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学案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两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学案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两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23 07:29: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同步学案(时空坐标+知识梳理+重难突破+模拟测试)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时空坐标】
【知识梳理】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1、历史背景(1)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口分布呈现 、小聚居、相互交错的格局。(2)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2、方案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问题,逐步明确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3、历程(1)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 》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2)1945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区域自治”。(3)1947年5月1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在内蒙古地区成立内蒙古自治区——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自治区(4)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5)1954年通过的《 》规定,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自治机关都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依法行使规定的自治权。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确立为我国的一项 政治制度;②1955年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③1958年3月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④1958年10月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⑤1965年9月成立西藏自治区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全面恢复和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以健康发展。2、表现(1)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 》正式颁布,以基本法律的形式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固定下来,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此被纳入法制轨道。(2)1990年中共中央提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 ”,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深刻阐述了中国各民族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3)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3、优势维护国家的集中统一,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 ( http: / / www.21cnjy.com )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三、中共十八大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1、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要求坚持各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族 ,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2、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贯 ( http: / / www.21cnjy.com )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 意识,加强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写入新修订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赋予民族工作新的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 【拓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背景【拓展】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平等是实现各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拓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1)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个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拓展】“三个离不开”思想既充分考虑了我国民族关系的历史因素,全面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的生动现实,又着眼于我国民族关系的长远发展充分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愿望,是新形势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指导原则【拓展】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比较【拓展】深刻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坚持党的领导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保证。(2)维护国家统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3)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要求。(4)依法治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方式。(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目标。
(第二课时)
【重难突破】
重点1 全面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力
中国制定一系列民族政策的依据
(1)基本依据:中国现阶段的国情
(2)直接依据: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处理民族关系的最基本要求及内容:民族平等是处理民族关系的最基本要求。在国家和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各族人民都享有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
4.实现民族平等的重要途径:要实现民族平等,需要加强各民族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了解各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民族情感,充分尊重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和语言等。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遵循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2)民族区域自治既保证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的事务,又保证了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巩固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大团结。
典例1[安徽寿县安丰2022检测]1952年,中国民族自治区的类型有如下三种:由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区;由一个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并包括个别人口很少的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区所建立的自治区;由几个或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联合建立的自治区。这表明,当时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作为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已正式确立
B.体现出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相结合
C.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专政全新局面
【答案】B
【详解】考查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通过采取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方式把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结合起来,目的是在维护国家统一前提下,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故B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正式确立是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上,故排除A项;当时社会主义制度尚未正式确立,故排除C项;D项指的是1954年宪法的颁布,故排除。
【模拟测试】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2022开学考]唐朝在西北边疆设羁縻府州,元明在西南地区采用土司制度,延至清代,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同时中央政府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便形成了“苗疆、回疆、蒙古、西藏”几大自治区域。新中国成立前后,逐步建立起系统完备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材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体现了“求同存异”的指导思想
B.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实践的成功结合
C.贯彻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历史的传承性
