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三单元同步检测题(B卷提升篇)(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3】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三单元同步检测题(B卷提升篇)(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2 12:0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03】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三单元同步检测题(B卷提升篇)
(本卷共五大题,26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试题卷(1—8页)和答题卷两部分(9—12页)组成,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不能得分。
2.答题前,请先将学校、班级、姓名、学号等相关信息用黑色墨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上的指定位置。
一、积累与运用(34分)(1-7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3分,8小题4分,9小题3分,10小题6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错误最多的一组是( )
A. 譬如(bì) 系绳(xì) 感慨(gài) 斑蝥(máo)
B. 缠络(luò) 拼凑(còu) 倜傥(tǎnɡ) 模样(mó)
C. 觅食(mí) 宿儒(sú) 陌生(mò) 曲肱(gōng)
D. 秕谷(bǐ) 激荡(jí) 竹筛(shāi) 喜好(hào)
【答案】A
【解析】
【详解】A项,“譬如”的“譬”应读为“pì”,“系绳”的“系”应读为“jì”,“感慨”的“慨”应读为“kǎi”,共有3处错误。
B项,“模样”的“模”应读为“mú”,只有1处错误;
C项,“觅食”的“觅”应读为“mì”,“宿儒”的“宿”应读为“sù”,共有2处错误;
D项,“激荡”的“激”应读为“jī”,只有1处错误;
故选A。
2. 下面词语书写错误最少的一项是( )
A. 悔恨 神秘 人声顶沸 混水摸鱼 B. 严励 蜈蚣 川流不息 甘败下风
C. 博学 鸣蝉 小心意意 不求胜解 D. 蟋蟀 脑髓 兴高彩烈 油然而生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人声顶沸——人声鼎沸 ,混水摸鱼——浑水摸鱼,2处错误;
B.严励——严厉,甘败下风——甘拜下风,2处错误;
C.小心意意——小心翼翼,不求胜解——不求甚解,2处错误;
D.兴高彩烈——兴高采烈,1处错误;
故选D。
3.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原名周树人。在发表我国第一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时,他首次使用了“鲁迅”这一笔名。
B. 泰戈尔是亚洲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诗人,所创作的歌曲《人民的意志》被定为印度国歌。
C. 《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作者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
D. 孔子所著的《论语》一书,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
【答案】B
【解析】
【详解】A项,首次使用了“鲁迅”这一笔名发表的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
C项,《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不是作者;
D项,《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不是孔子所著;
故选B。
4. 在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规范的一项是( )
A. 才几年不见,原来貌不惊人的熙哥哥已经长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帅小伙了。
B. 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C.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D.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约数之间不需要用顿号停顿;
B.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的句号要放在引号内;
D.“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是对前面“我们”的分项叙述,应用冒号;
故选 C。
5. 在春天中,又可以依据时节的不同分为早春、仲春、暮春。下面句子所描写的春雨中,能够确定与“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中的“杏花雨”时令相同的一项是( )
A.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B.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C.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答案】D
【解析】
【详解】题干中的“杏花雨”指的是清明时节所降之雨;
A项,时令既可能是仲春、也可能是暮春;
B项,时令,既可能是早春与仲春之交,也可能是仲春;
C项,由“草色遥看近却无”可知是早春;
D项,春雨与题干时令相同,都是“清明时节”;
故选D。
6. 在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
A. 鲁迅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是一个淡泊名利、为人正直、学识渊博的老师。
B. 登上峨眉山人迹罕至的顶峰千佛寺,放眼望去,云海风景尽收眼底。
C. 人们的心里都有一个纯美梦幻的世界,但我们又常常把它和现实混为一谈。
D. 每当听到国歌声响起,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
【答案】B
【解析】
