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哈尔滨第三中学2022-2023高一10月份月考语文试卷(PDF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哈尔滨第三中学2022-2023高一10月份月考语文试卷(PDF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4 10:41: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哈三中 2022—2023 学年度上学期
高一学年第一阶段性考试 语文 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3. 本次试卷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分值为 1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3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2022 年 2 月 4 日,在中国虎年初四立春时节,全世界人民共同见证了北京冬奥会开
幕。( ),也感叹疫情之下中国打开国门,迎接八方来客 ,为全世界贡献一
场精彩、简约、安全的冬奥盛会。
人们最 地谈论的莫过于主火炬的呈现方式。北京冬奥会一改往昔奥运火炬大火
熊熊燃烧的传统模式, 采用一人即可手持、使用氢气供能的微型火炬,居于各国代
表团名牌拼成的雪花中央,缓缓升至赛场上空。北京冬奥主火炬虽然轻巧,但却带给世
界前所未有的冲击,承载起深厚的意蕴。
当今时代,低碳环保、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潮流。推行低碳转型策略,既是全球
共同事业的积极贡献,也推动了本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之举。中国已经宣布了本
国的“碳中和、碳达峰”行动方案,正在实实在在地投入推进这项事业。中国始终将绿
色发展理念 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并且通过本届奥运圣火的点燃,将
绿色理念真正传递给全世界。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共襄盛举 津津乐道 转而 贯通
B.共享盛宴 津津乐道 进而 贯穿
C.共襄盛举 津津有味 转而 贯穿
D.共享盛宴 津津有味 进而 贯通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璀璨绚丽的开幕式表演令人们惊叹,古老的东方哲学与当今的时代之变形成的强烈
共鸣令人惊叹
B.人们惊叹于古老的东方哲学与当今的时代之变形成的强烈共鸣,惊叹于开幕式表演
的璀璨绚丽
C.璀璨绚丽的开幕式表演令人们惊叹,人们更惊叹于古老的东方哲学与当今的时代之
变形成的强烈共鸣
D.人们惊叹于开幕式表演的璀璨绚丽,惊叹于古老的东方哲学与当今的时代之变形成
的强烈共鸣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推行低碳转型策略,既对全球共同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也推动了本国经济社会健
语文试卷 第 1 页 共 10 页
康发展的必要之举。
B.推行低碳转型策略,既是对全球共同事业的积极贡献,也是推动本国经济社会健康
发展的必要之举。
C.推行低碳转型策略,既是全球共同事业的积极贡献,也是推动本国经济社会健康发
展的必要之举。
D.推行低碳转型策略,既是对全球共同事业的积极贡献,也推动了本国经济社会健康
发展的必要之举。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
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买.椟.还.珠.。
B.如果一般读者不认为我的这本小册子言.不.及.义.,编辑出版工作者又觉得它有可借鉴
之处,那么我就心满意足了。
C.去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高达10万亿元,其中网络商品零售额超过了1.8万亿元,
凭此成绩,我国当.仁.不.让.地跃居全球网络商品零售榜首。
D.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如.履.薄.冰.,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
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5.下列选项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哈尔滨市某商厦一楼窗户全部焊有粗粗的铸铁护栏,一位消防专家指出,这样的做
法是消防法规所令.行.禁.止.的。
②万涓聚作河,便有了一.泻.千.里.的豪放;江河汇成海,便有了一望无际的壮阔磅礴。
③他不习惯跟人在这类问题上争论,况且这些意思并不是他独创的见解,教别人听了
会嘲讽——哼,只会拾.人.牙.慧.!
④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的时候,大家
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皆.碑.。
⑤应广大读者的要求,他为那本很受欢迎的获奖小说写了续篇,但遗憾的是,续篇相.
