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1课时课件(共32张PPT)+教案+学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1课时课件(共32张PPT)+教案+学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2 20:23:2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核心素养
1.疏通文义,积累字词。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学习类比推理的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3.领会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读准字音与停顿;
2.掌握重点词句;
3.感知课文内容。
一、导语设计
唐太宗李世民对敢于直谏的魏征的一句评价:“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二、预习交流
1.解析文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兼语句;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纳——接受。
2.《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兼并战争比春秋时代更为频繁激烈,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士”这一阶层活跃起来,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战国策》就是着重记述这些策士们的言行的。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涑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3.关于刘向。
刘向(约前77年—前6年)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一生著述颇丰,对保存我国古籍文献做出过重要贡献。他留下了多少部历史、文学名著?
《战国策》《说苑》《列女传》……
三、朗读课文,正音节奏
四、译读课文,理解文意( 多媒体显示)
(一)译读第一段
1.同桌合作口头翻译。
2.教师验收。(PPT)
3.思考:
(1)1.再读课文,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了什么问题?得到了怎样的回答?
明确:“三问”“三答”
(2)邹忌“暮寝而思之”,使他认识到自己受蒙蔽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是邹忌经过一番思考得出的结论。至此他豁然顿悟,认识到凡是对自己有偏私、有畏惧、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这比美悟出的道理为邹忌讽谏齐王埋下了伏笔。
(二)译读第二段
1.同桌合作口头翻译。
2.教师验收。(PPT)
3.思考:
(1)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明确: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正如《古文观止》编者评价:“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2)(第1、2段小结)邹忌用自己的事情设喻,讽谏齐王,用了类比推理方法,说说邹忌讽谏怎样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的?
明确:以家事喻国事的办法。以“臣之妻私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相比;以“臣之妾畏臣”与“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相比;以“臣之客欲有求于臣”与“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相比,劝说齐王除蔽纳谏。最后恳切指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三)译读第三段
1.同桌合作口头翻译。
2.教师验收。(PPT)
3.思考:
(1)齐王听了邹忌的话后采取了什么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
明确:齐王广开言路 ,悬赏求谏。;三变,战胜于朝廷(结果)
(2)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
明确:批评者勇气的大小。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振兴国家的决心。
五、内容小结(PPT)
六、随堂练习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体的史书《 》。该书是由 时期的 编订而成的。
2.给划线字注音
1) 时时而间进( ) 2)期年之后( )  
3.判断下列读音停顿的正误。
(1)邹忌/修八尺/ 有余 ( × )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 (3)王之蔽/甚矣!( √ )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 (5)今齐/地方千里  ( × )   
4.说说加横线词的古今义。
今齐地方千里
5.下列译文有误的一句是( C )
A、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译文:邹忌身高八尺有余,形体美丽,光彩照人。
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就战胜了别国。
C、忌不自信。 译文:邹忌自己不相信妻子的话。
D、吾与徐公孰美?  译文:我和徐公谁漂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2张PPT)
新课导入
唐太宗李世民对敢于直谏的魏征的一句评价:“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巧妙地运用了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劝谏齐王,齐王纳谏。
读课文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谏,即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①邹忌劝谏齐王
②齐王纳谏
核心素养
1.疏通文义,积累字词。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学习类比推理的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3.领会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第一课时
1.熟读全文,读准字音与停顿;
2.掌握重点词句;
3.感知课文内容。
学习目标
新知认知
出处:《战国策》
《战国策》又叫《国策》, 是记载战国历史的国别体史书。
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而成。
《战国策》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12国国策。
记载公元前453年—前209年共245年史实。是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战国”一词,即源于此。
《战国策》的叙事特点:
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尤其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明抽象的道理,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增强散文的表达效果。因此,此书既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关于刘向
刘向(约前77年—前6年)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刘向一生著述颇丰,对保存我国古籍文献
做出过重要贡献。
他留下了多少部历史、文学名著?
《战国策》《说苑》《列女传》……
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间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
背景资料
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采纳,以施展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以,他们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
邹忌,齐人,有辩才,善鼓琴,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朗读课文。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zhāo
正音,正确朗读
正音,正确朗读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正音,正确朗读
  2.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3.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cháo
bàng
cháo
正音,正确朗读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jiàn

yān
cháo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长,这里指身高
光艳美丽
穿戴
  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的徐公谁美?”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比得上您呀!”
