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张PPT)
单元总结
[思维导图]
[问题一] 1978年至今,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加速发展时期,具体表现如下。
1.政治: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依法治国写入宪法;“一国两制”提出并成功运用,海峡两岸不断交流和发展。
2.经济: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范围不断扩大,层次不断加深,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3.思想文化: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科技、教育、文艺等全面繁荣。
4.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问题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
1.三次重大转变
时间 具体表现 原因 核心内容 结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6年 向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照搬苏联模式;缺乏经济建设经验 实行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对恢复国民经济,进行工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作用,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党中央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特别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借鉴了国外经验 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实行政企分开原则 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党中央对国情的充分认识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同时注重宏观调控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2.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几点认识
(1)必要性:原有的经济体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2)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3)本质: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特点
①渐进性:先从农村开始,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再到建立体制,循序渐进。
②探索性:先试点,后推广,实行全面改革。
③联动性:城乡联动,互相推进,共同发展。
④创新性:突破旧体制,探索新体制,最终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意义:大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国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共43张PPT)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新时期
[时空坐标]
[单元主旨] 1978年以后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1.政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逐步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国两制”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经济: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对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范围不断扩大,中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
3.思想: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名师导学
必备知识
导学探究
随堂训练
名师导学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认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 1.通过教材梳理,掌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理解其对中国历史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通过制作“改革开放大事年表”,熟悉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及其呈现出的历史特点,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的艰难历程及其巨大成就,树立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3.通过回顾历史、联系现实,认识“一国两制”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指导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伟大构想,认识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符合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重要概念]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环节,以解放生产力,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现代企业制度: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
[时空术语]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中共十四大(1992年);香港回归(1997年);加入世贸组织(2001年);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0年)。
必备知识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 (1)背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 ”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
(2)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两个凡是
(3)内容 ①停止使用“ ”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②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恢复了党的 .
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4)意义:开启了 。
以阶级斗争为纲
民主集中
制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图解史]
2.拨乱反正 (1)平反冤假错案。
(2)《 》(1981年)。统一全党思想,为改革开放打下思想基础。
3.1982年宪法: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二、改革开放进程 1.开始实施 (1)对内改革
①农村突破: 在全国逐渐推广,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城市推进:按照逐步 原则,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
(2)对外开放
①1980年, 、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②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2.逐步深化
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
深圳
3.稳步推进: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稳步推进,国民经济迈上新台阶。到2010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 。
[图解史]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二大经济体
[链史料] 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改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
[问题] 图片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什么变化 它表明所有制转变的方向是什么 这种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 变化: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占有较大比重。方向: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转变。影响: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三、“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1.“一国两制”的内涵
(1)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
(2)内容:在 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实践:港澳问题的解决
(1)香港问题
①联合声明:1984年12月,中英签署联合声明。
②行使主权: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一个中国
(2)澳门问题
①联合声明:1987年4月,中葡签署联合声明。
②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3)意义: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3.台湾问题
[图解史] “一国两制”
导学探究
重点内容 核心价值 质量水平 情境创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党的领导
道路自信
制度自信 时空观念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史料实证3(改革开放的进程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家国情怀2(祖国统一的历史依据及意义) 学习情境—史料、
图片、表格
改革开放的进程与道路自信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任务一 伟大的历史转折
材料一 1978年5 月,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在邓小平的支持下,这次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纠正了长期以来束缚人们的“左”的错误,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历史性转折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历史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 上》(人教版)
[问题] (1)据材料一,思考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实质及其意义。
[结论] (1)实质:思想解放运动。意义:打破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做了思想理论准备。
材料二 大会(中共八大)宣布: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历史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 上》(人教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历史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 上》(人教版)
[问题](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上述两次会议的相同点有哪些。思考两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结论] (2)相同点:都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或正确认识国情);都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正确探索。内在联系:继承与发展。
[深化拓展]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三次工作重心转移
1.秋收起义失败后,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2.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将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任务二 改革开放的进程与道路自信
材料一 1978年以前的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只有20户人家,100多人,是全县有名的穷困村。由于吃不饱,每年秋后村里家家户户都要外出讨饭。1978年,生产队社员签订了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如下图:
