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迎面接力--交接棒技术要领及注意事项
年级学科 小学 体育与健康 教材版本 人教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迎面接力是小学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内容之一,也是基层学校班级、年级甚至是学校运动会上的常设项目,既有游戏的乐趣,深受学生喜爱,同时也有交接棒技术学习及课堂行为习惯、安全教育的培养等等。近年来很多学校在运动会迎面接力上发生过碰撞等安全事故,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良好的迎面接力教学和组织是衡量体育教师基本功之一,也是减少发生校园安全事故的有效手段,而小学低年级在迎面接力跑时容易出现交接棒的手错位、不跑直线等很多问题,易于发生碰撞造成安全事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小学低年级迎面接力教学易出问题和对策,介绍如下(全部以右手为例)。迎面接力是各种接力游戏比赛的前提和基础,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抓住关键环节,对容易发生的问题进行正确恰当的处理和解决,既可以大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也可以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打下基础,有利于树立老师的威信,培养师生之间的情感,有利于以后教学的开展。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运动参与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积极参与,并在活动中大胆展示自己的动作。2、运动技能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是90%以上的学生学会迎面接力立棒式传接的正确方法,在快速奔跑中完成传接棒动作。3、心理健康目标: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我,体验运动和成功带来的快乐,增强自尊与自信。4、社会适应目标:树立良好团结协作精神,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教学重点:在快速跑中完成穿接棒 教学难点:交接棒配合时机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环形跑接力跑的交接棒的两种常用方式(动作要领)1、上挑式的动作要领:接棒人的手臂自然向后伸出,掌心向后,拇指与其他四指自然张开,虎口朝下,传棒人员将棒由下向前上方送入接棒人的手中(后面的运动员拿着接力棒由下往上挑) 。优点:接棒人向后伸手的动作比较自然,容易掌握。 缺点:接棒后,手已握在接力棒的中部等第三棒传给第四棒时,只能握住棒的前部,容易造成掉棒和影响持棒快跑。 2、下压式的动作要领:接棒人的手臂向后伸出,手腕内旋,掌心向上,拇指与其他四指自然张开,虎口朝后,传棒人将棒的前部由上向直传给接棒人的手中优点:每一棒次的接棒,都能握住棒的一端,便于持棒快跑。接棒后不必再调整持棒手的位置(交棒运动员把接力棒“压”到接棒运动员的手上)。 缺点:接棒时,接棒人的手臂紧张,不自然。 今天重点介绍迎面接力跑三种交接棒方法一、反握法交棒者在快速跑动中用左手立棒式交棒给同伴,接棒者在原地用右手迅速接棒的上端。具体方法是:接棒者右手腕内旋。抬时,同时小指向上,拇、食指朝下接棒(如图)。上述交棒方法有一定难度,容易产生交接失误和掉棒等现象。当掌握正确动作要领后,有利于提高同伴间的配合速度和接力跑的整体效果。反握法只有经过反复练习和学生之间不断磨合后才可达到相互默契的程度。二、上下法此法是当第一名学生快速跑,用左手立棒式交棒给第二名学生,第二名学生接棒是用左手迅速正握(掌心朝右)棒的上端(如图二)。当接棒后快速跑至对面同伴前,用立棒式交棒给第三名学生,接棒者迅速用左手正握(掌心朝后)棒的下端(如图三)。依次按一次上端接棒,一次下端接棒进行接力跑。上下法交接棒简单、易学、实用,不易掉棒,交接棒失误少,是小学生常用的一种方法。三、普通法此法是当同伴快速迎面跑来时,原地接棒者迅速用左手在交棒者左手上方接棒(如图四),接棒后迅速用右手(掌心向上)向上推棒下端,同时左手下滑至末端握棒(如图五)。每位学生都运用上述方法完成交接棒。这种交接棒方法难点在于接棒后的瞬间,应快速完成右手上推棒和左手下滑至棒下端的配合动作。通过反复练习也可以达到好的效果。注意事项:小学低年级迎面接力教学易出问题及对策一、交接棒“手”易出问题及对策
1、易出问题小学低年级学生在交接棒时特别容易出现交接棒手错位的问题,持棒学生在跑动过程中有时容易出现中途换手,造成和接棒学生形成一左一右的局面,相反接棒的学生也容易易发生正面碰撞,发生安全事故。2、对策1)初学时先进行左右手识别,给学生讲清楚交棒和接棒是同一只手,必要时在开始前让所有学生举起右手,进行明确强化。2)开始时让学生把左手背起来,用右手进行交接棒,同时为便于保持平衡,先让学生短距离地“走”接力,待逐渐熟悉之后过渡到双手摆臂慢跑逐渐到快速跑,同时逐渐拉大距离。3)后面学生提醒。教师可安排每个学生提醒前面的学生接棒时的“手”正确与否。既可以大大提高出手的正确率,同时还可以保证学生集中注意力。二、交接棒时易出问题及对策1、易出问题迎面接力教学和比赛中学生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小组和班级的成绩上,后面的学生很容易因为呐喊助威而忘记了排队,出现扎堆现象,甚至伸手去推前面接棒的学生。除了交接棒手错位引起的安全问题之外,迎面接力最容易发生的安全问题还有交完棒的学生产生的惯性和后面学生发生碰撞,产生连环相撞,造成安全事故。另外还容易出现掉棒问题。2、对策1)适当拉大各组之间的左右距离,跑道数量较多时可以间隔一个跑道。2)每组指定小组长维持秩序。3)设置缓冲线,即在两边起点分别设置2~5m的缓冲线,让等待的学生在第二道线后面等候,前面学生出发之后,后面的学生再走到起跑线前等待接棒,以此类推。这个方法既可以防止推人现象,也可以防止相互碰撞。4)对于掉棒,可以采取让学生先原地两人之间互相传接棒练习过渡,还可以让学生在初学时采用“走”接力直臂进行交接棒,既可以加深“手”的认识,也可以防止掉棒问题。三、跑动途中易出问题及对策
1、易出问题小学低年级学生因控制能力相对较差,不少学生会在跑的过程中出现串道现象,从而影响教学和比赛效果,也容易发生相互影响和碰撞。2.对策1)初学时缩短距离和控制速度。2)沿跑道线进行接力,这样可以防止学生不跑直线串道现象的发生。3)跑道中间设置小标志物,提醒学生必须通过标志物。比如放小沙包,或者用粉笔、滑石粉、白灰等做出标记等。(一)、探究练习教与学:教师引导学生模仿迎面接力交接棒动作 组织:1、学生每四人一组进行尝试性练习2、教师巡视,并指导3、请出一组学生进行展示,评价要求:积极参与、努力思考(二)学习迎面接力中交接棒动作(口诀:右手递右手,从他身边走)动作方法:距接棒人3-4步时,传棒人右手将棒立起,保持稳定将接力棒另一端传给接棒人,接棒人右手四指并拢,大拇指张开,掌心向前,当来棒触到自己手时,立即握棒跑出。教与学:1、教师介绍接棒的三种方法:反握法、上下法、普通法2、教师出示迎面接力立棒式课件,示范讲解握棒与接棒的方法,重点讲解教学重、难点及注意事项3、教师讲解并与一生示范传接棒方法 4、每四人一组近距离走动中练习传接棒 5、近距离跑动中练习传接棒(4人一组)6、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错 7、请出表现好的组进行展示评价8、10人一组10m迎面接力传接棒(户外时) 要求:认真练习、积极参与、练习有序、仔细观察器材:多媒体或平板电脑一台 接力棒若干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多媒体教学 室内,理论学习+交接棒演练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问题:不要握在棒的中部
PAG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