【详解】A.学识渊博:指学识深而且广。 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人迹罕至: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峨眉山顶峰千佛寺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并非“人迹罕至”,故使用有误;
C.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B。
7. 下面选项中词性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走、想、喜欢、房子 B. 水、前、精神、想念
C. 左、北、躺下、发生 D. 来、肯、可以、佩服
【答案】D
【解析】
【详解】A.“房子”是名词,其他的是动词;
B.“想念”是动词,其他的是名词;
C.“左”“北”是名词,“躺下”“发生”是动词;
D.均为动词;
故选D。
8. 课文识记及文学常识填空。
(1)岐王宅里寻常见,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论语>十二章》中阐述珍惜时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崔九堂前几度闻 ②. 落花时节又逢君 ③. 遥怜故园菊 ④.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解析】
【详解】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度、逢、怜、逝、昼。
9. 名著阅读欣赏。
⑴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三幅插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任选一幅图片,然后写出与该图片内容相关的文章篇名。
图一:捕鸟 图二:旧时孩子们常玩的“吹嘟嘟” 图三:活无常
图________所涉及的文章篇名是《____ _ _____》。
⑵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从上图中任选一幅,根据与该图片相关的文章内容,各写出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和进行“理性的批判”的地方。
选择图________。温馨回忆:_____ 。
理性的批判:_____ ____ 。
【答案】⑴示例:图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图二:《五猖会》;图三:《无常》。
⑵示例一:图一;温馨的回忆:文中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去后园折蜡梅花,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理性的批判:文中老师让孩子们读一些枯燥乏味的书。
示例二:图二;温馨的回忆:迎神赛会时,孩子们买一个“吹嘟嘟”,吡吡地吹上两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理性的批判:看赛会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
示例三:图三;温馨的回忆:文中无常看到一位母亲为死去的儿子哭得伤心,放她的儿子还阳半刻;理性的批判: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公理,反被要求到阴间寻求公正的裁判。
【解析】
【详解】(1)本题是比较简单的文学名著阅读考题,需要学生从《朝花夕拾》中对号入座,《捕鸟》这幅图画,捕鸟的场景来自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图二来自《五猖会》一文的孩子们买一个“吹嘟嘟”,吡吡地吹上两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图三中的活无常来自于《无常》。
(2)本题考查名著《朝花夕拾》内容的理解。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较多,温馨的场景是一些体现童真的地方,如,图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对百草园自由欢乐生活的描绘,像雪地捕鸟、找蜈蚣、按斑蝥和课间溜到后园嬉耍等,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
理性批判的是一些不合理的存在,如,图二,《五猖会》中在看庙会之前,父亲突然提出让我背书的要求,背不出,就不准看会,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表达对旧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的抨击。
10. 综合性学习。阅读短文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维权“子弹”上膛,看谁还敢撞“枪口”?
戴若冰
据新华网11月19日报道,四川启动的全省根治欠薪冬季攻坚行动,目前正进入自查自纠阶段。行动将以解决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和国企项目欠薪、建设工程领域欠薪为重点,坚决依法维护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确保实现到2020年农民工工资基本无拖欠的目标。
……
是的,长期以来,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劳动监察部门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不够。笔者不明白,既然如此,我们的政府执法部门为什么不能提高企业拖欠工资的违法成本呢? 古语云,重典方能治沉疴。如果,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100万元,罚款20万元而不是区区2万元,违法企业还能不长个记性吗?倘若这样还不能起到震慑作用,那就罚他个倾家荡产吧!
农民工劳动报酬问题事关社会公正与和谐,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政府必须采取多种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问题。四川省出台“实招”,坚决依法维护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10月底前发生的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和国企项目欠薪,今年底前全部清零;对不按合同约定及时向工资专用账户内拨付工资款的责任主体,进行约谈,责令限期整改;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涉及农民工多、欠薪数额巨大、社会影响极坏的案件挂牌督办、限期办结。
四川为农民工维权的“子弹”已经上膛,看谁还敢撞“枪口”?
