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跟踪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选择题。
1、单晶硅是制作电子集成电路的基础材料。工业上通过以下反应将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硅(SiO2)转化为硅:SiO2+2CSi+2CO↑,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硅发生了氧化反应 B.碳发生了还原反应
C.碳具有还原性 D.碳具有氧化性
2、实验室制取CO2一般分为五个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连接、组装仪器;③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④向锥形瓶中放入大理石;⑤收集气体,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②①④③⑤ B.①②④③⑤ C.②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3、某同学用底部有小洞的试管组装如图简易的气体发生器,以达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的目的。下列宜使用该装置制取气体的是( )
A.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制氧气 B.用锌粒与稀硫酸常温下制氢气
C.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 D.用石灰石粉末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
4、不适于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的是( )
A. B.C. D.
5、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为 二氧化碳有毒
B.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C.干冰可用来制造云雾缭绕的舞台背景
D.温室效应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农业增产,不需 控制
6、如果要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应采用的方法是( )
A.把混合气体点燃 B.通入澄清石灰水
C.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从一个容器顷倒到另一个容器
7、点燃下列混合气体有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和CO B.和 C.CO和 D.和
8、实验室制取CO2有以下步骤:①连接好装置;②向试管中加入几小块石灰石;③向试管中注入适量稀盐酸;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收集产生的气体;⑥用燃着的木条检验CO2是否收集满。以上操作按由先至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④②③⑤⑥
C.①③②④⑤⑥ D.③①④②⑤⑥
9、两份质量相等的碳,一份与足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另一份与氧气反应全部生成一氧化碳。则前者与后者消耗的氧气的质量比为( )
A.3∶4 B.3∶8 C.2∶1 D.1∶2
10、如图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和体积的测量等,利用该装置,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
A.气体从a端通入,收集氧气
B.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C.瓶内装有适量水,除去氢气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
D.在b端接量筒,瓶内装满水,测量气体的体积
11、在CO和两物质中,相同的是( )
A.原子数 B.碳元素质量分数
C.元素种类 D.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12、在一定量的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再加热溶液,颜色变化过程为( )
A.红色―→红色―→无色 B.紫色―→红色―→无色
C.紫色―→红色―→紫色 D.红色―→蓝色―→无色
13、因天然金刚石资源稀少,难以满足需求。人们就根据金刚石的组成和结构设法制造金刚石,以石墨为原料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合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B.石墨与金刚石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C.石墨和金刚石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D.因为石墨能导电,所以合成的金刚石也能导电
14、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的类推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
A.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因此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把燃着的木条伸进某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证明瓶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C.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D.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以分的
15、下列物质不能将与鉴别分开的是()
A.紫色石蕊试液 B.灼热的CuO
C.灼热的铜片 D.澄清的石灰水
16、实验室制取CO2的有关操作如图所示,其中不正确的是( )
二、填空题。
17、填写(1)﹣(4)组粒子或物质性质不同的原因.
(1)金刚石、石墨:碳原子 不同;
(2)H2O和H2O2:分子的 不同;
(3)碳原子和氧原子:原子的 不同.
(4)03和02:分子的 不同。
18、实验室制取CO2时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检验CO2,而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
19、某同学做了如下家庭小实验:在一个玻璃杯底部放入一枝短蜡烛,并铺一层纯碱。点燃蜡烛后,沿玻璃杯壁倒入一些醋(主要成分是醋酸),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由此可推知二氧化碳的用途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
20、有下列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正确的实验顺序为________.
①向大试管中倒入稀盐酸.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向大试管中加入石灰石.④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满.⑤将收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盖上毛玻璃片正放在实验台上.⑥收集二氧化碳.
21、金刚石、石墨 和 C60是碳元素的三种单质,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别很大,据此有很多重要的用途。金刚石、石墨 和 C60物理性质差别大的原因是 ,可见,物质的组成和 决定物质的性质。
22、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氧气或二氧化碳时经常用到的仪器,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⑧ __________ 。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较多量CO2时,发生装置的仪器组合是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图2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进气口应为__________(填“m”或“n”)端。
23、除去混在一氧化碳中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
24、完成下列小题:
(1)进入久未打开的菜窖前应先做_______实验;
(2)给物质加热前应先_________;
(3)制取气体组装仪器前应先_________;
(4)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应先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25、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标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为_____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 若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该装置需要作的改进是_____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证明CO2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 。用装置F代替装置B的优点是_____ 。
(4)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形成氨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图G~J所示装置对氨气的制取、性质进行探究。
①装置I中的现象是_____ 。
②根据氨气的性质,J处应选择的最佳收集装置为_____(填“K”、“L”或“M”)。
③装置H的作用是_____ 。
四、计算类综合题。
26、随着人类现代化程度迅速提高,温室气体(CO2)排放日益增加,为降低温室气体含量,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新型的“人造树叶”。假设每1升“人造树叶”每天可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880g并转化为乙醇(C2H5OH),对应化学方程式为 。请回答:
(1)写出该研究的一点意义 。
(2)若每天一棵树平均可吸收44g CO2,则一升“人造树叶”一天吸收的CO2相当于多少棵树吸收的CO2。
(3)1升“人造树叶”工作一个月(按30天计)可得到乙醇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跟踪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选择题。
1、单晶硅是制作电子集成电路的基础材料。工业上通过以下反应将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硅(SiO2)转化为硅:SiO2+2CSi+2CO↑,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硅发生了氧化反应 B.碳发生了还原反应
C.碳具有还原性 D.碳具有氧化性
【答案】C
2、实验室制取CO2一般分为五个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连接、组装仪器;③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④向锥形瓶中放入大理石;⑤收集气体,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②①④③⑤ B.①②④③⑤ C.②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A
3、某同学用底部有小洞的试管组装如图简易的气体发生器,以达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的目的。下列宜使用该装置制取气体的是( )
A.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制氧气 B.用锌粒与稀硫酸常温下制氢气
C.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 D.用石灰石粉末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
【答案】B
4、不适于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的是( )
