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1课时)
第四章 声现象
一、新课导入
声音对我们再熟悉不过了,你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被我们听到的?
做两个小实验并注意观察。
1.用两根手指触试喉咙处,轻轻发出“啊—“的声音,体会手指的感觉。
二、声音的产生
2.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会看到“水花四溅”。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二、声音的产生
(一)如何判断音叉发声时是否在振动?
二、声音的产生
(二)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
二、声音的产生
二、声音的产生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激光唱盘和存储卡等记录声音的方法。
磁带
机械唱片
早期的机械唱片就是利用振动可以发声,使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
假如没有空气,我们周围真的是空无一物的“真空”,声音还能传播吗?
三、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一)演示
【演示实验】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注意声音的变化。
逐渐抽出空气的过程中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到最后基本听不见了。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
结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三、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探究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三、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三)探究
学生设计方案用土电话进行探究
2.探究声音能否在液体中传播
声音在液体中也能传播
三、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三)探究
钓鱼时,如果你在发现鱼快要上钩时,有人大声说话,你会做出什么动作?
设计“探究声音是否能在液体中传播”实验方案。
三、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当中都能传播,我们把凡是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称为声的介质。
结论:
四、典型例题
1.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气势磅礴。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C.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D.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才会使现场观众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
B
四、典型例题
2.用大头针在两个塑料杯底部扎了个小洞,把细线插进杯中打结制成一个土电话,对其通话过程合理说法为( )
A.声音只在固体中传播
B.声音只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既在空气中传播,也在固体中传播
D.通话过程主要说明声音可以反射
C
五、课堂总结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立即停止。
2.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3.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如固、液、气等。
4.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