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散步》说课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散步》说课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3 21:3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说课人:骆敬宛
说课过程
01
02
03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04
05
06
01
02
03
PART 01
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课文意义
课文特点
单元背景
这篇课文用一件非常普通的家庭小事“散步”,体现了一家人之间的浓浓亲情,唱出了一曲尊老爱幼的赞歌,使人体会到“生活之美”。
此文通过一次全家散步的事件,引发了作者的一种“生命的感慨”,抒发了交织在母子、父子、祖孙三代之间的浓浓亲情。此文语言平易朴实,但内涵丰富,耐人寻味。
学习本单元,要继续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变化。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散步》是统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散文。
PART 02
学情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通过上一单元的课文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感悟方法。
语文课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要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本文选取的是生活中的平常小事,感知课文内容并不困难。
应知
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的同时,深入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及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应学
锻炼理解能力
表达能力
PART 03
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3、体味浓浓的亲情,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设计意图:
教学重点:七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储备的限制,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容易浮于表面
教学难点:根据单元说明,结合《课程标准》中的“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要求制定
PART 04
教学方法
四、教学方法
问答法
小组讨论法
朗读法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为接下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做好铺垫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的要求
PART 05
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分钟)
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10分钟)
深入文本
进行分析
(15分钟)
拓展延伸
(10分钟)
课堂总结
(3分钟)
能和我们分享与家人之间的一件暖心小事吗?
(一)导入
通过图片提示,由学生分享,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发学生对“亲情”的认真审视,从而架起文本与生活有效沟通的桥梁。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文章背景介绍
齐声朗读
提出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初步诵读后的感悟
综合运用——朗读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三)深入文本,进行分析
核心情感:亲情

妻子
儿子
母亲
疼爱、谦让
孝顺、尊敬
爱护
伶俐聪明
善于观察
稳重,孝顺,温和
温和慈爱
1、分析人物性格、情感





落实教学重点
设计意图: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进一步理解文章主旨
(三)深入文本,进行分析
2、语言特色与情感表达
要求:请从母亲,儿子和我的语言分别进行分析,分配:第一小组——“母亲”;第二小组——“我”;第三小组——“儿子”
提问:本文所运用的语言是怎样体现文章主旨,字里行间透露出浓浓温情?举出文中具体的段落语句并加以分析。
讨论法
突破教学难点
语言朴实,升华→抒发一种交织在母子、父子、祖孙三代之间浓浓的亲情
01
02
03
04
(四)拓展延伸、联系实际
作业:让学生参照《散步》记叙一件与家人之间的生活小事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PART 06
板书设计
儿子
妻子

母亲

六、板书设计

责任
设计意图:
由于本课以亲情为主旨,故主板书设计有心形图案,并对人物的位置做了相应设计,通过箭头把人物与“家”联系起来,方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