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5.2.3社会行为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5.2.3社会行为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5.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0-22 22:46: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2.3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课题 社会行为 课型 新授
执教者 课时 1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本节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三节的内容。本节是在学习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动物的社会行为。 本节知识点清晰,一是社会行为的特征,二是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呈现的方式也很直观,主要是两幅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先观察再讨论总结,易于学生接受。内容看似简单,但要能让学生构建“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动物为了生存和繁衍种族,表现出复杂多样的动物行为特征”这一观点也不是容易的事。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观教学手段,认真组织教学,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这个基本的生物学观点。
学情分析 学生对动物的社会行为虽有一定的认识,但对社会行为的特征,以及群体中的信息交流是怎样进行的却知道的不多。所以教师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加强直观教学,提高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理解。
教学目标 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点。 2.阐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3.进行“蚂蚁的通讯”的探究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动物社会行为的主要特点。 2.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难点 进行探究“蚂蚁的通讯”的活动。
教学策略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具 教材 ,PPT
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视频:小蚂蚁齐心协力共同取食的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初步了解动物的社会行为。 教师讲解:地球上的动物种类繁多,各有各的生活方式,有独居的,也有营群体生活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你们知道有哪些动物是营群体生活的吗 2.这些群居动物内部不同成员之间是如何分工合作的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习动物学知识做引领和铺垫。 问题引导,探究新知 (一)动物群体生活的意义 1.展示蚂蚁、蜜蜂、猴子、鹿、羚羊、斑马和黑猩猩等动物图片。 2.提出问题: (1)上面展示的图片中,哪些动物是营群体生活的 (2)独狼见到野猪会逃跑,但群狼见到野猪就不怕,为什么 (3)动物营群体生活与单独生活相比,有什么特点 小组内讨论,交流汇报: (1)这些动物都是营群体生活的。 (2)狼是群居动物,捕食和防御会有分工。 (3)群体生活更易获得食物和防御天敌的侵袭,能有效地保证物种的繁衍。 设计意图:分析各种动物营群体生活的特点,归纳动物营群体生活是动物长期以来形成的对生存环境的适应。 引导学生归纳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强化概念,通过设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播放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如蚂蚁、蜜蜂)的录像片。提出问题: (1)生活在一个蚁巢中的蚂蚁外形都一样吗 它们不同的外形与其在群体生活中的作用有关系吗 (2)牧羊人管理羊群时,只要管好头羊就可以了,因为其他羊都会跟头羊走。说明羊群的群体间存在是什么关系 学生观看视频,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1)蚁巢中的蚂蚁外形不都是一样的。有关系。 (2)说明羊群中存在等级关系 师生总结: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三)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1.动物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交流。动物是如何交流的呢 2.黑长尾猴发现敌害时就会发出叫声,蜜蜂找到蜜源后,会在空中跳“8”字舞,指引同伴来采蜜。 提出问题: (1)这两种动物是如何进行信息交流的 (2)动物间的信息交流有什么意义 (3)动物中有哪些信息交流的方式 小组讨论交流,学生结合教材回答: (1)通过声音和动作进行信息交流。 (2)群体中的信息交流,有利于群体觅食、御敌和繁衍后代等。 (3)动物信息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光、气味、动作、声音等都可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资料分析,学生能意识到信息交流对于动 物群体生活和社会行为是必不可少的,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桥梁,同 时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 3.探究实验:蚂蚁的通讯 (1)首先引导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 (2)提出问题:蚂蚁是营群体生活的动物,它们是怎样进行通讯的 (3)作出假设: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 4.指导学生按照教材上的实验方法和步骤进行实验。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1)蚂蚁的通讯是依靠气味,还是触角 还是两者都有呢 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蚂蚁的通讯对于它们获取食物有什么意义 学生实验,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 (1)蚂蚁的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即利用嗅觉,嗅觉感受器分布在触角上。此外蚂蚁也能利用触角的触觉功能相互沟通。 (2)蚂蚁是营群体生活的,没有通讯,蚂蚁的个体间就无法取得联系,严重影响蚂蚁的生存。 设计意图:客观的评价,鼓励探究精神, 对新的创意给予肯定。分组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5.师生总结: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普遍存在。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能成为统一的 整体。 三、总结收获,形成体系 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互相补充,对本节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四、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归纳本节课知识的主要内容,交流自己通过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