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论语》十二章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11 《论语》十二章 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4 10:1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1 《论语》十二章
1、 学习目标
1.了解孔子相关情况及《论语》;
2.积累文言词汇;
3.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熟练背诵并翻译文章;
4.批判吸收儒家思想,对照反省自己。
2、 教学内容
1.介绍孔子及《论语》;
2.研读文章前六章内容。
三、学法指导
朗读、默读、齐读、独立思考、小组合作
四、导学过程
(一)导学预习
1.走进作者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主张“ 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 起到了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他向往西周的“太平盛世”,倡导施行“仁政”。自汉朝“独尊儒术”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尊孔子为“ 圣人 ”,孔子的学说也就成了封建文化的正统, 影响中国两千多年。 他被誉为 “ 万世师表”、“千古圣人”、 “至圣”、“圣人”,是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论”在这里是“编纂”的意思。《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末期(春秋时期)(填时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给生字词注音
人不知而不愠(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不亦说( )乎 三省( )吾身
传( )不习乎
四十二不惑( ) 一箪食( )一瓢饮( )
在陋巷( )
不逾矩( ) 曲肱而枕之( ) 博学而笃志( )
3、解释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
(2)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
(3)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
(5)人不堪其忧_______________
(6)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_____
(7)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__
(8)仁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互动学习
1.互动展示。
2.齐读全文,注意朗读节奏。
3.翻译课文前六章。
小组互译互评,在书上认真做批注,将不太理解的字词找出,学习小组内互相质疑,不能解决的请同学们先作好记录,全班同学一起来解决。
4.分句讲解。
(3)因材达标
1.
孔子,名_____,字__________,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_______”。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________和__________言行的一部书,共________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
(1)可以为师矣(古义: ;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
(2)三人行(古义: ;今义:表示确数。)
(3)吾日三省吾身(古义: ;今义:日子。)
3.解释加点词语。
(1)学而时习之( )
(2)吾日三省吾身( )
(3)温故而知新( )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5)饭疏食饮水( )
4.找出文中的成语:
菜单作业
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2)吾日三省吾身。( )
(3)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
2.问答题
1.第一章告诉我们要有怎样的学习方法、学习乐趣(态度)和为人态度(个人修养)
①学习方法:学后要时常复习。
②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探讨学问。
③为人态度:对不了解自己的人毫不怨恨。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句中的“朋”指的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不亦乐乎”
朋”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自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探究学问, 这自然是十分快乐的事情。
3.在孔子看来,“人不知而不愠”也是一种“君子风范”,那么作为“君子”应具有哪些风范呢?
应具有高尚的道德、宽广的胸襟、善良的心地。
4.第二章中所包含的成语: 三省吾身
5.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替人谋事是否尽心,与人交往是否诚信,学过的知识是否复习
6.“吾日三省吾身”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请结合实际谈谈这么做的好处。
这是一种严于律己、勇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只有这样,人才能净化自己的思想,才能在做人与求学方面得到提高。
7.孔子是随着年龄增长,思想境界得到逐步提高的。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8.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甚至终身学习,提高境界。
9.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联系实际谈一谈如何通过“温故”来实现“知新”。
“温故与“知新”并不是丼列的两件事,“温故”的目的就是通过温习旧知识融会贯通,通过独立思考,在旧的知知识中有所发现,从而达到“知新”的目的。
10.“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在学习中要及时温习旧知识,通过独立思考,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有新发现,从而将知识融会贯通,增长自己的能力。
11.青少年正处于求学阶段,正需要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
方法,试选取课文中与学习有关的一则,谈谈它对你学习的指导。
示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谈的是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不能深刻理解,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实实在在地学习,则终究会疑惑而一无所得。所以要把“学”“思”结合起来,才会学有所成。
12.第六章是如何突出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
运用对比手法,将人们不能忍受“陋巷”的困苦与颜回 在“陋巷”自得其乐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13.孔子认为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乐之”。“知之”只是一般的了解,“好之”会有更大的热情投入,但“乐之”才能全身心的置身其中,才能有真知灼见,才能有所成就。
14.孔子是如何看待“富贵”与“义”的?
孔子认为“富贵”和“义”发生矛盾时,宁愿贫贱也要坚守“义”。孔子并不绝对排斥富贵,并且还认为富贵是人们正常的欲求。但如果追求富贵要以损害道德(仁、义)为代价,那就不可取了。仁者、君子是不会这样做的。
1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章讲了怎样的学习态度?用个成语概括这一章的主要意思。
要善于向一切人学习。既要学习长处,又要借鉴短处,从而反省自己,修正自己的缺点。
取长补短
16.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讲了什么内容?
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17.子夏曰:“博学而 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本章讲个人修养。强调提升个人修养的方法。坚定信念、广泛学习。那么怎样提高修养?
提高修养不仅要博学笃志,还要切问近思,恳切地提出问题,如此解释疑惑,才能有真正的收益,联系现实思考自我,才能循序渐进有所获得。
18.成语归纳:
不亦乐乎 三省吾身 三十而立 温故知新 不舍昼夜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善而从 逝者如斯 不舍昼夜 博学笃志 匹夫不可夺其志 从心所欲 乐在其中
19.宋代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
20.学了本文,你受到哪些教益?
作为学生,应该学习古代圣贤的学习态度和品德修养。珍惜时间,坚定志向;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体会学习乐趣,提高学效率;更应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做德才兼备的新时代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