形.见.绌.,不能让人满意。
⑥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
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④⑤⑥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春节期间,打车需求量的增加让网约车大显身手,可是频频出现的打车难、打车软
件乱加价让人心堵,也凸显了供需矛盾。
B.行业新标准的出台将加快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真正落实,煤电行业、钢铁行业、水泥
行业以及工业生产都将成为减排重点监管对象。
C.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防止传播二手烟,特别是劝阻有烟瘾的青少年戒烟,对防肺
癌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D.索尼公司的内部网络遭遇黑客袭击,其原因是索尼公司制作并准备播放一部以刺杀
语文试卷 第 2 页 共 10 页
朝鲜现任领导人为题材的讽刺电影。
7.下列文段中画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
原意。(3 分)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在中国逐渐主导中国文艺批评的权威,掌
握了很大程度上中国文艺批评的思维方式和话语实践。部分文艺批评工作者用从西方直
接“拿来”的新奇概念和批评方法,导致中国本土文艺批评话语产生“失语”的焦虑。
此类批评,从主观结论出发,采取主观预设等方法和策略,侵袭了文艺理论及批评的本
体性,违背了基本的逻辑规则,是明显的逻辑谬误。
答:
8. 填入下列空缺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为什么诗书画“意境”一说会出现在唐代? 。 , , , 。
①隋唐以后儒、道、释三家渐相融合
②于有形、无形之间,深入于中国士大夫文化的层面
③晚唐以后禅普及,禅宗文化发展迅猛
④因而也渗入于士人酷爱玩味的文艺创作和鉴赏
⑤学界基本肯定与佛教禅宗文化的兴起有直接的联系
A.①②③④⑤ B.⑤③①④② C.⑤①③②④ D.①③⑤②④
9.请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九章”量子计算机与“悬铃木”相比的三个优势,每点不
超过 10 个字。(6 分)
76 个光子,比谷歌“悬铃木”快一百亿倍,比最强的超级计算机快一百万亿倍
——“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诞生。先来看一组数据:在室温条件下运行(除光子探测
部分需 4K 低温),计算玻色采样问题,“九章”处理 5000 万个样本只需 200 秒,超级
计算机需要 6 亿年;处理 100 亿个样本,“九章”只需 10 小时,超级计算机需要 1200
亿年,而宇宙诞生至今不过约 137 亿年。与“九章”量子计算机相比,由于采用超导体
系,谷歌 53 个量子比特的“悬铃木”必须全程在-273.12℃(30mK)的超低温环境下运
行,而且在计算随机线路采样问题上,存在样本数量的漏洞:同样处理 100 万个样本,
“悬铃木”只需 200 秒,的确比超级计算机的 2 天要快很多。可当处理 100 亿个样本时,
“悬铃木”要花上 20 天,反而不如经典计算机快。
答:
1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
传统中医的医疗手段,在古书中的记载是分为砭、针、灸、药四种方法。“砭”指
刮痧和按摩的物理治疗方法, ① ,可见是各种方法中最重要的方法。除了“砭”的
治疗效果可能特别好以外,由于它 ② ,只要一双手或简单的刮痧板或瓷汤匙,甚至
扁平光滑的石头就行了。只要懂得医理,随时随地都能为人治病,是最方便的医疗方法,
因此被古人列为治疗方法中的上策。药为四种方法之末,主要可能是这种方法需要各种
不同的药材,不是随时随地都能具备的,因此最早 ③ 。
答:
语文试卷 第 3 页 共 10 页
二.现代文阅读(28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4 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材料一:
十六、十七世纪的欧洲,当自然哲学家开始将理性探寻与经验研究结合起来,形成
新的科学方法,提出属于科学共同体自己的理想、信念和宗旨的时候,一种在科学共同
体内部的崭新文化——科学文化便孕育成长。她是科学共同体围绕科学活动所形成的一
套全新的价值体系、思维模式、行为准则和社会规范。
科学文化诞生于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自由民对纯粹知识、对“无用之用”学问
的追求,就培育塑造了西方文化中探究自然秘密的好奇心和理性传统。形而上学的建立、
发展与完善,为进一步追求建立严整自洽的逻辑体系,提供了有益的思维训练。基督教
经院哲学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更是直接酝酿促进了近代科学的诞生。近代科学以求真、
实验、证伪、定量等范式,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传统,逐渐成为科学共同体的伦理规范和
精神追求。此后,近代科学以具有强大解释力、说服力的丰硕成果,生动彰显了“知识
就是力量”的丰富内涵。科学改变世界,知识激荡人心,科学文化向社会广泛渗透,随
之成为西方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同样,中国人在认识并改造自然世界的进程中,也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文明传统。
顺应自然,注重整体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强调天人合一、生命感悟、欲辨忘言,
是以儒释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她指导中国人有效地与人相处、与社会
相处、与自然相处,并造就了历学、农学、医学、天文学等方面的卓越成就。重视整体、
关联、综合、包容、感念的中国传统文化特点,与强调理性、批判、怀疑、分析、实验、
精确的西方科学文化有着不同的底色。在不同底色上建立起来的科学文化必然有所差别,
各有特点,各有所长,需要交流互鉴,相互学习。必须承认,就近代科学而言,中国是
落后的,中国尤其需要向先进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弘扬近代科学精神,要虚心,要诚心,