(上图中文字)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刹(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今年(1979年)全队粮食总产量132 370斤,相当于1966年至1970年5年粮食产量总和……据初步统计,今年全队农副业总收入47 000多元,平均每人400多元。1966年至1976年,人均年收入在16.5元至40元之间。
——据凤阳县委政策研究室
《“一剂必不可少的补药”》(1979年)
[结论] (1)背景:人们生活贫困,温饱得不到保障;实行大包干有危险(是违法行为)。变化:粮食产量大大提高,人们的收入大大增加,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问题](1)材料一说明小岗村的改革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实行“大包干”后,小岗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事件。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1978年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推广
1980年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
1980年 ①
1982年 ②
1984年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中央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7年 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92年 ③
2000年后 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2001年 ④
[问题](2)根据教材第二子目,将表格填充完整。
[结论] (2)①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②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 ③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①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②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 ③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材料二 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事件。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1978年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推广
1980年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
1980年 ①
1982年 ②
1984年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中央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7年 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92年 ③
2000年后 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2001年 ④
[问题](3)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呈现的特点。
[结论] (3)特点:改革开放是渐进式推进;从局部到整体,不断深入;经历了从政策调整到体制创新的阶段;政府的主导性(政府强力推动);改革实践与理论总结相结合;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深化拓展]
一、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1)经营方式改变: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土地所有权归集体,土地的使用权与经营权归农户。
(2)行政机构改变: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
(3)农业结构调整: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4)改革统购统销体制:允许农产品进入市场,自由买卖。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1)管理体制: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
(2)所有制形式: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分配制度: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产权制度: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原因及特点
1.原因
(1)旧体制束缚:计划经济体制压制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束缚生产力发展。
(2)改革探索: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从而积累了实践经验。
(3)思想理论: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思想。
(4)国际形势变化: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要求经济体制改革要有重大突破。
2.特点
所有制结构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宏观调控 国家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分配制度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根本目标 实现共同富裕
任务三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材料一
项目 分离 回归
第一次 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第二次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第三次 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国民党败退台湾 尚未实现统一
材料二 2003 年,中央政府先后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实现货物贸易零关税;扩大服务贸易市场准入;实行贸易投资便利化。此后又签署多个补充协议。
——《历史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 上》(人教版)
[结论] (1)不同:台湾前两次与祖国分离,香港、澳门与祖国分离都是由外国侵略造成的;台湾第三次与祖国分离是国共内战导致的,属于中国内政问题。
[问题](1)结合台湾与祖国的三次分离、两次回归的史实,说说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有何不同。
材料一
项目 分离 回归
第一次 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第二次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第三次 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国民党败退台湾 尚未实现统一
材料二 2003 年,中央政府先后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实现货物贸易零关税;扩大服务贸易市场准入;实行贸易投资便利化。此后又签署多个补充协议。
——《历史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 上》(人教版)
[结论] (2)作用:体现了中央政府和内地人民对香港、澳门的关心和支持;减少了内地与香港、澳门在经贸交流中的体制性障碍,提高了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交流合作的水平;对香港、澳门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也推动了内地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问题] (2)想一想,这一系列协议的签署及实施,对深化内地和香港、澳门的交流合作起到怎样的作用。
课堂小结 教师备用
随堂训练
1.1978年5月,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这次讨论( )
A.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成为“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
C.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D.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解析:C 1978年5月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解放了思想,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故选C项。
2.下图为1978—198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曲线图,造成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全国范围内完成土地改革
B.进行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C 据所学知识,推动1978—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明显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故选C项;全国范围内土地改革是在1952年完成的,排除A项;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6年完成的,排除B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排除D项。
解析:A 据“深圳特区报”可知这一报纸发行于深圳经济特区,而深圳特区创建于1980年,故选A项;1970年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1年我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于1958年,这三项时间都不符合,当时还没有进行改革开放,排除B、C、D三项。
3.老报纸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报道反映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是
( )
4.下列能体现改革开放时期特色的是( )
A.高举旗帜,打倒地主 B.改造资本家与工厂
C.高举语录,批林反孔 D.引进外资发展经济
答案:D
5.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得以实现,得益于(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D.《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
解析:C 图片是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1999年澳门的回归得益于“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故选C项。(共33张PPT)
第29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名师导学
必备知识
导学探究
随堂训练
名师导学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意义;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认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认清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形成过程及意义的系统认识 1.通过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程,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指导性及其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2.通过教材梳理及史料探究,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感受我国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指导意义(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重要概念]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2.全方位外交: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1世纪以来,形成了“提倡新安全观,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大旗”等一系列外交新思路。其主要内容是反对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各国的合作与发展,繁荣人类和社会的经济;维护我们自己的国家安全和稳定,为我们国家的内政提供坚强的外交保障;维护国家主权、内政和领土完整,促进祖国的统一大业;为我们的继续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为改革和建设提供坚实的外交基础。
3.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
必备知识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含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发展历程
理论 时间 解决问题 地位
邓小平
理论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阐明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 .
