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三单元同步检测题(A卷基础篇)(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3】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三单元同步检测题(A卷基础篇)(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2 12:02: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03】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三单元同步检测题(A卷基础篇)
(本卷共五大题,28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试题卷(1—8页)和答题卷两部分(9—12页)组成,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不能得分。
2.答题前,请先将学校、班级、姓名、学号等相关信息用黑色墨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上的指定位置。
一、 积累与运用(34分)(1-7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3分,8小题4分,9小题3分,10小题6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确凿(záo) 捡起(jiǎn) 论语(lùn) 循规蹈矩(jǔ)
B. 脑髓(suǐ) 攒成 (zàn ) 不愠(yùn) 情不自禁(jìn)
C. 菜畦(qí) 斟酒(zhēn) 收敛(liǎn) 花团锦簇(cù)
D. 珊瑚(shuān) 倜傥(tì) 迁徙(xǐ) 三省吾身(shěng)
【答案】C
【解析】
【详解】A.lùn—lún;
B.zàn—cuán;jìn—jīn;
D.shuān—shān;shěng—xǐng;
故选C。
2. 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纳凉 惭槐 绅士 不堪其忧 B. 感慨 蝉蜕 争执 高枕而卧
C. 盔甲 斟酒 规举 美不盛收 D. 后窍 鉴赏 笃志 接然不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A.惭槐——惭愧;
C.规举——规矩,美不盛收——美不胜收;
D.接然不同——截然不同;
故选B。
3. 下列作家作品对应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野草》/鲁迅 B. 《金色花》/《泰戈尔诗选》/泰戈尔
C. 《荷叶·母亲》/《往事㈠》/冰心 D. 《再塑生命的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
【答案】A
【解析】
【详解】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故选A。
4. 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机关:这里是秘密的意思】。
B.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儿子和女儿。】
C. 他是渊博的宿儒,这些知识不至于不知道。【宿儒:书念得多的老学者。】
D.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杨柳风:指春风。】
【答案】B
【解析】
【详解】B.“儿女”指子侄辈,除了儿子和女儿,还包括侄男侄女。故选B。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修辞手法数量最多的一项是( )
A.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B.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C. 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D. 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
【答案】B
【解析】
【详解】A.“欣欣然张开了眼”是拟人,“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是排比;
B.“吹面不寒杨柳风”是引用,“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是比喻和拟人;
C.“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是拟人,“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是比喻;
D.“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是排比;
故选B。
6.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在句子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直到派出所的警察找到小明同学,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因为帮助打架致人重伤的远房表哥外出“避难”也触犯了法律。