要甘当小学生。
中国当前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当前发展阶
段,中国仍应以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文化为重点。无疑,我们必须始终重视对科学
技术的价值审视,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正确方向,但当前更重要的是要强调科学发展的
进步意义,加强科学普及,大力弘扬近代科学精神,加快科技创新步伐,让科技支撑发
展,引领未来。
(摘编自韩启德《中西方科学文化的同与不同》)
材料二:
无论是解决“卡脖子”难题,还是消除“数字鸿沟”,抑或是提升大众新冠疫苗接
种意愿,都离不开科学文化的建构。科学文化是当代文化的重要类型,它以现代科学精
神为核心,既包含科学的知识形态,也包括科学探索中的理性、求真精神,还包括科学
与社会之间所产生的互动效应,在整个文化生活中举足轻重。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文化
强国建设,必须高度重视科学文化的重要地位和支撑作用。
发展科学文化能够促进国民核心文化素养提高,形成理性求真精神风貌。科学素质
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据中国科协发布的第十一次中国
语文试卷 第 4 页 共 10 页
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2020 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 10.56%,比 2015
年提高了 4.36 个百分点,但这一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抗击新冠肺炎疫
情这样的重大卫生事件中,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展现。尊重科学、掌握科
学思维方式才能在这样的突发事件中拒绝谣言、理解专家倡议、自觉进行必要防护。发
展科学文化有助于科学知识、科学技能、科学思维的推广和普及,可以直接促进科学素
质提升。同时,科学文化更为核心的内容是科学家群体在研究、探索中所形成的理性、
求真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在科学家内部推动着科学研究的进步与积累,也对公共理性的
形成产生助推作用,比如实事求是精神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宝贵经验,公共舆论空间的争
论中同样需要理性精神来形成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发展科学文化能够培育全社会崇尚科学的土壤,自下而上筑牢创新基石。一方面,
科学创新需要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梯队,其基础的来源是对科学探索有着浓厚兴趣、对科
学理想有着坚定追求的青少年。这些种子能够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前提是科学文化在
全社会的润物无声。另一方面,科技创新不是实验室中的闭门造车,还需要社会的认同、
支持和容错,需要产业链的对接、配套与激励。只有与经济体系、教育体系、生态文明
等形成有机网络,科学创新才会是源头活水,也才能有效地成为社会发展的加速器。科
学文化是在社会中培育这一有机网络的重要保障,能够引导企业自主追求更高质量的发
展模式,引导人民追求更有品质的生活,引导“后浪们”追求更为卓越的理想,为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摘编自谭笑《发展科学文化是当下紧迫课题》)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科学文化孕育成长于十六、十七世纪时的欧洲,她是科学共同体围绕科学活动所形
成的一种崭新的文化。
B.强调科学发展进步意义,加强科学普及,大力弘扬近代科学精神,加快科技创新步
伐,在目前尤为重要。
C.尽管 2020 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较五年前翻了一倍有余,但是与发达国家
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D.要想让科学创新有效地成为社会发展的加速器,必须与经济体系、教育体系、生态
文明等形成有机网络。
1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对纯粹知识的追求同样非常重要,不宜过分强调其实用价值。
B.因有西方经验作为借鉴,中国将少走弯路,科学文化不久也会成为主流价值观。
C.在某些突发事件中,人们之所以相信谣言,就是因为他们未能掌握科学思维方式。
D.科学文化作用巨大,只要发展科学文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能实现。
1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符合近现代“科学精神”的一项是(3 分)
A.自由地探索未知世界,对不同意见采取宽容态度。
B.对每一个概念都要严格定义,明确其内涵与外延。
C.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D.清代学者阮元说:“天道渊微,非人力所能窥测。”
语文试卷 第 5 页 共 10 页
1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 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7 题。
三姊妹出嫁
汪曾祺
秦老吉是个挑担子卖馄饨的。他的馄饨担子是全城独一份,他的馄饨也是全城独一
份。
这副担子非常特别。一头是一个木柜,上面有七八个扁扁的抽屉;一头是安放在木
柜里的烧松柴的小缸灶,上面支一口紫铜浅锅。铜锅分两格,一格是骨头汤,一格是下
馄饨的清水。扁担不是套在两头的柜子上,而是打的时候就安在柜子上,和两个柜子成
一体。扁担不是直的,是弯的,像一个罗锅桥。这副担子是楠木的,雕着花,细巧玲珑,
很好看。这好像是《东京梦华录》时期的东西,李嵩笔下画出来的玩意儿。秦老吉老远
地来了,他挑的不像是馄饨担子,倒好像挑着一件什么文物。这副担子不知道传了多少
代了,因为材料结实,做工精细,到现在还很完好。
别人卖的馄饨只有一种,葱花水打猪肉馅。他的馄饨除了猪肉馅的,还有鸡肉馅的、
螃蟹馅的,最讲究的是荠菜冬笋肉末馅的,——这种肉馅不是用刀刃而是用刀背剁的!
