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同步分层练习
3.《古诗词三首》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基础达标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茅檐(yán) 排闼(dà) B.莺啼(yín) 绿林好汉(Iù)
C.九曲(qǔ) 颠簸(bò) D.苔藓(tái) 环绕(rào)
2.下列诗句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B.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C.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D.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3.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卷地风:风卷起了地上的泥土。 B.黑云翻墨:乌黑的云像打翻的墨汁。
C.白雨跳珠: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像珍珠般跳落。D.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4.看拼音,写词语。
rì mù mò shuǐ xǐ què chán míng
wā shēng máo diàn pǐn dé zhù sù
5.比一比,再组词
暮( ) 庶( ) 禅( ) 奚( )
慕( ) 蔗( ) 掸( ) 蹊( )
6.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舟 一( )原野 一( )明月
一( )诗 一( )炊烟 一( )江水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黑云翻墨未遮山, 。卷地风来忽吹散, 。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诗句中一个“ ”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一个“跳”字,一个“ ”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 ”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这首诗分别从“ ”、“ ”、“ ”等方面,写出了骤雨初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诗中写了四个场景,分别是: 、 、
、 。 在诗人笔下的这场雨的特点是 。
(3)孟浩然是唐代著名诗人,《宿建德江》中的“ , ”写出了诗人淡淡的忧愁;而在《过故人庄》中,因为故人的热情相待.所以他在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 , ”。
(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是 朝诗人 ,“西江月”是 ,“夜行黄沙道中”是诗的 。诗中描写了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 的思想感情。
素养提升题
8.按要求写句子。
(1)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商纷纷:“我们很荣幸能来到深圳,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中国和世界经济的未来。”(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写出对句子的理解。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 ,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② ,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
③捐躯赴国难, 。(曹植)
④千里莺啼绿映红, 。(杜牧《江南春》)
⑤儿童相见不相识, 。(贺知章《回乡偶书》)
9.读下面词的片段,完成练习。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呜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①前两句词描写的景物有 、 、 、 。
②下面关于这四句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这四句词写的是夏夜景物和词人感受,“惊”字写出词人在夏夜中的恐惧
B.凉爽的清风把蝉的呜叫声也送了过来,以动衬静,有“鸟鸣山更幽”的意境
C.前两句词描写的是夏日夜空晴朗,夜色的宁静、优美,令人神往
D.后两句中词人的关注点转移到了田野,由稻花香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收,表达出词人心头的喜悦
(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①“七八个”说明了 ,“两三点”说明了 ,这与上阕的清幽夜色以及有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
②“忽见”的意思是 ,从中可以看出 。
迁移拓展题
10.读古诗,完成练习。
雨过山村
[唐]王建
两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根据解释,从诗中找出对应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小溪旁长着翠竹。( )
互相呼唤。( )
庭院中间。( )
(2)本诗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村 图景。
(3)本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山村的静谧,第三句写 ,第四句通过写作者的“闲看”来反衬 。
(4)作者写雨过山村所见情景,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表达了自己对
的喜爱之情。
11.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①诗句中的“九曲”说明了黄河 的特点,“万里”写出了黄河 的特点。
②诗句写出了黄河奔腾磅礴的气势,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 。
③关于对黄河的描写,下列诗句与本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A.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 B.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①诗句出自古诗《 》,从诗的题目可以知道本诗是题写在 。
②读诗的前两句,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 的庭院,从中可以感受到湖阴先生是一个 的人。
③(小拓展)本诗的作者是我国宋代著名诗人,我们背诵过他的许多古诗,例如《 》中的诗句: ,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分析】A:“ 排闼 ”中的“闼 ”不读“ dà”,应读作“tà”, 所以错误。
B:“ 莺啼 ”中的“莺”不读“ yín ”,应读作“yīng” ,所以错误。
C:“ 九曲 ”中的“曲 ”不读“ qǔ ”,应读作“qū”, “ 颠簸 ”中的“簸 ”不读“ bò ”,应读作“bǒ”,所以错误。
D: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
2.【答案】B
【解析】【分析】ACD项都正确;
B项“浪淘”“风簸”是主谓式词语,不能分开。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对诗句朗读节奏的理解。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3.【答案】D