B. 我们班的向大和向二是一对双胞胎,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他们俩都形影不离。
C. 在有口皆碑的事实面前,燕子同学才不得不承认了自己中午在教室里捣乱,影响同学们休息的事实。
D. 老师刚公布了我们班在全区数学竞赛中的成绩,小川就迫不及待地询问老师:“奖品什么时候发?”
【答案】C
【解析】
【详解】A.“恍然大悟”意思是心里猛然间清醒,对某一事物突然明白、突然醒悟。符合语意;
B.“形影不离”形容彼此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符合语意;
C.“有口皆碑”的意思是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人人称赞,因此,该词语是一个褒义词,不能用来指干错事、坏事。可改为“铁证如山”等词语;
D.“迫不及待”形容心情十分急切,急迫得不能再等待。符合语意;
故选C。
7. 在《金色花》一诗中,没有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项是( )
A.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B. 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C. 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D.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回报母爱的是鲜花;
B.回报母爱的是花香;
C.回报母爱的是情趣;
D.表现的是孩子的天真、淘气、顽皮,没有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
故选D。
8. 课文识记及文学常识填空。
①_______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②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④在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中,描写凄神寒骨的边城夜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峨眉山月半轮秋 ②. 归雁洛阳边 ③. 随君直到夜郎西 ④. 回乐烽前沙似雪 ⑤. 受降城外月如霜
【解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眉、雁、君、烽、霜”等字词容易写错。
9. 名著阅读欣赏。
①《朝花夕拾》原名《__________》,共收录鲁迅1926年创作的_____(数量)篇回忆性散文。
②下面是对《朝花夕拾》中有关篇目内容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我们知道了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
B.《五猖会》一文指出了强制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C.《狗·猫·鼠》一文记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说明人都是有缺点的。
D.《二十四孝图》生动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严厉地批判了封建复古主义的倒行逆施。
【答案】 ①. 旧事重提 ②. 10 ③. 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名著的知识积累。
①《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②C项中“说明人都是有缺点的”理解有误。《狗·猫·鼠》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故选C。
10. 综合性学习。
学校开展“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一位同学找来的一段介绍“丝绸之路”的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 题。
公元前11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率300多人的使团,带着牛羊、丝绸等物品出使西域。此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漆器等货物,从长安(今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 ① 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载入史册的“丝绸之路”。后来,汉朝又开辟多条海上航线,逐渐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二者交相辉映,共同谱写了人类交融互鉴、共同发展的历史篇章。近年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为 ② 续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开创灿烂未来而贡献的卓越智慧。
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zǎi ;zài B.zài;zài C.zài;zǎi D.zǎi;zǎi
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勾 ②沿 B.①勾 ②延 C.①沟 ②沿 D.①沟 ②延
(2)同学们参观“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看到一件蜀锦展品,它来自四川成都。成都又名“锦官城”,我国 朝诗人杜甫就有“花重锦官城”的诗句。
(3)一位同学准备去做“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的志愿讲解员,他拟写了下面的一段讲解词。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本次展览展示了丝绸之路沿线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甲】展品的年代跨越久远,有西汉时期的铜鼓,也有明清时期的瓷器;展品的种类十分丰富,包括乐器、瓷器、织锦、刺绣等;展品涉及21个民族,表现了这些民族丰富的非遗文化【乙】展览中的所有展品,既体现了精湛的技艺,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A.句号 句号 B.句号 分号 C.冒号 句号 D冒号 分号
【答案】(1) C D(2)唐(3)A(4)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共享精品文物,交流互鉴(互相交流,互相借鉴。)。
【解析】
【详解】(1)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难度较易。“载”是易考多音字,读“zǎi”时与“年代”有关,如“三年五载”的“载”代表“年”,同时,“载”也可引申为“记载”“刊载”。读“zài”时与“运输”有关,指装载或运输工具所装的东西。由此可知,第一空读音为载zài。第二空读音为zǎi。故答案选“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勾通”指暗中串通;“沟通”指使彼此通连、相通。根合语境故第一空应填“沟”。“沿”是顺着,照着之意;“延”是延长、延续之意,即照原来样子继续下去。根合语境故第二空应填“延”。故答案选“D”。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难度超易。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难度适中。考查冒号、句号和分号的用法。学生应结合语境进行辨析。本语段的意思可分为三层,共三句话。分句之间为顺承关系。结合甲处语境的上下文,可知主语不同,故选句号。结合乙处语境的上下文,可知最后一句为总结句,与上文不能构成并列关系,故应该选用句号。终上所述,本题答案应选A。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难度适中。从所给文字材料中,可知展览展出的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珍藏的文物精品。从题干中可知,“殊方”是“他乡,异域”之意,“共享”指互相交流,互相借鉴。结合上述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二、课文阅读与鉴赏。(16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①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②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 ),蟋蟀们在这里(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 )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③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④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11. 依据原文,在第②自然段中括号中填入正确的词语,将词语按原文顺序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②段的描写顺序是___________顺序,描写的季节包括______________;第④自然段“明明”一词表现了“我”的____________。
13. 下图所示的昆虫,在本文中未曾出现的一项是( )
A. B. C.
D. E. F.
14. 第②自然段“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必说”在表达上有什么效果?
15. 阅读第③自然段,然后回答。
(1)段中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其作用是什么?
