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课件 (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课件 (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23 08:27: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知道平型关大捷及影响;知道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情况;知道百团大战的基本情况和历史影响;正确分敌后战场的抗战。
2.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归纳,学会正确分析、归纳历史资料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通过合作交流学习,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3.通过学习敌后战场的抗战,使学生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战场中的作用,明白抗击外来侵略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导入新课
敌后战场
抗日战争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依靠有利地形在日本军队占领区开辟的战场。
敌后战场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实行人民战争。在日占区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以游击战为主配合正面战场作战。
1941年后逐渐上升为主战场
“敌后战场”是指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深入到日本占领区而开辟的战场。一般特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依靠有利地形在日本军队占领区所形成的有一定军事控制范围地区。
01
03
平型关大捷的时间地点、部队和意义? (P100)
抗日根据地建立与发展的情况、措施和作用?
(P101-102)
02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背景、时间、内容和意义?(P100-101)
04
百团大战的目的、时间地点、指挥、目标和意义?(p102-103)
阅读教材,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并圈画好。
自主学习
一、平型关大捷
1、平型关大捷:
时间:
地点:
部队:
歼敌:
意义:
1937年9月
山西太原平型关
林彪率领的八路军115师
歼灭日军1000多人
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P100三
平型关大捷作战图
平型关
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入山西 ,企图占领太原。平型关位于山西东北部,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是太原重要门户。





我军运输部队在平型关关口附近不明地域遭到西侧高地伏击,全军覆没 1937年9月日本《每日新闻》
25日一战,歼寇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深感嘉慰。
--蒋介石1937年9月26日给朱德、彭德怀电报
二、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2、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背景:
时间:
主要内容:
意义:
①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②为了驳斥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
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1938年
①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②但是,日本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是退步、野蛮的,失道寡助;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正义的,得道多助。③日本是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④因此,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P100四-101一
二、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3、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时间:
发展:
作用:
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1940年1亿多人口
牵制和抗击了大量日军
延安
1937-1940年
山东
陕甘宁
延 安
P101二
二、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3、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P102一
措施:
作用:
①政治: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
②经济: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
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根据地进行民主投票
根据地农民拥护“减租减息”
巩固抗日根据地
措施:①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政治上);
②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经济上)。
作用:巩固了抗日根据地,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材料链接】
材料一:到抗日战争后期,主要抗日根据地有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冀鲁豫、陕甘宁、冀热辽、山东、苏北、湘鄂赣、鄂豫皖等19块。根据地人口由150万人发展到1亿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由开始的4万人发展到120万人。这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材料二:减租减息政策最早在晋察冀边区实行,从1940年初到1941年底,各根据地开始普遍贯彻。减租减息政策促使抗日根据地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革,把广大农民群众发动与组织起来,使上层人士和开明绅士增强了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信心,从政治上、经济上巩固和加强了根据地的建设,这对于敌后抗日根据地战胜敌人的军事、政治、思想文化的全面进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问题探究】依据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建设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有何作用
【材料链接】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始终牵制着大量日本侵华兵力。据资料记载,抗日根据地军民抗击的日本兵力占侵华日军总兵力的比例,1938年为58%,1942年为63%,1944年为64%。
材料二:敌后战场的开辟,实现了变敌人后方为前线、变战略上的内线为战略上的外线、变战略上的被包围为战略上的反包围。这种犬牙交错的战争特殊形态,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是迫使日军陷入两面作战局面,成为日军在侵占武汉后被迫停止战略进攻的一个重要原因。
材料三:敌后抗日军民在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较量的同时,还妥善处理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各种反共摩擦事件,克服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投降、分裂的危险,维护了国共合作抗战的局面。可以说,没有敌后战场的坚持斗争,中国的抗日战争也就不能坚持下来。
【问题探究】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根据地的作用。
①中共领导敌后根据地军民顽强抗战,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
②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抗日战争的整体。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时间
革命根据地
战略总后方
战术、特点
巩固措施
作用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
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冀鲁豫、山东、苏南等
中共领导敌后根据地军民顽强抗战,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抗日战争的整体。
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麻雀战等战法;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
政治上: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经济上: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概况
延安(陕甘宁)
二、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4、开展人民游击战争:
根据地军民以主力部队和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
作战方法:
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等
P101三
麻雀战
仿照麻雀觅食方法而创造的游击战战法。麻雀在觅食飞翔时,多半是一二只,三五只,十几只,忽东忽西,忽聚忽散,目标小,飞速快,行动灵活。
地道战
地雷战
破袭战
对敌人的交通运输线,指挥通信系统、后方补给系统和重要技术兵器等目标,进行有计划的袭击和破坏的进攻战役。
水上游击战
二、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5、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关系: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抗日战争的整体。P102二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掩护敌后
战场开辟
相互配合
共同抗日
配合正面战场作战
1939年和1940年日本对中国的兵力部署
背景:
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蚕食。
三、百团大战
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并配以封锁墙、封锁沟。
2.目的:
为粉碎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3.时间:
1940年下半年
彭德怀在前线
4.指挥:
彭德怀
5.地点:
华北
百团大战(1940年8月--12月)
6.目标:
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7.作用:
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相关史事
在百团大战中,八路军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伪军2.5万多人,破坏铁路470多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桥梁和隧道260多个,一度恢复县城四五十座,并缴获大量武器。
八路军与民兵配合破袭正太铁路
百团大战的捷报传开之后,举国上下一片欢腾,报社电台相继发表社论、社评,各地纷纷举行祝捷会、庆功会,群情振奋,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遏制了妥协投降的暗流,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到底的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声威,揭破了八路军“游而不击”等谎言……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抗日战争史》
百团大战极大地震动了日本统治集团,1941年1月陆相东条英机在参、众两院的演说中指出:“1940年,重庆方面敌之抗战特点,作战非常消极,至今未曾出现主力部队的反击作战。只有共产军去年8月在华北发动大规模攻势。”
----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编审委员会《八路军 回忆史料》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抗战的主战场发生了什么变化?