【解析】【分析】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解答本题,应对整首诗歌内容有个整体的感知,然后结合诗句理解词义。A、B、C正确 D错误,卷地风:指狂风席地卷来。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4.【答案】日暮;墨水;喜鹊;蝉鸣;蛙声;茅店;品德;住宿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字、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暮、墨、喜、鹊、鸣、茅、德”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日暮、墨水、喜鹊、蝉鸣、蛙声、茅店、品德、住宿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5.【答案】暮光;庶人;禅让;奚落;羡慕;甘蔗;掸灰尘;蹊跷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先写出一个形近字,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字义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如:暮:mù,傍晚。部首:日,组词:暮光。慕:mù,钦佩;羡慕。部首:艹,组词:羡慕。禅:shàn。部首:礻,组词:禅让。掸:dǎn,用掸子或别的东西轻轻地抽或拂,去掉灰尘。部首:扌,组词:掸灰尘。
故答案为:暮光、庶人、禅让、奚落、羡慕、甘蔗、掸灰尘、蹊跷
【点评】给出的都是形近字,要看清字形,弄清字义,然后再组词。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同学们平时认真学习,多掌握一些汉字,多积累一些词语。
6.【答案】叶;片;轮;首;缕;池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量词的掌握情况,这道题是让填量词,量词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填空时要按语言习惯合理搭配。
故答案为:叶、片、轮、首、缕、池
【点评】掌握量词的用法,学生做题就容易了,平时要注意积累和运用。
7.【答案】(1)白雨跳珠乱入船;望湖楼下水如天
(2)未;乱;忽;云黑;雨跳;风吹;黑云翻滚;大雨倾盆;风吹云散;水天相接;匆来匆去
(3)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宋;辛弃疾;词牌名;题目;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诗词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筛选符合要求的诗词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填写古诗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时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比如本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跳、珠、湖、楼。
(2)第一首诗第一句写云: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中把乌云比作“翻墨”,形象逼真。第二句写雨:白亮亮的雨点落在湖面溅起无数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天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
(3)考查对古诗、名句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古诗、名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4)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
故答案为:(1)白雨跳珠乱入船;望湖楼下水如天
(2)未;乱;忽;云黑;雨跳;风吹;黑云翻滚;大雨倾盆;风吹云散;水天相接;匆来匆去
(3)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宋;辛弃疾;词牌名;题目;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
【点评】(1)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词的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2)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及运用能力,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3)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古诗、名句的含义,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4)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8【答案】(1)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商纷纷说,他们很荣幸能来到深圳,在这里他们看到了中国和世界经济的未来。
(2)伯牙摔破了瑶琴,剪断了琴弦,终身再也不弹琴了。他认为世界上值得为之弹琴的人再也没有了。
(3)黑云翻墨未遮山;五岭逶迤腾细浪;视死忽如归;水村山郭酒旗风;笑问客从何处来
【解析】【点评】(1) 此题考查的是直述句改为转述句。把一个人直接说的话变成别人转述的话,要注意三点: 1.标点符号: 冒号改逗号,去掉双引号;2.人称代词:把第一、二人称代词改为第三人称代词或者人名;3.意思不变。
(2)此题考查的是翻译句子,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的关键是要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
(3)此题考查的是对古诗的识记和默写能力。平时要熟记熟背,书写要正确规范。
(1)这道题将”说“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将第一人称“我们"改为“他们”,将引号去掉。
故答案为: 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商纷纷说,他们很荣幸能来到深圳,在这里他们看到了中国和世界经济的未来。
(2)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绝:断绝。;鼓:弹奏。;足:值得。句子翻译为:伯牙把琴打破了,把琴弦也扯断了, 以辈子都不再弹琴了,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像钟子期那样的知音值得自己为他弹琴了。
故答案为: 伯牙摔破了瑶琴,剪断了琴弦,终身再也不弹琴了。他认为世界上值得为之弹琴的人再也没有了。
(3)①出自宋代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②出自泽东《七律长征》,原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③出自魏晋曹植《白马篇》,原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梏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④出自唐代杜牧《江南春》,原文: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⑤出自唐代贺知章《回乡偶书》,原文: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注意“遮、逶迤、腾”等字的书写。
故答案为:
①黑云翻墨未遮山
② 五岭逶迤腾细浪
③ 视死忽如归
④ 水村山郭酒旗风
⑤ 笑问客从何处来
9.【答案】(1)明月;鹊;清风;鸣蝉;A