(2)作者运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雪地捕鸟?这些动词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6. 文中描写百草园的动植物和冬天雪地捕鸟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11. ①. 长吟 ②. 低唱 ③. 弹琴 ④. 缠络
12. ①. 总领下文中写百草园的内容 ②. 逻辑顺序 ③. 春、夏、秋三季 ④. 性急(心急)。 13. B
14. 强调的重点是“单是”一句的内容;突出了百草园自然景物的丰富多彩,让人感到百草园充满无穷的乐趣。
15. (1)这是先抑后扬的写法,以没有下雪时的无味反衬下雪带来的乐趣。(2)运用的动词有“扫、支、撒、系、牵、看、拉、罩”,这些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捕鸟的全过程,表现冬天的百草园给我带来的无穷乐趣。体现了儿童的兴奋、惊喜之情,也流露出了作者回忆时的愉快心情。
16. 写百草园的动植物和冬天在百草园捕鸟,①不仅表现了百草园给“我”带来的无穷乐趣。②而且与后面三味书屋的枯燥形成对比,表现了儿童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喜欢和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识记能力。依据原文内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注意“吟、琴、络”字的写法。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作用、写景顺序、理解词语的意思。阅读选段内容可知,文章第①段“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点题 ,照应题目中的百草园,“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指出“这是我的乐园”,开启了下文的叙述:墙根寻宝的乐趣,听故事的乐趣,冬雪后捕鸟的乐趣;第②段首先用两句“不必说……也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这是由整体到局部的逻辑顺序;桑葚、菜花是春末的,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天才叫,由此可知描写的季节包括春、夏、秋;“明明”表示显然如此或确实,下文意思往往转折,用在这里形象地写出“我”捕鸟时的心急。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依据选文中的句子“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可知,文中出现的昆虫有蝉、黄蜂、油蛉、蟋蟀、蜈蚣,斑蝥;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是对句式表达和理解的考查。“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采用层层递减的方式,对比强调前者。两个“不必说”撇开一些东西,是为了突出“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这一点已经趣味无穷了,那么园中的乐趣比比皆是了。这样写更能突出百草园的无穷乐趣。
【15题详解】
(1)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判断与及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要了解常用的写作手法:象征、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对比、衬托等。从本段内容来看,主要表现雪地捕鸟的乐趣,但这句话却说“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用的是欲扬先抑的写法,以此来为下文写快乐做铺垫,突出了冬天百草园的乐趣。
(2)本题考查动词的赏析。从“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可找到这些动词有“扫、支、撒、系、牵、看、拉、罩”,作者运用这一系列的动词,生动地描绘出孩子们在雪地捕鸟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孩子们捕鸟时的兴奋与惊喜,突出冬天的百草园依然乐趣无穷,依然是“我”的乐园,从而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本,文中对春天、夏天和秋天的百草园的动植物的描写,可以看出这几个季节的百草园充满了生机和乐趣,冬天雪地捕鸟表现了冬天的百草园给“我”带来的无穷乐趣,这一部分抒发的是欢快喜爱之情,由此表现少年儿童热爱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结合后文内容可知,作者接下来写了在三味书屋生活比较枯燥,学习内容引不起兴趣等内容,抒发的是讨厌、不满之情,以此表示作者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反感,两部分内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三、文言阅读与鉴赏(16分)
(一)(6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7. 这首诗写到的传统节日是_________节;这可以从诗中运用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出来。
18. 这首诗歌表达的情感非常丰富,写出两种你从诗中读出的情感。
19. 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一诗中写道:“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首诗与《过故人庄》中所描写的“菊”的意象有什么不同?