作料也特别齐全,除了酱油、醋,还有花椒油、辣椒油、虾皮、紫菜、葱末、蒜泥、韭
花、芹菜和本地人一般不吃的芫荽。馄饨分别放在几个抽屉里,作料敞放在外面,任凭
顾客各按口味调配。
他的器皿用具也特别精洁——他有一个拌馅用的深口大盘,是雍正青花!
笃——笃笃,秦老吉敲着竹梆,走来了。找一处柳荫,把担子歇下,竹梆敲出一串
花点,立刻就围满了人。
秦老吉就用这副担子,把三个女儿养大了。
秦老吉的老婆死得早,给他留下三个女儿,大凤、二凤和小凤。三个女儿,一个比
一个小一岁。三个姑娘,像三张画。
三姊妹都有了人家了。大姐许了一个皮匠,二姐许了一个剃头的,小妹许的是一个
卖糖的。
皮匠的脸上有几颗麻子,一街人都叫他麻皮匠。他在东街的茶食店廊檐下摆一副皮
匠担子。麻皮匠每天一早,茶食店才开了门,就拿起一把长柄的笤帚把店堂打扫干净,
才支起担子,开始绱鞋。只见他把锥子在头发里“光”两下,一锥子扎过鞋帮鞋底,两
根用猪鬃引着的蜡线对穿过去,噌,——噌,两把就绱了一针。流利合拍,均匀紧凑。
他绱鞋的时候,常有人歪着头看。大概什么事做得很精熟,就很美了。
二姑娘的婆家姓时,老公公名叫时福海,他开了一爿剃头店,字号也就是“时福海
记”。
下等人不避父讳,大儿子叫大福子,小儿子叫小福子。
大福子很能赶潮流。他把“时福海记”重新装修了一下,门窗柱壁,油漆一新,全
都是奶油色,添了三面四尺高、二尺宽的大玻璃镜子。
语文试卷 第 6 页 共 10 页
他还置办了“夜巴黎”的香水,“司丹康”的发蜡。顶棚上安了一面白布制成的“风
扇”,有滑车牵引,叫小福子坐着,一下一下地拉“风扇”的绳子,使理发的人觉得“清
风徐来”,十分爽快。这样,“时福海记”就又兴旺起来了。
二凤要嫁的就是大福子。
三姑娘许的这家苦一点,姓吴,小人叫吴颐福,是个遗腹子。他卖的是“样糖”。
他跟一个师叔学会了一宗手艺:能把白糖化了,倒在模子里,做成大小不等的福禄寿三
星、财神爷、麒麟送子。高的二尺,矮的五寸,衣纹生动,须眉清楚;还能在糖里加了
色,不用模子,随手吹出各种瓜果,桃、梨、苹果、佛手,跟真的一样,最好看的是南
瓜:金黄的瓜,碧绿的蒂子,还开着一朵淡黄的瓜花。这种糖,人家买去,都是当摆设,
不吃。
师叔死后,这门手艺成了绝活儿,全城只有吴颐福一个人会,因此,他的生意是不
错的。
麻皮匠、大福子、吴颐福,都住得离秦老吉家不远。大姑娘、二姑娘、三姑娘几乎
每天都能看到她们的女婿。姐儿仨有时在一起互相嘲戏
“十个麻子九个俏,不是麻子没人要!”