——节选自《天府评论》
⑴“子弹”:_______ _ ______;“枪口”______ _______。
⑵在上面短文中,作者认为“农民工的劳动报酬问题”在当今社会具有的重要意义,因为它关系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如果你的家人、亲戚或朋友是一个农民工,并被企业或个体老板拖欠了工资,你知道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维护他的权益吗?试举出两个相关的具体部门或机构。
【答案】⑴政府劳动监察部门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国家保护农民工(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法规。
⑵社会的公正与和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
⑶企业调解委员会;劳动执法部门(劳动执法监察大队);劳动行政部门(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人民法院。
【解析】
【详解】(1)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子弹”本义指由枪械发射出的武器。“枪口”本义指枪膛最前端的圆孔。根据“是的,长期以来,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劳动监察部门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不够。……古语云,重典方能治沉疴。如果,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100万元,罚款20万元而不是区区2万元,违法企业还能不长个记性吗?倘若这样还不能起到震慑作用,那就罚他个倾家荡产吧!”可知“子弹”是指政府劳动监察部门对违法企业的处罚;根据“农民工劳动报酬问题事关社会公正与和谐,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政府必须采取多种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问题。四川省出台‘实招’,坚决依法维护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可知“枪口”是指国家保护农民工(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法规。
(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提取,根据题目要求找到此句“农民工劳动报酬问题事关社会公正与和谐,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很容易提取答案。
(3)考查学生的阅读拓展能力。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如,可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或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向法院提起诉讼等。
二、课文阅读与鉴赏。(16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再塑生命的人
[海伦·凯勒]
①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那是1887年3月3日,当时我才六岁零九个月。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②那天下午,我默默地站在走廊上。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的来去匆忙中,我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要发生。因此,我安静地走到门口,站在台阶上等待着。
③下午的阳光穿透遮满阳台的金银花叶子,照射到我仰着的脸上。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我不知道未来将有什么奇迹会发生,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
④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你的心怦怦直跳,唯恐意外发生。在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 ”恰恰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
⑤我觉得有脚步向我走来,以为是母亲,立刻伸出双手。可是,一个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⑥第二天早晨,莎莉文老师带我到她的房间,给了我一个布娃娃。后来我才知道,那是柏金斯盲人学校的学生赠送的。衣服是由年老的萝拉亲手缝制的。我玩了一会儿布娃娃。莎利文小姐拉起我的手,在手掌上慢慢地拼写“doll”这个词,这个举动让我对手指游戏产生了兴趣,并且模仿着在她手上画。当我最后能正确的拼写这个词时,我自豪极了,高兴得脸都涨红了,立即跑下楼去,找到母亲,拼写给她看。
⑦我并不知道这就是在写字,甚至也不知道世界上有文字这种东西。我不过是依样画葫芦模仿莎莉文老师的动作而已。从此以后,以这种不求甚解的方式,我学会了拼写“别针”(pin)、“杯子” (cup)、以及“坐”(sit)、“站”(stand)、“行”(walk)这些词。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名字,这是在老师教了我几个星期以后,我才领悟到的。
11. 《再塑生命的人》一文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___;选段中重点记叙的安妮 莎莉文老师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以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老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海伦简单而又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愿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标题中“再塑生命”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各是什么?
13. 作者为什么要在开头强调1887年3月3日这一天是“我”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
14. 第②自然段中划线句子“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的来去匆忙中,我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要发生”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15. 第④段划线句子中的“光明”一词的含义是什么?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该句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11. ①. 莎莉文老师 ②. 送“我”布娃娃,教我拼写单词 ③. 教育有方(循循善诱) ④.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12. 表面含义是指重新塑造生命或重新获得生命;深层含义指的是海伦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从黑暗、寂静的孤独世界回到了“光明”和快乐之中,她的人生因此发生了重大转折,生命的意义焕然一新。
13. 强调“这一天”,是为了突出了莎莉文老师对“我”的影响巨大。
14. 暗示“我”的人生将从此发生重大的转折,推动情节发展。
15. 含义:前三个“光明”指的是亮光,是认识世界的强烈意识;后一个光明指的是莎利文老师的到来以及她带给“我”的影响。
