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0文言文阅读(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广元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0文言文阅读(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2 19:00: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川省广元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
10文言文阅读
诗歌语言赏析(共1小题)
(2022 青川县)古诗阅读
竹 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白 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根据古诗内容,填写表格。(6分)
竹 石 白 梅
恶劣环境        
诗句赏析 诗中“   ”一词写出了竹子目标明确,“不放松”一词展现竹子    的品质。 诗人将白梅与    形成对比,反衬出白梅    的品质。
(2)这两首都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志向,与《石灰吟》中的“   ,   ”一句表现手法一样。
文言断句(共1小题)
(2021 苍溪县)课内阅读。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为 是 其 智 弗 若 与
(2)文中,两个人学下棋的表现可以分别用“   ”和“   ”这两个成语来形容。
(3)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句子翻译(共2小题)
(2022 昭化区)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 多知乎?”
(1)围绕太阳远近的问题,两小儿各执一词,请填写观点与理由。
人物 观点 理由
第一个孩子 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1)   
第二个孩子 (2)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孰为汝多知乎?
   
(3)选择括号里的正确答案,并在下面画“”。
这则小故事以(对话 说话)    的描写方式贯穿始终,叙述了两小儿辩日的过程。两小儿在对话中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 拟人)    ,并用(列数字 作比较)    的方法,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说明了(知识无穷 人各有志)    、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 专心致志)    的精神。
(2022 朝天区)课内阅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①)为听;一人虽听之(②),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③)。虽与之(④)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给加点的“之”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A.指鸿鹄。
B.弈秋的教导。
C.没有意义,可以不译。
D.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①   
②   
③   
④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朗读“为是其智弗若与”应读出    的语气;“曰:非然也”应读出    的语气。
(4)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情感主旨(共1小题)
(2020 朝天区)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结合短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辩斗:   
②日中:   
(2)两小儿争论的话题是    。他们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A.   
B.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诗歌语言赏析(共1小题)
(2022 青川县)古诗阅读
竹 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白 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根据古诗内容,填写表格。(6分)
竹 石 白 梅
恶劣环境  风吹雨打、寒霜雪冻   冰天雪地 
诗句赏析 诗中“ 咬定 ”一词写出了竹子目标明确,“不放松”一词展现竹子  坚强不屈 的品质。 诗人将白梅与  桃李 形成对比,反衬出白梅  高洁 的品质。
(2)这两首都运用了  托物言志 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志向,与《石灰吟》中的“ 粉骨碎身浑不怕 , 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句表现手法一样。
【解答】(1)考查了根据古诗内容填空。结合译文作答。《竹石》中的“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极言考验之严酷。开头一个“咬”字,一字千钧,极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再以“不放松”来补足“咬”字,劲竹的个性特征表露无遗。次句中的“破岩”更衬托出劲竹生命力的顽强。后二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以“冰雪”形“此身”之“白”也;,以“冰雪”形“此身”之坚忍耐寒也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寒冬中伫立的梅树比作自己。
(2)考查了对写作手法的理解。这两首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志向,与《石灰吟》中的“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一句表现手法一样。
故答案为:
(1)风吹雨打、寒霜雪冻 冰天雪地
咬定 坚强不屈 桃李 高洁;
(2)托物言志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文言断句(共1小题)
(2021 苍溪县)课内阅读。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为 是 其 智 弗 若 与
(2)文中,两个人学下棋的表现可以分别用“ 专心致志 ”和“ 三心二意 ”这两个成语来形容。
(3)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做事只有专心致志才会成功。 
【解答】(1)考查了划分朗读节奏。结合句意理解,“为是其智弗若与”意思是这是因为他不如人家聪明吗?根据句意应划为:为是其智/弗若与。
(2)考查了知识的拓展。做好此题,要认真理解本文按题目要求结合译文来回答,《学弈》中有两种不同的学习态度,可以分别用专心致志、三心二意这两个成语来形容。
(3)考查了对选文主旨的理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只有专心致志才会成功。
故答案为:
(1)为是其智/弗若与。
(2)专心致志 三心二意;
(3)做事只有专心致志才会成功。
句子翻译(共2小题)
(2022 昭化区)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 多知乎?”