2.[安徽滁州2022开学考]建国初期《中国建设》杂志刊登了许多外国读者的反馈。一位印尼读者表示“今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中国的少数民族是如何在人民政府的治理下享有和平和繁荣”。一位印度读者写道“在新中国少数民族是如何平等地享有全部自由,还享有自由的区域去实现进步和繁荣。”这些反馈直接表明外国读者
A.赞赏新中国的民族政策 B.讴歌中国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C.认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认识到爱国统一战线的优越性
3.[甘肃天水2022检测]“(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新中国的这一“创造”
A.团结了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 B.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C.成为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是基层民主制度的成功实践
4.[ 安徽滁州2022摸底]1950年至1954年,在中央决策部署下,宁夏有计划地培养、提拔干部:省县两级主要在在职干部中吸收一些青年知识分子,区级吸收农村党员,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注重培养提拔一批少数民族干部,除在行政系统干部中物色外,也可吸收当地民主人士和少数民族中思想进步的人士。这表明党中央
A.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作为中心工作 B.对少数民族干部任用注重德才兼备
C.重视优化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整体结构 D.强调民族团结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5.[安徽皖南地区2022调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权力机关和一级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行使宪法规定的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依照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
A.是中央领导下的地方自治 B.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强调地方权利和义务的统 D.使地方享有高度自治权
6.[黑龙江鹤岗2022开学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大大缩小。各少数民族不仅能够在自治地方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而且能够平等参与国家事务并行使相关权利全国各民族更加团结。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是历史传统和现实条件的有机结合 B.促进新中国迅速实现政权的稳定
C.促使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了共同繁荣 D.有利于保障国家统一和民族进步
7.[安徽滁州2022摸底]1957年周恩来在谈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在各民族间增加隔阂,增加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的人就要搬家……所以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联邦制不利于各个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
C.在民族聚居区都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少数民族人民的要求
8.[安徽太湖2022开学考]1959年以来,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至今,西藏自治区人大已制定了150多个具有鲜明民族区域特色的法规和单行条例。这一事实表明
A.民族自治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B.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平等的表现
C.制定地方性法规是民族自治机关自治权的重要体现
D.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9.[青海西宁2022三模]70年前的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宣告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西藏地区的生产总值由1951年的1.29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902亿元,增长1400余倍,经济增速位居全国前列,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西藏地区取得如此成就主要得益于
A.政治协商制度的完善 B.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保障 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10.[河北邢台2022开学考]下表所示为第一届至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少数民族代表人数统计表。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这一时期我国
届别 第一届 第二届 第三届 第四届 第五届 第六届 第七届
时间 1954年 1959年 1964年 1975年 1978年 1983年 1988年
人大代表总数(人) 1225 1226 3040 2885 3497 2973 2973
少数民族代表人数(人) 178 179 372 270 381 405 445
少数民族代表占比(%) 14.5 14.6 12.2 9.4 10.9 13.6 14.9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逐渐健全 B.民族平等政策得到较好贯彻
C.人民当家做主地位日益提高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
【模拟测试】答案与解析
1.【答案】D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意在考查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准确理解。“求同存异”主要用于处理外交事务,A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B项错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政治协商制度的指导思想,C项错误。通过唐/明/清的历史经验可知D项正确。
2.【答案】A
【详解】根据“今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中国的少数民族是如何在人民政府的治理下享有和平和繁荣”“在新中国少数民族是如何平等地享有全部自由,还享有自由的区域去实现进步和繁荣。”可得出其赞赏的是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新中国的民族政策,故A项正确;材料与基层民主无关,排除B;材料中没有提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C;材料涉及的是民 族政策,而不是统一战线,排除D。
3.【答案】B
【详解】根据“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可以得出这一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它的推行有利于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统一,故B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正常制度无关,排除A;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C;民簇区域自治制度不是基层民主制度,排除D。
4.【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中“省县两级主要在在职干部中吸收一些青年知识分子,区级吸收农村党员,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注重培养提拔一批少数民族干部,除在行政系统干部中物色外,也可吸收当地民主人士和少数民族中思想进步的人士”可知,在党中央部署下,宁夏有计划的对省、县、区及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干部队伍进行优化,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A项排除;材料不能体现党中央对少数民族干部任用注重德才兼备,B项排除;材料未涉及民族团结,D项排除。
5.【答案】A
【详解】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权力机关和一级地方国家行政机关,说明民族自治机关是中央领导下的国家机关,A项正确;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地方的义务,排除C项;享有高度自治与实际不符,排除D项。
6.【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半个多世纪以来,民族间的发展差距缩小,保障了各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推动了民族间的团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成果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国家统一和民族进步,D选项正确;材料分析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历史传统和现实条件有机结合分析的是其原因,A选项错误;新中国政权“迅速稳定”与“半个多世纪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作用不符,B选项错误;少数民族地区实现共同繁荣,只是材料的部分内容,不是整个材料的主旨,C选项错误。
7.【答案】B
【详解】据“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矛盾,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的人就要搬家…所以我们…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利于民族团结,利于社会稳定,B正确;AC表述太绝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少数民族人民的要求”,排除D。
8.【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西藏自治区人大已制定了150多个具有鲜明民族区域特色的法规和单行条例”可知体现制定地方性法规是民族自治机关自治权的重要体现,C选项符合题意。民族自治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权的说法错误,A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平等的表现,B选项排除。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9.【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可知,从1951到2021年的七十年间,西藏地区的生产总值得到大幅度增长,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在西藏自治区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故C项正确;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B项与材料中时间不符;A、D两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10.【答案】B