“我与城北徐公孰美”的倒装
第一段
译读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译文: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又问他的妾说:“我和徐公谁美?”妾说:“徐公怎么比得上您呢!”
我和徐公谁美?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译文:第二天,有位客人从外边来,邹忌跟他坐着聊天,问他:“我和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
第二天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吾孰与徐公美?

吾与徐公孰美?
1.再读课文,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了什么问题?得到了怎样的回答?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三问
三答
整体感知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认为不如他美;再照着镜子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徐公。
通“熟”。孰视,仔细地看。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晚上,邹忌躺在床上思考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因为想有求于我。”
睡,但没睡着
……的原因
偏爱
2.邹忌“暮寝而思之”,使他认识到自己受蒙蔽的原因是什么?
妻私我
客有求于我
妾畏我
邹忌找到了自己受蒙蔽的原因,为讽谏齐王埋下伏笔。
三思
整体感知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于是,邹忌上朝去见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的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有求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实在,确实
齐威王婴齐,齐桓公之子。在位三十七年,知人善任,改革政治,是个较有作为的国君。
第二段
  如今的齐国,有方圆一千多里的国土,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后妃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国的人没有不求于大王的:由此看来,您受的蒙蔽很深了。”
土地,方圆
没有谁
受蒙蔽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3.大声朗读课文第2段,用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如何讽谏齐王的。
邹忌以家事喻国事,以切身经历为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
妻私我
客有求于我
妾畏我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三思
王之蔽甚矣
整体感知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一道命令:“所有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得上等奖赏;书面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过失,并传到我耳朵的,得下等奖赏。”
指责讥刺
当面指责
公共场合
使......听到
第三段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门前庭院像集市一样;几个月后,有时偶而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要说,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门前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
常常,不时。
间或,偶尔
满一年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人们说的在朝廷上战胜了敌国。
朝拜
4.齐王听了邹忌的话后采取了什么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
上书谏寡人
中赏
谤讥于市朝
下赏
面刺寡人之过
上赏
门庭若市
无可进者
时时而间进
齐王广开言路 ,悬赏求谏。
战胜于朝廷
三赏
三变
整体感知
5.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
批评者勇气的大小。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振兴国家的决心。
威王受蔽
(2)
宫妇左右→私王
朝廷大臣→畏王
四境之内→求王
邹忌比美
臣之妻→私我
臣之妾→畏我
臣之客→求我
(1)
威王除蔽
(3)
三令
面刺→上赏
上书→中赏
谤讥→下赏
三变
门庭若市
时时而间进
无可进者
除蔽结果:
(4)
四国朝齐→战胜于朝廷
课文内容小结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体的史书《 》。该书是由 时期的 编订而成的。
2.给划线字注音
1) 时时而间进( ) 2)期年之后( )    
3.判断下列读音停顿的正误。
(1)邹忌/修八尺/ 有余 ( )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3)王之蔽/甚矣!( )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5)今齐/地方千里  ( )   
国别
战国策
西汉
刘向
jiàn

×
×

×

随堂练习
C
5.下列译文有误的一句是( )
A、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译文:邹忌身高八尺有余,形体美丽,光彩照人。
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就战胜了别国。
C、忌不自信。   译文:邹忌自己不相信妻子的话。
D、吾与徐公孰美?  译文:我和徐公谁漂亮?
