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同步测试卷(学生版+教师版)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A:学生版(模拟试题+答案解析)
【模拟测试】
单项选择题
1.[福建福州2022三模]在1949年1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在谈到外交问题时,毛泽东说:“现在……不必要忙于帝国主义承认。”会后,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把“不承认”方针固定下来。这一方针
A.奠定了新中国外交的基石 B.与“另起炉灶”一脉相承
C.有利于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D.体现了“一边倒”的政策
2.[江苏睢宁2022五模]新中国成立初期,斯大林曾致电中国领导人:“要划出一块合适的地方来给我们建立一个橡胶种植园。”然而他得到的回复是:我们同意在海南岛上为你们建立一个橡胶园,但是我们建议你们提供必要的贷款、机器和技术援助,由我们自己来建立和经营这个橡胶园,我们将给你们运去橡胶,作为对你们这种帮助的报酬。这主要反映出中国政府
A.坚持“一边倒”与独立自主的统一 B.借助苏联以打破西方封锁
C.追随和配合苏联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D.与社会主义阵营若即若离
3.[宁夏银川2022四模]1949年,人民政府废除了帝国主义利用不平等条约获取的在中国的经济特权,收回长期被帝国主义盘踞的中国海关,实行对外贸易的管制和对外汇的管理。这一外交政策( )
A.收回了外国在华经济权益 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地位
C.巩固了新中国独立和主权 D.否定了旧中国不平等外交
4.[江苏南通2022四模]1952年,在宋庆龄、李四光等人邀请下,来自太平洋沿岸37个国家的代表齐聚北京,参加“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一致通过了致联合国书、关于期鲜问题的决议、关于民族独立问题的决议、加紧争取五大国缔结和平公约运动等决议。上述外交活动
A.有助于塑造新中国和平形象 B.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交往
C.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宗旨 D.推动了朝鲜问题和平解决
5.[江苏徐州新沂2022模拟]1953年12月,中印两国政府就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北京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解决中印关系的五项原则,这五项原则之后受到亚非各国人民的普遍赞同,同时获得了国际上的广泛好评,被称为“亚洲的宪章”。“五项原则”有如此反响缘于( )
A.新中国的外交逐渐走向成熟 B.中印之间的问题具有代表性
C.符合各国共同利益及价值取向 D.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发展变化
6.[重庆八中2022全真模拟]有学者认为:“在朝鲜战争中,中国领导人虽然赢得了广大新独立国家甚至有力对手美国的敬重,但也让周边国家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从而使中国的领导人不得不做出某些改变。”该学者旨在说明朝鲜战争
A.极大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B.壮大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力量
C.推动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D.促进“求同存异”原则的提出
7.[天津七校联考2022二模]《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中苏两国能够签订该条约的重要因素是( )
A.日本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遏制苏联
B.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有趋同性
C.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遭到破坏
D.合作互信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完全形成
8.[江苏海安南京2022模拟]某次国际会议,美国要求有关国家派亲美人士参加会议,并敦促他们在会议上发表反共讲话。美国试图以反共观点冲击会议的反殖主题,迫使与会各国陷于意识形态的争论之中,达到削弱中国影响的目的。此次会议
A.进一步推动中国外交取得新进展 B.成为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标志
C.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9.[天津河西2022一模]1964年1月,中法同时发布联合公报,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商定在3个月内任命大使。”短短的两句话,却犹如“外交核爆炸”一样在国际上引起了连锁反应。正如国际政论家所说:“法国不管美国的公开威胁和抗议而承认人民中国,给了美国一记响亮的耳光。”由此看出,中法建交( )
A.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B.冲破了西方国家对华封锁
C.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D.体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10.[海南海口2022二模]1969年,美国决定修改禁止购买中国商品的外国资产条例,允许在国外旅行或居住的美国人购买少量中国商品,以非商业性进口目的进入美国。这主要说明
A.国家利益决定外交关系走向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美国对华政策已经有所松动 D.中国外交环境有所改善
11.[湖北黄冈2022三模]下表是关于1970年中美关系的记述。据此可知
时间 事件
1970年1月20日 中美恢复大使级会谈
1970年10月初 尼克松向《时代》周刊的记者说;“如果说我在死以前有什么事情想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
1970年12月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毛泽东的一句话;全世界人民包括美国人民都是我们的朋友
A.美国放弃了遏制中国的政策 B.中美关系出现缓和迹象
C.中国革命外交取得重大成果 D.中美结成反苏统一战线
12.[广东深圳2022模拟(一)]20世纪70年代初,基辛格、尼克松先后访华,引发了苏联的强烈反应。《真理报》发表评论说:北京正在利用“美国牌”努力加剧美苏对抗,其主要考虑并不在外交关系的正常化,而是想实现其更大的权力目标。苏联军队报纸《红星报》则猜测,美、日、中三国正在逐渐形成一个集团。这说明( )
A.美国力图抵消苏联对中国的威胁 B.中美关系改善冲击了世界旧格局
C.美苏两家平分世界的时代结束 D.苏联加快中苏关系正常化步伐
13.[湖北部分重点中学2022模拟]1971年3月25日,在上海衡山饭店招待罗马尼亚外交代表团的晚宴上,该国一名34岁的外交官竟然私拿了一个国宝级的饮具九龙杯;此事引起周恩来的高度重视,他指示魔术师颜金在随后的联谊晚会上以障眼法的方式从该外交官的公文包中巧取九龙杯。据此可知
A.当时的中罗两国关系出现严重裂痕
B.中国魔术在外交领域具有决定作用
C.美“和平演变”影响罗马尼亚外交
D.中国外交兼具务实性和灵活性特质
14.[安徽师大附中2022适应考]1972年,我国提出了“一条线”的外交战略,表示要建立包括美国在内的共同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国际统一战线。七十年代末,又提出了“全方位”的外交战略,即致力于全方位地发展和改善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这一时期外交政策的转变
A.旨在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B.促进了改革开放时代的到来
C.说明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 D.立足于时代环境的最新形势
15.[浙江金丽衢十二校2022二联]1974年9月4日,《人民日报》刊登了《牛奶为什么会倒掉》一文。文中指出:“不久前,美国加利福尼亚的阿特西亚牛奶公司,把三万八千多加仑的鲜牛奶倒进臭水沟,引起了劳动人民的愤慨。……这正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和反动性的表现。”该文反映了
A.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的社会现象 B.中美两国之间仍然存在着敌对关系
C.文化大革命阻断了中国外交的突破 D.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矛盾斗争
16.[湖北黄石2022一模]“西德在1972年10月断绝了与台湾的外交关系,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分别在1972年12月和1973年1月、西班牙在1973年3月、马来西亚在1974年5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相形之下,台湾越来越孤立。到1988年10月,它只同23个国家保持着外交关系。”这些事件的发生,其关键是
A.基辛格秘密访华 B.中国重返联合国
C.中美关系的缓和 D.中日邦交正常化
17.[天津河北2022二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史可简略划分为两大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为第一阶段,基本以革命为视角;此后为第二阶段,大致以发展为视角。这充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
A.两个阶段的外交政策存在根本性区别 B.对自身和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
C.外交政策依据国际形势变化进行调整 D.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8.[贵州贵阳2022二模]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指出:尽管国际局势不太平,但总体形势是和平与发展,故我们的外交应该向全方位转变。基于这种认识重新阐释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调整了此前的外交策略。当时对外政策的调整
A.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贡献
B.使中国肩负起重建世界秩序的使命
C.稳固了中国在联合国里的大国地位
D.为经济建设营造了稳定的外部环境
19.[湖北2022考前押题密卷]1982年,邓小平在致十二大开幕词中说:“中国人民珍惜自己经过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198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中国决不依附于任何一个超级大国,也决不同它们任何一方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这表明新时期
A.中国的外交政策日趋成熟 B.对前期外交政策进行反思
C.外交方针实行战略性改变 D.确立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广东汕头2022三模]2020年6月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互致贺电,庆祝中非建交45周年,双方回顾了建交后中菲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历程,表达了加强两国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共同意愿。中菲建交的历史背景是
A.万隆会议的成功召开 B.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C.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1.[江西2023第一次摸底]自1990年以来的32年中.中国军队已先后参加了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官兵近5万人次:中国维和官兵的足迹遍布柬埔寨、刚果(金)、利比里亚、苏丹、黎巴嫩、塞浦路斯、南苏丹、马里、中非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说明,中国( )