(1)围绕太阳远近的问题,两小儿各执一词,请填写观点与理由。
人物 观点 理由
第一个孩子 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1)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第二个孩子 (2) 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您有智慧呢? 
(3)选择括号里的正确答案,并在下面画“”。
这则小故事以(对话 说话)  对话 的描写方式贯穿始终,叙述了两小儿辩日的过程。两小儿在对话中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 拟人)  比喻 ,并用(列数字 作比较)  作比较 的方法,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说明了(知识无穷 人各有志)  知识无穷 、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 专心致志)  实事求是 的精神。
【解答】(1)考查了信息的筛选。根据文章的内容理解,通过阅读可知,第一个孩子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理由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第二个孩子认为“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理由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2)考查了文言文句子翻译,结合译文可知答案。
(3)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短文通过两个小孩子之间的对话,叙述了两小儿辩日的过程。文章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如“日初出大如车盖”,把太阳刚升起时的样子比作车盖,并用作比较的方法,如“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将日初出时离人的距离和日中时离人的距离进行比较,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说明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通过“孔子不能决也”可知,孔子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
故答案为:
(1)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2)谁说您有智慧呢?
(3)对话 比喻 作比较 知识无穷 实事求是。
(2022 朝天区)课内阅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①)为听;一人虽听之(②),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③)。虽与之(④)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给加点的“之”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A.指鸿鹄。
B.弈秋的教导。
C.没有意义,可以不译。
D.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① C 
② B 
③ A 
④ D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朗读“为是其智弗若与”应读出  反问 的语气;“曰:非然也”应读出  肯定 的语气。
(4)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我悟出的道理是: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 
【解答】1.考查虚词的理解。
①“惟弈秋之为听”的意思是:其中一个徒弟专心致志,弈秋怎么教,他就怎么做。之:没有意义,可以不译。故选C。
②“一人虽听之”的意思是:另一人(样子虽然也在听讲)。之:弈秋的教导。故选B。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是:该怎么样拉开弓箭将它射下天鹅。之:指鸿鹄。故选A。
④“虽与之俱学”的意思是:虽然是一起学的。之: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故选D。
2.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虽:虽然;以为:认为。至:到。援:拉。缴:箭。句意为:另一人(样子虽然也在听讲),心里却老想着将要有天鹅飞过来,该怎么样拉开弓箭将它射下。
3.考查了句子朗读。“为是其智弗若与”意思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这是反问句,应该用反问语气。“曰:非然也。”这是判断句,应该用肯定语气。
4.本题是对文言文主旨的考查。《学弈》选自《孟子 告子》中的一个故事。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故答案为:
1.①C ②B ③A ④D;
2.另一人(样子虽然也在听讲),心里却老想着将要有天鹅飞过来,该怎么样拉开弓箭将它射下。
3.疑问 肯定;
4.我悟出的道理是: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
情感主旨(共1小题)
(2020 朝天区)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结合短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辩斗: 争辩 
②日中: 中午 
(2)两小儿争论的话题是  早上的太阳离人近还是中午的太阳离人近 。他们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A. 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 
B. 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是因为近热远凉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不同角度认识事物,这样会有不同发现;学无止境,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我们要谦虚谨慎,实事求事。 
【解答】(1)考查实词的理解。需结合句意来理解。①“见两小儿辩斗”的意思是: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辩斗:争辩。②“而日中时远也”的意思是: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日中:中午。
(2)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有力。结合“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可知,两小儿争论的问题是:早上的太阳离人近还是中午的太阳离人近。一小儿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依据: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是因为远小近大。一小儿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依据: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是因为近热远凉。
(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言文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能为力。因此两个孩子对同一现象得出相反的结论的原因是:两个小孩儿都只看到了表面现象的其中一面,却也不能明其理,就各自下结论。我从他们的争论中得到的启示是: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不同角度认识事物,这样会有不同发现;学无止境,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我们要谦虚谨慎,实事求事。
故答案为:
(1)①争辩 ②中午;
(2)早上的太阳离人近还是中午的太阳离人近 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 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
(3)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不同角度认识事物,这样会有不同发现;学无止境,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我们要谦虚谨慎,实事求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