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机械效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并会用有关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动滑轮的活动,明确使用机械要做额外功。
2、通过实例讨论,认识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办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机械效率反映的是机械做功的性能,通过探究活动,对节约能源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教学重点: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有用功、额外功的理解及机械效率的计算。
教学用具:单、双滑轮两个、长约一米的细线、铁架台、弹簧秤一个、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使用机械可以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那么怎样使用机械呢?
二、新课教学
请同学们看书 “活动部分的内容”,2分钟以后比谁能用桌上器材完成图11—37实验。并将实验结果填入自行设计的表格中。教师巡视。
让学生按活动11.7部分上台演示实验,教师对实验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1)弹簧秤应沿竖直方向拉。(2)匀速拉动弹簧秤。
让学生将数据填入自行设计的表格。
测量次数 F S G h W1=FS W2=Gh
1
2
3
引导分析,比较表中数据,从中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汇报实验结论。
W1=FS W2=Gh W1>W2
教师点拨归纳:手拉绳做的功大于动滑轮拉钩码所做的功。
引导思考:刚才通过实验发现手拉绳做的功大于动滑轮对物体做的功,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让学生认真自学P21-22内容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有用功,总功,额外功?
2、机械效率的定义是什么?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3、用动滑轮提升质量为40Kg的物体,所用拉力是250N。当物体升高2m时,求:
(1)、为达到我们的目的所做的功叫有用功
W总=W有+W额
(2)、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η=W有/W总
学生讨论探究活动11.7为什么用手拉绳做的功大于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所做的功?
教师归纳评点:(1)手拉绳做的功为总功,提升重物做的功为有用功。
由于要克服摩擦力做功,还要克服动滑轮重力做功,这部分功是额外功。
W1>W2的原因是W总-W有=W额
学生练习第3题。
学生点评:将你认为有错误的地方找出来,并用其它颜色的笔更正。
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1)计算过程书写时忘带单位
(2)计算过程中学生不能正确找出S和h
算一算“活动11.7”中不同情况下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学生汇报机械效率的值η。分析比较数据η得到什么结论?
η<1
活动探究:为什么η<1?
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归纳:
额外功不可避免。
三、课堂小结:
学生自己总结本节所学知识,以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四、课堂练习
1、小文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两种不同的方式将同一货物搬运到同一辆汽车上,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甲种方法克服重力做功多
B.乙种方法更省力
C.两种方法机械效率相等
D.两种情况下,货物机械能都增加
2、如图所示,物重G为480N,用滑轮组将重物匀速提升2m,所用拉力F为200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测量拉力F时,应该在弹簧测力计提着滑轮组________(选填“静止”或“匀速上升”)时读数.
乙
甲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