【答案】17. ①. 重阳节 ②. 登高、送酒 ③. 菊
18. ①远离故乡的惆怅、凄凉的怀乡之情;②寄托了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③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对和平的渴望)之情。
19.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的菊花盛开在战火纷飞的家乡,表达的是诗人思乡的惆怅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寄托着对和平的渴望;《过故人庄》中的菊花开在环境优美、生活富足的农家小院中,表达了作者对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解析】
【17题详解】
考查文化常识的积累。首先了解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因此由诗中的“登高”“送酒”“菊”可以看出这首诗写到的传统节日是重阳节。
【18题详解】
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结合诗歌内容把握情感。首句“登高”二字紧扣题目中的“九日”,点明了诗文写作的时间。劈头一个“强”字,是不愿为之而又不得不为之的心态体现,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结合题目“思长安故园”来看,诗人是流露出浓郁的思乡情绪。第三句开头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烘托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应傍战场开”,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残垣断壁,战血涂地,黄花开在被乱军糟踏得不成样子的帝都长安可悲可叹。寄托着诗人对千万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国事的忧虑,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取得和平的渴望。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中意象的含义。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对故园菊花,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想象,诗人别的不写,只是设想它“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然,真实形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此处的想象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而孟诗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作者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和品菊花酒。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其中写到的菊花开在环境优美、生活富足的农家小院中,表达了作者对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综上分析两者的不同之处。
(二)(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0. 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学而时习之( )
②不亦说乎( )
③饭疏食( )
④温故而知新( )
21.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而”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学而时习之 B. 人不知而不愠 C. 温故而知新 D. 曲肱而枕之
22. 翻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3. 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条《论语》对你的启示。
【答案】20. ①. 之:它,指学到的知识 。 ②. 说:同“悦”,高兴。 ③. 饭:名词动用,吃饭。 ④. 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知识或道理。 21. B
22.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如同天上的浮云。
23. 示例一:当遇到人们不理解自己时,能够做到不生气、不怨恨,这是一种君子的行为。在生活中,人和人的爱好不同、兴趣不同、价值观不同,对人宽容理解,人与人的关系才融洽。
示例二:人要宽宏大量,别把自己看得太高,认为人们都应该理解自己、知道自己,当遭到人们不理解自己时,不记恨人家,这是一种君子的行为。
【解析】
【详解】1.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①句意: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之:代词,它,指学到的知识。
②句意:不也是很快乐吗?说:同“悦”,高兴。
③句意:我整天吃粗粮。饭:名词动用,吃饭。
④句意: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知识或道理。
2.ACD三项都是表顺接;
B项表转折;
故选B。
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于:对于;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4.考查学生阅读启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启发我们:当自己不被理解的时候,有时会招致些误会、曲解甚至诽谤、攻击。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到不生气,不抱怨,不恼怒,要学会包容,而不是生气和报复,学会了包容,怨恨就能得到有效化解,也就能相对容易地做到不生气。学会忍耐,只要你能学会忍耐,不逞一时之气,那就会免去许多无谓的烦扰和祸端,忍住自己的情绪,不要生气和愤怒,保持理智和冷静,这是一种君子的行为。
【点睛】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四、拓展延伸阅读(14分)
阅读《母亲的刺绣时光》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母亲的刺绣时光
宫佳
①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一针一线,在她灵巧的手里,会变化出生动形象的图样。母亲不懂什么叫刺绣艺术,她只知道忙完了家务,捏起银针在变化无穷的图样里诠释着勤劳。