“姑娘姑娘真不丑,一嫁嫁个剃头匠。”
“敲锣卖糖,各干各行!”
秦老吉正在外面拌馅儿,听见女儿打闹,就厉声训斥道:“靠本事吃饭,比谁也不
低。麻油拌芥菜,各有心中爱,谁也不许笑话谁!”
三姊妹听了,都吐了舌头。
姐儿仨同一天出门子,一顶花桥接连送了三个人。
秦老吉有点小灾小病,头疼脑热,三个女儿抢着来伺候,比没出门时还殷勤。秦老
吉心满意足,毫无遗憾。他只是有点发愁:他一朝撒手,谁来传下他的这副馄饨担子呢?
笃——笃笃,秦老吉还是挑着担子卖馄饨。
1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中两处写秦老吉卖馄饨的梆子声,前一处是为了招徕顾客,后一处是为了表达
秦老吉担忧无人继承自己馄饨担子的落寞。
B.麻皮匠每天早上扫茶食店的店堂,体现出麻皮匠的勤劳以及懂得人情世故的特点,
也表现了中国传统市井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C.“金黄的瓜”“碧绿的蒂子”,类似的短句在小说中的使用,使语言干净简明,质
朴自然,体现了汪曾祺独到的语言风格。
D.这篇小说平和淡远,没有强烈的冲突和波澜起伏的情节,让读者在淡淡的故事中感
悟生活,颇有“散文”的韵致。
16.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秦老吉这一人物形象。(6 分)
答:
17.小说在开头部分用了很大篇幅写秦老吉的馄饨担子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
析。(6 分)
答:
语文试卷 第 7 页 共 10 页
三.古诗文阅读(56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8~22 题。
赵不忧,字仁仲,嗣濮王宗晖曾孙也。初补保义郎,绍兴二十七年登.第.,调金华丞。
治县豪何汝翼,械请于郡,编隶他州,邑人慑服。除永州通判。郡岁输米,倍收其赢,
民病之,不忧言于守,损其数。帅司檄不忧录靖州狱,辨出冤者数十百人,靖人德之。
除知开州。开州俗鄙陋,不忧为兴学,俾.民知孝义。民绝斗争,夜户不闭。诸司交.荐,
以比古循吏。转夔州转运判官,开人数千遮城门,不得行。改成都路转运判官。适岁饥,
不忧行抵泸南,贷官钱五万缗,遣吏分籴。比.至,下令曰:“米至矣。”富民争发粟,
米价遂平。唯朱氏独闭籴,邑民群聚发其廪。不忧抵朱氏法,籍其米,黥盗米者,民遂
定。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绝江遏水以灌数郡田吏盗金减役夫堰不固而圮田失水故岁
屡饥不忧躬视,操板筑,绳吏以法。黎州青羌奴儿结反,制司调兵往戍,属.不忧给饷。
依故.事.,富人出粮,而下户以力致于边。不忧曰:“民饥,不可扰也。”以籴余米发卒
运之。朝廷命不忧摄制司。初,官兵败,前制使遣人赂奴儿结以和。不忧曰:“奴儿结,
吐蕃小族也,今且和,若大族何?”不听。居官所至有声,立朝好言天下事。时布衣上
书狂悖,多抵罪,不忧谓太上皇帝不罪言者。帝可之。既嘉其忠谅,每宴禁.中.,帝与之
饮酒,顾谓皇太子曰:“此贤臣也。”不忧性笃孝,生七岁,遭父北迁,每思慕涕泣。
不忧以文行训勉族属,荐其秀杰者,奏新学宫,增广弟子员。置自讼斋,使有过者读书
其中,人人感励。淳.熙.十四年卒,年六十七。赠开府仪同三司,封崇国公。
(节选自《宋史·赵不忧传》)
18.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不忧为兴学,俾.民知孝义 俾:使,让
B.诸司交.荐,以比古循吏 交:结交
C.比.至,下令曰 比:等到
D.制司调兵往戍,属.不忧给饷 属:嘱咐
19.下列对文中画浪线句子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绝江/遏水以灌数郡田/吏盗金/减役夫/堰不固而圮/田失
水故/岁屡饥/
B.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绝江遏水/以灌数郡田/吏盗金/减役夫/堰不固/而圮田失
水故/岁屡饥/
C.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绝江/遏水以灌数郡田/吏盗金/减役夫/堰不固/而圮田失
水/故岁屡饥/
D.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绝江遏水/以灌数郡田/吏盗金/减役夫/堰不固而圮/田失
水/故岁屡饥/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登第:犹登科,特指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
B.故事:典故;旧事,以往的事情;先例,旧日的典章制度。本文中指第三个含义。
C.禁中:又称禁内,指皇亲国戚所居之处,因所居宫室严禁他人随便进出而得名。
语文试卷 第 8 页 共 10 页
D.淳熙:宋孝宗的年号。年号,中国封建王朝纪年的一种名号,最早的年号为建元。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不忧无畏果敢,严厉惩治豪强。他担任金华丞,惩治土豪何汝翼,将其刑拘后押送
到州府衙门,最终使其被其他的州所编管,当地人因此畏惧折服。
B.不忧移风易俗,受到百姓拥戴。他治理开州,开办学校,百姓得以知晓孝义,开州
民俗焕然一新;他离任开州之时,百姓挡住城门来表达不舍之情。
C.不忧明辨是非,遇事思虑深远。起初官兵战败,前制使以贿赂敌方首领的方式求和,