作用:运用比喻、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在黑暗、沉寂中的焦躁、绝望情绪和对光明的渴望。也暗示了莎莉文老师对“我”的重要性。
【解析】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感知。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安妮 莎莉文老师,写的是她初来海伦家的经过。选文的主要事件在第⑥段中,“莎莉文老师带我到她的房间,给了我一个布娃娃”“莎利文小姐拉起我的手,在手掌上慢慢地拼写‘doll’这个词”,从此“我”开始了学习之旅。莎莉文老师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来教学生,可以看出她有耐心,有独特的教育方法。作为盲人的海伦有一个最简单而又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创作的散文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标题的理解。标题中“再塑”意思是“重新塑造”,“再塑生命”表层含义即是重新塑造生命。深层含义结合文中的“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来理解。本来,“我在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但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是莎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了解自然。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文章强调1887年3月3日这一天是“我”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因为“这一天”安妮 莎莉文老师来到了“我”的身边,从此“我”的生活发生了改变,开始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所以“这一天”是“我”生命的转折点,表现了莎莉文老师对“我”的影响。
【14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文章的情节安排。“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的来去匆忙中,我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要发生”一句暗示了“我”的生活将要发生改变,为下文中莎莉文老师的到来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正是莎莉文老师的到来开启了“我”不平凡的生活,这应该是最“不寻常的事”。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赏析。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结合背景和语境,我们可以理解,划线句中前三个“光明”意思是一样的,是作者作为一个盲人所渴望的亮光,是其认识世界,与外界沟通交流的途径;最后一个是喻指莎莉文老师对“我”的影响。该句运用了比喻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表现了“我”在黑暗中的焦躁和对光明的渴望,“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写出了莎莉文老师对“我”的重大影响。
三、文言阅读与鉴赏(14分)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⑴子曰:“由①,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②也。”
⑵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⑶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⑷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③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④谓之文也。”
【注释】①孔子学生,姓仲名由;②同“智”,明智。③孔子去世后谥号为“文”。④所以。
16. 春秋战国是我国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下面图片中的人物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流派大家,在下面的选项中,图片、人物、流派,名言不全部相符的一项是( )
① ② ③ ④
A. 图①/墨家/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B. 图②/兵家/孙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C. 图③/道家/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 图④儒家/孔子/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17.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仁远乎哉?/仁在其中矣 B. 知之为知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 斯仁至矣/逝者如斯夫 D. 仁远乎哉/贤哉,回也!
18.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一句中的“仁”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它与儒家思想中的另外四项一起成为了几千年来中国古代价值体系中核心因素,并成为儒家“五常”,下面各项中与“五常”有关的一项是( )
A.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B.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9. 翻译“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0. 联系文章及所学,列举出三条孔子之所以备受后人敬仰的原因。
【答案】16. A 17. D 18. D
19. 孔子说:子路啊,告诉你对待学问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20. ①善于自我反省;②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③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④能够理解、包容别人;⑤注重学习与思考的结合;⑥能够安贫乐道;⑦有自知之明;⑧珍惜时间;⑨大力宣传“仁”的学说……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
A.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不是墨家;
故选A。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结合语境辨析。
A.仁:都指“仁爱,仁德”;
B.知:都指“知道,了解”;
C.斯:都指“这”;
D.哉:表疑问语气/表感叹语气;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理解与辨析。解答时首先要清楚儒家“五常”的相关常识,然后分析语句进行辨析。“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指“人”作为社会中的独立个体,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应该拥有的五种最基本的品格和德行。
A.讲的是要虚心学习,取长补短。未体现出儒家的“五常”;
