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5 《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5 《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0-22 19:58: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教学目标
知道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
了解电冰箱的制冷原理。
3.了解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初步认识人类对水资源的依赖性及当代水资源危机。
4.通过本节的学习提高学生节约用水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进一步认识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概念及其相互间的联系。
难点: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一些水的循环现象;电冰箱内的物态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吟诵唐代诗人李白的著名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提出:那么水是不是从“天上”来的呢?水奔流到海之后是不是“不复回”了呢?
同学们对这一问题有何见解?
水有哪些状态?在不同的状态下,它叫什么?
二、新知讲解
(一)自然界中水的循环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师生共同总结:
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随着气流的急速升降而上下运动,它们相遇后越聚越大,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冰晶吸热熔化成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是雨。
当气温降低到0 ℃以下时,云中的水蒸气凝华为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周围的水蒸气与其接触而结晶,当其所受的重力足够大时,就下落到地面,这就是雪。
夏季气温变化剧烈时,高空中会有冷空气团存在,空中悬浮的小冰晶在冷空气团的作用下,凝固成小冰块。有些小冰块体积较大,下落过程中不能完全熔化成水,这就是冰雹。
在夜间,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降低,如果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比较多,气温足够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也会液化,在空中形成很多小水滴,这就是雾。
初秋季节,空气比较湿润,在夜间温度下降,地面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植物枝叶表面放热液化成小水滴,这就是露。到深秋和初冬季节,晚上气温可降低到0 ℃以下,这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的茎叶上放热凝华成小冰晶,这就是霜。
一部分雨、雪、冰雹、露、雾、霜吸热后发生汽化或升华,成为水蒸气,另一部分则吸热融化为水汇入河流、湖泊、大海,或者被土壤和植物吸收,然后经过蒸发重新散发到空气中,这样水在自然界中就完成了一个循环过程。(如图所示)
通过水的循环,更重要的是使水得到净化,海水变为淡水,污染的水变为清洁的水。但由于大气的污染,有的地方下的是酸雨,其危害变大。我们应该加强环保措施,使我们周围的水更清,天更蓝。
(二)高压锅
提出问题:为什么高压锅煮饭这么快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个实验。
演示实验:水的沸腾。
做法:一个烧瓶里面盛有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停止加热,水的沸腾停止,用带有橡皮管的抽气筒接到烧瓶的开口处,用抽气筒抽出烧瓶里面的部分气体,观察水会不会重新沸腾。
从实验中我们看到,当我们停止加热,水也停止沸腾了,但是为什么我们用抽气筒抽气时,烧瓶中的水又重新沸腾了呢?
(讨论、分析回答)水的沸点降低了。
总结: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这是我们通过实验得到的结论,这就是高压锅的工作原理。
教师出示高压锅,介绍高压锅各部分构造的名称,并简单讲解高压锅的工作原理。同时要求学生回家后认真观察自己家中的高压锅,了解它的工作情况。
三、电冰箱
学生自学课本,了解电冰箱的结构(如图所示)。
家用电冰箱内的制冷系统主要由蒸发器、压缩机和冷凝器三部分组成。
老师分析电冰箱的工作原理:
电动压缩机用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将气态制冷物质压入冷凝器,使其在冰箱外部放热液化,同时被液化了的制冷物质通过节流阀进入电冰箱内的蒸发器,在蒸发器里迅速吸热汽化,使电冰箱内温度降低。蒸发器中汽化了的制冷物质又不断被压缩机抽出,重新压入冷凝器中液化,并且放出在蒸发过程中吸收的热量。通过制冷物质这样的循环,不断地在蒸发器内蒸发吸热,从而使电冰箱达到制冷的效果。
(四)航天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1.运载火箭的液态燃料与助燃剂
在实际中有些火箭使用氢气作为燃料,用氧气作为助燃剂。但由于气体的体积较大,所以人们采用将氢气液化的方法减小燃料的体积。
2.飞船返回舱的“防热衣”
飞船返回舱的“防热衣”,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使返回舱内部的温度控制在航天员可以忍受的40 ℃以下。
①是吸热式防热,在返回舱的某些部位,采用导热性能好、熔点高和热容量大的金属吸热材料通过熔化过程来吸收大量的热量;
②是辐射式防热,用具有辐射性能的钛合金及陶瓷等复合材料,将热量辐射散发出去;
③是烧蚀防热,利用高分子材料在高温加热时表面部分材料熔化、蒸发、升华或分解汽化带走大量热量。
(五)关于“热管”的工作原理
当对管的一端加热时,吸收芯一端的液体吸热而汽化,蒸气由热端跑到冷端,在冷端放热而液化,冷凝的液体进入吸收芯,通过毛细作用又回到热端。如此反复,热管里的液体不断地通过汽化、液化,把热从热端“运送”到冷端。
三、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