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3.2《哦,香雪》优质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3.2《哦,香雪》优质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2 18:56:43

文档简介

《哦,香雪》优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理解小说折射的时代信息。
2.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
3.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
4.培养学生圈画关键词句的能力,学习文中主人公香 雪的淳朴、自尊、执着与坚毅的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
难点: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
2.品味小说语言。
3.比较阅读《百合花》《哦,香雪》的人物形象。
重点难点
1.欣赏小说人物
2.品味小说语言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铁凝曾经说过,世上最纯洁、美丽的情感就是少女的梦想,尽管它幼稚、缥缈甚至可笑,尽管它也许是人性中最为软弱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最可宝贵的一种情感。作为美的对象,它可以洗涤人性中那些功利的、自私的、丑陋的部分,至少可以作为这些东西的反衬和对照,今天我们起来欣赏铁凝的《哦,香雪》中一群少女的梦想。
(设计意图:导语,告诉学生这节课的学习重点,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
二、再读课文,赏析人物
1.分角色读第一次与“北京话”对话和回家路上姑娘们的对话。
2.品味讨论她们各是什么性格?从哪些话语里表现出来的?
明确:不同的人物话语不同,潜台词非常丰富。凤娇说话大胆直率:“哟,我们小,你就老了吗?”缩小年龄距离,暗示下文风娇对“北京话”的非同一般的感情。香雪少言寡语,性格文静腼腆,内心世界极其丰富。“那个姑娘”虽没名字,打趣凤娇的言谈,泼辣性格分明不在凤娇之下,
3.分段朗读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的情节。
4.分析讨论课文都写了香雪的哪些心理活动?为什么要写得这么详细
明确:其中写了香雪丰富的心理活动。利用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一路的机会,写到了她害怕的心理,写到了得到朝思暮想的铅笔盒而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还想到了台儿沟贫穷落后,展望它的将来,还想到了爹和娘…表达了她对山里人命运的思考,表现了她对现代文明的向往,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
之所以写得特别详细,是因为小说主要是为了刻画香雪这个人物形象,表现她为了获取一个铅笔盒而表现出来的巨大勇气,而这一情节正好可以充分地说明问题,前面的情节主要起铺垫作用。
5.怎样认识香雪和她追求的铅笔盒?
明确:小说用两个情节写香雪想得到铅笔盒,并为此走出了三十里夜路,可见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跟火车一样,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对香雪来说,就像黑夜中一盏闪亮的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前进。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文明的追求,能够主动追求文明和进步,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从她身上,可以显示强烈的时代意义。
(设计意图:采用不同方式让学生朗读,可以活跃气氛,激发兴趣;边读边分析人物形象,可帮助学生更好地赏析人物性格。)
三、各抒己见,品味语言
1.多媒体显示句子,引导学生赏析文章的语言特点。
(1)它和它的十几户相亲,一心一意掩藏在那深深的褶皱里。
(2)然而,两根纤细、闪亮的铁轨延伸过来了……朝着神秘的远方奔去。
(3)它走得那样急忙,连车轮碾轧钢轨时发出的声音好像都在说:不停不停,不停不停!
