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23 07:5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综合练习题
选择题
1.基督教被确定为国教是在(  )
A.3世纪末 B.4世纪末 C.5世纪末 D.6世纪末
2.“他收了12名弟子,在巴勒斯坦各地传教;他诅咒剥削者,说他们的灵魂要升入天堂‘比骆驼穿针眼还难’”。这里的“他”是指(   )
A.释迦牟尼 B.耶稣 C.穆罕默德 D.三藏法师
3.法兰克王国国王接受洗礼,皈依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此后获得了罗马教皇的支持,国家实力强大。他是(   )
A.亚历山大 B.屋大维 C.克洛维 D.查理曼
4.8世纪时,法兰克王国版图与原来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基本相当,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当时的统治者是(   )
A.克洛维 B.屋大维 C.查理 D.凯撒
5.西欧中世纪乡村典型的组织形式是庄园,生活在庄园里的佃户承担的义务不包括(  )
A.为领主耕种“直领地” B.向教会缴纳“什一税”
C.缴纳“婚姻捐”“继承捐”等 D.为领主耕种“公用地”
6.“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各地,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这反映的时代是( )
A.原始社会的人类文明 B.封建时代的欧洲社会
C.封建时代的亚洲社会 D.走向近代的欧洲社会
7.中世纪西欧庄园内有治铁等作坊,奶酪、衣服等也自己制作。黄梅戏《天仙配》有一句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二者体现的经济特征,相同的是( )
A.实行土地公有 B.都是自由农民
C.都具有司法权 D.经济自给自足
8.2021年江西省高考报名人数达到56.84万人。学子们憧憬着理想的大学校园生活。大学兴起于( )
A.古代中国 B.古代希腊 C.中世纪的欧洲 D.古代罗马
9.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汉漠拉比法典》是古代埃及留给人类的宝文化遗产
B.《十二铜表法》属于万民法
C.《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D.《经济法》维护了封建专制制度
10.“庄园规定庄园中的男子不能娶庄园外的女子,同样庄园中的女子不能嫁到庄园之外,除非得到庄园主的特别恩准。”材料表明( )
A.庄园主具有一定的权威 B.庄园主完全决定农奴的婚姻
C.庄园是西欧社会的基础 D.庄园法庭限制庄园主的特权
11.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下列有关庄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政治和经济单位
B.庄园的耕地分为领主的“自营地”和佃户的“份地”
C.庄园领主的佃户分为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D.庄园法庭由领主主持,领主的特权不受任何限制
12.封建时代的欧洲,虽然处在教会神学的控制之下,但也孕育着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下列对欧洲封建时代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庄园经济流行 B.西欧城市重新兴起
C.西欧大学纷纷兴起 D.伯里克利建立津贴制度
13.下列对《封建时代的欧洲》相关内容的表述,连线正确的是( )
A.中世纪城市——完全摆脱了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B.庄园法庭——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C.大学的兴起—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D.《罗马民法大全》—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14.在谈到中世纪留给当代的历史遗产时,有学者明确说:中世纪留给现代社会的最有价值和最丰富的遗产之一——大学,充满了现代精神。此处“现代精神”主要指大学( )
A.建立教师行会 B.实行精英教育 C.获得教会支持 D.具有自治地位
15.中世纪欧洲的大学师生免受地方世俗法官审判,而是按教会法规由当地主教审理,或由大学法庭独立审理。这体现了大学自治地位的( )
A.免赋税特权 B.教育自主权 C.司法特权 D.生命安全权
16.中世纪晚期,西欧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随之而来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它们是
A.工厂和乡镇企业 B.租地农场和工厂
C.乡镇企业和手工工场 D.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
17.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建立的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法兰克王国 C.英吉利王国 D.德意志王国
18.该法典由四部分组成,是皇帝下令编纂的一部汇编式法典,内容为东罗马帝国时期的皇帝敕令以及权威的法学家对于法律的解释等,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该法奠定了后世法学的基础,是法学研究者研究民法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资料之一。这部法典的名称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罗马民法大全》
19.“按照规定,被封予土地的贵族,必须对封主宣誓效忠,为他们服骑兵役。封臣如不履行义务,封主则有权收回封地。”这样的社会关系存在于(  )
A.中世纪的欧洲 B.大化革新后的日本 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腊
20.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虽然衰亡了,但它却把文明留给了欧洲。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古罗马( )
A.开创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先河 B.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
C.奠定了西方法律传统的基础 D.提供了治理大国的成功经验
二、非选择题
21.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 他建立了哪一国家 结合所学请你写出他的主要贡献。
(2)图二人物是谁 他是哪一国家的国王 他的帝国分裂后成为哪些国家的雏形
(3)图三人物是谁 他在位时编成了哪些法典 统称为什么 有何影响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农奴制度促进了西欧主要农业组织形式——采邑的发展。采邑是大型庄园,包括土地、草场等,以及束缚在土地上的农奴。由于地区性国家建立了越来越有效的政治组织,地方上的封君和封臣管理着政治和军事事务,这一体系一般被历史学家称为封建制度。
——据[美]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
材料二 13世纪的欧洲处于变革的阵痛之中,在经济上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和工业化。工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生活的产生,新的城市生活又使中世纪社会产生了市民阶级,市民阶级公开提出政治代表权和在法律面前平等的要求,这些经济社会变革深刻地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
——据[美]詹姆斯·W·汤普逊《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
(2)根据材料二,归纳13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变革”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革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从西欧中世纪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出什么规律性的认识?