【详解】由材料可知,第一届至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少数民族代表人数代表占比始终在10%左右,后期比例更高,说明民族平等政策得到较好贯彻,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少数民族代表的比例相对相对稳定,体现了民族平等政策,没有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逐渐健全和人民当家做主地位日益提高,排除A项、C项;材料没有体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过程,排除D项。
附:教师版
【时空坐标】
【知识梳理】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1、历史背景(1)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口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格局。(2)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2、方案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问题,逐步明确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3、历程(1)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2)1945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区域自治”。(3)1947年5月1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在内蒙古地区成立内蒙古自治区——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自治区(4)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5)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宪法》规定,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自治机关都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依法行使规定的自治权。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②1955年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③1958年3月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④1958年10月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⑤1965年9月成立西藏自治区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全面恢复和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以健康发展。2、表现(1)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以基本法律的形式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固定下来,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此被纳入法制轨道。(2)1990年中共中央提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深刻阐述了中国各民族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3)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3、优势维护国家的集中统一,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 ( http: / / www.21cnjy.com )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三、中共十八大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1、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要求坚持各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2、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贯 ( http: / / www.21cnjy.com )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写入新修订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共产党章程》,赋予民族工作新的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 【拓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背景【拓展】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平等是实现各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拓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1)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个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拓展】“三个离不开”思想既充分考虑了我国民族关系的历史因素,全面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的生动现实,又着眼于我国民族关系的长远发展充分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愿望,是新形势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指导原则【拓展】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比较【拓展】深刻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坚持党的领导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保证。(2)维护国家统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3)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要求。(4)依法治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方式。(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目标。
(第二课时)
【重难突破】
重点1 全面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力
中国制定一系列民族政策的依据
(1)基本依据:中国现阶段的国情
(2)直接依据: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处理民族关系的最基本要求及内容:民族平等是处理民族关系的最基本要求。在国家和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各族人民都享有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
4.实现民族平等的重要途径:要实现民族平等,需要加强各民族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了解各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民族情感,充分尊重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和语言等。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遵循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2)民族区域自治既保证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的事务,又保证了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巩固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大团结。
典例1[安徽寿县安丰2022检测]1952年,中国民族自治区的类型有如下三种:由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区;由一个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并包括个别人口很少的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区所建立的自治区;由几个或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联合建立的自治区。这表明,当时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作为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已正式确立
B.体现出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相结合
C.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专政全新局面
【答案】B
【详解】考查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通过采取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方式把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结合起来,目的是在维护国家统一前提下,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故B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正式确立是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上,故排除A项;当时社会主义制度尚未正式确立,故排除C项;D项指的是1954年宪法的颁布,故排除。
【模拟测试】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2022开学考]唐朝在西北边疆设羁縻府州,元明在西南地区采用土司制度,延至清代,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同时中央政府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便形成了“苗疆、回疆、蒙古、西藏”几大自治区域。新中国成立前后,逐步建立起系统完备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材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体现了“求同存异”的指导思想
B.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实践的成功结合
C.贯彻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历史的传承性
【答案】D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意在考查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准确理解。“求同存异”主要用于处理外交事务,A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B项错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政治协商制度的指导思想,C项错误。通过唐/明/清的历史经验可知D项正确。