(4)台儿沟,无论从哪方面讲,都不具有挽住火车在它身边留步的力量。
(5)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6)她和他做买卖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要是他先把鸡蛋拿走,下次见面时再付钱,那就更够意思了。
(7)你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8)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2.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3.师生共同明确。
明确:(1)句中的“褶皱”一词突显了台儿沟是大山中的大山,其闭塞落后程度不可想象。
(2)一组形容词,形象地描写了火车轨道的小巧、纤细、弯曲,传递出作者的爱怜之意。间接写出了作者对台儿沟的感情。
(3)一组叠词,强调火车对台儿沟的不怜惜,不愿在这里多停一会儿,全句拟人化,从火车的心理写出了台儿沟的小。
(4)“挽留”使用拟人化手法,透出悲凉的味道。写台儿沟的小、荒凉、落后。
(5)“五彩缤纷”表明姑娘们对这一分钟的期盼,这里有她们的“喜怒哀乐”,表明她们对这一分钟内发生的故事,心情是复杂的,既高兴,又伤心,高兴可以每天接触大山以外的现代文明,伤心是不能走出大山,融入现代文明的世界中去。
(6)“故意磨磨蹭蹭”是因为喜欢,想多待一会,特别是开她玩笑后更有那一点意思了;“更够意思”是说“北京话”对她更好。这里她对“北京话”好,实质上表明她爱“北京话”所代表的现代都市文明。“北京话”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
(7)“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着意刻画香雪的清纯;“美好的感情”是一种非常健康非常纯洁的感情,不会有其他杂质,说明香雪的纯净的美,可以感化别人,使别人的心灵也变得更美好。这是对人物的侧面描写,效果非常好。
(8)“被感动得战栗”它拟人又双关,一方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面暗指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共同欢呼文明时代的到来。
4.小结
香雪是台儿沟小山村十七岁的女孩子,台儿沟唯一的初中生。她纯真无邪,淳朴自尊,坚毅执着,渴求科学文化,渴望摆脱贫困,对新生活有着炽热的向往和追求。(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深入揣摩清新纯净的语言,体会人物形象。)
四、比较鉴赏人物形象
1.讨论:比较阅读《百合花》《哦,香雪》,这两篇小说是怎样塑造主人公人物形象的?
2.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明确:《百合花》的主人公新媳妇是美丽、纯洁、善良高尚的。在情节中,其性格是发展的。(1)刚过门才三天,小通讯员就要借她唯一的嫁妆——一个有着百合花图案的被子,她当然有些舍不得,这种情感在情在理。但当听我”说借被子是为了打仗为了老百姓之后,毫不犹豫地抱出被子借给我们到了包扎所,她又主动将被子“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当卫生员动手要揭掉通讯员身上的百合花被子时,新媳妇“劈手夺过被子”。“劈手”集中写出了新媳妇用自己的新被子为通讯员入殓时的那种果断坚毅、不容商量的态度。与先前的娴静羞赧判若两人。
(2)刚开始做救护工作时,她害羞腼腆,“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答应做“我”的下手。可当看到小通讯员为了保护群众而受重伤时,“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试着身子……”得知通讯员已经牺牲后,坚持缝他衣服上的破洞。
总之,小说通过对新媳妇一系列的动作和细节描写,不仅写出了她对通讯员的友善、关切、崇敬、痛惜、悼念、歉疚的态度变化,更展示了新媳妇娴静、淳朴、善良、纯真、高洁如百合花一样美丽的人性美和性格美。所以,百合花,正是人物纯真、高洁的优美心灵和品格的象征。
《哦,香雪》中的香雪:(1)清纯而美丽:通过姑娘们的谈话以及乘客的眼睛表现出来的。文章开始就从同伴的口中说出“咱们香雪,天生一副好皮子”,然后又通过乘客的眼睛描写香雪:在乘客的眼里,她的眼睛是“洁如水晶的”,面孔是“洁净的”,眼睛是“令人信任的”,嘴唇是“柔软的宛若红缎子似的。”
(2)执着:香雪的胆子并不比别的姑娘大,(起初看火车,她总是缩在后面。)而当她看到一只铅笔盒就果断地去敲玻璃,表示要用40个鸡蛋与铅笔盒的主人交换,主人没听见,这时,为了换到铅笔盒,她竞然登上了火车!这恐怕是其他姑娘连想都不曾想过的。这一看似冲动的行为,已经表现出了她的执着。而面对满车厢陌生的人,面临火车马上就要离开、离开自己从未离开过的家—台儿沟这一严峻的事实,她还是果断地以最快的速度换回铅笔盒,为了这个动作,她将不得不走30里的夜路回家。
在这件事中的香雪,已经不是一个胆小、腼腆的香雪,而是一个遇事果断、对渴望达到的目标执着追求的香雪。虽然回家路上她也怕了,甚至用往小辫儿里插草管的方式避邪”,而且在看到同伴时大哭了起来,但这不但不会影响香雪可爱的形象,反而更表现出她当初登上火车时的果断和执着。
(3)渴求科学文化:在别的女孩子关注火车上旅客的各种时髦装饰的时候,香雪的目光关注的是书包、铅笔盒。
(设计意图:鉴赏人物形象是鉴赏小说的重点内容之,两篇小说塑造人物时各有侧重,通过比较归纳,掌握塑造人物形象常用的方法,为提高鉴赏能力打下基础。)
五、布置作业
1.学完这两篇课文后,请给新媳妇或者香雪写一段颁奖词,号召大家学习她们优秀的品质。
2.运用你总结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一个你最熟悉的人。
