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诗词曲五首》第2课时课件(共60张PPT)+教案+学案+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4《诗词曲五首》第2课时课件(共60张PPT)+教案+学案+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2 20:37:4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4 《诗词曲五首》同步检测
(满分:100分 时间: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47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踌躇(chóu) 瀚海(hàn) 冷难着(zháo) B.松柏(bǎi) 羌笛(qiāng) 寥落(liǎo)
C.狗窦(dòu) 风掣(chè) 飘絮(xù) D.狐裘(qiú) 兜鍪(móu) 羹饭(gěng)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B.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D.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中庭生旅谷(野生的谷子) B.辛苦遭逢起一经(指遇到朝廷选拔)
C.何处望神州(指中国大地) D.望西都,意踌躇 (迟疑不决。这里形容心潮起伏)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既写出了诗人对朋友的难舍与留恋,也表现了自己因归期未卜而惆怅的心情。
B.《十五从军征》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段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C.《过零丁洋》的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山河表里潼关路”突出写潼关的险要。这里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多少次关系着兴亡的战斗在这里展开。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作者是岑参,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
B.《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作者是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词人,豪放派代表人物。
C.《过零丁洋》的作者是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宋代政治家、文学家。
D.《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作者是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文学家。
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社”是谷神,“稷”是土地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B.张养浩,元代文学家,字希孟,号云庄。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字易安,号稼轩。
C.律诗共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颈联,第三联为颔联,第四联为尾联。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D.“中军”,古代指主将。“辕门”,古代指领兵将帅的营门。
7.文天祥《过零丁洋》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脍炙人口,有些同学总是把“汗青”误写为“汉青”。下面提供的历史素材中哪三句话最能言简意赅地解释为什么要写为“汗青” ___________(填写句子序号)(3分)
①战国魏晋时期的主要书写材料是竹简,竹简的制作材料是竹片。
②我国多地发现了大量的古代竹简,其中居延出土了编缀成册的东汉文书。
③为了便于书写并避免虫蛀,要用火烘烤青竹片使水分如汗渗出,故称“汗青”。
④除竹简外,还有木简和“牍”,“牍”的外形比“简”更宽更厚一些。
⑤竹简常用于书写经典、记载史传,因此“汗青”多用来借指“史册”。
⑥竹简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英雄是人类历史天空的璀灿星辰,更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中华民族起起伏伏,低潮时有慷慨悲壮之士力挽民族危亡,振兴时有英雄豪杰人物鞠躬尽cuì死而后已。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英雄,他们声名赫赫,挺起了民族脊梁。从“   ”的文天祥到“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从英勇就义的刘胡兰到视死如归的黄继光……无一不是时代的英雄。时代不同,要求各异,英雄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创造了时代的价值。现在,不少英雄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成绩,他们叫黄大年,叫钟扬,叫刘传健……他们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他们是最有奋斗精神、奉献精神的强国一代中的脊梁代表。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鞠躬尽cuì( ) 声名赫赫( ) 脊梁( )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2分)
(3)“慷慨悲壮”中“慷慨”的意思是( )(2分)
A.情绪激昂  B.性格豪爽 C.感叹 D.大方;不吝啬
(4)根据上下文内容,在画线处补写句子。(2分)
9.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育英中学九年级(1)班将于周五下午两点上一堂以“咏诗词·会朋友”为主题的班会课,请你参与解决以下问题。(13分)
(1)活动前,班主任想邀请施校长参加,班委会为此设计了一张邀请函,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3分)
邀请函
遵敬的施校长:
您好!我们班将举办“咏诗词·会朋友”诗词朗诵会,想聆听您对以诗交友的看法,诚邀您于2021年3月18日下午2点亲自莅临我班参与本次活动。
2021年3月17日
九年级(1)班班委会
①邀请函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②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
③邀请函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班长想要你去邀请语文学科组长张老师来参加此次活动,你会怎么说 (要求:语言得体,内容简洁)(3分)
(3)活动中有以下三个项目,请你来积极应对。(7分)
①语文老师打出两则材料,你能从材料中可归纳出什么信息 (2分)
材料一 2018年,央视推出了一档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一开播就得到了观众的好评。此节目将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完美结合,带领观众在众多歌手的演绎中领略诗词之美、音乐之美和文化之美。
材料二 中国首档中文诗词记忆闯关节目《中华好诗词》在河北卫视华丽亮相,接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为观众继续烹调这场越炒越火的中华文化盛宴。
②生活从不缺少诗意,请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的活动名称。(3分)
A.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 )
B.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C.一丈竹竿三丈线,何处鲤鱼来上钩。( )
③在班级举行的赛诗会上,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朗诵了一首词。请你结合学过的古诗词知识,为这两首词选择正确的词牌名。(只填选项)(2分)
【甲】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乙】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睡起有恨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A.卜算子 B.浣溪沙 C.如梦令 D.相见欢
【甲】    【乙】  
10.根据要求默写。(10分)
(1)《十五从军征》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情不自禁地赞扬孙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啊,连曹操也不得不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零丁洋》中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出了作者途经潼关,遥望旧朝故都长安时无限伤感的原因。
二、阅读理解(53分)
(一)阅读《十五从军征》,回答下面的问题。(9分)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松柏冢累累  累累:   
(2)采葵持作羹 持:______________
(3)不知饴阿谁 饴:   
2.“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中的“十五”“八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分)
3.画线诗句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 整首诗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4分)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16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将军角弓不得控 控:_____ (2)瀚海阑干百丈冰 阑干:   
(3)中军置酒饮归客 饮:   (4)风掣红旗冻不翻 掣:   
2.这首诗前十句重在___________,后八句则主要是写作者怀着_______________的心情送别武判官(2分)
3.简要回答下列问题。(7分)
(1)请简析作者反复描写雪景的原因。(3分)
(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两句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用?(2分)