A.重视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严格遵守和执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C.对战争与和平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判断
D.逐步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22.[青海海东2022一模]在2004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第60届会议上,中国第11次挫败西方一些国家的反华议案,在支持中国的28票中,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占26票,其中亚洲10国,非洲15国,拉美1国,其他两国是俄罗斯和乌克兰。这反映出当代中国
A.多边外交取得重大成就 B.与发展中国家关系密切
C.打破了西方的外交孤立 D.被世界多数国家所认可
23.[山东泰安2022全真模拟]近年来,中国开始通过承办世博会、世园会、冬奥会等诸多大型国际活动,让更广泛的受众认识了日新月异的中国,塑造一个和蔼可亲,有着古老文明和灿烂文化以及强大的现代工业和科技能力的国家形象。这一举措反映出
A.我国多样化的外交政策 B.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形成
C.新时代大国外交的推进 D.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24.[海南海口2022诊断]如图为2015—2019年中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变化示意图(单位:亿美元)。据此可知,“一带一路”战略
A.开启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 B.削弱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经济合作
C.密切了中国与参与国的经济联系 D.促进了区域经济集团化迅速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25.[河北唐山2022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首先,中美双方承认,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外交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
第二,在台湾问题上,中方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早已归还祖国;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美方声明:美国认识到“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确认最终从台湾撤走其全部军队和军事设施。
……
第六,双方同意,将通过不同渠道保持接触。双方相信,两国关系正常化不仅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利益,而且会对缓和亚洲及世界紧张局势作出贡献。
——摘编自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商定自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重申上海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并再次强调——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双方认为,中美关系正常化不仅符合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的利益,而且有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将于一九七九年三月一日互派大使并建立大使馆。
——摘编自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美联合公报》发表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建交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联合公报》和《中美建交公报》体现的中国外交原则,并说明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政治前提。
26.[江苏2022押题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际法的起源可追潮到16、17世纪,和民族国家的兴起同时产生。1648年缔结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确认了国家主权、主权平等的根本原则,确立了主权国家在国际法中的核心地位。伴随着殖民扩张,国际法中所包括的思想和价值被欧洲列强带到世界的其他地方。但中国等亚非国家非但没有成为国际法体系中正常的平等一员,反而随着主权被侵害不断沦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直到二战之后,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一整套国际规则体系,才逐渐成为整个国际社会的行为规则,构成了当代国际法。国际组织大量出现,使国际法中出现了全新的关于国际组织和机构的法律体系。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修改调整外国投资、开发和其他部分的国际法内容,国际法出现了一个新兴的分支-国际经济法。同时,还产生了许多国际法的新分支,比如航空法、外空法、国际环境保护法等。
——摘编自周忠海《国际法史与国际法的发展》
材料二 中国坚定捍卫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以建设性姿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已参加了几乎所有普遍性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500多项国际公约和2万多项双边条约,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国际法治的坚定维护者和建设者。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契合当代国际法发展大势,为国际法指明了以人类为中心、以人类社会整体利益和共同的前途命运为依归的新的价值目标。
——摘编自徐宏《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国际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代国际法发展的新特点,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中国在国际法体系中地位的变化,说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推动国际法发展的积极意义。
三、论述题
27.[江苏徐州2022考前押题密卷(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美关系大事记
1950年9月,在美国操纵下,第五届联大否决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从提案。
1950年10月8日,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
1961年,肯尼迪政府对中国采取了微小的缓和措施,如表示愿以优惠条件向中国出售粮食等。
1965年初,美国在华沙中美大使级会谈中声明:扩大轰炸仅限于北越,美国绝无意同中国作战。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申明:中国不会主动挑起对美国的战争。
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打开了隔绝已久的中美交往的大门。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发表联合公报,宣告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1978年12月16日,中美发表《中美建交公报》,宣布两国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1979年3月,美国国会违反《中美建交公报》,通过干涉中国内政的《与台湾关系法》。
1979年7月,中美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为期3年的中美贸易关系协定。
——摘编自陶文钊、何兴强《中美关系史》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报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需有史实依据。)
【模拟测试】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详解】新中国成立之前,毛泽东提出“不必要忙于帝国主义承认”,这一方针与此后另起炉灶相关,即指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必须取消,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必须实现,B项正确;A项夸大了“不承认”方针的重要性,排除A项;“不承认”的方针延缓了和西方国家的关系,而且当时正处于解放战争时期,C项与“不承认”方针无关,排除C项;“不承认”方针和并未体现出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排除D项。
2.【答案】A
【详解】根据“我们同意在海南岛上为你们建立一个橡胶园,但是我们建议你们提供必要的贷款、机器和技术援助,由我们自己来建立和经营这个橡胶园,我们将给你们运去橡胶,作为对你们这种帮助的报酬。”可得出中国一方面要借助苏联的帮助,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另一方面也不想受制于苏联,因此只要苏联提供必要的贷款援助即可,反映出中国坚持“一边倒”与独立自主的统一,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针对 西方的封锁,排除B项;中国政府并没有追随苏联的工业化,排除C项;若即若离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
3.【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外交政策”属于“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这一外交政策清除了列强在华一切特权,从而维护了中国外交的独立自主,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C项正确;外国在华正当经济权益没有收回,排除A项;不承认旧政府建立的一切屈辱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排除B项;否定了旧中国不平等外交属于“另起炉灶”,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
4.【答案】A
【详解】根据“一致通过了致联合国书、关于期鲜问题的决议、关于民族独立问题的决议、加紧争取五大国缔结和平公约运动等决议。”可得出这些外交活动,积极倡导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有助于塑造新中国和平形象,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非洲国家,排除B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于1953年,排除C项;朝鲜问题并没有在这次会议中得到和平解决,排除D项。
5.【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外交政策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中国和印度以及国际社会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认可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各国共同的利益以及价值取向,C是最根本的原因,C项正确;ABD选项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排除ABD项。