2.[安徽滁州2022开学考]建国初期《中国建设》杂志刊登了许多外国读者的反馈。一位印尼读者表示“今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中国的少数民族是如何在人民政府的治理下享有和平和繁荣”。一位印度读者写道“在新中国少数民族是如何平等地享有全部自由,还享有自由的区域去实现进步和繁荣。”这些反馈直接表明外国读者
A.赞赏新中国的民族政策 B.讴歌中国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C.认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认识到爱国统一战线的优越性
【答案】A
【详解】根据“今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中国的少数民族是如何在人民政府的治理下享有和平和繁荣”“在新中国少数民族是如何平等地享有全部自由,还享有自由的区域去实现进步和繁荣。”可得出其赞赏的是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新中国的民族政策,故A项正确;材料与基层民主无关,排除B;材料中没有提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C;材料涉及的是民 族政策,而不是统一战线,排除D。
3.[甘肃天水2022检测]“(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新中国的这一“创造”
A.团结了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 B.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C.成为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是基层民主制度的成功实践
【答案】B
【详解】根据“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可以得出这一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它的推行有利于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统一,故B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正常制度无关,排除A;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C;民簇区域自治制度不是基层民主制度,排除D。
4.[ 安徽滁州2022摸底]1950年至1954年,在中央决策部署下,宁夏有计划地培养、提拔干部:省县两级主要在在职干部中吸收一些青年知识分子,区级吸收农村党员,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注重培养提拔一批少数民族干部,除在行政系统干部中物色外,也可吸收当地民主人士和少数民族中思想进步的人士。这表明党中央
A.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作为中心工作 B.对少数民族干部任用注重德才兼备
C.重视优化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整体结构 D.强调民族团结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中“省县两级主要在在职干部中吸收一些青年知识分子,区级吸收农村党员,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注重培养提拔一批少数民族干部,除在行政系统干部中物色外,也可吸收当地民主人士和少数民族中思想进步的人士”可知,在党中央部署下,宁夏有计划的对省、县、区及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干部队伍进行优化,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A项排除;材料不能体现党中央对少数民族干部任用注重德才兼备,B项排除;材料未涉及民族团结,D项排除。
5.[安徽皖南地区2022调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权力机关和一级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行使宪法规定的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依照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
A.是中央领导下的地方自治 B.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强调地方权利和义务的统 D.使地方享有高度自治权
【答案】A
【详解】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权力机关和一级地方国家行政机关,说明民族自治机关是中央领导下的国家机关,A项正确;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地方的义务,排除C项;享有高度自治与实际不符,排除D项。
6.[黑龙江鹤岗2022开学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大大缩小。各少数民族不仅能够在自治地方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而且能够平等参与国家事务并行使相关权利全国各民族更加团结。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是历史传统和现实条件的有机结合 B.促进新中国迅速实现政权的稳定
C.促使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了共同繁荣 D.有利于保障国家统一和民族进步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半个多世纪以来,民族间的发展差距缩小,保障了各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推动了民族间的团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成果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国家统一和民族进步,D选项正确;材料分析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历史传统和现实条件有机结合分析的是其原因,A选项错误;新中国政权“迅速稳定”与“半个多世纪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作用不符,B选项错误;少数民族地区实现共同繁荣,只是材料的部分内容,不是整个材料的主旨,C选项错误。
7.[安徽滁州2022摸底]1957年周恩来在谈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在各民族间增加隔阂,增加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的人就要搬家……所以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联邦制不利于各个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
C.在民族聚居区都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少数民族人民的要求
【答案】B
【详解】据“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矛盾,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的人就要搬家…所以我们…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利于民族团结,利于社会稳定,B正确;AC表述太绝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少数民族人民的要求”,排除D。
8.[安徽太湖2022开学考]1959年以来,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至今,西藏自治区人大已制定了150多个具有鲜明民族区域特色的法规和单行条例。这一事实表明
A.民族自治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B.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平等的表现
C.制定地方性法规是民族自治机关自治权的重要体现
D.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西藏自治区人大已制定了150多个具有鲜明民族区域特色的法规和单行条例”可知体现制定地方性法规是民族自治机关自治权的重要体现,C选项符合题意。民族自治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权的说法错误,A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平等的表现,B选项排除。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9.[青海西宁2022三模]70年前的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宣告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西藏地区的生产总值由1951年的1.29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902亿元,增长1400余倍,经济增速位居全国前列,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西藏地区取得如此成就主要得益于
A.政治协商制度的完善 B.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保障 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可知,从1951到2021年的七十年间,西藏地区的生产总值得到大幅度增长,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在西藏自治区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故C项正确;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B项与材料中时间不符;A、D两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10.[河北邢台2022开学考]下表所示为第一届至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少数民族代表人数统计表。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这一时期我国
届别 第一届 第二届 第三届 第四届 第五届 第六届 第七届
时间 1954年 1959年 1964年 1975年 1978年 1983年 1988年
人大代表总数(人) 1225 1226 3040 2885 3497 2973 2973
少数民族代表人数(人) 178 179 372 270 381 405 445
少数民族代表占比(%) 14.5 14.6 12.2 9.4 10.9 13.6 14.9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逐渐健全 B.民族平等政策得到较好贯彻
C.人民当家做主地位日益提高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
【答案】B
【详解】由材料可知,第一届至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少数民族代表人数代表占比始终在10%左右,后期比例更高,说明民族平等政策得到较好贯彻,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少数民族代表的比例相对相对稳定,体现了民族平等政策,没有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逐渐健全和人民当家做主地位日益提高,排除A项、C项;材料没有体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过程,排除D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