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同步分层练习
5.《七律 长征》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基础达标题
1.下面加点字词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逶迤(wěi yí) B.磅礴(páng bó)
C.尽开颜(jìn) D.远征难(nán)
2.对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红军/不怕/远征/难 B.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 D.大渡/桥横/铁索/寒
3.给下面诗句中的加点字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1)万水千山只等闲( )
A.平常 B.空闲 C.无端,平白地
(2)乌蒙磅礴走泥丸( )
A.通过 B.跑 C.滚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时语气要低沉一些。
B.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节奏划分正确。
C.“万水千山”在诗中指一万条河,一千座山。形容路遥远险阻。
D.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为:首联、领联、颈联和尾联。
5.看拼音,写词语。
wēi yí páng bó tiě suǒ
ní wán hán lěnɡ mín shān
6.按要求填空。
(1)“丸”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字母 ,再查音节 。意思是 。
(2)“岷”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再查 画,“岷山”在我国的 省。
(3)“征”的韵母是 ,在词语“南征北战”中的意思是 。
7.多音字组词。
难nán( )nàn( ) 蒙mēng( )méng( )měng( )
磅bàng( ) páng( ) 尽 jìn( ) jǐn( )
8.我能给下面的词语写上恰当的解释。
(1)逶迤:
(2)云崖:
(3)磅礴:
(4)泥丸:
(5)细浪:
素养提升题
9.课文填空。
(1)《长征》是 于 年 月写的一首 律诗。这首诗共 行,每行 个字。押 韵。第 行,总写红军
,三、四行具体写红军过 和 的情景,五、六行生动地再现了红军巧渡 和飞夺 的场面,七、八行写红军翻过 后 的心情。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 ,热情地歌颂了
。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逶迤”“磅礴”形容山的 ,这是实际的山;“细浪”“泥丸”形容山的 ,这是红军眼里的山。诗句表现了红军 。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暖”字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的 心情;“寒”字表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
___________。诗句表现了红军 。
10.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
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____。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_________________,三军过后尽开颜。
(1)将诗歌补充完整。
(2)用自己的话说说“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前夕写下的一首旧体诗,为七言律诗
B.从“只等闲”可以看出红军战士对敌人和困难的藐视及乐观的精神
C.“逶迤”“磅礴”“细浪”“泥丸”突出了长征路上的艰难
D.从“尽开颜”可以感受到红军因最后胜利即将到来而喜悦的心情
(4)“腾细浪”和“走泥丸”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
(5)“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暖”和“寒”形成鲜明的对比,“暖”字表达了 ,“寒”字让我们体会到 。
(6)本诗主要围绕“ ”这个“面”,通过腾越五岭、疾跨 、巧渡 、飞夺 、喜踏 这五个具体的“点”,表现了红军
形象和 精神。
(7)“金沙水拍云崖暖”中的“云崖”原是“悬崖”,后才改为“云崖”。你觉得这样修改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迁移拓展题
11.牛刀小试。
对联对仗工整,文辞精练,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请你运用对联的相关知识,结合课文内容写出这副对联的下联。
上联:腾越五岭跨乌蒙,千山踏破
下联: , 等闲
12.课外阅读。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这首诗题目中的“卜算子”是 名,我还知道 、 。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卜算子(bǔ pǔ)
犹有花枝俏(yōu yóu)
她在丛中笑(cóng chóng)
(3).判断句子说法的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
“待到山花烂漫时”中的“待到”是等到的意思( )
(4)毛泽东同志通过这首词生动地表现了梅花 、 、的特点,使我们感受到毛泽东同志的 精神。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分析】A:逶迤(wěi 改wēi),不正确;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
2.【答案】C
【解析】【分析】ABD项都正确;C项“金沙水拍云崖暖 ”意思是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给人温暖的感受。应该是“金沙/水拍/云崖暖”。故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对朗读节奏的划分。诗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3.【答案】(1)A
(2)C
【解析】【分析】要求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1)万水千山只等闲:不怕困难险阻,将无数的高山 大河都如平常一般看待。等闲:平常。(2)乌蒙磅礴走泥丸: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走:滚动。
故答案为:(1)A(2)C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
4.【答案】C
【解析】【分析】A、B、D正确;