(2)星星很稀疏;雨下得很小;突然间出现;词人骤然间看到临近旧屋的欢欣,和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路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
【解析】【分析】(1) ①“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呜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的意思是: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蛙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根据意思来看,可知前两句词中描写的景物有明月、鹊、清风、鸣蝉。
② A项 “惊”字写出词人在夏夜中的恐惧这一说法错误了,这里面“惊鹊”指的是鹊儿因为月光的明亮而惊醒了,并不是指作者内心的恐惧。词的前四句就是单纯的抒写当时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其核心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所以A项说法不正确。
(2) ① “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的意思是:天边几颗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其中“七八个”指的是零星的几个,说明星星很少,很稀疏。“两三点”从数量上说明雨点的小。
② 根据词的含义可知,“忽见”是指突然间出现。作者醉心于丰收的喜悦和稻花香中,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再看到这曾经见过的茅草屋,作者内心是欣喜的,所以“忽见”一词既可看出作者的入迷程度,也可看出作者内心的欣喜。
故答案为:(1) ① 1、明月;2、鹊;3、清风;4、鸣蝉; ② A
(2)①1、星星很稀疏;2、雨下得很小;②3、突然间出现;4、词人骤然间看到临近旧屋的欢欣,和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路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词句的理解与分析。学生需要在理解诗词含义的基础上进行作答。这首词也是学生必背的篇目,需要学生熟练掌握词的内容,平时则需要多加积累与记忆。
10.【答案】(1)竹溪;相唤;中庭
(2)农忙
(3)妇女冒雨浴蚕;当地人的忙
(4)乡村生活
【解析】【分析】(1)依据意思找词语,在于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参见译文)(2)诗的前两句写雨中几声鸡鸣,一两家农舍;修竹、清溪、村路、板桥,淡淡几笔,便勾画出一幅优美静谧的山村风景。第三句转而写农事,“妇姑相唤”,透着亲切,可以想见家庭邻里关系的和睦;夏日雨中,仍要“浴蚕去”,则可知农事的繁忙。妇姑浴蚕去了,雨中的山村,唯有栀子花悠然无事地独自“闲”在庭院里。一个“闲”字,烘托出庭院中一片幽静气氛。全诗处处扣住山村景象,从景写到人,从人写到境;农事的繁忙,山村的神韵,皆蕴于一个“闲”字之中。它是全篇之“眼”,着此一字而境界全出。作者写雨过山村所见情景,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3)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诗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4)解答本题,①应根据对整首诗歌内容的感知与理解,②诗歌的写作背景。①作者的生平经历。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1)竹溪、相唤、中庭(2)农忙(3)妇女冒雨浴蚕、当地人的忙(4)乡村生活。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2)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3)这道题是按诗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诗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4)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译文
雨中传来鸡鸣,山村里依稀一两户人家。小溪夹岸绿竹苍翠,窄窄板桥连接着一线山路。
婆媳相互呼唤一起去浴蚕选种,那庭院中间的栀子花独自开放无人欣赏。
【答案】16.河道曲折;含沙量大;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D
11.书湖阴先生壁;朋友家的墙壁上;干净整洁;勤快;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诗句的鉴赏。诗歌鉴赏就是对诗歌以及诗歌里面的句子进行简要的文学赏析。在鉴赏的时候可以从每句诗的字、词入手,找出诗句中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再分析诗歌作者想要抒发的感情,最好联系诗歌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综合分析。
(1)考查诗句的理解。①“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这句诗的意思是: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诗句中的“九曲”的意思是形容黄河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说明了黄河河道曲折的特点,“万里”的意思是指河水里的黄沙随着水流漂流万里,体现了黄河含沙量大的特点。诗句中的“九曲”说明了黄河河道曲折的特点,“万里”写出了黄河含沙量大的特点。
②诗句写出了黄河奔腾磅礴的气势,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③ 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完成本题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判断。D项“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诗句意思是“你可见黄河水从天上流下来,波涛滚滚直奔向东海不回还”。这一句和“自天涯”的意境相似,写出了黄河的奔腾磅礴;A、B、C三项分别描绘了眼前的景象,没有“自天涯”的联想。故选D。
故答案为:①河道曲折;含沙量大;②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③D
(2)① 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人物、作品的识记能力。答题时要回忆作品内容,结合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提示作出正确的回答。“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书,题写。壁,墙壁。 从诗的题目可以知道本诗是题写在朋友家的墙壁上。
②“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意思是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由此可见, 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干净整洁的庭院,从中可以感受到湖阴先生是一个勤快的人。
③ 本题考查古诗的积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还有很多,如《梅花》中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元日》中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等。
故答案为:①书湖阴先生壁;朋友家的墙壁上;②干净整洁;勤快; ③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