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公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验1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表象;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经历观察、想象、发现、交流等数学活动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公顷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通过“化大为小,以小见大”的方法建立事物间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体验1公顷的实际大小;发现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体验1公顷的实际大小,正确建立1公顷的表象。
一、复习旧知。
1.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你还记得有哪些吗?
(相机板书:平方厘米c㎡ 平方分米d㎡ 平方米㎡)
1c㎡有多大呢?谁能比划一下?1d㎡呢?1㎡呢?
2.出示: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师: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他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3.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面积单位。
(1)一张银行卡的面积大约是40( )。
(2)数学书的封面面积大约是4( )。
(3)我们所在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 )。
(4)滨海公园图:滨海公园占地面积大约是100000( )。
师:你认为填写什么单位?为什么?
二、引出“公顷”。
1.出示课本上的四幅图片:
北京圆明园、南京明孝陵、杭州西湖、日月潭。
2.提问:这里都用了什么面积单位?
指出:在测量或计算土地面积时,通常用“公顷”作单位。
(板书:认识公顷)
提问:关于公顷,你想了解什么呢?
三、活动感知1公顷的大小。
1. 师:是啊,公顷用什么字母表示?1公顷到底有多大呢?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自学课本第16页的内容。
2.指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
算一算:1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
(反过来看:10000平方米=1公顷)
师:你发现什么?(指出: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为10000。)
3.臂展和身高:出示边长10米(七位同学手拉手为边长)的图。
(1)估算一下大约长多少米?
(2)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3)多少个这么大的地方就是1公顷了?
4.我们所在的教室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多少个这样的教室面积大约是1公顷?
5.校园图:你能判断我们整个学校有多大吗?你是怎样判断的?
(1)学生猜测。
(2)出示:长约340米,宽约180米。我校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大约是几公顷?
6.滨海公园图。
四、在对比中拓展对公顷的认识。
(一)比一比:出示下列图文。
1.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面积大约400000平方米,合( )公顷。(配图)
2.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约72公顷,合( )平方米。(配图)
3.“鸟巢”的建筑面积约为26公顷,合( )平方米。(配图)
4.“水立方”的建筑面积约为80000平方米,合( )公顷。(配图)
①学生填写后校对正误,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②提问:如果你选择一个地方来介绍他的大小,你会怎么介绍?
(二)口答:9公顷=( )平方米 31公顷=( )平方米
50000平方米=( )公顷 400000平方米=( )公顷
(三)练一练:一块平行四边形菜地,底250米,高160米。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是多少公顷?
(四)练一练:一个足球场,长110米,宽7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先估算:这个足球场的面积有1公顷吗?为什么?
(五)提高题:一个占地1公顷的正方形苗圃,边长增加100米,苗圃的面积增加多少公顷?
五、全课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公顷》教学反思
在三年级下册已经教学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这些单位比较适用于计量物体表面、平面图形以及小块土地的面积。如果用于计量面积很大的土地,则很不方便,因此需要公顷和平方千米。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初步形成1公顷的观念,联系实际体会它们大致是多大,在头脑里留下比较清楚的印象;结合土地面积计算,应用平方米与公顷的进率感受用公顷能方便地表达土地的大小,从而体会土地的面积。结合实际情况,我在本节课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巧妙的一道复习题激起“千层浪”。
在复习题中首先帮助学生提高对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的认识,说出它们实际的大小;然后出示学生所熟悉的滨海公园图,“滨海公园占地面积大约是100000( )”,让学生说一说这里填写什么单位?为什么?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学生说填“公顷”,有的认为填平方米,还有的认为是平方千米,一时争论不休。就这样在学生的争论中引入到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中来,学生学习的情绪高涨。
二、在有吸引力的情境中首次呈现公顷。
以四张照片为背景,分别呈现北京圆明园、南京明孝陵、杭州西湖和台湾日月潭的面积,这些面积都以公顷为单位。首先是这些旅游景点、著名建筑都是学生比较熟悉而且非常向往的,学生的兴趣由此产生,激发学习热情、引起学习心向、营造学习氛围。其次是这些素材都以公顷为单位,什么是1公顷 1公顷有多大 为什么用公顷作单位 学生会很自然地想到这些问题,并有解决这些疑问的迫切愿望。这时,兴趣从对景物的喜爱转移到数学内容上,注意力集中到对公顷的认识上,本课的教学就有了良好的开端。
三、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感受1公顷。
形成1公顷的观念,要知道它们有多大,“知道”可以在听和看中接受,也可以在操作实践中体会。本节课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给学生反复感受的机会,在他们头脑中留下1公顷的印象。
(1)学生自学1公顷是多大。
在知道公顷是面积单位后,师提问:“你认为1公顷到底有多大呢?请你发挥自己的想象猜一猜”。然后让学生自学得到: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学生对100米的长度是比较熟悉的,知道它们是多长,因而会进一步想象边长100米的正方形。这是他们对1公顷的第一感知。
(2)算一算1公顷是多少平方米。
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很容易算出边长100米正方形面积是10000平方米,这是公顷与平方米的进率。通过计算进率不仅能巩固概念,而且让学生进一步体会1公顷确实是比较大的面积单位,用它计量大面积的土地比用平方米简便。
(3)在游戏中体会1公顷。
借助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面积是100平方米的正方形,引导学生通过估算、想象、交流等活动,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既有利于学生建立1公顷的正确表象,发展空间观念,又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再以学生熟悉的校园、操场、教室的面积推算1公顷的大小,加深了学生对1公顷的认识。
四、联系熟悉的场地体会1公顷。
足球场是学生熟悉的,通过计算1个足球场的面积,知道它比1公顷小一些。教室是学生更熟悉的,教室地面的面积一般50平方米左右,大约200个教室的地面才有1公顷。从熟悉的场地推想1公顷,能加深对1公顷的印象。学生只要在众多事例中记住最喜欢的一件,1公顷有多大将印象深刻。练习设计的层次清楚,形式活泼,使学生经历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既加深了对1公顷的认识,又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了数学思考的能力。
当然,这些都是个人的想法,在本节课的实际教学中也有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如学生是否都能真正形成了1公顷实际大小的观念,学生在活动后讨论、交流是否充分等,这些有待于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作进一步探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