C.有误, “万水千山”在诗中指 指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在诗中指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 分析总结。 。 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5.【答案】逶迤;磅礴;铁索;泥丸;寒冷;岷山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字、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逶、迤、磅、礴、索、岷”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逶迤、磅礴、铁索、泥丸、寒冷、岷山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6.【答案】(1)w;wán;小而圆的东西
(2)山;五;四川
(3)eng;走远路
【解析】【分析】(1)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首字母的大写,再找出对应的音节,最后在正文内找到这个字并查看字义。“丸”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字母W ,再查音节 wán 。意思是 小而圆的东西 。
(2)部首查字法要找出所查字的偏旁部首,数清部首笔画,再在“部首检字表”的“部首目录”中找到这个部首,看清部首旁边标明的页码,按这个页码找到“检字表”中相应的那一项,并从这一页中找出要查的部首;最后数清所查字的笔画(除去部首的笔画数),按这一部中笔画排列顺序找到所要查的字。“岷”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山,再查5画,“岷山”在我国的四川省。
(3)“征”的音节是“zhēng”,其中“zh”是声母,韵母是“eng”,南征北战意思是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不少次战斗。“征”的意思是走远路。
故答案为:(1)w ;wán ;小而圆的东西; (2)山;五;四川; (3)eng;走远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掌握两种查字典的方法,平时多加练习即可。
7.【答案】困难;难民;蒙圈;蒙蒙细雨;蒙古;磅秤;磅礴;尽头;尽管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多音字的辨别能力。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当然组词也不同。
故答案为:困难、难民、蒙圈、蒙蒙细雨、蒙古、磅秤、磅礴、尽头、尽管
【点评】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8.【答案】(1)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
(2)高耸入云的山崖。
(3)气势雄伟。
(4)泥团子,小泥球。
(5)翻着浪花的细流。
【解析】【分析】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故答案为:(1)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2)高耸入云的山崖。(3)气势雄伟。 (4)泥团子,小泥球。(5)翻着浪花的细流。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
9.【答案】毛泽东;1935;10;七言;八;七;an;一、二;长征历经的千难万险及对千难万险的态度;五岭;乌蒙山;金沙江;泸定桥;岷山;欢快;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红军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毛泽东 2、19353、10 4、七言 5、八 6、七 7、an 8、一、二 9、长征历经的千难万险及对千难万险的态度 10、五岭 11、乌蒙山12、金沙江 13、泸定桥 14、岷山 15、欢快 16、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 17、红军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10.【答案】(1)七言;毛泽东;长征途中
(2)连绵雄伟;渺小;蔑视困难的精神
(3)喜悦;险峻;不惧危险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解析】【分析】(1)结合题干“《长征》”;根据日常学习和生活积累,可知《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毛泽东,写于1935年10月,即长征途中。
(2)结合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句子意思是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逶迤”“磅礴”形容山的连绵雄伟,这是实际的山;“细浪”“泥丸”形容山的渺小,这是红军眼里的山。诗句表现出了红军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和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结合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句子意思是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那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暖”字写出了金沙江风高浪急、雾水飞溅的实景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寒”字既烘托出泸定桥险恶的形势,又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飞夺泸定桥的壮烈情景。
故答案为:(1)七言、毛泽东、长征途中;(2)连绵雄伟、渺小、蔑视困难的精神;(3)喜悦、险峻、不惧危险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2)、(3)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体味诗歌的遣词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1.【答案】(1)万水千山只等闲;乌蒙磅礴走泥丸;更喜岷山千里雪
(2)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山崖,溅起阵阵雾水,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3)C
(4)夸张;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红军征服高山、不畏艰难的高大形象
(5)巧渡金沙江的喜悦;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
