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同步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同步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6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22 22:1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一、单项选择题
1.右图为出土于成都的东汉宅院画像砖,画像砖中“屋主悠闲地对坐畅饮,起舞的雀鸟和洒扫的奴仆,衬托出一派安逸祥和的世俗生活景象”。该画像砖的场景最有可能出现的历史时期是( )
A.“文景之治”时期  B.汉武盛世时期
C.“光武中兴”时期  D.黄巾起义时期
2.《后汉书》载:湖阳公主苍头(指奴仆)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董宣)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光武)帝……帝因敕(宣)强项令,赐钱三十万。材料说明汉光武帝( )
A.同情弱者,主持公道  B.赏罚分明,大义灭亲
C.打压宗室,强化皇权  D.政治清明,奖罚有道
3.林剑鸣指出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擅权存在两个循环,一个是从和帝后邓氏到安帝后阎氏;一个是从顺帝经冲帝、质帝到桓帝40年间的外戚、宦官斗争。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是( )
A.时局动荡,朝政腐败  B.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C.皇帝年幼,无法主政  D.地方豪强势力强大
4.汉代的陶塑、画像石和画像砖堪称“艺苑三绝”。右图的这尊“说唱俑”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汉代的( )
A.教育成就和社会生活 
B.社会生活和文学成就
C.教育成就和文学成就 
D.社会生活和艺术成就
5.线索归纳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小英同学在学习《东汉的兴衰》一课后,制作了如下知识卡片,其中空白处应填写( )
A.陈胜、吴广起义 
B.刘邦、项羽起义 
C.黄巾起义
D.八王之乱
6.因西汉末年外戚势力膨胀,侵夺皇权,导致王莽代汉,光武帝刘秀规定“后妃之家不得封侯与政”以防止外戚专权。但这一政策在东汉中后期并未一直实施,主要原因是( )
A.外戚集团治国有方  B.外戚专权威胁皇权
C.继位皇帝大多年幼  D.黄巾起义攻势强大
7.画像砖是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的重要文物。利用下面两张画像砖拓片,可以研究的主题是( )
A.东汉百姓的劳动生活 
B.东汉商业经济的繁荣
C.东汉南方地区的开发 
D.东汉盐铁官营的实施
8.东汉中后期的皇帝大多短命而亡,即位的皇帝年龄小,太后要依赖外戚掌握权力。当皇帝长大后,要想夺权就必须依靠身边的宦官。如此宦官在推翻了外戚之后,就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及其赋予的权力,从而掌握朝政。这一局面实质上反映了( )
A.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B.秦朝政治制度的失败
C.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D.宦官与外戚矛盾激化
9.“太平道的首领以传道和治病为名,在农民中宣扬教义。10余年间,徒众达10万,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分为36方,每方设一统帅,由他统一指挥,为大规模的起义做好了准备。”材料说明黄巾起义( )
A.计划漏洞太多 
B.准备时间太短
C.参与力量太弱 
D.组织工作得力
10.《史记》记载:“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材料强调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是(  )
A.优越自然条件 B.生产技术提高
C.生产工具改进 D.统治者的政策
11.司马光说:“(汉武帝)异于秦始皇无几矣。”二者的类似之处有:(  )
①加强中央集权 ②加强思想控制 ③派兵攻打匈奴修长城 ④统一货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据《方舆胜览》记载,公元211年,刘备和刘璋相聚富乐山,看见绵州繁荣景象,刘备高兴地说道:“富哉!今日之乐乎!”,绵阳富乐山因此得名。据此可知(  )
A.当时的四川社会稳定 B.相聚发生在东汉末年
C.绵阳的经济领先全国 D.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
二、非选择题
13.东汉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朝代,其兴起与衰败值得人们探究。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后期,政治日趋黑暗,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徭役沉重,破产农民沦为奴婢或流亡,社会动荡不安。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新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绿林军进攻长安,推翻王莽政权。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材料二 东汉初年,刘秀加强皇权,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州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重视儒学。社会经济在稳定的政局下重新发展起来,史称“光武中兴”。
材料三 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大多年幼继位,年寿不长。皇帝年少不能亲政,太后掌握朝政,实际权力控制在外戚手中……皇帝逐渐长大,不满外戚干政,便依靠宦官铲除外戚势力,宦官又因此掌控朝政,从而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他们各谋私利,相互争斗,致使东汉后期政治腐朽黑暗。这样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材料四 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84年,张角创立的民间秘密宗教“太平道”的信徒,在多个地方同时发动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称“黄巾军”。起义军虽然相继被官兵各个击破,但黄巾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军阀割据局面出现,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东汉是在什么背景下建立的?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光武帝振兴东汉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东汉王朝走向衰亡的原因。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四,概括西汉与东汉末年发生农民起义的共同原因。你从王朝的衰败中能得出哪些启示?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期的战乱使西汉社会经济千疮百孔,面临的政治、边疆形势同样十分严峻,如何治国安邦,成为西汉王朝必须解决的问题……西汉王朝是在亡秦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汉高祖刘邦和他的许多文臣武将,绝大多数都是在反秦斗争中涌现出来的社会底层人物,他们大都品尝过秦政酷刑的苦楚,亲身经历了秦王朝由兴盛而衰亡的发展史,对秦朝速亡的教训有过认真的反思,认识到在当时的条件下,只有“反秦之弊,与民休息”。
材料二 光武帝针对汉武帝以来官制日益繁芜、人民负担增加的弊端,“并官省职,费减亿计”。在中央省大司徒所属司官,罢左右将军,省中垒、胡骑、虎贲校尉等。在地方撤并400多县,吏职裁减十分之九。同时,在并官的基础上调整官吏职权。在中央,不授与三公实权,权力集中在尚书台,使专制皇权得到加强。
——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初期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长期的战乱”所指的具体战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光武帝改革官制的举措及其目的。

(3)两汉前期都出现了安定的统治局面。由此,你获得怎样的认识
参考答案
C
D
C
D
C
C
A
A
D
D
C
B
(1)背景:①西汉后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不安。②王莽建立新朝后,新政加剧了社会的动荡,激起农民起义。
(2)措施:①加强皇权;②控制外戚干政;③合并州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④整顿吏治,惩处贪腐;⑤释放奴婢;⑥重视儒学;⑦允许少数民族内迁;等等。
(3)原因:外戚干政与宦官专权恶性循环。
(4)原因:①土地兼并严重,社会动荡不安。②阶级矛盾激化。
启示:统治者应以民为本,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经济,减轻百姓负担,整顿吏治,等等。
14.
(1)原因:西汉初年,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
战争: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
(2)举措:合并郡县,裁减官员,调整官吏职权。
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减轻人民负担。
(3)认识:①政府要重视民生,以人为本;②注重减轻农民的负担,统治才能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