抗日战争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作用
第一,在战略上有力地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对维持中国持久抗战的局面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增强了中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第三,为中国革命保存和扩大了力量,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给后来的新中国建设积累了政治、经济经验。
检测提升
1.在抗日战争的一次战役中,参战官兵与群众提出了“不留一个车站,不留一座水塔,不留一座桥梁,不留一条铁轨,不留一根电线杆,彻底破坏路基”的战斗口号,就此推测该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
D
2.如右图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发行的,以百团大战纪念馆为背景的邮票。百团大战是( )
A.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B.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C.人民解放军转人战略进攻的标志
D.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A
3.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在经济上制定的政策是( )
A.实行减租减息 B.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C.采取地雷战、地道战 D.发动农民起义
4.百团大战的主要作战目标( )
A.显示中国人民强大的武装力量
B.阻止日军对正面战场的进攻
C.坚定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
D.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A
D
5.下列有关百团大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目的是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封锁
B.发动的时间是1940年下半年
C.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胜利
D.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的威望
C
6、抗日战争时期的《军政》杂志刊诗一首:“晴天霹雳太行头,万里阴霾一鼓收。英帅朱彭筹此役,竟扶危局定神州。”这首诗描绘的是1940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这场战役( )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淞沪会战 D.台儿庄战役
B
7.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先后建立了四块重要敌后抗日根据地。其中,与山西省有地缘关系的就有三块。同时,这期间八路军在山西这块黄土地上与日、伪军作战7万余次,歼灭日、伪军64万余人,八路军总部在山西先后转战30个县。下列叙述与上述材料无关的是( )
A.山西是八路军在华北抗日的主要地区之一
B.山西是中国抗战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C.抗战期间八路军总部曾从山西境内多次转战
D.山西的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B
8.伫马太行侧,十月雪飞白。战士仍衣单,夜夜杀倭贼。”这是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在炮火纷飞的抗日战场上写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绝句《寄语蜀中父老》。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杀倭贼”的表现是( )
①血战卢沟桥 ②平型关大捷 ③台儿庄战役 ④百团大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C
9.“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这段报道反映的是哪场战役(  )
A.北伐战争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D
1.英国《每日先驱报》曾对1937年的某军事行动作如下评价:“那是一种山地上的运动战,但它展开了中国抗战的新局面,防守的军队在这里第一次采用主动的战术,用积极的进攻的行动回答日军。”这一军事行动应该是(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武汉会战
B
二次达标
2.蒋介石1937年9月26日电:“朱总司令彭副总司令勋鉴:25日电悉,25日一战,歼寇如麻。足徵官兵用命,深堪嘉慰。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是所至盼。”材料表明(  )
A.国共两党实现了全方位合作 B.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
C.敌后战场始终是抗战主战场 D.平型关大捷意义重大
3.1939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的英译本序言中指出:“抗战在武汉、广州失守后正向着一个新的阶段——有利于中国不利于日本的新的阶段发展,这个阶段就是敌我相持阶段。”这一论断(  )
A.扭转了正面战场的颓势 B.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矛盾
C.阻止了日本的进攻势头 D.鼓励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D
D
4.为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政策和措施包括(  )
①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②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③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④发展生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C
5.“在黄河两岸,游击兵团,野战兵团,星罗棋布,散布在敌人后面;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展开了英勇血战!”这是《黄河大合唱》中的一段朗诵词,它描述的主要是(  )
A.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
B.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的武装斗争
C.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敌后抗日
D.红军反围剿斗争
C
6.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A.九一八事变——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B.台儿庄大捷——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C.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D.百团大战——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D
7.对下列四幅图片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全民族抗战 B.敌后战场的抗战
C.正面战场的抗战 D.第一次国共合作
A
8.下列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 ②江西万家岭战役 ③李宗仁在台儿庄 ④彭德怀在前线
A.①③②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③①②④
A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板书设计
陕甘宁延安
开展人民游击战争
敌后战场的抗战
平型关大捷
抗日根据地
百团大战
时间:1937年9月
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建立民主政权
领导人:林彪
重要意义
时间:1940年下半年
领导人:彭德怀
重要意义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教师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