩子,进而带出“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一片欢腾的景象,构成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由景及人,写出春早人勤。就是为了巧妙地点出寓意:“‘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前四幅画面主要写春天的自然美,这一幅由景及人,颂扬了像春那样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在贴近大自然、感悟大自然、描绘大自然的同时,赞美那些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的人们,所以添上一幅“迎春图”。同时呼应了开头的“盼春”,使结构完整。
三、古诗词阅读与鉴赏(14分)
阅读下面的诗词,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7. 《观沧海》一诗作于曹操亲率大军北征__________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后登临碣石山所作。诗中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
18.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东临碣石( )
②以观沧海( )
③日月之行( )
④星汉灿烂( )
19. 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作者到碣石观沧海,都看到了哪些具体的景物?
20. 在作者笔下,大海具有怎样的气势?作者渲染大海的气势的目的是什么?
21.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作者所见吗?从中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具有怎样的胸怀?
【答案】17. ①. 乌桓 ②. 借景抒情
18. ①. 登临(登上) ②. 大海 ③. 运行,指日出日落 ④. 指银河
19. 以“观”字统领全篇;所看到的具体景物有: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
20. 大海具有波澜壮阔的宏伟气势。作者渲染大海的气势是为表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宏大的志向)。
21. 不是实际所见,它是作者的想象。博大(宽阔)的胸怀和诗人希望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背景及抒情方式。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尚和袁熙残部,五月誓师北伐。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诗歌的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就是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主要有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本诗中,诗歌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后两句抒情,故抒情方式为:借景抒情。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解释。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临:登临(登上);沧海:大海;行:运行,指日出日落;星汉:银河。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意象。诗歌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下面几句的描写,由“观”字展开。“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意盎然之感。故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所看到的具体景物有: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根据诗歌内容,“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意思是在这波涛汹涌的海上,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波澜壮阔的气势。这两句渲染了大海苍茫动荡的气势。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博大胸襟。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等艺术手法,诗歌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以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写出了大海气吞日月星辰的气概,好像银河和日月都出自其中,所以这并非是作者亲眼所见,而是想象。表现了大海的雄伟壮阔,似乎大海孕育了日月星辰、缔造了世间万物,表达了大海包容万物的胸怀,暗含了诗人统一中国,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和气概。
【点睛】译文: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宁静的似在沉思。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四、拓展延伸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塞外的春天