B.讲的是要有诚实、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未体现出儒家的“五常”;
C.讲的是学习上的重要方法“温故知新”。未体现出儒家的“五常”;
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讲的是“五常”中的“信”;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重点词:“诲:教导;汝:人称代词,你;知①(zhī):知道,了解;之:代词,对待知与不知的关系。是:这。知②:zhì,通“智”,智慧,聪明。”注意结合语境确定词义。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的理解分析。《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之所以备受后人敬仰,列出三点理由即可,如从“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可知他善于自我反省;从“见贤思齐焉”可知他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从“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可知他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从“学而不思发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知他注重学习与思考的结合;从“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可知他能够安贫乐道;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可知他谦虚,有自知之明;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可知他珍惜时间。
【点睛】参考译文:
(1)孔子说:“仲由啊,让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才是聪明的。”
(2)孔子说:“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想着像他一样好;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毛病。”
(3)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自己愿意实行仁,仁就可以达到。”
(4)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明好学,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以为耻,所以称谓他的谥号是‘文’。”
四、拓展延伸阅读(16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苏联 奥斯特洛夫斯基]
①保尔和达雅到了莫斯科,在一个机关的档案库里住了几天。这个机关的负责人帮助保尔住进了一所专科医院。
②直到现在,保尔才明白:当一个人年轻力壮的时候,做到坚强是比较简单而容易的事;如今,当生活像铁环似的把你紧紧箍住的时候,仍然能够坚韧不拔,那才是光荣的业绩。
③从保尔住进档案库的那天晚上到现在,已经一年半过去了。这十八个月来他所遭受的痛苦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
④在医院里,阿韦尔巴赫教授直截了当地告诉保尔,恢复视力已不可能。在希望渺茫的将来,如果炎症能够消失,可以试试做瞳孔手术。他建议先作外科治疗,消除炎症。
⑤他们征求保尔的意见。保尔表示,凡是医生认为需要做的,他都同意。
⑥当他躺在手术台上,手术刀割开他的颈子,切除一侧的副甲状腺时,死神的黑色翅膀曾经三次触及到他。然而保尔的生命力非常顽强。达雅焦急不安地守候在外面,几个小时以后,她看见丈夫的脸色像死人般苍白,但仍然很有生气,而且像往常一样平静温存:“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棺材的。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捣蛋也好嘛。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的证明,说我百分之百失去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走着瞧吧!”
⑦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者的队伍中去。
⑧冬天过去了,窗外已春意盎然。保尔动完了最后一次手术,总算死里逃生,但已毫无血色。他觉得自己再也不能待在医院里了。他在各种病人的痛苦和垂死者的呻吟、哀号之中生活了这么长的时间,这比忍受自身的痛苦更为艰难。
⑨医生建议他再作一次手术,他冷冷地、生硬地说:“到此为止。我可够了。我已经向科学献出了我的一部分鲜血,剩下的留给我做点别的事吧。”
⑩当天,保尔就给中央委员会写了封信,请求帮助他在莫斯科安家,因为他妻子在当地工作,而且他本人再继续到处住院已毫无用处。他有生以来第一次请求党组织帮助。莫斯科市苏维埃拨给他一间房子。于是保尔离开了医院,当时他的惟一希望就是永远不再回来。
那间房子在克鲁泡特金大街一条僻静的巷子里,很简朴,但在他看来,已经非常奢侈了。夜里醒来时,他常常还不相信,他已经远远地离开了医院。
有一次,巴扎诺娃因公出差,到了莫斯科,前来探望保尔。他们谈了很久。保尔热情地向她讲述了他所选择的道路,正是通过这条道路,他将能回到战士的行列。
巴扎诺娃发现柯察金两鬓已有银色的发丝,便轻轻地说:“我看得出,您经受了不少痛苦,但是您仍然没有失去那永不熄灭的热情。还有什么比这更可贵呢?您已经准备了五年,现在决定动笔了,这很好。但是您怎么写呢?”
保尔笑着安慰她说:“明天他们会给我送一块刻好格子的板子来,是用硬纸板做的。没有这块板子我没法写字,会把不同行的字重叠在一起。我想了很久,才想出这么个办法,就是在硬纸板上刻出一条条空格,这样我的铅笔就不会写到直行的格子外面。我看不见所写的东西,写起来是很困难,但也不是没法做到。我对这一点深信不疑。我试了好长时间,开始一直写不好,但是现在我慢慢地写,每个字母都仔细地写,结果写出来的字挺不错了。”
保尔开始工作了。他计划写一部关于英勇的科托夫斯基骑兵师的中篇小说,书名不假思索就出来了:《暴风雨所诞生的》。
从这一天起,保尔把整个身心扑在这部书的创作上。他缓慢地,一行又一行,一页又一页地写着。他忘却一切,全部身心都沉浸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当中,也初次尝到了创作的艰辛:有时候那些鲜明生动、难忘的景象清晰地重新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但他无法用笔墨表达,写出来的字句显得那样苍白无力,缺少生气和激情。
已经写好的部分,他必须逐字逐句全部记住。否则,线索一断,工作就要受到阻碍。母亲忐忑不安地注视着儿子的工作。
在工作过程中,他必须凭记忆整页整页,甚至整章整章地背诵,因此母亲有时觉得他疯了。保尔写字的时候,她不敢走近他,只在趁着替他捡起滑落在地上的手稿时,才怯生生地说:“保夫鲁沙,你最好还是做点别的什么事吧。哪里见过像你这样的,老写个没完没了……”
保尔见母亲如此不安,不由得笑了起来,并安慰老太太说,他还没到完全“发疯”的地步。
21.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体裁是_________;从第⑥自然段中“说我百分之百失去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走着瞧吧!”可以看出保尔具有_____________的意志,从“保尔见母亲如此不安,不由得笑了起来”并安慰母亲的行为可以看出保尔具有_______________的精神;第 自然段中加点词语“永不熄灭的热情”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如何理解第 自然段中的划线词语?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3. 第⑦自然段写道“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者的队伍中去。”这条道路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保尔选择走这条道路的意义是什么?