②刺绣又称女红①,是闺阁中的女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唐代罗隐有诗曰:“一片丝罗轻似水,洞房西室女工劳。”讲述的是古代女子用纤纤玉指做手工刺绣的场景。可惜到了我这一代,我并没有继承母亲的刺绣手艺。小时候,我常见母亲的银针一穿一拉地在毛衣上,鞋面上忙活,不久,美丽的图案就成型了。那些刺绣出来的小动物、小花朵,装点着我们枯燥的生活。
③我稍微大一点,母亲就说,女孩子要学习女红,一个不会针线的女孩子是要被人笑话的。可愚笨的我并没有遗传母亲的心灵手巧。我捏起银针笨拙地如同握着一个大棒槌,不是让银针刺破了手,就是针脚歪歪扭扭。我自我解嘲,可写几篇字,也不握这银针,我就不是握银针的料。
④母亲也不勉强我,银针在穿梭,流年在变幻。
⑤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我常常对母亲发牢骚,闲着没事出去遛遛弯,天天和这些针线较什么劲 享享清福多好 母亲说,你不懂。我有点恼火,现在,谁还穿自己做的衣服 商场什么样的衣服没有 母亲头都没抬,继续她的刺绣时光。
⑥后来,我去外地谋生,母亲默默地递给我一摞做工精美的鞋垫,母亲说,丫头,遇到闹心的事就做做女红,忙活着,烦心事就没影了。
⑦我接过那一摞鞋势,看下去,有一双鞋垫赫然绣着四个字“一路平安”,还有一双鞋垫绣着“万事如意”。忽然感觉鼻尖酸酸的,母亲把她对我的祝福绣在一针一线中,伴我走过万水千山。我忽然理解了母亲,刺绣是她的一个爱好,而那些做工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一针线里,绣出的是一寸一寸深沉的光阴。
⑧远离家乡的,磕磕碰碰,母亲的绣品却在我心中生了根。终于,我拿起了笔,拾掇起荒废了很多年的文字。有了爱好,生活在平淡如水中浸润了精致,活色生香起来,即便是面对惊涛骇浪,也如母亲一样内心沉稳。虽然,我到如今也不会像母亲一样静坐一隅,在花花绿绿的针线里绣出种种鲜活,可我却以笔代银针,以墨代丝线,一笔一划里写出或柔美或磅礴的画卷。我又何尝不是在刺绣自己的时光呢
⑨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勤劳日子里,我们的内心柔软,眼界辽阔;风风雨雨中,有爱好相伴,生活就有了小欢喜,即便是身处困境,也能心如磐石,攫取到欢乐的浪花。
(选自《中山日报》,有删改)
【注释】①女红(gōng):旧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也作女工。
24. 围绕刺绣,“我”和母亲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请结合文章②~⑦段的内容概括。
人生阶段 小时候 稍微大一点 结了婚 后来去谋生
主要事件 “我”常见母亲忙活刺绣, 绣品装点我们的生活 (1) (2) (3)
25. 结合语境,品析第⑤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
26. 联系全文,分析“刺绣时光”的含义。
27.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第②段中,引用唐代罗隐的诗句,只是为了突出母亲刺绣技艺的灵动高超。
B. 第⑦段中,“我”看着母亲送的一摞鞋垫,感受到对去外地谋生的“我”的祝福。
C. 第⑧段中,母亲的绣品在“我”心中生了根,表明作者开始拿起银针,静坐一角,绣出画卷。
D.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领悟到刺绣是母亲的爱好,那些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
E. 本文作者拾取变幻流年中的点点滴滴,于叙述中流露真情,在抒情议论中揭示生活的哲理。
【答案】24. (1)母亲让“我”学刺绣,“我”很笨拙,母亲并不勉强(2)年迈的母亲依然天天在刺绣,令“我”不解(3)母亲送“我”刺绣鞋垫,“我”理解了母亲
25. “捏着”写出母亲刺绣时拿针的动作,“执着”写出母亲刺绣时的耐心、坚持。这两个词表现了母亲的沉稳专注,心灵手巧,也表达出“我”对母亲的疼惜之情。
26. “刺绣时光”指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刺绣时光”也指“我”以笔墨为针线,绣出活色生香的生活。 “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勤劳日子里,“我”与母亲拥有了柔软的内心,辽阔的眼界;人生风雨中,生活有了小欢喜,让“我”即便身处困境,也能找到快乐。 27. AC
【解析】
【24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解题时,要先分析出文章的行文思路(线索),再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人物的活动,采用“人+事+结果”的方法加以概括。文章以时间为序,分别叙写了小时候,“我”常见母亲忙活刺绣, 绣品装点我们的生活(1~2段); 我稍微大一点,母亲让“我”学刺绣,“我”很笨拙,母亲并不勉强“我”(3~4段);等“我”结了婚,年迈的母亲依然天天在刺绣,让“我”感到不解(5段);后来,我去外地谋生,母亲送“我”刺绣鞋垫,“我”理解了母亲(6~7段);最后,抒发了“我”对母亲的美好品质的赞美之情。据此概括填写作答。
【25题详解】
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注意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语句“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中的“捏着”,准确传神地写出母亲刺绣时拿针的动作,“执着”这一形容词的使用,突出地表现了母亲刺绣时的耐心、坚持,形象地刻画出母亲的沉稳、专注,心灵手巧的特点,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疼惜之情。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26题详解】
考查重点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含义不要仅浮于语句的表面意义,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作答时要结合语段的具体内容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文章中的“刺绣时光”,既指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到刺绣中;也指“我”以“笔墨”为针线,“绣”出美好的生活。还指母亲的勤劳坚韧的美好品质“刺绣时光”让“我”人生风雨中,即便身处困境,也能找到快乐。据此理解作答。
【27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第二段中,引用罗隐的诗句,彰显文章底蕴,增添了文章文学色彩的同时,也描绘出了古代女子刺绣的场景,突出母亲刺绣技艺的灵动高超。所以“只是为了突出母亲刺绣技艺的灵动高超”的理解不正确。C.“表明作者开始拿起银针,静坐一角,绣出画卷”的理解有误。第⑧段中,依据“终于,我拿起了笔,拾掇起荒废了很多年的文字。有了爱好,生活在平淡如水中浸润了精致,活色生香起来”可知。故选AC。
五、作文(40分)
28. 根据要求作文。
你有自己的偶像吗?是曹操、关羽、李白那样的古代人物,还是毛泽东、鲁迅、钱学森这样的现代名人?是现实生活中的歌星、影星、球星,还是文学影视形象孙悟空、哈利波特、蜘蛛侠?