栗容若
①说到长城外边,古代的诗人们,常常想成永久的荒凉。“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疑不到天涯”“三春那得桃杏花”,好像塞外是常冬常寒,除了飞沙飘雪以外,什么都没有。其实塞外自有动人的春天,也绮丽,也温馨,使人热辣辣,软绵绵,所看到听到的充满了生命的愉快、欢欣。
②首先报道春消息的是“啦啦”的白乌鸦跟“嘎嘎”的长颈雁。它们回来了,也就是说真要大地回春了。到了惊蛰,蛰伏的昆虫们并没出动,只是沙滩上可以看见惊鸿,树上新飞来了鸣鸠,陪衬上旧有的百灵、沙鸡……天上地上,声音色泽都起了新的变化。简单的复杂了,素朴的绚烂了。
③“春分河自烂”,冷冰冰静悄悄的黄河,长眠了四个月,忽然塌陷龟裂,接着流起凌来,大块的像山,小块的像床,有长条,有方块,你撞我,我挤你,筑成了冰坝,拦高了春水,大渠小渠,黄水汤汤,有金色鲤鱼在跳跃。当家家尝到开河鱼的鲜味儿的时候,喧哗咆哮的黄河,凌流完了,平滑如镜,皮筏子、平底船都等着下河了。
④清明确是天清日朗,可是走遍原野,也看不见一点嫩芽。“春雨贵如油”,那是华北的话,要是在塞外,“清明时节雨纷纷”,简直是百年不遇的事。碰到阴天,说不定还要飘几片白雪。杏花要到谷雨节才能看到,天气太干了吧,薄薄的花瓣,小小的花朵,像憔悴多病的美人。从谷雨到立夏,世界可要剧变了。娇艳是榆叶梅,芬芳是丁香,高雅是真珠穗,泼辣是马兰苹,海棠夭桃,应有尽有,葡萄藤萝,到处都成架。如果您立在归绥城头上看去,真是烟云雾树,家家锦绣,百花烂漫,万紫千红。轻浮的柳絮,精制的杨花,滥造的榆钱,随着风,飘来飘去,自由地成堆成垛。踏上去,有的软绵绵,有的沙沙响,可算是十分春色,布满了人间。
⑤要想看看塞外的嬉春图,那么,黄昏的平沙落雁、清晨的乳鸠争巢,当然很有意思,不过最有情趣的还是艳阳天芳草地里看牧场。时间最好在太阳刚刚西斜的当儿,成百成千的牛羊驼马,都吃得饱欣欣的,胖油油的,各有各的美丽,各有各的精神。您看吧,有的比肩晒太阳,有的卧着说家常,有的双双在散步,有的成对儿比犄角;有的追,有的逃,有的跑,有的跳;有三角的趣剧,有四角的笑料,有勇武的正生,有滑稽的丑角。胜利的拉开嗓子唱歌,失败的夹着尾巴逃走。形形色色,画不出也写不出。这儿的爱情广场,没有金钱、地位、门第的问题,各自凭了先天的毛色、当下的健康、平常的人缘、一时的机智,决定成功跟失败。大体上看,是“天地皆春,百兽率舞”。
⑥我看过幽燕的上林春色,我看过江南的草长莺飞,这些都不能使我忘情于塞外的渠口春涨,绕郭柳烟。我参与过陕坝的“手栽杨柳三千树”,我抚摸过归绥的“春风十万散榆钱”,六七年来,却是越走越远,越走越向南。哪里是天上?哪里是人间?哪里是中原?哪里是九边?我怕听“嘎嘎”的雁声,因为它还是海阔天空,有去有还。我愿藉春风寄语,我想请海水传言,看饱了繁花似锦,听够了软语如绵,最好是青春结伴,最快是人在春先,我希望再踏草原,我希望飞度阴山,看天青日白,万家胜欢,埋骨在黄河湾处,大青山前。
——选自《深山书简》
22.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春风不度玉门关( )
②春分河自烂( )
23. 理解文章的内容并填空。
①本文的第②—⑤自然段描绘了塞外春天的四幅图画,它们分别是( )图——黄河开冻图——百花闹春图——( )图。
②这四幅图画是按照( )顺序来记叙的。
24. 第①自然段中引用古诗的作用是什么?
25.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说说第⑤自然段中划线句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26. 联系全文,说说第⑥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蕴藏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22. ①. 到、越过 ②. 指春天黄河解冻。
23. ①. 百鸟报春图 ②. 百兽嬉春图 ③. 时间
24. ①增添文章的文学性;②诗句中塞外无春的印象与后面塞外春景的事实形成对比,突出塞外春天的动人、绮丽、温馨。③欲扬先抑,为后文描写塞外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作铺垫。
25.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百兽嬉春的情态,抒发了作者对塞外春天的喜爱之情。
26. 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无限的热爱,即使是死,也要埋骨家乡。
【解析】
【22题详解】
考查加点词理解。要结合原义分析出其语境义。①度:原义是计量单位、程度、章程、气质、度过等。“春风不度玉门关” 出自王之涣的《凉州词》,诗意是: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度”根据语境由“度过”引申为“到,越过”,表现玉门关的荒凉无春。②烂:原义是因水分过多或过熟而松软,腐烂,程度深等,在俗语“春分河自烂”中引申为黄河解冻,形象地写出黄河冰面忽然塌陷龟裂,接着流起凌来的情景。
【23题详解】
考查段落内容的归纳与叙述顺序。解答此题要找到相对应的段落,按二三两幅图画内容的示例,用五个字的短语将段落内容概括出来。第②段主要写各种鸟以自己的方式在报道春天到来的讯息。第③段描绘黄河解冻的情形。第④段描绘清明节百花烂漫、万紫千红的景象。第⑤段描绘塞外动物的嬉春图。由此可以概括出另两幅图画:百鸟报春图,百兽嬉春图;由第②段的“首先报道春消息”到“到了惊蛰”,到第③段的“春分河自烂”,再到第④段的“清明”“谷雨”“立夏”,再到第⑤段的“天地皆春”,按节气写了四幅图画,可见四幅图画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24题详解】