(设计意图:两个作业一是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深入理解,二是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板书设计《哦,香雪》优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理解小说折射的时代信息。
2.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
3.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
4.培养学生圈画关键词句的能力,学习文中主人公香 雪的淳朴、自尊、执着与坚毅的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
难点: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情节结构。
重点难点
1.准确理解作品的内容。
2.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
教学设计
一、直截了当,导入新课
这篇小说讲述了一群以香雪为代表的山村少女对开进深山的火车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的故事,以此折射出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来,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今天,我们和作家一起来体味这群山里少女的喜怒哀乐。
二、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认真阅读课文。
2.讨论并找出过渡语,理清小说情节。
明确:小说主要写了四个情节
(1)姑娘们对“北京话”的议论。
(2)姑娘们与旅客做生意,过渡语是:哦,五彩缤纷的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3)香雪渴望有一个铅笔盒,过渡语是:“谁叫咱们香雪是学生呢。”也有人替香雪分辩。
(4)香雪夜走三十里路得到心爱的铅笔盒,过渡语是:可是,为什么那诱人的嗒嗒声老是在耳边响个没完?
(设计意图:思路是作者塑造人物,展现主题的过程,先让学生理清思路,有助于后面对人物的理解。)
三、品读课文,理解句子
1.学生品读课文
2.根据你的理解,自设问题。
3.师生讨论明确。
(1)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什么样子的?
明确: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他们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于是,台儿沟那小片石头房子也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这里的人们质朴纯洁,一天只吃两顿饭,生活贫穷落后,被大山挡着,封闭保守,就像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绝,不知道外边的世界是个什么样。
(2)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了服饰和容貌后,就朝村口火车经过的地方跑,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凤娇是第二。起初是观望议论,后来就做生意换一些发卡、纱巾之类的装饰品,再后来想换一个铅笔盒,最后为换一个铅笔盒香雪还登上火车走出了三十里路。
(3)香雪与其他姑娘们的表现有什么异同?
明确:香雪与其他姑娘们一样,表现了她们对山外世界装扮的关注,对美的十分热烈的向往和追求。所不同的是,香雪的追求中,更注重的是书包、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唯一的初中生,文化知识和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的问题和物品需求都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原本胆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的姑娘。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别人不同,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显得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知识就是力量”,这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之所在。
(设计意图:在前面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思维,根据自已理解的内容,自设问题,便于学生把握小说主题。)
四、延伸拓展,布置作业
1.有人说,香雪不喜欢她父亲亲手做的“小木盒”,而用她娘辛苦攒下的四十个鸡蛋换了一个铅笔盒是虚荣心的表现,意味着纯真而质朴的乡村文化的失落。
有人说,换铅笔盒的“历险”。正是小说的重点和高潮,表现的是香雪的自尊与自强,意味着城市文化和现代文明不可抗拒的魅力,是乡村社会走向开放的起点。
你更赞同哪种观点?你觉得“香雪”的未来更可能是怎样的?你觉得未来的“台儿沟”是什么样子?
2.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的语段仔细品读,总结描写人物的方法。
(设计意图:作业一助于学生把握主旨,分析人物形象;作业二指导学生如何鉴赏人物形象。)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