今齐地方千里
今:某区域、地区
 古:土地方圆
4.说说加横线词的古今义。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疏通文义,理清思路。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学习类比推理的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3.领会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学习重难点:
1.分析人物形象。
2.欣赏邹忌委婉的讽刺艺术以及古代明君纳谏的重要性。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借助工具书与课文注释理解文意,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文言文的特殊句式。
反复朗读课文,理解与日常小事类比,层层推进的技巧,思考这种技巧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的借鉴意义。
熟读深思,看看从邹忌的敢于谏言与齐威王的从善如流中能获得哪些启示。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设喻和比喻。
设喻是指设置或借用一个寓言、故事或自然现象来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 如“你帮不了他的,他就像是“扶不起的阿斗”,别白费力气了。 ”
比喻是指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比喻里被打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比喻是指一种修辞手法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
类比。
所谓类比,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类比是一种主观的不充分的似真推理,因此,要确认其猜想的正确性,还须经过严格的逻辑论证。
3.兼语句。
兼语句是用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它有下列特点:
第一,兼语句的谓语是由动宾的宾语,兼做主谓短语的主语。
例如:父亲叫闰土坐在椅子上。
⑴ “闰土”既作“叫”的宾语,又作“坐”的主语,“闰土”因一身兼二任,所以叫做兼语。
第二,兼语句多有命令的意思,所以句中前一个谓语多由使令动词充当。
常见的使令动词有:使、让、叫、派、命令、吩咐、禁止、请求、选举、教、劝、号召等。此外前一个谓语也可以是“有”字。
例如:
⑵ 大家一致选小萍做代表。
⑶ 我有个弟弟今年考大学。
第三,兼语句中兼语的谓语(第二个动词)是前边动作所要表达的目的或产生的结果。即兼语前后两个动词的语义上有一定联系。
例如:
⑷ 护士叫他快去请大夫。(“去请大夫”是“叫他”的目的。)
⑸ 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松树的风格。
句中的兼语的谓语“想起”是前一个动词“使”的结果。
二、预习任务
1.初读课文,结合注释扫除字词句障碍。
2.同桌相互口译或复述故事。
3.试着完成文后“思考探究”三道题。
三、预习检测
1.文学常识填空。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__________体历史著作《__________》。
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期年( ) 形貌昳丽( )窥镜( ) 朝服衣冠( )暮寝( ) 能谤讥于市朝( )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邹忌讽齐王纳谏( ) (2)邹忌修八尺有余( )(3)朝服衣冠( )
(4)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 )(5)明日徐公来(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7)王之蔽甚矣(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9)能谤讥于市朝( )
(10)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
4.翻译下列句子。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3)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4)虽欲言,无可进者。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课中导读】
第一课时
一、朗读课文,正音节奏(文中标记)
二、译读课文,理解文意( 多媒体显示)
(一)译读第一段
1.同桌合作口头翻译。
2.教师验收。(PPT)
3.思考:
(1)1.再读课文,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了什么问题?得到了怎样的回答?
明确:
(2)邹忌“暮寝而思之”,使他认识到自己受蒙蔽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
(二)译读第二段
1.同桌合作口头翻译。
2.教师验收。(PPT)
3.思考:
(1)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明确:
正如《古文观止》编者评价:“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2)(第1、2段小结)邹忌用自己的事情设喻,讽谏齐王,用了类比推理方法,说说邹忌讽谏怎样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的?
明确
(三)译读第三段
1.同桌合作口头翻译。
2.教师验收。(PPT)
3.思考:
(1)齐王听了邹忌的话后采取了什么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
明确:
(2)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
明确:
三、随堂练习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体的史书《 》。该书是由 时期的 编订而成的。
2.给划线字注音
1) 时时而间进( ) 2)期年之后( )  
3.判断下列读音停顿的正误。
(1)邹忌/修八尺/ 有余 ( )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3)王之蔽/甚矣!( )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5)今齐/地方千里  ( )   
4.说说加横线词的古今义。
今齐地方千里( )
5.下列译文有误的一句是( )
A、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译文:邹忌身高八尺有余,形体美丽,光彩照人。
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就战胜了别国。
C、忌不自信。 译文:邹忌自己不相信妻子的话。
D、吾与徐公孰美?  译文:我和徐公谁漂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疏通文义,理清思路。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学习类比推理的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3.领会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学习重难点:
1.分析人物形象。
2.欣赏邹忌委婉的讽刺艺术以及古代明君纳谏的重要性。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借助工具书与课文注释理解文意,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文言文的特殊句式。
反复朗读课文,理解与日常小事类比,层层推进的技巧,思考这种技巧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的借鉴意义。