(3)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2分)
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岑参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诗题中的“歌”是古诗的常见体裁。
B.一、二句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极力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浩大苍茫。
C.从“中军”到“辕门”再到“轮台东门”,清楚表明地点转移,脉络分明。
D.最后两句直接抒情,作者独自看着身后雪地上的马蹄印,感慨万千。
(三)阅读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回答问题。(11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本词中,“南乡子”是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   。“坐断”的意思是_______ (3分)
2.简要回答下列问题。(5分)
(1)“何处望神州”在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2分)
(2)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3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12分)
过零丁洋 /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3分)
(1)辛苦遭逢起一经 起一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干戈寥落四周星 寥落:_______________
(3)零丁洋里叹零丁 零丁:   
2.根据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6分)
(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从修辞角度)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修辞、炼字的角度)
3.下面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蕴含着深挚沉痛的感情,极有艺术感染力。
B.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构成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写出了形势的险恶。
C.尾联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点明主旨,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天动地的艺术效果。
D.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主要在于诗中所表现的威武不屈的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五)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完成后面的问题。(5分)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从视觉和_________两个感官角度,描绘了潼关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2分)
2.说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在曲中的作用及表达的情感。(3分)
答案与解析
一、
1.C 解析:A项中的“着”应读zhuó;B项中的“寥”应读liáo;D项中的“羹”应读gēng。
2.C解析:C 项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 打萍。
3.C解析:“神州”指中原大地。
4.B解析:B诗中没有心理描写。
5.A解析:岑参是边塞诗人。
6.D解析:A项,“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B项,辛弃疾的字是“幼安”;C项,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
7.①③⑤
8.(1)瘁 hè jǐ (2)璀灿 璀璨 (3)A (4)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9.(1)①遵敬  尊敬  ② 删去“亲自”  ③ 将日期和署名调换位置 
(2)张老师,您好!我们班定于本周五下午两点在本班教室举行“咏诗词·会朋友”主题班会,特邀您参加此次活动,期待您的光临!
(3)①中华传统文化类节目走上荧屏,深受观众喜爱。 ②斗草 放风筝 钓鱼 ③C  B 
解析:解答此题,可联系已学的相应词牌的词作,概括每行的字数来套用验证。如《卜算子·咏梅》首句“驿外断桥边”为五个字,与这两首词均不符合,排除;《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次句“倚清秋”为三个字,与这两首词均不符合,排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每句字数均与【甲】词相同,《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每句为七个字,与【乙】词相同,故可得出答案。
10.(1)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生子当如孙仲谋 (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5)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二、
(一)
1.(1)众多的样子 (2)拿着 (3)同“贻”,送给 
2.夸张。突出从军之久。
3.抒发主人公内心对家人团聚的期盼与最终失望哀伤的心情。揭露了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以及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迫害。
(二)
1.(1)拉开 (2)纵横交错的样子  (3)宴请 (4)拉,扯 
2.咏雪 依依惜别
3.(1)示例:渲染惜别氛围,抒发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反复点题,与诗题形成呼应。
(2)过渡。第一句承接上文,把笔触由军营转移到冰雪覆盖的大漠;第二句“愁云惨淡万里凝”为下文送别渲染了悲凉压抑的气氛。
(3)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足迹。
4.D
(三)
1.词牌名  题目  占据
2.(1)以问句开头,引发怀古之情思;奠定全词悲壮深沉的感情基调。
(2)年纪轻轻就做了上万士兵的统帅,不满足占有东南一方,与刘备、曹操抗衡,连一代枭雄曹操也赞叹、佩服他。
3.角度一:设问,由登临北固亭,望神州风光引发联想,一问一答,抒发了词人对古往今来国家兴衰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
角度二:比喻,把千古兴亡、国家兴衰的历史变化比作滚滚不尽的长江水,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词人对古往今来国家兴衰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
角度三:用典,化用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抒发了词人对古往今来国家兴衰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
(四)
1.(1)只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2)稀少。(3)孤苦无依的样子 
2.(1)这两句诗用工整的对偶句和生动形象的比喻修辞手法,把国家的破败与个人的不幸联结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当时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
(2)主要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表达为国捐躯、舍生取义的意志与决心。“取”和“照”是普通的动词,简单、直接、有力度,情感昂扬,充分表达出诗人的崇高气节与生死观,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3.B
(五)
1.听觉;地势险要。
2.表现了一个历史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点明了中心。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4 诗词曲五首
【核心素养】
1.了解有关《乐府诗集》的文学常识,理解有关词语的含义。
2.理解五首诗词的内容并能够背诵。
3.结合诗人的生平和诗歌的创作背景,理解五首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2.揣摩诗歌语言,品味诗意。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2课时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过零丁洋》《山坡羊·潼关怀古》
学习《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一、导入新课
我们刚刚在本册书第三单元中赏析过宋词中豪放一派辛弃疾的词风,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他的词,来看看出自同一作者之手的词到底有何相似与不同。
“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京口,今江苏镇江。北固亭,在镇江城北北固山上。晋蔡谟筑楼山上,名北固楼,亦称北固楼。有怀,有所怀念。标题点明作词缘由,简洁。
二、预习交流
1.作者简介。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虽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2.写作背景。
本词作于宋开禧元年(1205),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总是触景生情,感慨万千。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相关介绍——北固亭,最初修建年代未知,新亭重建于明朝崇祯年间,又称凌云亭、摩天亭、天下第一亭。《三国演义》中孙尚香惊闻夫君刘备病殁白帝城的噩耗后,曾在亭里设奠遥祭,旋即投江自尽,故此亭又叫祭江亭。
三、整体感知
1.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2. 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四、品味赏析
