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世说新语》二则 陈太丘与友期行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8 《世说新语》二则 陈太丘与友期行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2.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4 08:4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8 《世说新语》二则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一、选择题
1.下列对《陈太丘与友期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B.“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C.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D.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一个守信的人。
2.翻译“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正确的一项是( )
A.(友人)在过来的途中,陈太丘就离开了屋子,离开后朋友才到。
B.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还是舍不得离开,(担心)离开后朋友来到。
C.过了正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待就出发了,离开家后朋友才到。
D.(朋友)犯了错无法按时到来,陈太丘只好丢下朋友一个人出发了,离开后朋友才到。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过中不至”交代了不守信用的是友人,而不是陈太丘。
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是指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咏雪》通过叙述家庭聚会中咏雪的始末,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才智。
D.“尊君”是敬辞,尊称对方的父亲;“家君”是谦辞,谦称自己的父亲。
4.下面是对文章《陈太丘与友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客人“无信”的表现,然而客人得知太丘已去,不但反省自己,反而发怒,说明客人“无礼”的表现。
B.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说明客人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C.“君”表示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您”;“尊君”表示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君”表示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D.本文通过对话描写,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元方落落大方,明白事理的性格特点。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美景,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情怀。
B.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一文,赞美了母爱的艰辛和伟大,用平静内敛的文字抒发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也流露出自责和悔恨。
C.《再塑生命的人》中的莎莉文老师是一个颇为严厉的人,在她的严格要求下,海伦·凯勒从任性幼稚走向成熟优雅。
D.《陈太丘与友期行》塑造了陈元方这个明白事理,有礼有节,品行正直的“方正”少年形象。
6.请选出下列加点字中不是通假字的一项( )
A.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博学而笃志
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舍弃)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从通道)
C.险躁则不能治性。(治理) D.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讲述)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世说新语》两则
咏 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下面将谢道韫的诗句和谢朗的诗句进行对比,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画面美感,写出了大雪漫天的氛围。
B.“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写实,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之态。
C.“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诗歌意蕴,以春景喻冬景非常巧妙。
D.“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情感更饱满,表现出了诗人对大雪的喜爱。
9.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尊君在不 学而不思则罔
B.太丘舍去 又渐如高舍
C.下车引之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D.陈太丘与友期行 与儿女讲论文义
10.下列古人“谦称”“敬称”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三有问题向朋友讨教,说“愚不才,有一事请教。”
B.朋友的父亲七十大寿,张三对朋友说:“祝令堂大人寿比南山!”
C.朋友问候张三生病的母亲,张三拱手谢曰:“家母身体已无恙。”
D.朋友询问张三妹妹的婚姻状况,张三说:“舍妹尚待字闺中。”
二、对比阅读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各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 郭伋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与友期行
(2)相委而去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13.文段理解。
(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语言描述,乙文侧重叙述。
(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急不相弃
华歆、王朗①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②,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③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释:①华歆:东汉末举孝廉,任尚书令。王朗:与华歆同时代人。两人都是当时著名人物。②依附:依傍附从。③本:当初。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太丘舍去
(2)下车引之
(3)元方入门不顾
(4)王欲舍所携人
15.翻译下列句子。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16.结合【乙】文的内容,你认为当时的人们会如何评定华歆、王朗?
