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 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4 09:05: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 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3、能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感。
[学习重点]
1、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2、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感。
[学习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学习进程]
重点字词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平羌:即青衣江,大渡河的支流,位于峨眉山东北。发:出发。
清溪:即青溪驿,在今四川犍(qián)为峨眉山附近。渝州:今重庆一带。
二、有关资料
1、走近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称为“诗仙”,与杜甫合称“李杜”。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代表作品有《静夜思》《春夜洛城闻笛》《将进酒》《蜀道难》等。
2、背景介绍
盛唐时代,很多诗人都有一段漫游经历。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各奔前程。李白二十五岁,他离开蜀地,开始了长期的漫游生活。峨眉山,四川名山;《峨眉山月歌》就是他初离蜀地(今四川:李白的故乡)时的作品。《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遍谒(yè)诸侯,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三、预习设计
1.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画面。
【参考答案】 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淡淡的秋月悄然悬挂在山头,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面上,如一块碧玉晶莹可爱,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知 识 点】 峨眉山月歌
【学科能力】 整体感知
【题目解析】 描述诗歌画面,要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把古诗换成现代白话文。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意境。
2.阅读《峨眉山月歌》,回答下列问题。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①《峨眉山月歌》作者是 (朝代)的 (姓名)。
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画面。
【参考答案】 ①唐 李白
②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间吐出的半轮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中,月影总是随江流.夜里船从清溪驿出发,要向三峡驶去,船转入渝州以后,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见了.全诗用了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精巧,意境清朗秀美.
【知 识 点】 峨眉山月歌
【学科能力】 领会理解
【题目解析】 ①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
②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根据注释,可以知道“平羌”是“青衣江”的意思。在围绕“影、江水、流”等词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即可,完成时,可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