熟读深思,看看从邹忌的敢于谏言与齐威王的从善如流中能获得哪些启示。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设喻和比喻。
设喻是指设置或借用一个寓言、故事或自然现象来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 如“你帮不了他的,他就像是“扶不起的阿斗”,别白费力气了。 ”
比喻是指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比喻里被打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比喻是指一种修辞手法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
类比。
所谓类比,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类比是一种主观的不充分的似真推理,因此,要确认其猜想的正确性,还须经过严格的逻辑论证。
3.兼语句。
兼语句是用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它有下列特点:
第一,兼语句的谓语是由动宾的宾语,兼做主谓短语的主语。
例如:父亲叫闰土坐在椅子上。
⑴ “闰土”既作“叫”的宾语,又作“坐”的主语,“闰土”因一身兼二任,所以叫做兼语。
第二,兼语句多有命令的意思,所以句中前一个谓语多由使令动词充当。
常见的使令动词有:使、让、叫、派、命令、吩咐、禁止、请求、选举、教、劝、号召等。此外前一个谓语也可以是“有”字。
例如:
⑵ 大家一致选小萍做代表。
⑶ 我有个弟弟今年考大学。
第三,兼语句中兼语的谓语(第二个动词)是前边动作所要表达的目的或产生的结果。即兼语前后两个动词的语义上有一定联系。
例如:
⑷ 护士叫他快去请大夫。(“去请大夫”是“叫他”的目的。)
⑸ 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松树的风格。
句中的兼语的谓语“想起”是前一个动词“使”的结果。
二、预习任务
1.初读课文,结合注释扫除字词句障碍。
2.同桌相互口译或复述故事。
3.试着完成文后“思考探究”三道题。
三、预习检测
1.文学常识填空。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__________体历史著作《__________》。
答案:国别 战国策
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期年( ) 形貌昳丽( )窥镜( ) 朝服衣冠( )暮寝( ) 能谤讥于市朝( )
答案:jī yì kuī guān qǐn bàng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邹忌讽齐王纳谏( )(2)邹忌修八尺有余( )(3)朝服衣冠( )
(4)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 )(5)明日徐公来(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7)王之蔽甚矣(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9)能谤讥于市朝( )
(10)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
答案:(1)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2)长,这里指身高(3)穿戴(4)又(5)次日,第二天(6)偏爱(7)所受的蒙蔽(8)当面指责(9)指集市、市场等公共场合(10)偶然进谏
4.翻译下列句子。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3)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4)虽欲言,无可进者。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答案:(1)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2)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3)能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缺点),使我听到的。
(4)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什么可说的。
(5)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取得胜利。
【课中导读】
第一课时
一、朗读课文,正音节奏
二、译读课文,理解文意( 多媒体显示)
(一)译读第一段
1.同桌合作口头翻译。
2.教师验收。(PPT)
3.思考:
(1)1.再读课文,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了什么问题?得到了怎样的回答?
明确:“三问”“三答”
(2)邹忌“暮寝而思之”,使他认识到自己受蒙蔽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是邹忌经过一番思考得出的结论。至此他豁然顿悟,认识到凡是对自己有偏私、有畏惧、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这比美悟出的道理为邹忌讽谏齐王埋下了伏笔。
(二)译读第二段
1.同桌合作口头翻译。
2.教师验收。(PPT)
3.思考:
(1)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明确: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正如《古文观止》编者评价:“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2)(第1、2段小结)邹忌用自己的事情设喻,讽谏齐王,用了类比推理方法,说说邹忌讽谏怎样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的?
明确:以家事喻国事的办法。以“臣之妻私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相比;以“臣之妾畏臣”与“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相比;以“臣之客欲有求于臣”与“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相比,劝说齐王除蔽纳谏。最后恳切指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三)译读第三段
1.同桌合作口头翻译。
2.教师验收。(PPT)
3.思考:
(1)齐王听了邹忌的话后采取了什么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
明确:齐王广开言路 ,悬赏求谏。;三变,战胜于朝廷(结果)
(2)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
明确:批评者勇气的大小。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振兴国家的决心。
三、随堂练习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体的史书《 》。该书是由 时期的 编订而成的。
2.给划线字注音
1) 时时而间进( ) 2)期年之后( )  
3.判断下列读音停顿的正误。
(1)邹忌/修八尺/ 有余 ( × )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 (3)王之蔽/甚矣!( √ )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 (5)今齐/地方千里  ( × )   
4.说说加横线词的古今义。
今齐地方千里
5.下列译文有误的一句是( C )
A、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译文:邹忌身高八尺有余,形体美丽,光彩照人。
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就战胜了别国。
C、忌不自信。 译文:邹忌自己不相信妻子的话。
D、吾与徐公孰美?  译文:我和徐公谁漂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