6.【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朝鲜战争(1950.10~1953.7)让周边国家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在致力于缓和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大背景下,影响到我国在1953年12月与印度代表团谈判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C项正确;极大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壮大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力量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AB项;“求同存异”原则是我国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的原则,目的是缓和与会国关系,推进万隆会议顺利进行,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7.【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面临帝国主义包围和威胁,为了打破外交困境,保护新生的政权,中国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共同应对美国的威胁,中苏两国能够签订该条约的重要因素是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有趋同性,B项正确;日本没有加入北约,排除A项;中苏结盟是应对美国的威胁,不是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遭到破坏,排除C项;D项是完全说法过于绝对,且合作互信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新时期形成,排除D项。
8.【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此次会议是万隆会议,它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在会议召开期间,美国干扰万隆会议,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圆满结束。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加强联系,进一步推动中国外交取得新进展,A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成为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标志,排除B项;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外交上获得划时代的胜利,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日内瓦会议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9.【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64年中法建交标志着中国加强同西欧国家关系的一个重大突破,冲破了西方国家对华封锁,B项正确;AC项都是中法建立外交关系的影响,但不是最优选项,排除AC项;材料强调中法建立的外交关系的影响,与体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无关,排除D项。
10.【答案】A
【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战争中处于劣势,被迫采取“收缩战略”,并寻求改善与中国的关系,题干中的信息“修改禁止购买中国商品的外国资产条例”即是其体现,这主要说明了“国家利益决定外交关系走向”,A项正确;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题干中的信息同时也反映了美国对华政策的松动,这有利于改善中国外交环境,但并非材料主旨,排除C项、D项。
11.【答案】B
【详解】据题意可知,中美恢复了大使级会谈,尼克松表达要访问中国的意愿,《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的主张对美国表达善意,这都说明中美关系出现缓和迹象,B项正确;美国虽然缓和与中国的关系,但并没有放弃遏制中国的政策,排除A项;中国与美国缓和关系不属于革命外交,排除C项;中美没有结成统一战线,排除D项。
12.【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初,基辛格、尼克松先后访华,引发了苏联的强烈反应”,可知20世纪70年代初,美苏处于争霸态势,中苏关系处于对抗状态,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引起苏联的敌视,说明中美关系正常化对旧国际关系格局的冲击,B项正确;美国改善与中国关系主要是基于美国的国家利益,排除A项;第三世界和西欧、日本的崛起,说明美苏并未平分世界,排除C项;改革开放后中苏关系才逐渐正常化,排除D项。
13.【答案】D
【详解】根据“此事引起周恩来的高度重视,他指示魔术师颜金在随后的联谊晚会上以障眼法的方式从该外交官的公文包中巧取九龙杯。”可得出中国外交即要处理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又不能反买喝到扩大化,因此体现出了灵活性,D项正确;A项夸大了,排除A项;B项太绝对,排除B项;材料与“和平演变”无关,排除C项。
14.【答案】D
【详解】从“一条线”到“全方位”的外交政策,主要是基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局,立足于立足于时代环境的最新形势,D项正确;中国没有参加不结盟,排除A项; 这一转变受改革开放的影响,而不是其原因,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排除C项。
15.【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所给时间1974年及《人民日报》刊登的文章“引起了劳动人民的愤慨......这正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和反动性的表现。”说明人们还是不太能接受资本主义制度,D项正确;材料时间是1974年,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引起了劳动人民的愤慨。”体现不出中美两国之间,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1972年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可知文化大革命没有阻断中国外交的突破,排除C项。
16.【答案】C
【详解】中美关系缓和突破了世界他国与中国建交瓶颈,C项正确;基辛格秘密访华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前奏,排除A项;重返联合国体现中国国力增强受到世界各国重视是一方面,不是关键,排除B项;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排除D项。
17.【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为第一阶段,基本以革命为视角;此后为第二阶段,大致以发展为视角”可知,中国由意识形态外交转向重视国家发展的外交,说明中国对自身和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B项正确;两个阶段的外交政策都是中国独立自主外交的表现,排除A项;外交政策依据国家利益进行调整,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18.【答案】D
【详解】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本国的国家利益,因此,当时对外政策的调整为经济建设营造了稳定的外部环境,D项正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5年9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发表重要讲话中提出的治国理政方针理论,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使中国肩负起重建世界秩序的使命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项;稳固了中国在联合国里的大国地位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
19.【答案】B
【详解】由题干中的'“独立自主”、“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决不依附于任何一个超级大国”等信息可知,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方针是对前期外交政策中与苏联结盟的反思,B项正确;中国外交政策在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就已经成熟了,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新时期的外交政策是适应了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而进行的调整,并没有发生战略性改变,依然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排除C项;题干是在强调新时期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地位,而不是致力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排除D项。
20.【答案】B
【详解】根据“中菲建交45周年”可知中国和菲律宾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5年,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外交关系取得突破的时期,这一时期中美关系实行了正常化,B项正确;万隆会议召开是在1955年,排除A项;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是在1967年,排除C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排除D项。
21.【答案】D
【详解】材料仅反映了我国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的表现,没有体现“多边”的信息,D项正确,排除A项;我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与外交上的“不结盟”无关,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判断无关,排除BC项。故选D项。
22.【答案】B
【详解】依据材料“在支持中国的28票中,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占26票”可知发展中国家与中国关系密切,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多边外交取得重大成就,排除A项;20世纪70年代打破了西方的外交孤立,排除C项;“被世界多数国家所认可”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23.【答案】C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中国开始通过承办大型国际活动如世博会、世园会、奥运会等方法,使世界对中国的印象正向好的方面改变,这说明中国公共外交的效力作用明显,公共外交成为提升中国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的重要途径,C项正确;材料中的外交行为属于公共外交,“多样化”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中的举措反映了新时代大国外交的推进,B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D项。
24.【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2015-2019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整体不断增加,说明“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联系,C项正确;改革开放后,我国就实施了国内企业“走出去”战略,排除A项;仅凭材料无法得出中国与发达国家经济合作削弱,排除B项;“一带一路”实现的是国家间的经济合作,而不是区域经济集团化,排除D项。故选C项。
二、材料分析题
25.