1.作者为什么发出了“何处望神州”的感叹?
明确:这首词是作者到镇江去做知府时所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想到大好中原已沦陷金人之手,心中不禁悲愤不已,触景生情,故而发问。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句中“悠悠”一语双关,有哪两层含义?这一句是自问自答,这一问一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悠悠”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思绪之无穷。“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此透露作者情感:无奈,伤感,抑郁。
3.词的上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登楼远望,不禁引发了千古兴亡之感。其中“何处望神州”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千古兴亡多少事”一句,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问答具有强烈的抒彩,而词人胸中翻滚的无尽愁思和感慨,又何尝不似这长流不息的江水呢?
4.赏析“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明确:一是突出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而“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显然,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
5.赏析“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明确:词人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也!“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本是曹操的语言,而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呼声。
6.说一说: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用典:借对青年孙权英雄有为、不惧强敌的盛赞,讽刺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禄无能、怯懦苟安,委婉地暗示了对于朝廷偏安江南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
“战未休”含义深刻, 实写史事,却借孙权讽刺南宋王朝。孙权雄踞东南,征战不休,从未向谁低头屈服,而南宋王朝呢?讽刺之意溢于言表,却又含蓄深沉。
五、主题思想
作者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全词饱含着作者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
六、写作特色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词融经铸史,借古讽今。在写作技巧上有三个特点:
一是问答入词,三问三答,层层深入,层层推进,不仅表现感情的悲怆,也看出诗人不失雄壮的情怀。
二是把写景和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起来,即景抒情,借古讽今。
三是融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作者通过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讽刺了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流露出他爱国、卫国情怀。
七、小结
上片写景,以问起句,以答结句,使人触景生情,不胜感慨;下片怀古,借对孙权的赞美,暗含对当朝的忧虑和讽刺。
板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学习《过零丁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民族英雄,他们浩然正气,舍生取义,大家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及故事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南宋英雄文天祥写的过零丁洋让我们用心去聆听他的爱国心曲。
二、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南宋末年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景炎三年(公元1278)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见于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当作于宋祥兴二年(公元1279)。宋祥兴元年(公元1278),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四、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2.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五、赏析诗句
1.诗的首联写了哪两件事?
明确:一是受到皇帝选拔,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已度过四年。
2.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除了运用对偶的修辞以外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3.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中的“惶恐”“零丁”反复出现,妙在何处?
明确:“惶恐”“零丁”反复出现,巧借两个地名,渲染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请说说你的理解。
明确:人难免一死,为祖国舍生取义,一片丹心永垂史册。这两句诗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表现了民族气节。
六、拓展延伸
1.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
明确: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
……
2.你还知道哪些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类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明确: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明·于谦《石灰吟》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徐悲鸿
七、主题思想
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最后一句由悲而壮、由郁而扬,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八、写作特色
悲壮激昂,高度概括。
诗人选取了自己一生中几个关键的片段,回顾了自己的身世和经历,高度概括了个人的生平遭遇和国家局势,表达出诗人慷慨激昂、忠心耿耿的崇高气节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叙事与抒情、言志融为一体。
诗歌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诗人20岁时,通过科举考试出仕;二是在南宋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抗元。颔联写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朝廷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时忧念战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全诗概括了诗人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熔叙事、抒情和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九、本课小结
《过零丁洋》是文天祥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人生壮歌,慷慨悲壮、气吞山河。人固有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 一片爱国的丹心将永垂史册!这首慷慨激昂的诗歌激励了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全诗也因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收尾而成为千古名作。
板书设计:
过零丁洋
学习《山坡羊·潼关怀古》
一、新课导入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元曲——《山坡羊·潼关怀古》。
二、预习交流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文学家。他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天历二年(1329年),因关中旱灾,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山坡羊·潼关怀古》便写于应召往关中的途中。
散曲:到了元代,出现新兴的体裁——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一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套数和小令两种基本形式。套数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有标题的小令。本篇“山坡羊”是小令的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标题。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2. 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外有华山,内有黄河,山河雄伟,地势险要。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
从秦汉宫殿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3.说说这首小令根据内容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写的是什么内容?