24. 第 自然段中母亲认为儿子“疯了”的描写角度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25. 通过对选段内容的阅读,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答案】21. ①. 小说 ②. 坚强(顽强) ③. (革命的)乐观主义 ④. 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理想(信念)
22. 含义:这并不是真正的“奢侈”,而是因为保尔长期生活在艰苦、恶劣的环境当中;
作用:这句话既表现了保尔对待生活的态度,也从侧面揭示了当时生活条件的艰苦。
23. 道路:创作中篇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意义:激励人们继续战斗。
24. 角度:侧面描写;
作用:突出保尔对写作的投入已经超出常人的状态和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革命精神。
25. 懂得了面对人生的磨难,要拥有乐观(正确)的心态,要具有不畏困难、顽强坚毅的精神 ,用钢铁般的意志去迎接生活中的挑战。
【解析】
【详解】1.考查对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学常识的掌握。本书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结合前文“当他躺在手术台上,手术刀割开他的颈子,切除一侧的副甲状腺时,死神的黑色翅膀曾经三次触及到他。然而保尔的生命力非常顽强。”“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棺材的”,可知保尔说“我们走着瞧吧”这里的语言描写是对疾病的蔑视,表现他具有坚强的意志,顽强的生命力。保尔很爱自己的母亲,不愿看到母亲为自己劳神担心,“笑了起来”表现他面对困难时的乐观豁达态度。保尔在战火纷飞的战场,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他没有后退;在疾风暴雪的建设工地,面对常人难以忍受的劳动强度和饥寒,他没有倒下;在双目失明、疾病缠身的情况下,面对书稿丢失、身体每况愈下的无情打击,他仍没有屈服,仍然具有顽强作风,燃烧着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信念。
2.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句中的“奢侈”是指挥霍浪费钱财,过分追求享受。结合文段的内容保尔给中央委员会写信拨给他一间房子,在保尔眼里,这一间很简朴的房子,在他眼里竟然是“奢侈”的,因为保尔长期在艰苦的环境恶劣中坚持工作,顽强斗争,没有片刻休息,更难得有这样一间房子,从侧面衬托出保尔工作生活环境的艰苦不易,也表现保尔对待艰苦生活的乐观豁达态度。
3.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识记。阅读语段,根据其中的“死神的黑色翅膀曾经三次触及到他”,可知这是保尔在遭受双目失明、瘫痪在床的沉重打击之后,他考虑的不是自己生命的长短,而是如何尽快重返战斗岗位。终于他找到了以笔代刀的战斗途径,实现了日思夜盼的重新归队的理想。文中“一条道路”,就是以笔代刀的战斗道路,他开始写《暴风雨所诞生的》。保尔在身体残疾、双目失明的情况下,靠顽强的毅力进行创作的精神,可以激励人们像保尔学习,继续战斗。
4.考查对描写角度的理解。描写角度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就是直接描写对象;侧面描写则是通过其他人的表现之类的来反衬出描写对象的特征。语境“在工作过程中,他必须凭记忆整页整页,甚至整章整章地背诵,因此母亲有时觉得他疯了。”主要描写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后拼命写作的情景,在母亲眼里保尔近乎“发疯”的写作,侧面烘托出他顽强不屈、忘我工作的革命精神。