【答案】(1)背景:中国: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美国:美苏冷战,美国处于劣势;越南战争,美国进退维谷。
世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答出三方面即可。)
(2)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新阶段;为两国间的交流和合作开辟了道路;使中国战略地位空前提高;改变了国际格局。(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3)外交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的外交原则。(答出其中二点即可)
政治前提:一个中国的原则。
【详解】(1)背景:结合所学知识,《中美联合公报》发表的时间是1972年,因此背景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美苏冷战,美国处于劣势;越南战争,美国进退维谷。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2)结合所学知识,中美建交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新阶段;根据材料“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可分析出为两国间的交流和合作开辟了道路;根据材料“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结合所学知识,使中国战略地位空前提高;根据材料“双方认为,中美关系正常化不仅符合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的利益,而且有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事业。”结合所学知识可分析出改变了国际格局。
(3)根据材料“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可分析出体现的外交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的外交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政治前提是一个中国的原则。
26.
【答案】(1)特点:国际法主体增加;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主义国际秩序);国际法的适用范围(领域和内容)扩大;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提高。
因素:民族国家的发展和殖民体系的瓦解;国际经济、文化交往的加深;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重建;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法观念的发展。
(2)变化:从被迫遵守到主动参与,成为国际秩序的参与者、维护者和建设者。
意义:反映了全人类的普遍愿望;指明了新时代国际法的方向与目标;为国际法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新的价值目标。
【详解】(1)当代国际法发展的新特点,根据“国际组织大量出现,使国际法中出现了全新的关于国际组织和机构的法律体系”可以看出国际法主体增加;根据“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一整套国际规则体系,才逐渐成为整个国际社会的行为规则”可以看出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根据“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修改调整外国投资、开发和其他部分的国际法内容”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提高;根据“还产生了许多国际法的新分支,比如航空法、外空法、国际环境保护法等”可以看出国际法的适用范围(领域和内容)扩大。其形成的主要因素,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内容从民族国家的发展和殖民体系的瓦解、国际经济文化交往的加深、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重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际法观念的发展等方面来回答。
(2)近现代中国在国际法体系中地位的变化,根据“但中国等亚非国家非但没有成为国际法体系中正常的平等一员,反而随着主权被侵害不断沦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和“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国际法治的坚定维护者和建设者”等信息可以看出,从被迫遵守到主动参与,成为国际秩序的参与者、维护者和建设者。“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推动国际法发展的积极意义,根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契合当代国际法发展大势,为国际法指明了以人类为中心、以人类社会整体利益和共同的前途命运为依归的新的价值目标”可以看出反映了全人类的普遍愿望、指明了新时代国际法的方向与目标、为国际法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新的价值目标。
三、论述题
27.
【答案】示例:论题: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大国,两国关系的演变直接反映了世界格局的变动。
论述:1949—1960年,这一时期美国敌视新中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面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了政治上孤立、军事上威胁、经济上封锁等全面敌视的政策。在两大阵营对峙的背景下,中美两国关系逐渐恶化。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进一步插手台湾问题,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中美关系处于冰点。
1960—1971年,这一时期两极格局面临挑战,出现多极化趋势,中美持续对峙但有些许缓和。20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格局出现诸多新的变化:欧洲逐渐联合,中苏关系恶化,不结盟运动如火如荼。在此背景下,中美两国关系有所缓和,但是美国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敌视中国的政策,中国也实行“两个拳头出击”的政策,反美反苏。
1972—1979年,这一时期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但偶有波折。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两国关系的转变都有其实际的考虑:从美方看是因为其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受越南战争的拖累、经济危机的打击等;从中国的视角看,改善与美国的关系,既有利于集中精力应对苏联的威胁,也有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1949年以后的中美关系史,就是世界格局不断变化的历史。
【详解】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根据题意,学生需要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报定一个论题,进行简要阐述。根据材料可知中美两国的关系变化是在两级格局的背景之下发展的,确定论题: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大国,两国关系的演变直接反映了世界格局的变动。论述:结合材料,以时间为线索,进行论述。如1949—1960年,这一时期美国敌视新中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面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了政治上孤立、军事上威胁、经济上封锁等全面敌视的政策。在两大阵营对峙的背景下,中美两国关系逐渐恶化。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进一步插手台湾问题,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中美关系处于冰点。1960—1971年,这一时期两极格局面临挑战,出现多极化趋势,中美持续对峙但有些许缓和。20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格局出现诸多新的变化:欧洲逐渐联合,中苏关系恶化,不结盟运动如火如荼。在此背景下,中美两国关系有所缓和,但是美国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敌视中国的政策,中国也实行“两个拳头出击”的政策,反美反苏。1972—1979年,这一时期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但偶有波折。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两国关系的转变都有其实际的考虑:从美方看是因为其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受越南战争的拖累、经济危机的打击等;从中国的视角看,改善与美国的关系,既有利于集中精力应对苏联的威胁,也有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1949年以后的中美关系史,就是世界格局不断变化的历史。
B:教师版(模拟试题后附答案解析)
【模拟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福建福州2022三模]在1949年1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在谈到外交问题时,毛泽东说:“现在……不必要忙于帝国主义承认。”会后,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把“不承认”方针固定下来。这一方针
A.奠定了新中国外交的基石 B.与“另起炉灶”一脉相承
C.有利于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D.体现了“一边倒”的政策
【答案】B
【详解】新中国成立之前,毛泽东提出“不必要忙于帝国主义承认”,这一方针与此后另起炉灶相关,即指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必须取消,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必须实现,B项正确;A项夸大了“不承认”方针的重要性,排除A项;“不承认”的方针延缓了和西方国家的关系,而且当时正处于解放战争时期,C项与“不承认”方针无关,排除C项;“不承认”方针和并未体现出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排除D项。
2.[江苏睢宁2022五模]新中国成立初期,斯大林曾致电中国领导人:“要划出一块合适的地方来给我们建立一个橡胶种植园。”然而他得到的回复是:我们同意在海南岛上为你们建立一个橡胶园,但是我们建议你们提供必要的贷款、机器和技术援助,由我们自己来建立和经营这个橡胶园,我们将给你们运去橡胶,作为对你们这种帮助的报酬。这主要反映出中国政府