明确:共写了三层。
第一层:“峰峦如聚----山河表里潼关路。”写潼关地势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第二层:“望西都----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由潼关的险要地势想到其重要的历史作用及曾建都长安的历代王朝,抒发怀古情思。
第三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从对现实场景的描写转入议论抒情,诗人通过对历史清醒的认识,对老百姓的疾苦感到无比愤慨和深切同情。
四、品读欣赏
1.你从文中看见了怎样的山、水景色?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明确:“聚”字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中,“怒”字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用“聚”“怒”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地势险要。
2.作者看见此情此景产生踌躇之情,作者因为什么事情而感到躇踌?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明确:“踌躇”是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之意。作者远望长安,往日辉煌的西都,如今却是一片荒凉,顿生悲哀伤感之情。
【创作背景】
当时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灾情十分严峻。经历过宦海浮沉的张养浩本已厌倦官场生活,弃官归养;但得知关中百姓处境危困,毅然受命,出任陕西行台中丞,赈济灾民,因此途经潼关。后因积劳成疾,客死任所。张养浩对百姓充满深切的同情,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
3.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明确: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而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所以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在这首小令中是曲眼,有对老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与人文关怀,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
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统治着的无比愤慨。
五、中心思想
本散曲由潼关而怀古,表达了对广大人民的同情。“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道出了全文的主旨,揭示了统治者压迫人民的本质。
六、写作特色
作者是怎样将写景、怀古、议论三者有机结合的?
明确:作者先描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然后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了深沉的感慨,最后发表议论,得出结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雄浑苍茫的景色、真挚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使得全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七、随堂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含蓄表明作者对恢复中原的渴望的句子: 。看江水东流,发思古幽情的句子: ? 。 。
(2)《过零丁洋》中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句子: , 。一语双关,暗示诗人处境艰危的句子: , 。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句子: ? 。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描写作者遥望古都长安看到的悲凉情景的句子: , 。对在离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深表同情且点明主旨的句子: ; 。
2.下列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怀古诗。作者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下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两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
D.“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发愤图强的呼声。
3.下列对《过零丁洋》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这是一首元曲,标题中的“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题目。
B.“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昔日六朝古都的奢华早已灰飞烟灭不复存,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的景象,不禁令诗人踌躇伤心。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直接描写战争,使历代改朝换代的惨烈图景跃然纸上。
D.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解析:“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是侧面描写战争。
八、作业布置
1.背诵这五首诗词曲。
2.感受诗词曲中的意境,试着自己口头描述其中一首的画面。
板书设计:
山坡羊·潼关怀古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60张PPT)
24 诗词曲五首
24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1.了解有关《乐府诗集》的文学常识,理解有关词语的含义。
3.结合诗人的生平和诗歌的创作背景,理解五首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2.理解五首诗词的内容并能够背诵。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核心素养
第二课时
南乡子 .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过零丁洋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北固山在镇江市区北面长江边上, 山壁陡峭,形势险固,南朝梁武帝曾题书“天下第一江山”盛赞。雄居山巅的甘露寺,有许多有关三国时代吴国的传说和遗迹 。
北固山图
稼轩故里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行伍出身,以武起事,最终以文成业
预习交流
作者介绍
作者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
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
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写作背景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词牌名。
题目。
有所感慨。
在镇江东北的北固山上,下临长江。
题目解说
1.自由朗读诗歌,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móu
读译诗歌
①南乡子:词牌名。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北固亭在镇江东北固山上,西临长江。
 ②神州:指中国,此处指中原被金人占领的沦陷区。
  ③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④悠悠:长远悠久。
注释
 ⑤兜鍪:即头盔,此处借指士兵。鍪,音móu。万兜鍪:千军万马。
 ⑥休:停止。
  ⑦坐断:占据、割据。
 ⑧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⑨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威武雄壮,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仲谋,孙权的字。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长了。只有长江的水滚滚东流,永远也流不尽。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的统帅,他能独霸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诗词翻译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叩天一问,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词中三问
一问:

倒装句,神州何处?