的基本问题 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被写入党
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社会
主义
“三个
代表”
重要思想 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 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
、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被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
展观 2002年中共十六大以后 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
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2007年 .
上,被写入党章,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什么样的党
怎样发展
中共十七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 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后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
[图解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1.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国际竞争力增强。
2.基础设施建设
(1)交通: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数、高速公路总里程数都位居世界第一位。世界港口吞吐量提升。
(2)高科技领域:自主研发和制造实力提升。
(3)移动通信、人工智能:呈现跨越式快速发展。
3.思想文化领域 (1)思想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全社会弘扬
,构筑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文化建设:迅速发展,公共文化服务面向基层,均等化、标准化水平提升,文化创作 。
4.教育发展: 教育,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
5.国防和军队改革 (1)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
(2)中国人民解放军整体实力跃升,向着世界一流军队迈进。
(3)武器装备加速发展,军事斗争准备取得重大进展。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优先发展
[链史料]
[问题] 观察数据变化你能发现哪些问题
[提示] 问题: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提升较快;与美国差距缩小;日本略有下降;但中国的人口基数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偏低。
三、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1.对外交往
(1)理念:遵循 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
(2)外交成就
①新型国际关系:相互尊重、 、合作共赢。
②全球伙伴关系:积极发展并扩大利益交会点。
③大国关系:推进大国协调合作,构建总体稳定、 的大国关系框架。
④周边国家:按照“ ”理念,深化关系。
⑤非洲国家:提出“ ”原则,形成休戚与共、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友好合作关系。
⑥欧洲、拉美:相互增进了解,加强合作。
和平发展
公平正义
均衡发展
亲、诚、惠、容
真实亲诚
2.全球参与
(1)支持 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推动和平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
(2)积极促进 改革与完善。
(3)推动构建 ,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联合国
全球治理体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
导学探究
重点内容 核心价值 质量水平 情境创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及其指导意义 党的领导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
道路自信 史料实证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特点及其指导下取得的各领域
成就)
家国情怀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优越性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感悟党的领导,树立四个自信) 学习情境—史料、表格、图片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
扩大
任务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及其指导意义
材料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理论探索时间 人物 理论成果 写入党章或宪法时间
① 邓小平 邓小平
理论 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被写入党章
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 江泽民 ② 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被写入党章
2002年中共十六大以后 胡锦涛 ③ 2007年中共十七大上,被写入党章
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后 习近平 ④ 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载入国家根本法
[结论] (1)①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③科学发展观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问题] (1)据教材第175页的第一子目,将材料一表格补充完整。
材料二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转移,实行改革开放” (1978年)
“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1979年)
“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1985年)
“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1986年)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1992年)
——邓小平
[结论] (2)特点: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理论不断深入、创新。意义: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使中国人民富起来。
[问题] (2)据材料二思考邓小平理论的特点及意义。
[深化拓展] 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含义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②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
两次
飞跃 ①第一次飞跃——毛泽东思想,产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②第二次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三大
转变 ①指导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新民主主义革命)