5.考查阅读感悟。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合理表达即可。选文讲述保尔 柯察金从一个忠于革命的布尔什维克战士,到双目失明却坚强不屈创作小说,成为一块坚强钢铁(是指他的精神)的故事。赞扬了在绝望的命运中仍坚强不屈、向命运挑战的精神,通过保尔 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人要有一个向上的精神面貌,不能止步不前,遇到困难也不能退缩,要乐用观的心态,勇敢地去面对;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的壮大、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成长为钢铁战士,成为“钢铁”。
26.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从我们走进学校,跨入教室开始,就会遇到很多的老师,有和蔼的,也有严厉的,有朴素的,也有美丽的。在你的心中,总有几位在不同方面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
那么,在你的心中,谁是最美的老师?请以《我心中最美的_____老师》为题,写一篇少于500字的作文。
要求:①用老师姓氏将文题补充完整后再作文,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②自定文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答案】范文
我心中最美的李老师
带着一身的古韵,李老师悄悄地闯进了我的世界。
——题记
李老师的一双手,绘就了学生们成长的乐章;李老师的一双眼,演绎了人生的悲欢离合;李老师的一双脚,踏平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李老师就是李老师,是我心中最美的老师。
那人,那风景……
盛夏,是李老师、我初遇的季节。
那时,出入中学懵懵懂懂的我,是那么的忐忑,那么的不安,焦虑的情绪在我的心中弥散开来。伴随着第一节课的来临,这种紧张感愈来愈烈。然而,李老师的到来却给了我莫名的温暖,令我莫名的心安,但又说不出原因。李老师穿着一身黑色的连衣裙,头发整齐地挽成一个髻,清晰的镜片后是一双明亮动人的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李老师是那么的美丽,仿佛是从古风画里走出来的女子一般。接着,李老师用那如小溪般清脆动人的声音介绍了自己。一切的一切都显得是那么的自然,却又有一点儿不平凡……
从此,李老师美丽的身影便成为了我心中最美的风景。
那是,那眼神……
初冬,是李老师、我相识的季节。
那时,已临近期末考试,同学们都投入了紧张的复习之中,教室里随处可见被风吹得漫天飞舞的练习卷。在高强度的复习中,同学们叫苦不迭,累得趴在桌子上都能入睡。然而,李老师却与其他老师截然不同,没有烦人的练习卷,亦没有沉重的作业,只是让我们自己复习,减轻了我们很多负担。就在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李老师还亲手为班里的每一位同学写上了鼓励的话语,亲自把纸条递给我们。在接过纸条的那一瞬间,我看到了李老师眼中跳动着鼓励的光辉,是那么的热血,燃起了我的心中的熊熊斗志,梁我热血沸腾,给了我莫大的鼓励……
从此,李老师那眼神便成为了我鼓励我前进的动力和源泉。
那人,那风景;那是,那眼神,都已成为我心中最美的风景。
而留下这些的不是别人,正是李老师。
因为李老师永远都是那个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我前行,是我心中最美的老师!
【解析】
【详解】此题是一篇半命题作文。写作对象是“老师”,我们走进学校,跨入教室开始,就会遇到很多的老师,每一位老师都会有不同的风格,班主任老师是和蔼可亲的,数学老师是严厉的,历史老师是朴素的,音乐老师是美丽的,物理老师是幽默风趣的,政治老师是古板严肃的等等。选择一位自己熟悉的,有话可写的,有情可抒的老师作为自己的写作对象。选择一件或两件事,来突出这位老师在你心目中是最美的。“美”在何处,是作文着力要突出的重点。
此文是写人的文章,写人必须从具体的事情之中写人,写事也必须通过人的活动来写事。人因事而鲜活,事因人而彰显。人事相因,互为依托。因此,要想写出人物的鲜明个性,就必须记述人物的二三事;而要写出事情的曲折波澜,也必须把握好人物的思想性格。
在叙述事件时,不要忘记加入议论和抒情,让平凡的事件具有更为深刻的意义。充分描写,呈现精彩镜头。在记叙事件时,运用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的描写方法,再加上适当的修辞,通过鲜活的文字,再现事件发生时的场景,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