17.读了【甲】【乙】两文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三、填空题
18.在横线处选择正确的答案。
《世说新语》中也有很多自强不息的人物,如与“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华歆割席分坐的_________﹔不接受父亲老部下送来为父亲办丧事的百万费用的________;面对父亲友人的诘问,有理有据地以“无信”“无礼”回击对方的________。他们共同构成了魏晋名士的群像。
A.王戎 B.陈元方 C.管宁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____
③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____
④其人舍然大喜。____
20.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
①俄而雪骤_____
②陈太丘与人期行_____
③人不知而不愠_____
④匹夫不可夺志也_____
2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尊君在不
(3)去后乃至
(4)元方入门不顾
22.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各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C.根据原文“元方入门不顾”可知,他并没有喜不自禁,因此选项内容“陈元方喜不自禁”属无中生有,说法错误;
故选C。
2.C
【解析】
【分析】
【详解】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本句重点字词:中,正午;舍,舍弃、放弃;乃,才;
因此本句意为:过了正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待就出发了,离开家后朋友才到。
故选C。
3.B
【解析】
【详解】
ACD说法正确。B“儿女”在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4.C
【解析】
【详解】
C错,“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5.C
【解析】
【分析】
【详解】
C.“《再塑生命的人》中的莎莉文老师是一个颇为严厉的人,在她的严格要求下”说法错误,莎莉文老师温和、宽容,她热爱海伦,对海伦的教育讲究方法艺术,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而且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开启海伦的思维、智慧和情感。
故选C。
6.D
【解析】
【详解】
A.句意为客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不:通“否”,相当于“吗”;
B.句意为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复习,不也很愉快吗?说:通“悦”,愉快的意思;
C.句意为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D.句意为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笃:坚守、忠于,不是通假字;
故选D。
7.C
【解析】
【详解】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应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C项“险躁则不能治性”中“治”是“修养”的意思。故选C。
8.B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B项有误。柳絮团状,与雪花在形态和动态上相似,给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有深刻的意蕴。“撒盐空中”比较写实,雪粉白晶莹,飘散而下,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之态。故选B。
选自《世说新语》 作者:刘义庆 年代:南朝宋
参考译文:
甲: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年轻一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一会儿,雪下得很大,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说:“差不多可以比作把盐撒在空中。”太傅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飞舞。”谢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韫是大哥谢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便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刚刚到。儿子元方当时才只有七岁,正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你的父亲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时,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更没有礼貌的事。”朋友感到十分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就径直走入家门。
9.D
【解析】
【详解】
A.第一个“不”,同“否”;第二个“不”用在动词前,表示否定。
B.两个“舍”读音不同,意思不同。第一个“舍”为动词,丢下;第二个“舍”名词,房屋、住所的意思。
C.第一个“之”是代词,“他”,指元方;第二个“之”可解释为“的”。
D.两个“与”都是“和”的意思。
故选D。
【点睛】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10.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语言是否得体的把握。ACD三项正确。B.“令堂”是对对方母亲的敬称,应把“令堂”改为“令尊”。
11.约定 舍弃
12.友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您很久不到,已经离去了。”
13.(1)道理:做人要懂礼识义 选取:有信、有礼 侧重:语言描述
(2)做人要懂理识义 面对别人的错误与不礼貌,要懂得勇敢机智的回击
【解析】
1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1)“与友期行”的句意是:和朋友相约同行。期:约定。(2)“相委而去”的句意是: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委:舍弃。
1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不(否)、至(到)、去(离开)”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1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1)甲文叙写友人不按约定时间到达,从反面表达不守信用的主题;乙文从正面写郭伋即使是答应孩子的事情也要做到守信。可见两个故事阐述了一个共同的道理:做人一定要讲信用。(2)从甲文“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可以得出做人要诚信守约;从“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叙写的客人对子骂父的角度可以得出:做人要讲礼貌;从“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门不顾”可以得出,做人要做到知错就该,更要给人改错的机会。从乙文“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叙写的郭伋守信的故事可以得出:做人要讲信用,言行一致,特别是面对孩子时,更要做孩子的好榜样。据此谈启示即可。
【点睛】
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郭伋刚担任并州牧,到了西河美稷,有几百个小孩子,每人骑了一根竹竿做的“马”,在路旁迎着郭伋拜见他。郭伋问:“你们为什么从大老远来(见我)?”回答:“听说使君到来,(我们很)高兴,所以来出迎。”郭伋表示感谢。等到事情完毕后,各位孩子再次送(郭伋)到城外,问:“使君哪一天回来?”郭伋请部下官吏计算,把回来的日子告诉了他们。(郭伋)出巡已经回来了,比预定的日子早了一天,郭伋认为(这样做)会对孩子们失信,于是停留在郊野外的亭子里,等到了约定的日子才进入(城里)。郭伋的为人就是如此。