A.坚持“一边倒”与独立自主的统一 B.借助苏联以打破西方封锁
C.追随和配合苏联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D.与社会主义阵营若即若离
【答案】A
【详解】根据“我们同意在海南岛上为你们建立一个橡胶园,但是我们建议你们提供必要的贷款、机器和技术援助,由我们自己来建立和经营这个橡胶园,我们将给你们运去橡胶,作为对你们这种帮助的报酬。”可得出中国一方面要借助苏联的帮助,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另一方面也不想受制于苏联,因此只要苏联提供必要的贷款援助即可,反映出中国坚持“一边倒”与独立自主的统一,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针对 西方的封锁,排除B项;中国政府并没有追随苏联的工业化,排除C项;若即若离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
3.[宁夏银川2022四模]1949年,人民政府废除了帝国主义利用不平等条约获取的在中国的经济特权,收回长期被帝国主义盘踞的中国海关,实行对外贸易的管制和对外汇的管理。这一外交政策( )
A.收回了外国在华经济权益 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地位
C.巩固了新中国独立和主权 D.否定了旧中国不平等外交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外交政策”属于“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这一外交政策清除了列强在华一切特权,从而维护了中国外交的独立自主,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C项正确;外国在华正当经济权益没有收回,排除A项;不承认旧政府建立的一切屈辱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排除B项;否定了旧中国不平等外交属于“另起炉灶”,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
4.[江苏南通2022四模]1952年,在宋庆龄、李四光等人邀请下,来自太平洋沿岸37个国家的代表齐聚北京,参加“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一致通过了致联合国书、关于期鲜问题的决议、关于民族独立问题的决议、加紧争取五大国缔结和平公约运动等决议。上述外交活动
A.有助于塑造新中国和平形象 B.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交往
C.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宗旨 D.推动了朝鲜问题和平解决
【答案】A
【详解】根据“一致通过了致联合国书、关于期鲜问题的决议、关于民族独立问题的决议、加紧争取五大国缔结和平公约运动等决议。”可得出这些外交活动,积极倡导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有助于塑造新中国和平形象,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非洲国家,排除B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于1953年,排除C项;朝鲜问题并没有在这次会议中得到和平解决,排除D项。
5.[江苏徐州新沂2022模拟]1953年12月,中印两国政府就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北京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解决中印关系的五项原则,这五项原则之后受到亚非各国人民的普遍赞同,同时获得了国际上的广泛好评,被称为“亚洲的宪章”。“五项原则”有如此反响缘于( )
A.新中国的外交逐渐走向成熟 B.中印之间的问题具有代表性
C.符合各国共同利益及价值取向 D.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发展变化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外交政策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中国和印度以及国际社会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认可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各国共同的利益以及价值取向,C是最根本的原因,C项正确;ABD选项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排除ABD项。
6.[重庆八中2022全真模拟]有学者认为:“在朝鲜战争中,中国领导人虽然赢得了广大新独立国家甚至有力对手美国的敬重,但也让周边国家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从而使中国的领导人不得不做出某些改变。”该学者旨在说明朝鲜战争
A.极大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B.壮大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力量
C.推动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D.促进“求同存异”原则的提出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朝鲜战争(1950.10~1953.7)让周边国家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在致力于缓和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大背景下,影响到我国在1953年12月与印度代表团谈判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C项正确;极大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壮大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力量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AB项;“求同存异”原则是我国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的原则,目的是缓和与会国关系,推进万隆会议顺利进行,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7.[天津七校联考2022二模]《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中苏两国能够签订该条约的重要因素是( )
A.日本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遏制苏联B.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有趋同性
C.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遭到破坏D.合作互信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完全形成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面临帝国主义包围和威胁,为了打破外交困境,保护新生的政权,中国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共同应对美国的威胁,中苏两国能够签订该条约的重要因素是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有趋同性,B项正确;日本没有加入北约,排除A项;中苏结盟是应对美国的威胁,不是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遭到破坏,排除C项;D项是完全说法过于绝对,且合作互信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新时期形成,排除D项。
8.[江苏海安南京2022模拟]某次国际会议,美国要求有关国家派亲美人士参加会议,并敦促他们在会议上发表反共讲话。美国试图以反共观点冲击会议的反殖主题,迫使与会各国陷于意识形态的争论之中,达到削弱中国影响的目的。此次会议
A.进一步推动中国外交取得新进展 B.成为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标志
C.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此次会议是万隆会议,它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在会议召开期间,美国干扰万隆会议,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圆满结束。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加强联系,进一步推动中国外交取得新进展,A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成为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标志,排除B项;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外交上获得划时代的胜利,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日内瓦会议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9.[天津河西2022一模]1964年1月,中法同时发布联合公报,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商定在3个月内任命大使。”短短的两句话,却犹如“外交核爆炸”一样在国际上引起了连锁反应。正如国际政论家所说:“法国不管美国的公开威胁和抗议而承认人民中国,给了美国一记响亮的耳光。”由此看出,中法建交( )
A.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B.冲破了西方国家对华封锁
C.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D.体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64年中法建交标志着中国加强同西欧国家关系的一个重大突破,冲破了西方国家对华封锁,B项正确;AC项都是中法建立外交关系的影响,但不是最优选项,排除AC项;材料强调中法建立的外交关系的影响,与体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无关,排除D项。
10.[海南海口2022二模]1969年,美国决定修改禁止购买中国商品的外国资产条例,允许在国外旅行或居住的美国人购买少量中国商品,以非商业性进口目的进入美国。这主要说明
A.国家利益决定外交关系走向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美国对华政策已经有所松动 D.中国外交环境有所改善
【答案】A