内容赏析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二问:
运用设问,自问自答。这一问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1.词的上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登楼远望,不禁引发了千古兴亡之感。其中“何处望神州”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千古兴亡多少事”一句,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问答具有强烈的抒彩,而词人胸中翻滚的无尽愁思和感慨,又何尝不似这长流不息的江水呢?
“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的统帅,他能独霸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曹操
孙权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谁?
和谁?
“战未休”含义深刻, 实写史事,却借孙权讽刺南宋王朝。孙权雄踞东南,征战不休,从未向谁低头屈服,而南宋王朝呢?讽刺之意溢于言表,却又含蓄深沉。
说一说: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用典:借对青年孙权英雄有为、不惧强敌的盛赞,讽刺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禄无能、怯懦苟安,委婉地暗示了对于朝廷偏安江南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
三问: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异乎寻常的第三次发问,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雄姿,委婉地暗示了诗人对朝廷的不满。

①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曹操较量,具有非凡的胆识。
②突出了孙权的盖世功绩。他“坐断东南”,不断征战,不断壮大,以弱胜强。
③讽谏南宋王朝。孙权所处的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但他却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反衬了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
合作探究
词的下阕怀古,作者写到“生子当如孙仲谋”,根据你所掌握的史料,作者为何如此推崇孙权?
主题思想
作者通过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表达了他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政权的强烈不满,同时也流露出他对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写作手法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词融经铸史,借古讽今。在写作技巧上有三个特点:
一是问答入词,三问三答,层层深入,层层推进,不仅表现感情的悲怆,也看出诗人不失雄壮的情怀。
二是把写景和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起来,即景抒情,借古讽今。
三是融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作者通过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讽刺了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流露出他爱国、卫国情怀。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上阕写景
望神州
北固楼
千古事
长江流
下阕怀古
万兜鍪
战未休
谁敌手
孙仲谋
感慨兴衰
赞美孙权
讽刺当朝
板书设计
过零丁洋
文天祥
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宋理宗时中状元,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奉命至元营议和,因据理抗争而被拘,后脱险逃出,并率兵抗元,兵败而被俘。在拘囚中,经敌人多方折磨,百般诱降,但临死不屈,终被元军杀害。他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也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这首诗写于文天祥被俘第2年。
预习交流
这首诗是作者在第二年正月经过零丁洋时写的,里面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当时元军的都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并写了《过零丁洋》这首诗作为回答。
《过零丁洋》这首诗意境雄浑,气势豪迈,是一首大义凛然的正气歌,饱含着爱国主义激情,通过自述国破家亡的境遇,抒发了他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写作背景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韵脚:双数诗行末尾押韵的字,押“ing”韵
huáng
liáo luò
读译诗歌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经:经书。干戈:指战争。寥落:稀少。四周:四年。
风飘絮,雨打萍:风中柳絮,雨中浮萍。同样比喻国家和自身摇摆不定。
注释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丹心:①不投降卖国;②爱国之心。汗青:史册。
前两个“惶恐”“零丁”:地名。
后两个“惶恐”“零丁”:表心情。
自幼刻苦研究经书,科举考试得中被朝廷选拔,入仕做官, 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已度过了整整四年。
诗文翻译
大好河山被敌人侵占,宋朝国势危亡如风中飘飞的柳絮, 我这一生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浮。
带兵抗元失败后,经惶恐滩一带匆忙撤离, 如今被俘,路过零丁洋,不禁叹息自己的孤苦零丁。
自古以来人生在世,谁能躲避一死,为国捐躯,留下一颗爱国之心永照青史。
1.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首联描写环境,写了个人与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自己20岁时,由科举走上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内容赏析
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将国家危在旦夕和个人命运比喻成狂风中的柳絮和骤雨里的浮萍,写出了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比喻
比喻
3.颈联巧借地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处境和心情?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诗人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上句追忆当年兵败时忧念战事的心情,下句慨叹眼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
一语双关
4.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人直抒胸臆,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表明自己为国捐躯、舍生取义的意志和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崇高气节,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5.谈谈你对尾联的理解?