他不同意前制使的做法,认为讲和的对象应该是大族而非小族。
D.不忧关心族人,注重文行教化。他训勉族人,举荐其中的杰出者,请求开办新的学
校;设立自讼斋,让有过失者在那里读书,人人受到感动和激励。
2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适岁饥,不忧行抵泸南,贷官钱五万缗,遣吏分籴。(5 分)
答:
(2)不忧抵朱氏法,籍其米,黥盗米者,民遂定。(5 分)
答:
(二)古诗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23~24 题。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
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其一)①
苏轼
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
海棠真一梦,梅子②欲尝新。
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
殷勤木芍药,独自殿③余春。
【注】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初期。②梅子:果梅树结的果,成熟于夏季。③殿:
殿后。
2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第一句紧扣诗题“雨晴”,第二句的“满”字传神地写出了雨后蛙声传布之广。
B.颔联“真一梦”写出了海棠花踪迹难觅,短暂易逝,其中饱含了作者对人生的感触。
C.第四句交代梅子已成熟,“新”暗示了季节的更迭,也寄予了诗人乐观旷达的情怀。
D.颈联用语精微蕴藉,“闲挑菜”“不见人”等内容,含蓄地传递出作者此时的心绪。
24.诗歌中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 分)
答: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25~26 题。
喜雨
【宋】杨万里
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
风乱万畴①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
语文试卷 第 9 页 共 10 页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
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②更无瓶。
【注】①畴:已耕作的田地。泛指田野、田亩。 ②甑:煮食用的陶制炊具。
2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惬”字写雨后万物生机勃勃的情态,溪流响声之大说明雨水丰沛。
B.雨后水涨使两岸距离变得更远了,人们隔河对话,画面生动亲切。
C.田地、青山、人语、鹭飞,动静结合,描写雨后之景,富有生活情趣。
D.诗歌先写雨后美景令人欣喜,结尾转写愁情,表现了人民生活的不易。
26.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 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18 分)
2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
(1)《沁园春·长沙》中“ , ”两句表现了青年学
子意气奔放,正当强劲有力之时。
(2)《沁园春·长沙》中景物描写富有层次,其中运用对偶又最具动态美的两句
是“ , ”。
(3)“烟”的意象比较多见,如《归园田居》中“ ”一句描写村落炊烟随风
飘升,《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一句形容瀛洲烟波渺茫。
(4)曹操《短歌行》中,把贤者比喻为高空的明月并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渴望贤才来归的
心意的句子是“ , ”。
(5)《归园田居》(其一)运用比喻手法写诗人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的句子是
“ , ”。
(6)《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以夸张手法并用五岳等山陪衬天姥山的雄峻高耸的诗句
是“ , ”。
(7)《短歌行》中写诗人想象贤才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自己的诗句是
“ , ”。
(8)当不愿意低三下四去侍奉权贵时,许多有志之士会引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名句“ , ”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9)《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 ”两句写诗人攀登途中山
路崎岖盘旋,时间飞逝,天色不知不觉已暗下来。
语文试卷 第 10 页 共 10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