【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战争中处于劣势,被迫采取“收缩战略”,并寻求改善与中国的关系,题干中的信息“修改禁止购买中国商品的外国资产条例”即是其体现,这主要说明了“国家利益决定外交关系走向”,A项正确;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题干中的信息同时也反映了美国对华政策的松动,这有利于改善中国外交环境,但并非材料主旨,排除C项、D项。
11.[湖北黄冈2022三模]下表是关于1970年中美关系的记述。据此可知
时间 事件
1970年1月20日 中美恢复大使级会谈
1970年10月初 尼克松向《时代》周刊的记者说;“如果说我在死以前有什么事情想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
1970年12月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毛泽东的一句话;全世界人民包括美国人民都是我们的朋友
A.美国放弃了遏制中国的政策 B.中美关系出现缓和迹象
C.中国革命外交取得重大成果 D.中美结成反苏统一战线
【答案】B
【详解】据题意可知,中美恢复了大使级会谈,尼克松表达要访问中国的意愿,《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的主张对美国表达善意,这都说明中美关系出现缓和迹象,B项正确;美国虽然缓和与中国的关系,但并没有放弃遏制中国的政策,排除A项;中国与美国缓和关系不属于革命外交,排除C项;中美没有结成统一战线,排除D项。
12.[广东深圳2022模拟(一)]20世纪70年代初,基辛格、尼克松先后访华,引发了苏联的强烈反应。《真理报》发表评论说:北京正在利用“美国牌”努力加剧美苏对抗,其主要考虑并不在外交关系的正常化,而是想实现其更大的权力目标。苏联军队报纸《红星报》则猜测,美、日、中三国正在逐渐形成一个集团。这说明( )
A.美国力图抵消苏联对中国的威胁 B.中美关系改善冲击了世界旧格局
C.美苏两家平分世界的时代结束 D.苏联加快中苏关系正常化步伐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初,基辛格、尼克松先后访华,引发了苏联的强烈反应”,可知20世纪70年代初,美苏处于争霸态势,中苏关系处于对抗状态,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引起苏联的敌视,说明中美关系正常化对旧国际关系格局的冲击,B项正确;美国改善与中国关系主要是基于美国的国家利益,排除A项;第三世界和西欧、日本的崛起,说明美苏并未平分世界,排除C项;改革开放后中苏关系才逐渐正常化,排除D项。
13.[湖北部分重点中学2022模拟]1971年3月25日,在上海衡山饭店招待罗马尼亚外交代表团的晚宴上,该国一名34岁的外交官竟然私拿了一个国宝级的饮具九龙杯;此事引起周恩来的高度重视,他指示魔术师颜金在随后的联谊晚会上以障眼法的方式从该外交官的公文包中巧取九龙杯。据此可知
A.当时的中罗两国关系出现严重裂痕B.中国魔术在外交领域具有决定作用
C.美“和平演变”影响罗马尼亚外交D.中国外交兼具务实性和灵活性特质
【答案】D
【详解】根据“此事引起周恩来的高度重视,他指示魔术师颜金在随后的联谊晚会上以障眼法的方式从该外交官的公文包中巧取九龙杯。”可得出中国外交即要处理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又不能反买喝到扩大化,因此体现出了灵活性,D项正确;A项夸大了,排除A项;B项太绝对,排除B项;材料与“和平演变”无关,排除C项。
14.[安徽师大附中2022适应考]1972年,我国提出了“一条线”的外交战略,表示要建立包括美国在内的共同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国际统一战线。七十年代末,又提出了“全方位”的外交战略,即致力于全方位地发展和改善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这一时期外交政策的转变
A.旨在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B.促进了改革开放时代的到来
C.说明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 D.立足于时代环境的最新形势
【答案】D
【详解】从“一条线”到“全方位”的外交政策,主要是基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局,立足于立足于时代环境的最新形势,D项正确;中国没有参加不结盟,排除A项; 这一转变受改革开放的影响,而不是其原因,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排除C项。
15.[浙江金丽衢十二校2022二联]1974年9月4日,《人民日报》刊登了《牛奶为什么会倒掉》一文。文中指出:“不久前,美国加利福尼亚的阿特西亚牛奶公司,把三万八千多加仑的鲜牛奶倒进臭水沟,引起了劳动人民的愤慨。……这正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和反动性的表现。”该文反映了
A.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的社会现象 B.中美两国之间仍然存在着敌对关系
C.文化大革命阻断了中国外交的突破 D.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矛盾斗争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所给时间1974年及《人民日报》刊登的文章“引起了劳动人民的愤慨......这正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和反动性的表现。”说明人们还是不太能接受资本主义制度,D项正确;材料时间是1974年,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引起了劳动人民的愤慨。”体现不出中美两国之间,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1972年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可知文化大革命没有阻断中国外交的突破,排除C项。
16.[湖北黄石2022一模]“西德在1972年10月断绝了与台湾的外交关系,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分别在1972年12月和1973年1月、西班牙在1973年3月、马来西亚在1974年5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相形之下,台湾越来越孤立。到1988年10月,它只同23个国家保持着外交关系。”这些事件的发生,其关键是
A.基辛格秘密访华 B.中国重返联合国
C.中美关系的缓和 D.中日邦交正常化
【答案】C
【详解】中美关系缓和突破了世界他国与中国建交瓶颈,C项正确;基辛格秘密访华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前奏,排除A项;重返联合国体现中国国力增强受到世界各国重视是一方面,不是关键,排除B项;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排除D项。
17.[天津河北2022二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史可简略划分为两大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为第一阶段,基本以革命为视角;此后为第二阶段,大致以发展为视角。这充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
A.两个阶段的外交政策存在根本性区别 B.对自身和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
C.外交政策依据国际形势变化进行调整 D.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为第一阶段,基本以革命为视角;此后为第二阶段,大致以发展为视角”可知,中国由意识形态外交转向重视国家发展的外交,说明中国对自身和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B项正确;两个阶段的外交政策都是中国独立自主外交的表现,排除A项;外交政策依据国家利益进行调整,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18.[贵州贵阳2022二模]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指出:尽管国际局势不太平,但总体形势是和平与发展,故我们的外交应该向全方位转变。基于这种认识重新阐释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调整了此前的外交策略。当时对外政策的调整
A.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贡献B.使中国肩负起重建世界秩序的使命
C.稳固了中国在联合国里的大国地位D.为经济建设营造了稳定的外部环境
【答案】D
【详解】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本国的国家利益,因此,当时对外政策的调整为经济建设营造了稳定的外部环境,D项正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5年9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发表重要讲话中提出的治国理政方针理论,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使中国肩负起重建世界秩序的使命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项;稳固了中国在联合国里的大国地位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
19.[湖北2022考前押题密卷]1982年,邓小平在致十二大开幕词中说:“中国人民珍惜自己经过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198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中国决不依附于任何一个超级大国,也决不同它们任何一方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这表明新时期
A.中国的外交政策日趋成熟 B.对前期外交政策进行反思
C.外交方针实行战略性改变 D.确立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B
【详解】由题干中的'“独立自主”、“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决不依附于任何一个超级大国”等信息可知,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方针是对前期外交政策中与苏联结盟的反思,B项正确;中国外交政策在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就已经成熟了,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新时期的外交政策是适应了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而进行的调整,并没有发生战略性改变,依然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排除C项;题干是在强调新时期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地位,而不是致力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排除D项。