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崇高民族气节。
拓展延伸
1.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
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
……
2.你还知道哪些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类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明·于谦《石灰吟》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徐悲鸿
主题思想
《过零丁洋》这首七言律诗通过回忆诗人一生坎坷不平的遭遇,抒发了诗人忧世之痛和舍生取义、为国家捐躯的豪情壮志。
诗人选取了自己一生中几个关键的片段,回顾了自己的身世和经历,高度概括了个人的生平遭遇和国家局势,表达出诗人慷慨激昂、忠心耿耿的崇高气节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悲壮激昂,高度概括。
写作特色
诗歌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诗人20岁时,通过科举考试出仕;二是在南宋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抗元。颔联写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朝廷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时忧念战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全诗概括了诗人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熔叙事、抒情和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叙事与抒情、言志融为一体。
本课小结
《过零丁洋》是文天祥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人生壮歌,慷慨悲壮、气吞山河。人固有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 一片爱国的丹心将永垂史册!这首慷慨激昂的诗歌激励了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全诗也因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收尾而成为千古名作。
首联:步入仕途,起兵抗元。
颔联:国家危难,命运艰辛。
(比喻)
颈联:形势险恶,境况危苦。
(对偶)
尾联:舍生取义,名垂青史。
叙事
抒情
板书设计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曲牌名
题目
山坡羊·潼关怀古
意思是凭吊古代遗迹,追怀古人古事,抒发作者的情怀。
预习交流
题目解说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
元曲简介
杂剧,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有小令和散套两种。散套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新知认知
作者小传
张养浩(1270--1329) 元散曲家。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曾任监察御史,以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以积劳病卒。其散曲多描写弃官后田园隐逸生活,对官场黑暗时流露不满。又能诗,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云庄类稿》。他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清逸而豪放。
自由朗读诗歌,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读译诗歌
译文
像是群峰众峦在这里会合,像是大浪巨涛在这里发怒,
外有黄河,内有华山,潼关地势险要。
遥望古都长安,思绪起起伏伏。 途经秦汉旧地,引出伤感无数,
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
唉!一朝建立,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还受苦。
给这首曲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层,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
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作者途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感。
第三层,后两句,总写作者的感慨。
整体感知
写景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一个“聚”字,化静为动,赋予群峰以生命和意志,生动地表现了群峰聚集的动态。
一个“怒”字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汹涌澎湃、奔腾咆哮的气势。
1.你从文中看见了怎样的山、水景色?
内容赏析
怀古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踌躇”是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之意。
作者远望长安,往日辉煌的西都,如今却是一片荒凉,
顿生悲哀伤感之情。
2.作者看见此情此景产生踌躇之情,作者因为什么事情而感到躇踌?
怀古
【创作背景】
当时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灾情十分严峻。经历过宦海浮沉的张养浩本已厌倦官场生活,弃官归养;但得知关中百姓处境危困,毅然受命,出任陕西行台中丞,赈济灾民,因此途经潼关。后因积劳成疾,客死任所。张养浩对百姓充满深切的同情,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
抒情
3.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
姓苦”?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统治着的无比愤慨。
一代王朝兴起,必卷土重来,建筑宫殿,劳民伤财的是百姓——苦;
一代王朝灭亡,首当其冲,深受其害的还是百姓——苦。
本文是一篇怀古抒怀之作,通过描写潼关地势的险要和朝代的兴衰,在苍劲雄健、含蓄沉郁的笔风下,表达了作者对苦难中挣扎的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和对历代统治者的谴责。
主题思想
作者是怎样将写景、怀古、议论三者有机结合的?
作者先描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然后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了深沉的感慨,最后发表议论,得出结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雄浑苍茫的景色、真挚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使得全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写作特色
总结
怀古诗的情感意蕴
或伤感悲凉
或苍劲雄健
或雄浑壮阔
或含蓄沉郁
(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含蓄表明作者对恢复中原的渴望的句子: 。看江水东流,发思古幽情的句子: ? 。 。
(2)《过零丁洋》中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句子: , 。一语双关,暗示诗人处境艰危的句子: , 。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句子: ? 。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随堂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描写作者遥望古都长安看到的悲凉情景的句子: , 。对在离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深表同情且点明主旨的句子:
; 。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千古怅叹为哪般?
A.这是一首怀古诗。作者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下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两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
D.“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发愤图强的呼声。
B
2.下列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D
3.下列对《过零丁洋》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这是一首元曲,标题中的“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题目。
B.“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昔日六朝古都的奢华早已灰飞烟灭不复存,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的景象,不禁令诗人踌躇伤心。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直接描写战争,使历代改朝换代的惨烈图景跃然纸上。
D.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解析:“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是侧面描写战争。
作业布置
1.背诵这五首诗词曲。
2.感受诗词曲中的意境,试着自己口头描述其中一首的画面。
山坡羊·潼关怀古
潼关
山:峰峦如聚(视)
水:波涛如怒(听)
雄伟险要
兵家必争
怀古
望:西都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做了土
战争连连
改朝换代
主旨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人民疾苦
忧虑国计民生
(写景)
(抒情)
(议论)
板书设计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4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核心素养:
1.了解有关《乐府诗集》的文学常识,理解有关词语的含义。
2.理解五首诗词的内容并能够背诵。
3.结合诗人的生平和诗歌的创作背景,理解五首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2.揣摩诗歌语言,品味诗意。
学法指导:
1.查阅资料,了解这五首诗词曲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熟读成诵,积累名句。
2.搜集了解诗词曲的文体知识。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诗歌作品,及各自的形式特点与审美风格。
3.从意象,意境,典故,表现手法等角度鉴赏诗歌,并总结方法。
【课中导读】
导学《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一、整体感知
1. 朗读,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2. 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口述)
二、品味赏析
1.作者为什么发出了“何处望神州”的感叹?
