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课外古诗词诵读《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3.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趣。
【学习重点】
1.理解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学习难点】
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学习进程】
一、导入新课
每个人都有故乡,每个人也都有远离故乡、漂泊江湖之时,这便难免乡情汹涌。王维惦记故园窗前一枝梅花是否开放,思绪漂浮,感慨万千;李白感念故乡流水万里相送,形影相随,情意绵绵;王之涣横笛吹奏幽幽《杨柳曲》,心生愁怨,迁怒春风。游子思乡,乡情如海,游子怀旧,旧念漫天。岑参随军奔波,辗转南北,有感时局动荡,怀想亲朋好友,遂和泪带血,饱蘸情思,写下了感人肺腑的诗篇《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二、有关资料
1、作者介绍
岑参(约715—770),唐代边塞诗人,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曾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诗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
2、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
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岑参是南阳人,但久居长安,故称长安为“故园”。
3、边塞诗
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内容包括:①描写边塞奇特风景。②表现建功立业的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或壮志难酬的愤懑。③反映战争的残酷和战士的艰苦生活。④表现征人思乡、闺中念远的边愁。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大量的边塞诗人,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七言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三、疏通诗意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登高:古人在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的风俗。
送酒:此处化用有关陶渊明的典故。据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渊明重阳日在宅边的菊花丛中闷坐,刚好江州刺史王弘送酒来,于是痛饮至醉而归。
傍:靠近。
强:勉强。
四、赏析诗歌
1、这首诗写了哪一中国的传统节日?从本诗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2、重阳节大家都登高,为何要说“强欲”?
3、此诗“以小见大”的地方在哪里?
4、第二句用了什么手法?造成“无人送酒来”的原因是什么?
5 、“遥怜”二字别有韵味,请从炼字角度加以简析。
6、赏析名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五、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盛唐边塞诗?
六、课堂检测
1、根据理解默写
⑴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情绪,也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行军”的特定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写自己对饱受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等渴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回答问题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⑴这首诗写了______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本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3分)
⑵“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 请简要分析。(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