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哦,香雪》
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
共同讨论
导入
01
02
03
目录
体会小说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探究题目的含义和文章主题,体味细节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
1982年,作家铁凝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写了一篇充满诗意的短篇小说《哦,香雪》。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和喜悦。
导入
导入
铁凝,生于北京,她的童年和少年是在河北保定度过的,
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著名作家。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
《玫瑰门》《大浴女》《笨花》等,中、短篇小说《哦,香雪》《第十二夜》《没有钮扣的红衬衫》《对面》《永远有多远》《伊琳娜的礼帽》等100余篇、部,以及散文、随笔等共400余万字,结集出版小说、散文集50余种。
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
1.小说是通过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环境的描述来概括地表现社会生活的。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学习小说,一般先从情节入手。这篇小说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把一些情节片段加以组接。试着分别概括这些情节片段,并据此划分段落。
2.小说的情节也是反映现实的重要手段。作者描述这几个情节片段想反映什么现实(即主题)?
反映了火车(现代文明)给台儿沟这个小山村带来的影响,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
以小见大
共同讨论
关于香雪的三个设想
1.如果公社中学的女同学们拿出了更高级的铅笔盒或其他高级文具,香雪又当如何自处?刚才那些支持香雪的同学还会支持她吗?
2.那些公社中学的女同学们在面对真正的大城市生活时,比如北京,她们又会如何?还会不会像对香雪那样盛气凌人,对自己的身份充满认同呢?她们会不会像香雪一样地感到焦虑?
3.如果香雪最终成功地走出了大山,进入大城市生活,成为我们一般意义下的励志典型,她最终完全拥抱了现代文明,她有没有可能就此摆脱焦虑,而获得平静,获得她预想中的幸福呢?
小结:从小说中我们能够读出,铁凝在八十年代初对于现代文明的态度,基本上还是带着热烈的期待和盼望的。
而身处三十多年后的我们再读这篇小说,能够看出现代文明在唤醒人们的自我意识的同时,也会给人们的内心带来焦虑与不安,而这种焦虑与不安很可能是永无止境的,并不会因为到达某一个阶段就自动消失,这恐怕才是现代文明的复杂性所在。
当然,这不能苛责身处当时的环境下,只有25岁的铁凝,而且在这篇小说发表后的6年,1988年她就发表了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在这部小说里,她已经开始了对现代文明的反思和批判。所以,作为今天的读者,而不是三十多年前的读者,再来读《哦,香雪》这篇小说,我们也应该带着对现代文明的各种体会和感受去读,从而丰富对小说的解读空间。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