明确: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句中“悠悠”一语双关,有哪两层含义?这一句是自问自答,这一问一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
3.赏析“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明确:
4.赏析“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明确:
5.再读全词,概括本词的主旨。
明确:
三、写作特色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词融经铸史,借古讽今。在写作技巧上有三个特点:
一是:
二是:
三是:
导学《过零丁洋》
一、整体感知
1.朗读,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2.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口述)
二、赏析诗句,把握情感与主旨
1.诗的首联写了哪两件事?
明确:
2.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除了运用对偶的修辞以外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明确:
3.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中的“惶恐”“零丁”反复出现,妙在何处?
明确: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请说说你的理解。
明确:
5.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请简要分析。
明确:
三、拓展延伸
1.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
明确:
2.你还知道哪些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类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明确:

导学《山坡羊·潼关怀古》
一、预习交流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文学家。他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天历二年(1329年),因关中旱灾,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山坡羊·潼关怀古》便写于应召往关中的途中。
散曲:到了元代,出现新兴的体裁——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一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套数和小令两种基本形式。套数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有标题的小令。本篇“山坡羊”是小令的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标题。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2. 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口述)
三、品读,把握内容与情感。
1.说说这首小令根据内容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写的是什么内容?(文中标记)
2.请自选角度品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明确:
3.“望西都,意踌躇”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明确:
4.你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它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
四、点拨归纳
小令,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揭示出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即不管封建王朝如何更迭,在他们的争城夺地的战争中蒙受灾难的,还是那些无辜的老百姓。它像一支高烧的红烛,照亮了人们的眼睛,使之认识到象征封建政权的宫阙,它的兴建是无数老百姓的白骨垒起来的;它的倒塌也有无数老百姓的白骨做了它的殉葬品。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
五、中心思想
本散曲由潼关而怀古,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道出了全文的主旨,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本质。
六、写作特色
作者是怎样将写景、怀古、议论三者有机结合的?
明确:
七、随堂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含蓄表明作者对恢复中原的渴望的句子: 。看江水东流,发思古幽情的句子: ? 。 。
(2)《过零丁洋》中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句子: , 。一语双关,暗示诗人处境艰危的句子: , 。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句子: ? 。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描写作者遥望古都长安看到的悲凉情景的句子: , 。对在离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深表同情且点明主旨的句子: ; 。
2.下列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怀古诗。作者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下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两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
D.“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发愤图强的呼声。
3.下列对《过零丁洋》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元曲,标题中的“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题目。
B.“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昔日六朝古都的奢华早已灰飞烟灭不复存,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的景象,不禁令诗人踌躇伤心。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直接描写战争,使历代改朝换代的惨烈图景跃然纸上。
D.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八、作业布置
1.背诵这五首诗词曲。
2.感受诗词曲中的意境,试着自己口头描述其中一首的画面。
【课后导练】
1.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十五从军征》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词人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4)《过零丁洋》的首联叙写了诗人一生经历的哪两件大事?
(5)《山坡羊·潼关怀古》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赏析诗句。
(1)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4)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4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核心素养:
1.了解有关《乐府诗集》的文学常识,理解有关词语的含义。
2.理解五首诗词的内容并能够背诵。
3.结合诗人的生平和诗歌的创作背景,理解五首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2.揣摩诗歌语言,品味诗意。
学法指导:
1.查阅资料,了解这五首诗词曲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熟读成诵,积累名句。
2.搜集了解诗词曲的文体知识。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诗歌作品,及各自的形式特点与审美风格。
3.从意象,意境,典故,表现手法等角度鉴赏诗歌,并总结方法。
【课中导读】
导学《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一、整体感知
1. 朗读,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2. 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二、品味赏析
1.作者为什么发出了“何处望神州”的感叹?
明确:这首词是作者到镇江去做知府时所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想到大好中原已沦陷金人之手,心中不禁悲愤不已,触景生情,故而发问。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句中“悠悠”一语双关,有哪两层含义?这一句是自问自答,这一问一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悠悠”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思绪之无穷。“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此透露作者情感:无奈,伤感,抑郁。
3.赏析“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明确:一是突出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而“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显然,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
4.赏析“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明确:词人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也!“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本是曹操的语言,而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呼声。
5.再读全词,概括本词的主旨。
明确:作者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全词饱含着作者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
三、小结
上片写景,以问起句,以答结句,使人触景生情,不胜感慨;下片怀古,借对孙权的赞美,暗含对当朝的忧虑和讽刺。
四、写作特色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词融经铸史,借古讽今。在写作技巧上有三个特点:
一是问答入词,三问三答,层层深入,层层推进,不仅表现感情的悲怆,也看出诗人不失雄壮的情怀。
二是把写景和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起来,即景抒情,借古讽今。
三是融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作者通过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讽刺了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流露出他爱国、卫国情怀。
导学《过零丁洋》
一、整体感知
1.朗读,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2.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二、赏析诗句
1.诗的首联写了哪两件事?