14.(1)去:离开;(2)引:拉,牵拉;(3)顾:回头看;(4)舍:弃,抛下不顾。
15.(1)正午时分您没有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2)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把自己托身与你,怎么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
16.华歆优,王朗劣。开始,华歆不愿让那人上船,是预见“贼追至”,足见他比王朗有远见,后来,贼真的追来,情况危急,华歆不愿抛下别人不管,可谓“患难见真心”,华歆有远见,不顾危险帮助他人,是君子;而王朗却即刻想舍人救己,王朗既无远见,又自私,是小人。
17.守信,是为人之道。甲文七岁小儿元方鄙弃父亲友人无信、无礼的行为,乙文中华歆守信,在危难之时仍遵守承诺,都告诉我们做人要讲信用。
【解析】
1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去:离开;(2)句意为: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引:拉,牵拉;(3)句意为: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回头看;(4)句意为:王朗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舍:弃,抛下不顾。
15.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词语:日中:正午时分。至:到。则是:就是。信:诚信,讲信用。礼:礼貌。(2)重点词语:既:既然。已:已经。纳:接纳,收留。托:请求。宁:怎么。相: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弃:抛弃。
1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乙】文“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可知,开始,华歆不愿接纳那人,是早已预见“贼追至”的情况,后来,贼真的追来,情况危急,华歆不愿抛下别人不管,可谓“患难见真心”,华歆是一个远见且不顾危险帮助他人的君子;而王朗当初救人只是因为“幸尚宽”,当情况危急时,却想舍弃别人,保全自己,因此王朗是无远见又自私的小人。
17.本题考查看法。根据【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可见,守信是为人的基本准则,从小应树立守信意识;根据【乙】文“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宁可以急相弃邪”和“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可知,守信令人尊重,失信让人鄙视;这两则故事启示我们任何人要讲信用。
【点睛】
参考译文
【甲】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
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很为难。王朗却说:“幸好船还宽敞,有什么可为难?”眼看后面贼寇要追上来了,王朗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华歆说:“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既然已经接纳他来船上安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18. C A 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
①空:根据题干中“华歆割席分坐”可知,这是出自“割席分坐”的典故,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因此这里与华歆割席分坐的人物是管宁,故选C。
②空:据历书记载,王戎的父亲王浑,做过曹魏的尚书郎和凉州刺史,名声不错,他死的时候,以前的老部下怀念他的仁德恩惠,相继送给王府办丧事的钱有数百万之多,但是王戎都没有接受,由此可知这里不接受父亲老部下送来为父亲办丧事的百万费用的人物就是王戎,故选A。
③空:根据题干中“面对父亲友人的诘问,有理有据地以‘无信’‘无礼’回击对方”可知,这出自《陈太丘与友期行》“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陈太丘与友期行》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反驳父亲的友人的故事,因此这里的人物应是陈元方,故选B。
19. 趁,乘。 离开。 讲述 同“释”,解除,消除。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未若柳絮因风起”翻译为“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而起”,“因”意思是“趁,乘”。“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翻译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离开了”,“去”意思是“离开”。“国人道之”翻译为“住在国都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道”意思是“讲述”。“其人舍然大喜”翻译为“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舍”同“释”,意思是“解除,消除”。
20. 急 约定 恼怒 改变
【解析】
【详解】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应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①不久雪下得急了。骤:急。
②陈太丘和别人约定好一起上路。期:约定。
③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因此生气。愠:生气、恼怒。
④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能被改变。夺:改变。
21.(1)约定。
(2)通“否”。
(3)才。
(4)回头
【解析】
【详解】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1)“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意思是: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期”是“约定”的意思。
(2)“尊君在不”的意思是:你的父亲在吗?“不”通“否”,是“不在”的意思。
(3)“去后乃至”的意思是:离开后朋友才到。“乃”是“连词,才”的意思。
(4)“元方入门不顾”的意思是: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顾”是“回头看”的意思。
参考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22.例如:守信,是为人之道。守信之人,可使三军信服;不守信之人,则连七岁小儿都瞧不起他……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选段甲从孩子对不守信行为的批评表现守信在为人处世中的重要性。乙文以吴起率军和守信的关系论证守信的重要性。从选段表达的守信重要性来谈自己的看法即可。从甲文中“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可以知道不守信之人,则连七岁小儿都瞧不起他。从乙文中“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守信,是为人之道。守信之人,可使三军信服。
【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老友说:“好,到时再回来吃饭。”吴起说:“(我在家)等待您一起吃饭。”老友到了夜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第二天早晨,(吴起)让人去找老友,老友来了,才同他一起吃饭。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啊。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吧!要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