②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社会主义革命)
③从建设社会主义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转变(社会主义建设)
五大
理论
成果 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②中国共产党的五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中国化的产物,其中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是实事求是
任务二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材料一
[问题] (1)依据材料一图片资料,说一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表现。
[结论] (1)表现: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基础设施建设众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自主研发和制造实力大大增强。
材料一
材料二 近年来,苏州中涛纺织有限公司以俄罗斯、白俄罗斯以及乌克兰等俄语区国家为主要贸易对象,对外贸易额逐年增长。在俄罗斯市场中,中涛纺织生产的工装、劳保服、迷彩服系列面料大受欢迎。中涛纺织继续以盛泽面料基地为依托,进一步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份额。
——《盛泽:在“一带一路”上打造新引擎》
[结论] (2)作用: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本质要求。近年来,我国取得的一系列创新成就,既推动了我国信息与通信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也在世界范围内树立了“中国制造”的品牌,有力地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
[问题] (2)结合中国近年来所取得的科技成就,谈谈科技创新在引领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作用。
材料二 近年来,苏州中涛纺织有限公司以俄罗斯、白俄罗斯以及乌克兰等俄语区国家为主要贸易对象,对外贸易额逐年增长。在俄罗斯市场中,中涛纺织生产的工装、劳保服、迷彩服系列面料大受欢迎。中涛纺织继续以盛泽面料基地为依托,进一步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份额。
——《盛泽:在“一带一路”上打造新引擎》
[结论] (3)特点:贸易额逐年增长;贸易对象以俄语区国家为主;商品种类丰富。有利环境: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全球化;对外开放;“一带一路”。
[问题] (3)据材料二,指出中涛纺织有限公司的外贸特点,并指出其外贸发展的有利环境。
材料一
材料二 近年来,苏州中涛纺织有限公司以俄罗斯、白俄罗斯以及乌克兰等俄语区国家为主要贸易对象,对外贸易额逐年增长。在俄罗斯市场中,中涛纺织生产的工装、劳保服、迷彩服系列面料大受欢迎。中涛纺织继续以盛泽面料基地为依托,进一步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份额。
——《盛泽:在“一带一路”上打造新引擎》
[结论] (4)示例: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推动和平解决一系列地区热点问题;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共建“一带一路”;召开二十国集团峰会;积极参加国际维和活动等。
[问题]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试举例说明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的示例。
材料一
材料二 近年来,苏州中涛纺织有限公司以俄罗斯、白俄罗斯以及乌克兰等俄语区国家为主要贸易对象,对外贸易额逐年增长。在俄罗斯市场中,中涛纺织生产的工装、劳保服、迷彩服系列面料大受欢迎。中涛纺织继续以盛泽面料基地为依托,进一步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份额。
——《盛泽:在“一带一路”上打造新引擎》
[结论] (5)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明显的制度优势,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问题] (5)综合上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各项成果,你有何深刻感悟
课堂小结 教师备用
随堂训练
1.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中国能够永葆活力,就是有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一思想。分别把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哪两次大会上( )
A.遵义会议和中共十五大
B.中共七大和中共十五大
C.中共三大和中共七大
D.中共十二大和中共十五大
答案:B
2.中国共产党在奋斗史中取得巨大理论成果,下列图示中中国共产党的会议与理论成果对应正确的是( )
解析:A 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故选A项;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B项;
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
指导思想,排除C项;2007年中共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D项。
答案:D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其中成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的是(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高铁、电子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被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0国青年评选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中国“新四大发明”的出现说明我国( )
A.改变了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B.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有限
C.背离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方向
D.科技创新提升经济发展影响力
解析:D 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在当下依旧存在,故A项错误;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现象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高铁、电子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都是中国科技创新的成果,它们都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故D项正确。
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为全球治理提供的中国方案是( )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解析:D 据所学可知,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在谋求本国发展的同时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故选D项;A、B、C三项均是新中国成立初提出的外交政策,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