明确:一是受到皇帝选拔,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已度过四年。
2.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除了运用对偶的修辞以外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3.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中的“惶恐”“零丁”反复出现,妙在何处?
明确:“惶恐”“零丁”反复出现,巧借两个地名,渲染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请说说你的理解。
明确:人难免一死,为祖国舍生取义,一片丹心永垂史册。这两句诗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表现了民族气节。
5.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请简要分析。
明确: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最后一句由悲而壮、由郁而扬,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三、拓展延伸
1.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
明确: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
……
2.你还知道哪些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类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明确: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明·于谦《石灰吟》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徐悲鸿
四、本课小结
《过零丁洋》是文天祥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人生壮歌,慷慨悲壮、气吞山河。人固有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 一片爱国的丹心将永垂史册!这首慷慨激昂的诗歌激励了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全诗也因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收尾而成为千古名作。
导学《山坡羊·潼关怀古》
一、预习交流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文学家。他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天历二年(1329年),因关中旱灾,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山坡羊·潼关怀古》便写于应召往关中的途中。
散曲:到了元代,出现新兴的体裁——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一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套数和小令两种基本形式。套数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有标题的小令。本篇“山坡羊”是小令的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标题。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2. 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外有华山,内有黄河,山河雄伟,地势险要。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
从秦汉宫殿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3.说说这首小令根据内容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写的是什么内容?
明确:共写了三层。
第一层:“峰峦如聚----山河表里潼关路。”写潼关地势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第二层:“望西都----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由潼关的险要地势想到其重要的历史作用及曾建都长安的历代王朝,抒发怀古情思。
第三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从对现实场景的描写转入议论抒情,诗人通过对历史清醒的认识,对老百姓的疾苦感到无比愤慨和深切同情。
三、品读欣赏
1.请自选角度品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明确:“聚”字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中,“怒”字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用“聚”“怒”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地势险要。
2.“望西都,意踌躇”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明确:写作者远望长安,往日辉煌的西都,如今却是一片荒凉,顿生悲哀伤感之情。
3.你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它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而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所以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在这首小令中是曲眼,有对老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与人文关怀,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
四、点拨归纳
小令,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揭示出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即不管封建王朝如何更迭,在他们的争城夺地的战争中蒙受灾难的,还是那些无辜的老百姓。它像一支高烧的红烛,照亮了人们的眼睛,使之认识到象征封建政权的宫阙,它的兴建是无数老百姓的白骨垒起来的;它的倒塌也有无数老百姓的白骨做了它的殉葬品。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
五、中心思想
本散曲由潼关而怀古,表达了对广大人民的同情。“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道出了全文的主旨,揭示了统治者压迫人民的本质。
六、写作特色
作者是怎样将写景、怀古、议论三者有机结合的?
明确:作者先描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然后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了深沉的感慨,最后发表议论,得出结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雄浑苍茫的景色、真挚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使得全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随堂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含蓄表明作者对恢复中原的渴望的句子: 。看江水东流,发思古幽情的句子: ? 。 。
(2)《过零丁洋》中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句子: , 。一语双关,暗示诗人处境艰危的句子: , 。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句子: ? 。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描写作者遥望古都长安看到的悲凉情景的句子: , 。对在离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深表同情且点明主旨的句子: ; 。
2.下列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怀古诗。作者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下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两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
D.“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发愤图强的呼声。
3.下列对《过零丁洋》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这是一首元曲,标题中的“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题目。
B.“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昔日六朝古都的奢华早已灰飞烟灭不复存,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的景象,不禁令诗人踌躇伤心。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直接描写战争,使历代改朝换代的惨烈图景跃然纸上。
D.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解析:“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是侧面描写战争。
八、作业布置
1.背诵这五首诗词曲。
2.感受诗词曲中的意境,试着自己口头描述其中一首的画面。
【课后导练】
1.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十五从军征》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词人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4)《过零丁洋》的首联叙写了诗人一生经历的哪两件大事?
(5)《山坡羊·潼关怀古》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抒发了诗人雪中送客的真挚友情及因友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①借古讽今,抒发了词人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愤懑之情;②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祖国。
寒窗苦读,明经入仕;烽烟四起,艰苦抗元。
(5)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苦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
2.赏析诗句。
(1)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4)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答案:
(1)十五岁就被应召去参军了,然而八十岁了才能回到久违的故乡。“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2)“忽如”二字用得神妙,不仅写出“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惊奇与好奇。以梨花比雪,雄奇明丽,新颖独特,落笔传神。不只写出了雪来得突然,写出了雪的铺天盖地,而且以春天比喻冬天,把冬天写出春意,情调乐观而昂扬。这句话是咏雪的千古名句。“春风”使梨花盛开来喻“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紧接下来,又渲染出了极富浪漫色彩的“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情境。这句体现了作者的豪放风格。
(3)“悠悠”者,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此透露作者情感:无奈,伤感,抑郁。
(4)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连,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劳苦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对偶,使句式更加整齐,深化了中心。
(5)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