20.[广东汕头2022三模]2020年6月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互致贺电,庆祝中非建交45周年,双方回顾了建交后中菲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历程,表达了加强两国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共同意愿。中菲建交的历史背景是
A.万隆会议的成功召开 B.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C.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答案】B
【详解】根据“中菲建交45周年”可知中国和菲律宾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5年,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外交关系取得突破的时期,这一时期中美关系实行了正常化,B项正确;万隆会议召开是在1955年,排除A项;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是在1967年,排除C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排除D项。
21.[江西2023第一次摸底]自1990年以来的32年中.中国军队已先后参加了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官兵近5万人次:中国维和官兵的足迹遍布柬埔寨、刚果(金)、利比里亚、苏丹、黎巴嫩、塞浦路斯、南苏丹、马里、中非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说明,中国( )
A.重视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严格遵守和执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C.对战争与和平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判断D.逐步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答案】D
【详解】材料仅反映了我国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的表现,没有体现“多边”的信息,D项正确,排除A项;我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与外交上的“不结盟”无关,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判断无关,排除BC项。故选D项。
22.[青海海东2022一模]在2004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第60届会议上,中国第11次挫败西方一些国家的反华议案,在支持中国的28票中,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占26票,其中亚洲10国,非洲15国,拉美1国,其他两国是俄罗斯和乌克兰。这反映出当代中国
A.多边外交取得重大成就 B.与发展中国家关系密切
C.打破了西方的外交孤立 D.被世界多数国家所认可
【答案】B
【详解】依据材料“在支持中国的28票中,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占26票”可知发展中国家与中国关系密切,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多边外交取得重大成就,排除A项;20世纪70年代打破了西方的外交孤立,排除C项;“被世界多数国家所认可”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23.[山东泰安2022全真模拟]近年来,中国开始通过承办世博会、世园会、冬奥会等诸多大型国际活动,让更广泛的受众认识了日新月异的中国,塑造一个和蔼可亲,有着古老文明和灿烂文化以及强大的现代工业和科技能力的国家形象。这一举措反映出
A.我国多样化的外交政策 B.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形成
C.新时代大国外交的推进 D.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答案】C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中国开始通过承办大型国际活动如世博会、世园会、奥运会等方法,使世界对中国的印象正向好的方面改变,这说明中国公共外交的效力作用明显,公共外交成为提升中国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的重要途径,C项正确;材料中的外交行为属于公共外交,“多样化”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中的举措反映了新时代大国外交的推进,B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D项。
24.[海南海口2022诊断]如图为2015—2019年中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变化示意图(单位:亿美元)。据此可知,“一带一路”战略
A.开启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 B.削弱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经济合作
C.密切了中国与参与国的经济联系 D.促进了区域经济集团化迅速发展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2015-2019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整体不断增加,说明“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联系,C项正确;改革开放后,我国就实施了国内企业“走出去”战略,排除A项;仅凭材料无法得出中国与发达国家经济合作削弱,排除B项;“一带一路”实现的是国家间的经济合作,而不是区域经济集团化,排除D项。故选C项。
二、材料分析题
25.[河北唐山2022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首先,中美双方承认,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外交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
第二,在台湾问题上,中方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早已归还祖国;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美方声明:美国认识到“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确认最终从台湾撤走其全部军队和军事设施。
……
第六,双方同意,将通过不同渠道保持接触。双方相信,两国关系正常化不仅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利益,而且会对缓和亚洲及世界紧张局势作出贡献。
——摘编自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商定自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重申上海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并再次强调——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双方认为,中美关系正常化不仅符合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的利益,而且有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将于一九七九年三月一日互派大使并建立大使馆。
——摘编自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美联合公报》发表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建交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联合公报》和《中美建交公报》体现的中国外交原则,并说明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政治前提。
【答案】(1)背景:中国: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美国:美苏冷战,美国处于劣势;越南战争,美国进退维谷。
世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答出三方面即可。)
(2)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新阶段;为两国间的交流和合作开辟了道路;使中国战略地位空前提高;改变了国际格局。(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3)外交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的外交原则。(答出其中二点即可)
政治前提:一个中国的原则。
【详解】(1)背景:结合所学知识,《中美联合公报》发表的时间是1972年,因此背景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美苏冷战,美国处于劣势;越南战争,美国进退维谷。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2)结合所学知识,中美建交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新阶段;根据材料“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可分析出为两国间的交流和合作开辟了道路;根据材料“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结合所学知识,使中国战略地位空前提高;根据材料“双方认为,中美关系正常化不仅符合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的利益,而且有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事业。”结合所学知识可分析出改变了国际格局。
(3)根据材料“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可分析出体现的外交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的外交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政治前提是一个中国的原则。
26.[江苏2022押题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际法的起源可追潮到16、17世纪,和民族国家的兴起同时产生。1648年缔结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确认了国家主权、主权平等的根本原则,确立了主权国家在国际法中的核心地位。伴随着殖民扩张,国际法中所包括的思想和价值被欧洲列强带到世界的其他地方。但中国等亚非国家非但没有成为国际法体系中正常的平等一员,反而随着主权被侵害不断沦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直到二战之后,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一整套国际规则体系,才逐渐成为整个国际社会的行为规则,构成了当代国际法。国际组织大量出现,使国际法中出现了全新的关于国际组织和机构的法律体系。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修改调整外国投资、开发和其他部分的国际法内容,国际法出现了一个新兴的分支-国际经济法。同时,还产生了许多国际法的新分支,比如航空法、外空法、国际环境保护法等。