试围绕“我的偶像”这个话题,自拟题目,完成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要求:①结合自身体验,力求真情实感。
②不低于5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班级等信息。
【答案】范文:
偶像是一种信仰
“偶像”这个词并不陌生。我们现在处于青少年时期,谁没有一个偶像呢?提起偶像,想必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刻着一位让自己崇拜的偶像。
也许你的偶像是光鲜亮丽的歌手,也许你的偶像是充满知识的主持人,也许你的偶像是那些“感动中国”的人物……那我的偶像又是什么呢?
每当下课,总有人在谈论自己的偶像:张杰,谢娜,周杰伦……这些名字总在我的耳边回绕。
在我的班级里,追星的同学太多了。他们追他们的偶像,我则继续崇拜我的阿达·奥古斯塔。他们喜欢偶像,大部分是因为那些偶像有着光鲜靓丽的外表,动人的歌声。
而我,并不太追星。我的内心,一直有着这个巨大贡献的——阿达·奥古斯塔。
我崇拜这个人,并不是因为她的外表,而是因为她的内心。
真实的来说,喜欢这个人的来由,也在于我的理想。她则是我理想的目标,一名伟大的工程师。
阿达·奥古斯塔是世界上第一位程式设计师。这个人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因为她早已去世,也可能是因为你们跟我的目标不一样。
我崇拜她,但她有着不幸的童年。出生后的37天,父母离异,幼年时期,父亲去世。她的童年主要是在祖母呵护下度过的,阿达七岁时祖母也相继去世。我认识的人中,还没有一个像阿达这么不幸的人,我的童年很幸福,但她做出的成就确实我没有办到的。
我承认,我也崇拜当代的明星。但那只是因为他们的外表,那并不是真实的偶像吧。喜欢一个偶像,就要由衷的赞美她,喜欢她的各个方面。而阿达·奥古斯塔,就是我由衷的偶像。我敬佩她,我支持她,这个世界上因她而精彩。
之所以被人称之为“偶像”,是因为他们身上有一种积极让人向上的力量。我们要学习其闪光点,跟他们一起变得更好,这才是追星的真正意义!
【解析】
【详解】这是一道话题作文。“偶像”的意思是:比喻崇拜的对象的。对于当今的中学生来说,他们大多把青春靓丽、激情四射作为偶像的标准,这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我们所熟悉的,所追逐的,所关注的“偶像”如果仅仅只是一种流行,那么这种时尚与浮华的偶像,也许会造成人们对真正偶像观念的淡化与模糊。因此,我们在写作时更应该着眼于那些能够给自己带来人生影响,带有精神价值的真正意义上的偶像。比如提示语中提到的历史人物如曹操、关羽、李白等,也可以毛泽是现代名人如毛泽东、鲁迅、钱学森等,可以是文学影视中的形象如孙悟空、哈利波特等,还可以是我们身边的平凡人如父母、老师、环卫工人、门卫大爷等。即使写体育、影视明星,也要着眼于那些有正能量,能够给人启迪的明星作为偶像,不能仅仅把“小鲜肉”当做自己的偶像。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