23、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需向奴隶主人赔偿损失;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处以死刑。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成为法典该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材料三 《民法大全》Corpus Juris Civilis),又称《法典》或《国法大全》,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编纂的一部汇编式法典,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深化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摘自人民日报
(1)材料一所提及的是古代哪国国王制定的哪部法典?该法典有何历史地位?
(2)材料二是对哪部法律的描述?该法律的地位如何?
(3)材料三中的横线部分是什么法典?该法典和后来编纂的另外三部法律文献统称为什么?它有何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上述法典在本质上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5)依据上述材料,谈一谈你对我国法治建设的认识。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古欧洲的混乱导致庄园必须自给自足,退回到原始的经济。……庄园经济的特点之一就是“公社合作”,就是农奴必须共同生产。由于经济的困难,各种农具和牲口都由领主提供。所以农奴可以说是一无所有,因此必须共同耕作。另外因为土地的贫瘠和耕作技术的落后,庄园经济普遍采行三年轮耕制。把耕地分成三个部分,“春耕地”“秋耕地”以及“休耕地”。
材料二:中世纪欧洲国家羸弱,领主恣肆,土豪横行,教会攫取大量权力,但并未陷入战争,若干年后反而成为“文艺复兴”的沃土,诞生了引领近代世界的文明。关键在于其多元权力格局,以及维护这种格局的契约精神。国王与领主,领主与陪臣之间,可用分封与受封、效忠与被效忠来界定。虽有上下位之分,但上位者严重违约,下位者可拒绝效忠,甚至诉诸武力。领主与陪臣各有权力范围,不得越位。
材料三:10世纪城市重新兴起,11世纪以后,一些城市活跃起来。城市那时有城墙,城墙内街道交错。街道上布满了作坊,各类作坊有比较细密的分工,比如纺织作坊有洗毛、梳毛、纺线、织布、染色;制陶作坊有拌料、成型、上釉、绘画、焙烧;制靴作坊有打样、作底、作帮、缝鞋等。常常一条街上的作坊都是一种行业,形成了铜匠街、皮革匠街等。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富裕的作坊主脱离劳动,成为了资本家;大多数人则沦为了雇佣工人。于是,一种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首先在城市中出现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庄园经济的两个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欧洲引领世界文明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中世纪西欧城市经济的特点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
1-5BBCCD 6-10BDCCA 11-15DDCDC 16-20DBDAC
21、(1)屋大维;罗马帝国;屋大维采取许多措施解决矛盾,巩固自己的独尊地位,罗马帝国进入了和平发展的时代。
(2)查理大帝;法兰克王国(或查理曼帝国);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
(3)查士丁尼;《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统称《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民法大全》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22、1)庄园制度或农奴制度。封君封臣制度。
(2)表现:工商业兴起;城市生活产生;市民阶级形成并提出政治要求。
影响: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 冲击封建统治,促进资本主义兴起;推动欧洲由中世纪向近代转型等
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变革;历史在传承中发展等。
23、(1)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3)《查士丁尼法典》;《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
(4)都是维护统治阶级私有财产、统治秩序、统治意志的体现。
(5)加强法治建设要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4、(1)特点:①公社合作;②三年轮耕制。
(2)原因:多元权力格局以及契约精神。
(3)特点:①城市手工业发达;②手工业分工较细;③同一类类型生产相对集中。
影响:促进城市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