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教学资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目标说课提纲教学资源1.教材分析
地位:冷战对峙是两极格局的具体表现,
前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启世界
多极化趋势。
结构:分为冷战政策和美苏争霸两个子目。
· 初三学生乐于接受图片、故事等形象直观的
材料,有较强的参与意识,感性认识倾向明显。
· 同时,初三学生正处于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
识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教师理性分析的引领,
以从历史现象中得到启示。教学资源2.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1.依据:课程标准
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
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
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
的威胁。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2.三维目标了解冷战局面的形成过程,理解冷战对世界局势的影响。学生运用搜集、整理美苏冷战相关资料的方法,通过解读史料的学习过程,史论结合地理解和认识美苏冷战对峙局面。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初步感受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教学目标3.重点:
难点: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冷战对峙对世界局势的影响。重难点突破总结升华新课导入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缓解气氛,激发兴趣,导入主题战时盟友关系二战中,美国士兵和苏联士兵在一起材料一:我们必须强硬对付俄国人,他们不知行止……
我们必须教导他们如何知行而止……我们赢得的胜利把
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
采取美国制度! ——杜鲁门
材料二:谁解放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
们的军队所到之处。 ——斯大林思考:两则材料分别表达了美苏领导人的什么想法?
说明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盟友关系破裂美国的“冷战政策”对象:含义: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教学过程重点突破“铁幕演说”——美苏冷战的信号“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教学过程重点突破图一图二图三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一:搜集、挑选、展示、解读。“杜鲁门主义”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政 治经 济组 织设计意图: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搜集、
整理资料的技能;通过学生的自主展示和教师的设问导思,培养学生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1955年5月,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华沙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从而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华沙条约组织。两极对峙局面
形成 “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
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
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
使他平静下来。”
——【苏】赫鲁晓夫对美国记者的谈话
材料表明赫鲁晓夫怎样的战略意图?
要与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
教学过程重点突破柏林墙事件
美国入侵越南古巴导弹危机
优势在美美从越南撤军
苏联入侵阿富汗苏从阿富汗撤军美攻苏守苏攻美守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二:阅读、整理、归纳。设计意图:利用漫画激活课堂,培养学生从历史漫画
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教学过程难点突破日本广岛在原子弹轰炸后的惨状“核冬天理论”美国总统的“核按钮手提箱”日本广岛在原子弹轰炸后的惨状“核冬天理论”美国总统的“核按钮手提箱” 美苏热线:是1963年美苏两国在古巴导弹危机之后建立的,目的是为了在紧急情况下给两国首脑提供可靠的快速通信联络,从而减少因偶发事件或错误估计而导致战争的危险。 古巴导弹危机的启示1、世界大国每当迎头相撞时,都会适可而止。2、在热核武器时代,核大国之间的战争还是不是“政治在另一种状态下的继续”?设计意图:展示图文,组织讨论,体会合作探究的乐趣;并通过教师的思维引领,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冷战对峙给世界局势带来怎样的影响?
加剧世界局势的紧张和动荡,威胁人类
进步和安全。修建柏林墙美军入侵越南苏军占领阿富汗设计意图:教师提供历史图片,补充说明相关史实,
学生通过阅读与思考理解历史现象,生
发历史认识。
教学过程总结升华1991年苏联解体1947年杜鲁门总统国会演讲设计意图:总结重难点,首尾呼应,点题提升,引出下一节课要探讨的问题。总结升华多极化趋势加强教学资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目标设计理念(可取之处)
情境创设的生动性
问题设置的有效性
教学开展的互动性
预设生成的统一性(商榷之处)
如何保证开放性问题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如何做到落实基础与培养能力、形成价值观的统一?教学反思参考书目1、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2、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3、段柄麟主编《世界当代史》
4、杰里·本特利 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5、世界知识出版社《国际知识词典》
6、《世界知识》双周刊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