(6)红军不怕远征难;乌蒙山;金沙江;泸定桥;岷山雪;顶天立地的高大英雄;革命乐观主义
(7)好。“云崖”着重体现了山崖之高,有高耸入云之感,用以突出陡征之路的艰险十分恰当,“悬崖”就显得普通了,从意境上说,“云岸”更好。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古诗默写能力,属于直接型默写,结合提示默写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2)解答此题要先对整首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再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词义,然后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即可。(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A、B、D正确。C错误,可红军不怕艰难险阻,蔑视一切困难,于是在红军眼中,这些山犹如“腾细浪”“走泥丸”那样渺小,微不足道。 表现了红军不畏艰险的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4)一是比喻,把绵延的五岭比作细浪,磅礴的乌蒙山比作泥丸。二是夸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红军征服高山、不畏艰难的高大形象。(5)考查炼字的题,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该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③看该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在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答题模式:该字采用了……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从“暖”字体会到红军过了金沙河的欢快。“寒”字写出了铁索桥让人胆战心寒。一暖一寒”进行对比,更加突出红 军战士的英雄大无畏精神。(6)
考查概括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7)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肯定的。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1)万水千山只等闲;乌蒙磅礴走泥丸;更喜岷山千里雪 (2)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山崖,溅起阵阵雾水,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3)(4)1、夸张、2、比喻、3、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红军征服高山、不畏艰难的高大形象。(5)巧渡金沙江的喜悦、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6)红军不怕远征难、乌蒙山、金沙江、泸定桥、岷山雪、顶天立地的高大英雄、革命乐观主义(7)好。“云崖”着重体现了山崖之高,有高耸入云之感,用以突出陡征之路的艰险十分恰当,“悬崖”就显得普通了,从意境上说,“云岸”更好。
【点评】(1)针对古诗的背默题目是基础题,我们平时多背诵,多默写。要理解诗词的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2)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的能力。(3)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4)考查学生对比喻、夸张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5)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炼字妙处的能力。(6)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的能力。(7)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能力。
12.【答案】巧渡金沙夺泸定;万水
【解析】【分析】对联就是对偶句,由上下两对句组成。字数相等,节奏一致。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多不少。上、下联内部的语音节奏要一致,如:“腾越五岭”可以对“巧渡金沙”;“跨乌蒙”可以对“夺泸定”。“千山”可以对“万水”。
故答案为:巧渡金沙夺泸定、万水
【点评】了解对联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积累,丰富知识。
【答案】13.词牌;忆江南;念奴娇
14.bǔ;yóu;cóng
15.正
16.凌寒独放;俏不争春;革命乐观主义。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鉴赏能力。首先认真阅读诗词,结合词的写作背景理解诗词内容及表达的主旨。再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认真分析作答即可。
13.词牌名是词的一种制式曲调的名称,亦即唐宋时代经常用以填词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乐曲的原名,有固定的格式与声律,决定着词的节奏与音律。《卜算子·咏梅》这首词“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词的标题。词牌名还有:忆江南、念奴娇等。
故答案为:词牌;忆江南;念奴娇。
14.“卜算子”是词牌,“卜”应读为“ bǔ ”;“犹”意思是“仍然,还”,应读为“yóu”;“丛”指“聚集,许多事物凑在一起; 聚在一起的(人或物)”,应读为“cóng”。
故答案为: bǔ ;yóu;cóng。
15.“待到山花烂漫时”意思是等到百花盛开的时候。“待到”意思是等到。故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正确。
16.本题开学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能力。通过这首词生动地表现了梅花凌寒独放、俏不争春的特点,使我们感受到毛泽东同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诗人通过对梅花俊美而坚韧不拔形象的塑造,寄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英勇无畏,谦虚磊落,藐视各种困难的情怀,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同修正主义和一切反动势力作不屈不挠的斗争,坚定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必然会实现的信心。
故答案为:凌寒独放;俏不争春 ;革命乐观主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