考查引用诗句的作用。散文开头引用诗句的作用有:总领全文,奠定感情基调,增加文学性与趣味性,为下文作铺垫等。答题时一定要具体分析该诗的内容,再作回答。第①自然段中引用“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疑不到天涯”“三春那得桃杏花”,增加了本文的文学性,增添了诗意。三句诗突出了塞外的一个共同点:其他地方已经是春意盎然时,塞外没有春色,使人对塞外是否有春产生怀疑,与后面的百鸟争春、黄河开春、百花争艳、百兽嬉春产生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塞外春来的生机腾腾之美。本文意在抒发对塞外家园的怀念与赞美之情,以无春的诗开篇,以生机旺盛的春景为主要描写对象,对自己的故园欲扬先抑,为后文描写塞外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作铺垫。
【25题详解】
考查赏析句子。本题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要抓住关键词语,还要写出具体的表达效果。“胜利的拉开嗓子唱歌,失败的夹着尾巴逃走”描绘了成百成千的牛羊驼马在食饱之余进行的各种争斗,有胜有负,用“拉开嗓子唱歌”与“夹着尾巴逃走”赋予胜利者和失败者得意洋洋或灰溜溜的情态,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百兽嬉春的情态,“形形色色,画不出也写不出”更表现了作者对塞外春天的无比喜爱之情。
【26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回答时,先理解最后一段画线句的含义,再结合全文内容来思考。从“我愿藉春风寄语,我想请海水传言,看饱了繁花似锦,听够了软语如绵”可以看出,作者历遍千山万水,最眷恋的仍是故乡。“我希望再踏草原,我希望飞度阴山”可以看出,作者希望尽快回到塞外,回到家乡,其实表达的是对家乡的思念。而文中用了四段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塞外春天的美丽,表达的是对家乡的热爱。“埋骨在黄河湾处,大青山前”则表达了一种叶落归根的思想。
五、作文(40分)
27. 按要求作文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一年四季,季节不同,风采不同,法国雕塑艺术家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你用心观察,你见到的定然是风景如画,美不胜收。
选择一个季节,以《我爱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②题材不限,但诗歌除外。
【答案】范文
我爱春天
我爱春天,也便爱上了这个季节的一切。
春风吹醒了万物,也舒展了不少文人墨客的笔触,才有了这样优美诸如“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诗句。尽管春风的末梢还带着几丝寒意,但她却削薄了河岸上的寒冰,削薄了人们身上的衣着,也削弱了人们的心理防线,让人们敞开胸怀去拥抱大自然。春风削薄了云彩,只剩下那精巧的几缕去过滤阳光。春风冲淡了天空的色彩,给人们真正的蓝天。春天在水面上掀起的波澜,让一池碧水轻轻摇晃起来。春风拂动着人们的发丝、衣角,轻柔却不造作。人们也毫不厌烦,站在风中,解开衣扣,享受这柔情的爱抚。
春风的吹拂下,春日则给了我们另一番感受。
春日的早起,让人们在朝霞中开始工作,春日的晚归,又让人们在夕阳中回到家中。春日是平和的,不像夏日般刺眼,春日是温暖的,却不像夏日般让人不安。春日的红像画家火热的情感,在敞开自己的心扉的同时,也净化着人们的心灵。在春日的滋养下,冬眠的动物懒洋洋地离开了自己的巢穴,为自己因为冬季而匮乏的身体补充营养,在这勤劳的春日下寻找美味的食物。
正如一句名言“白昼的光永远不能探求夜晚黑暗的深度。”春夜也独有一种风味。
春夜里的黑暗并不是纯粹的黑,这种黑色让人欢喜,而天性中则有对于黑暗的恐惧。所以,人们常喜欢在春夜里散步,在春风里沉醉。我看到天上的群星在闪烁,一时间忘却了自己的所在,不由地伸手去摘那闪烁的星星,但碰到的却只是春季刚绿的柳枝。
春雨也是春季重要的一部分,雨滴轻轻地滴在人们的发梢上,鼻梁上,睫毛上,如同少女的泪般轻柔,让人不舍得抹去。
我爱春天,爱它的一切。
【解析】
【详解】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题目的空白处可以填四季:春、夏、秋、冬。写作本文,应以空白处填写的内容为写作重点,以自己对某个季节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为主旨。
写作技巧:注意不同季节的特征。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季节的变化会引起景物的变化。每个季节的景物都有各自的特征。描写景物要选准观察角度。对于同一个景物,同一景点,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获得的对景物的印象也会不同。要选好描写的角度,就要先确立好观察角度。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定点观察和动点观察景物的方法,或远观、或近觑、或仰视、或俯瞰,观察和描写出景物独特的状貌风神。景物描写还要注意描写的顺序,顺序恰当才能使描写眉目清楚,自然和谐,繁而不乱,多而不杂。
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感情,寓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使读者产生共鸣,进而给读者带来愉悦之情,陶醉之情,将读者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
一定要从生活中取材,认真观察,以情动人,写出真情实感本文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首段直接点明自己对某个季节的喜爱,总领全文,并为文章奠定感情基调:主体部分以排比段的形式表现这个季节的特点;最后一段总结全文,直抒胸臆。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