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2.4 自然灾害课件(共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2.4 自然灾害课件(共4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22 12:35: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导入新课
2020年,世界发生了哪些自然灾害?
2022
自然灾害
授课人:xxx 时间:2022.x
人教版-第二章-第四节
常见
自然灾害
我国自然
灾害频发
防灾减灾
人地和谐
目 录
CONTENT
常见自然灾害
01
1、自然环境经常发生 ,其中有些会造成 、 、 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害。
2、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 灾害和 灾害。
3、气象灾害主要有 、洪涝、台风、 等灾害。
4、地质灾害主要有 、滑坡、 等灾害。
活动1:自主学习
异常变化
气象
地质
干旱
寒潮
地震
泥石流
阅读课本P54-55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资源破坏
财产损失
人员伤亡
一、自然灾害的辨析




自然界的
异常变动
资源破坏
财产损失
人员伤亡
判断某种现象是否属于自然灾害
活动2:“火眼金睛”
以下现象或事件属于自然灾害吗?为什么?
2019年江西旱灾致42.7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8亿元
撒哈拉沙漠常年干旱高温
自然常态,没有造成危害
自然异变,造成危害
一场突如起来的冰雹,把田地里很多西瓜砸烂了。
化工厂废水泄漏,水田被污染,有刺鼻的臭味。
一游客在林区吸烟,乱扔烟头,引发森林火灾。
广告牌被大风刮落,砸到楼下的汽车。
二、认识气象灾害
干旱
洪涝
寒潮
台风
以下现象或事件属于哪种气象灾害?
1.干旱
干旱是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2019年,山东、江苏、河南、云南、四川等地旱情较重。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全国因旱受灾人口达899.7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585.7千公顷。
农作物受灾
饮水困难
我国西北内陆的荒漠地区,常年干旱,当地基本没有农业生产,荒无人烟,干旱没有造成损失,因此,这只是一种干旱的自然现象,不能称为旱灾。
我国干旱灾害最严重的是华北地区。为什么不是西北地区?
思考
2.洪涝
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都可能形成洪涝。
洪涝的危害
3.寒潮
寒潮一般多发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时节。我国气象部门规定:若冷空气侵入造成的降温,一天内达到10 ℃以上,而且最低气温在 5 ℃以下,则称此冷空气爆发过程为一次寒潮过程。可见,并不是每一次冷空气南下都称为寒潮。
寒潮是冬季的一种灾害性天气。所谓寒潮,就是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我国,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和偏北大风的天气过程。
寒潮的影响:会造成沿途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大风和风雪天气,由寒潮引发的大风、霜冻、雪灾、雨凇等灾害对农业、交通、电力、航海、以及人们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
4.台风
台风(英语:Typhoon),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我国把南海与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按其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风速)大小划分为6个等级,其中风力达12级或以上的,统称为台风。
台风带来的影响
利:解除或缓和盛夏期间的旱情
弊:特大暴雨容易造成洪水灾害
狂风
暴雨
三、认识地质灾害
地 震
滑 坡
泥石流
1.地震
地震(earthquake),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环太平洋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结合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我国西南地区多地震原因。
西南地区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地震频繁。
2.滑坡
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3.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02
合作探究
根据书p56-57页的两幅灾害分布图,四人一组,(任选一组)讨论以下问题(3min)。
自然灾害 主要分布区 形成原因
洪涝
干旱
台风
寒潮
泥石流 滑坡
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
分布:
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流域
原因:受夏季风影响,该地区降水集中、丰富。
洪 涝
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
干 旱
分布:
黄土高原、华北地区、西南地区
原因:尤其是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蒸发量大。
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
台 风
分布:
东南沿海
原因:台风从热带海域形成登陆之后逐渐减弱至消失。
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
寒 潮
分布:
北方地区
原因:冬季受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冬季风影响。
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
滑坡、泥石流
分布:
中西部山区
原因:山区地形陡坡多;季风气候,降水集中。
1.想想看,台风、洪水在山区会
引发什么地质灾害?
2.在山区的河谷地带,地震会引
发什么自然灾害?
2020年4月,应急管理部会同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气象局等部门和单位对2020年一季度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会商分析。经核定,一季度,全国自然灾害以森林火灾、风雹、低温冷冻和雪灾为主,洪涝和地质灾害、干旱、地震等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504.8万人次受灾,42人死亡失踪,2.4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100余间房屋倒塌,13.3万间房屋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449.8千公顷,其中绝收41.8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8.7亿元。
种类多,分布广,频率高,危害大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同一时间
同一地点
同一灾害
很多地区发生不同的自然灾害
出现多种自然灾害,不同灾害会连续发生
在大多数地区经常发生
防灾减灾
03
1.灾害预报
  我国运用遥感卫星等技术,能够比较精确地预报台风、寒潮等灾害。
2.灾害工程
“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里山口,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42.4%。
3.抢险救灾
西方媒体惊讶中国军队“神速”,在地震发生后的24小时之内,大约有2万名军人集结到了地震灾区,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对任何突发事件都会准备充分。
4.科学自救——地震
地震前出现的主要异常有发浑、翻花、冒泡、升温、变色、变味、 井孔明显变形、泉眼突然枯竭或涌出等现象。
牛、马、驴、骡等惊慌不安、不进厩、不进食、乱闹乱叫、打群架、挣断缰绳逃跑、蹬地、刨地、行走中突然惊跑。
电磁异常是指地震前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日光灯等出现的失灵现象。
地下水异常
动物异常
电磁异常
地震前兆
4.科学自救——地震
  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应及时、有序撤到安全的空旷地带;如果不能及时撤离,可以暂时躲在小空间的墙角。
4.科学自救——地震
地震安全三角区是:地震发生后,室内的人应该躲在大而坚实的物体旁,这样墙体和梁倒下后能与该物体形成一个三角空间,躲在这个空间里的人便可活命。
4.科学自救——泥石流
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谷地
A
C
B
发生泥石流,A、B、C哪个是正确逃生方向?
人地和谐
04
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防灾减灾日的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元素,雨后天晴的彩虹韵意着美好、未来和希望,伞的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呵护之意,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一老一少,两人相握之手与下面的两个人的腿共同构成一个“众”字,寓意大家携手,众志成城,共同防灾减灾。整个标识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之意。
课堂小结
自然灾害
概念、
我国灾害概况
防灾减灾
分类
灾害成因及分布
灾害频发
人地协调
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山区是我国地质灾害的多发区
B. 我国旱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冬季风的不稳定
C. 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干旱的多发区
D. 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是泥石流的多发区
A
课堂练习
2.下列关于防灾减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过灾害预报,可以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
B. 地震发生时,应该躲在家里不要出门
C. 自然灾害发生时,采取适当方法可以有效避灾
D. 减灾防灾是大人们的事情,与我们无关
C
2022
人教版-第二章-第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