——摘编自周忠海《国际法史与国际法的发展》
材料二 中国坚定捍卫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以建设性姿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已参加了几乎所有普遍性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500多项国际公约和2万多项双边条约,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国际法治的坚定维护者和建设者。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契合当代国际法发展大势,为国际法指明了以人类为中心、以人类社会整体利益和共同的前途命运为依归的新的价值目标。
——摘编自徐宏《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国际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代国际法发展的新特点,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中国在国际法体系中地位的变化,说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推动国际法发展的积极意义。
【答案】(1)特点:国际法主体增加;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主义国际秩序);国际法的适用范围(领域和内容)扩大;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提高。
因素:民族国家的发展和殖民体系的瓦解;国际经济、文化交往的加深;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重建;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法观念的发展。
(2)变化:从被迫遵守到主动参与,成为国际秩序的参与者、维护者和建设者。
意义:反映了全人类的普遍愿望;指明了新时代国际法的方向与目标;为国际法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新的价值目标。
【详解】(1)当代国际法发展的新特点,根据“国际组织大量出现,使国际法中出现了全新的关于国际组织和机构的法律体系”可以看出国际法主体增加;根据“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一整套国际规则体系,才逐渐成为整个国际社会的行为规则”可以看出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根据“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修改调整外国投资、开发和其他部分的国际法内容”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提高;根据“还产生了许多国际法的新分支,比如航空法、外空法、国际环境保护法等”可以看出国际法的适用范围(领域和内容)扩大。其形成的主要因素,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内容从民族国家的发展和殖民体系的瓦解、国际经济文化交往的加深、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重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际法观念的发展等方面来回答。
(2)近现代中国在国际法体系中地位的变化,根据“但中国等亚非国家非但没有成为国际法体系中正常的平等一员,反而随着主权被侵害不断沦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和“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国际法治的坚定维护者和建设者”等信息可以看出,从被迫遵守到主动参与,成为国际秩序的参与者、维护者和建设者。“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推动国际法发展的积极意义,根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契合当代国际法发展大势,为国际法指明了以人类为中心、以人类社会整体利益和共同的前途命运为依归的新的价值目标”可以看出反映了全人类的普遍愿望、指明了新时代国际法的方向与目标、为国际法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新的价值目标。
三、论述题
27.[江苏徐州2022考前押题密卷(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美关系大事记
1950年9月,在美国操纵下,第五届联大否决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从提案。
1950年10月8日,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
1961年,肯尼迪政府对中国采取了微小的缓和措施,如表示愿以优惠条件向中国出售粮食等。
1965年初,美国在华沙中美大使级会谈中声明:扩大轰炸仅限于北越,美国绝无意同中国作战。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申明:中国不会主动挑起对美国的战争。
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打开了隔绝已久的中美交往的大门。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发表联合公报,宣告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1978年12月16日,中美发表《中美建交公报》,宣布两国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1979年3月,美国国会违反《中美建交公报》,通过干涉中国内政的《与台湾关系法》。
1979年7月,中美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为期3年的中美贸易关系协定。
——摘编自陶文钊、何兴强《中美关系史》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报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需有史实依据。)
【答案】示例:论题: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大国,两国关系的演变直接反映了世界格局的变动。
论述:1949—1960年,这一时期美国敌视新中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面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了政治上孤立、军事上威胁、经济上封锁等全面敌视的政策。在两大阵营对峙的背景下,中美两国关系逐渐恶化。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进一步插手台湾问题,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中美关系处于冰点。
1960—1971年,这一时期两极格局面临挑战,出现多极化趋势,中美持续对峙但有些许缓和。20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格局出现诸多新的变化:欧洲逐渐联合,中苏关系恶化,不结盟运动如火如荼。在此背景下,中美两国关系有所缓和,但是美国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敌视中国的政策,中国也实行“两个拳头出击”的政策,反美反苏。
1972—1979年,这一时期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但偶有波折。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两国关系的转变都有其实际的考虑:从美方看是因为其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受越南战争的拖累、经济危机的打击等;从中国的视角看,改善与美国的关系,既有利于集中精力应对苏联的威胁,也有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1949年以后的中美关系史,就是世界格局不断变化的历史。
【详解】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根据题意,学生需要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报定一个论题,进行简要阐述。根据材料可知中美两国的关系变化是在两级格局的背景之下发展的,确定论题: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大国,两国关系的演变直接反映了世界格局的变动。论述:结合材料,以时间为线索,进行论述。如1949—1960年,这一时期美国敌视新中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面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了政治上孤立、军事上威胁、经济上封锁等全面敌视的政策。在两大阵营对峙的背景下,中美两国关系逐渐恶化。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进一步插手台湾问题,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中美关系处于冰点。1960—1971年,这一时期两极格局面临挑战,出现多极化趋势,中美持续对峙但有些许缓和。20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格局出现诸多新的变化:欧洲逐渐联合,中苏关系恶化,不结盟运动如火如荼。在此背景下,中美两国关系有所缓和,但是美国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敌视中国的政策,中国也实行“两个拳头出击”的政策,反美反苏。1972—1979年,这一时期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但偶有波折。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两国关系的转变都有其实际的考虑:从美方看是因为其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受越南战争的拖累、经济危机的打击等;从中国的视角看,改善与美国的关系,既有利于集中精力应对苏联的威胁,也有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1949年以后的中美关系史,就是世界格局不断变化的历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