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
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能读出语气、节奏的变化,进而掌握文言文特有的整体平缓、词语宕开的诵读特点。
2.借助注释疏通大意,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3.从文章结尾处品味出作者深沉蓄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通过诵读,能读出语气、节奏的变化,进而掌握文言文特有的整体平缓、词语宕开的诵读特点。
学习难点
从文章结尾处品味出作者深沉蓄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背景
《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篇。《咏雪》选自《言语》篇,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头之一。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理清字义
翻译课文,复述故事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文章的义理。一会儿雪下得急,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而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目标导学二 理解内容,体会写法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 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融洽、欢快、轻松。(其乐融融,亲密无间)
“撒盐空中” “柳絮因风起” 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它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撒盐”却是沉重的颗粒,缺乏美感,这样一来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1)撒盐空中差可拟(简单直白,注重形状的相似即形似)
(2)未若柳絮因风起(风趣灵动 ,富有诗意,形神兼似)
也有人认为撒盐好,大雪下得密集时,只见雪粒片
直落,看不见雪花轻飘曼舞的样子。
韩愈《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你怎样理解“公大笑乐”?
(1)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2)“笑”前喻,“乐”后喻。
(3)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课堂小结
《咏雪》借谢太傅在家中与子侄辈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同时也透露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
写作特色
文章开头短短十五个字,却涵盖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可谓精练之至。
本文只是客观地将谢家儿女咏雪一事的始末写出,作者并没有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只是在结尾处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而作者的意图就蕴于这简洁的叙述之中。
课堂检测
儿女(古义:子女,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今义:儿子和女儿)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欣然(高兴的样子) 因(趁,乘) 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