A. B.C. D.
【答案】A
5、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为 二氧化碳有毒
B.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C.干冰可用来制造云雾缭绕的舞台背景
D.温室效应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农业增产,不需 控制
【答案】C
6、如果要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应采用的方法是( )
A.把混合气体点燃 B.通入澄清石灰水
C.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从一个容器顷倒到另一个容器
【答案】C
7、点燃下列混合气体有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和CO B.和 C.CO和 D.和
【答案】C
8、实验室制取CO2有以下步骤:①连接好装置;②向试管中加入几小块石灰石;③向试管中注入适量稀盐酸;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收集产生的气体;⑥用燃着的木条检验CO2是否收集满。以上操作按由先至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④②③⑤⑥
C.①③②④⑤⑥ D.③①④②⑤⑥
【答案】B
9、两份质量相等的碳,一份与足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另一份与氧气反应全部生成一氧化碳。则前者与后者消耗的氧气的质量比为( )
A.3∶4 B.3∶8 C.2∶1 D.1∶2
【答案】C
10、如图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和体积的测量等,利用该装置,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
A.气体从a端通入,收集氧气
B.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C.瓶内装有适量水,除去氢气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
D.在b端接量筒,瓶内装满水,测量气体的体积
【答案】D
11、在CO和两物质中,相同的是( )
A.原子数 B.碳元素质量分数
C.元素种类 D.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答案】C
12、在一定量的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再加热溶液,颜色变化过程为( )
A.红色―→红色―→无色 B.紫色―→红色―→无色
C.紫色―→红色―→紫色 D.红色―→蓝色―→无色
【答案】C
13、因天然金刚石资源稀少,难以满足需求。人们就根据金刚石的组成和结构设法制造金刚石,以石墨为原料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合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B.石墨与金刚石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C.石墨和金刚石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D.因为石墨能导电,所以合成的金刚石也能导电
【答案】B
14、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的类推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
A.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因此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把燃着的木条伸进某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证明瓶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C.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D.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以分的
【答案】D
15、下列物质不能将与鉴别分开的是()
A.紫色石蕊试液 B.灼热的CuO
C.灼热的铜片 D.澄清的石灰水
【答案】B
16、实验室制取CO2的有关操作如图所示,其中不正确的是( )
【答案】B
二、填空题。
17、填写(1)﹣(4)组粒子或物质性质不同的原因.
(1)金刚石、石墨:碳原子 不同;
(2)H2O和H2O2:分子的 不同;
(3)碳原子和氧原子:原子的 不同.
(4)03和02:分子的 不同。
【答案】(1)排列; (2)构成; (3)种类; (4)构成
18、实验室制取CO2时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检验CO2,而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
【答案】澄清的石灰水 用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看木条是否熄灭
19、某同学做了如下家庭小实验:在一个玻璃杯底部放入一枝短蜡烛,并铺一层纯碱。点燃蜡烛后,沿玻璃杯壁倒入一些醋(主要成分是醋酸),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由此可推知二氧化碳的用途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气泡产生 片刻后蜡烛熄灭 不支持燃烧 灭火
20、有下列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正确的实验顺序为________.
①向大试管中倒入稀盐酸.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向大试管中加入石灰石.④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满.⑤将收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盖上毛玻璃片正放在实验台上.⑥收集二氧化碳.
【答案】②③①⑥④⑤
21、金刚石、石墨 和 C60是碳元素的三种单质,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别很大,据此有很多重要的用途。金刚石、石墨 和 C60物理性质差别大的原因是 ,可见,物质的组成和 决定物质的性质。
【答案】碳原子排列不同;结构
22、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氧气或二氧化碳时经常用到的仪器,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⑧ __________ 。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较多量CO2时,发生装置的仪器组合是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图2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进气口应为__________(填“m”或“n”)端。
【答案】(1)长颈漏斗
(2)⑦②⑧ CaCO3+2HCl===CaCl2+H2O+CO2↑ (3)m
23、除去混在一氧化碳中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让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24、完成下列小题:
(1)进入久未打开的菜窖前应先做_______实验;
(2)给物质加热前应先_________;
(3)制取气体组装仪器前应先_________;
(4)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应先_________;
【答案】灯火 预热 检查装置气密性 验纯
三、实验探究题。
25、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标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为_____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 若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该装置需要作的改进是_____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证明CO2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 。用装置F代替装置B的优点是_____ 。
(4)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形成氨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图G~J所示装置对氨气的制取、性质进行探究。
①装置I中的现象是_____ 。
②根据氨气的性质,J处应选择的最佳收集装置为_____(填“K”、“L”或“M”)。
③装置H的作用是_____ 。
【答案】(1)铁架台
(2)AD 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
(3)
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燃着小木条熄灭则说明二氧化碳气体收集满了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溶液变红 M 防止液体倒流入装置G内,使试管炸裂
四、计算类综合题。
26、随着人类现代化程度迅速提高,温室气体(CO2)排放日益增加,为降低温室气体含量,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新型的“人造树叶”。假设每1升“人造树叶”每天可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880g并转化为乙醇(C2H5OH),对应化学方程式为 。请回答:
(1)写出该研究的一点意义 。
(2)若每天一棵树平均可吸收44g CO2,则一升“人造树叶”一天吸收的CO2相当于多少棵树吸收的CO2。
(3)1升“人造树叶”工作一个月(按30天计)可得到乙醇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降低温室气体含量,缓解温室效应;(2)20;(3)1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