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同步分层练习
7.《开国大典》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基础达标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电钮(niǔ) 擎着(qíng) B.瞻仰(zān) 政府(zhèng)
C.响应(yìng) 胸膛(tǎng) D.外宾(bīn) 灯盏(zǎn)
2.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与“倾听”的“倾”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倾斜 B.倾诉 C.倾向 D.倾盆大雨
3.下列诗句中,与爱国无关的一项是( )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 B.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看拼音写词语。
huì jí bào fā xuān bù qí zhì
jiǎn yuè tǎn kè jù lí lóng zhòng
5.根据词语意思,选择正确的字。
(竟 竞)( )争 (宣 宜)( )读 (再 在)( )现
(连 联)( )欢 事( )(绩 迹) (捡 检)( )阅
6.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四( )八方 ( )山倒海 水到( )成
长( )内外 大江( )北 五( )六色
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广场上人很多。(改写句子,句意不变)
比喻句:
夸张句:
(2)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缩句:
(3)参加开国大典的有工人、农民、老师、学生、女人等各种各样的人。
修改病句:
素养提升题
8.按课文《开国大典》内容填空。
(1)这 的宣告,这 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 起来。这 的宣告,这 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 ,传到 ,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 起来。
(2)课文是按 和 的顺序叙述的。主要写了群众进场、 、
、 等场面。表达了 。
(3)中国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 年 月 日,地点: ,总人数 人,中国的国歌是 ,升国旗时礼炮每一响都是 门大炮齐发,一共 响。
9.课内文段阅读。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1)根据选段内容填写思路图,并完成练习。
(2)这段文字描写的是 的场面,其中对每个方阵的描写是“ ”的描写,对受检阅部队的总体描写是“ ”的描写。这种点面结合的写法,不但让我们感受到 ,更能感受到 。
(3)文段中画波浪线部分描述的场面,可以用下面哪一个词语概括?( )
A.人声鼎沸 B.锣鼓喧天 C.蔚为壮观 D.排山倒海
(4)从画横线的句子中,可以感受到人们 的心情。
迁移拓展题
10.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典:①标准、法则;②典故;③典礼。
A雷锋永远是大家学习的典范。( )
B开国大典的每一声炮响,全场都会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
C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了“将相和”这个典故的由来。( )
融:①融化;②融合;③流通。
D上海是我国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 )
E冰雪消融,春回大地。( )
F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 )
11.连线题。
向上看 鸟瞰 粗略地看 窥视
向下看 环顾 偷偷地看 视察
恭敬地看 远眺 上级查看 回眸
向四周看 瞻仰 回过头看 怒视
向远处看 仰望 生气地看 浏览
12.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在天安门右前方,巍然(耸 屹)立着一座雄伟壮丽的大厦,这就是人民大会堂。全国各族人民的代表在这里共商国策。
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建筑面积达171800平方米,体积有1596900立方米。一条黄绿相间的琉璃屋檐,把巍峨的大会堂的轮廓从(蔚 尉)蓝的天空中勾画出来。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 副)庄严绚丽的画图。
迈进金黄色大铜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钮 纽)部分——中央大厅。建筑师站在这里,指着四周向我们介绍了整个建筑的布局:朝西直入万人大礼堂;往北通宴会厅;向南穿过长长的廊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大楼。整个建筑就是由这三部分组成的。
万人大礼堂,里面宽76米,深60米,中部高33米,体积达86000立方米,像一座大厦。但是由于设计师们处理得巧妙,走进大礼堂的人,放眼一望,从屋顶到地面,上下(浊 浑)然一体,并不感到怎样空旷。
屋顶是穹隆形的,天花板上纵横密排着近500个灯孔。灯光齐明的时候,就像满天星斗。顶部的中心挂着红宝石般的五星灯,灯的周围是70条瑰丽的光芒线和40瓣镏(liú)金的向日葵花瓣,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在它的外围,有三环层次分明的水波形暗灯槽,同周围装贴的淡青色塑料板相映,形成“水天一色”的奇观。
大礼堂呈椭圆形,有两层挑台像两弯新月,围拱着主席台,使大礼堂成为层次分明、错落有(至 致)的整体。两层挑台连地面共3层座席,有9600多个席位。礼堂的主席台像个小会场,能容纳300多人。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合适的字。
(2)用自己的话说说第1自然段交代了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2自然段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是( )。
A.举例子 B.打比方 C.列数字
(4)第3自然段哪些词语表明了空间方位的转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介绍万人大礼堂采用了(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分析】A:正确;
B:“ 瞻仰 ”中的“ 瞻”不读“ zān ”,应读作“zhān”;错误;
C:“ 胸膛 ”中的“膛 ”不读“ tǎng ”,应读作“ táng ”;错误;
D:“ 灯盏 ”中的“盏 ”不读“ zǎn ”,应读作“ zhǎn ”;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
2.【答案】B
【解析】【分析】题干“倾听”的“倾”意思是用尽(力量)。
A:“倾斜”的“倾”意思是斜,歪。
B:“倾诉”的“倾”意思是用尽(力量)。
C:“倾向”的“倾”意思是趋向。
D:“倾盆大雨”的“倾”意思是使器物反转或歪斜以倒出里面的东西;引申为尽数拿出,毫无保留。
故答案为:B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字的理解,这是一道“一字多义”的练习题。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选项判断。
3.【答案】D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诗句,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出自文天祥 (宋)《过零丁洋》,意思是是说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B: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出自李清照 (宋)《夏日绝句》意思是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王昌龄 (唐)《从军行七首》意思是历经百战黄沙磨穿了铁铠甲,不攻破楼兰始终坚决不回乡。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 (清)《己亥杂诗》意思是花虽然败落了,化作春泥了,还要为后来的花提供养料。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4.【答案】汇集;爆发;宣布;旗帜;检阅;坦克;距离;隆重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汉字)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汇、爆、帜、检、阅、坦、距、离、隆”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汇集、爆发、宣布、旗帜、检阅、坦克、距离、隆重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5.【答案】竞;宣;再;联;迹;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形近字的理解和组词。注意所给形近字的区别,结合词语的意思,区分易错字的用法,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故答案为:竞;宣;再;联;迹;检
【点评】解答本题,注意区分形近字,理解其字形、字义,结合词语的意思理解其用法,注意平时的积累。
6.【答案】面;排;渠;城;南;颜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成语的理解。重点理解课文中成语,掌握其词义和重点字,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故答案为:面;排;渠;城;南;颜
【点评】解答本题,注意区分形近字,理解其字形、字义,结合课文出现的重点词语加强训练,注意平时的积累。
7.【答案】(1)广场上的人群队伍像一条条长龙。;广场上人山人海。
(2)广场汇集了群众队伍。
(3)参加开国大典的有工人、农民、老师、学生等各种各样的人。
【解析】【分析】(1)改为比喻句,把“人”比作“长龙”。改为夸张句,把“人多”形容为“人山人海”。
(2)缩写句子,去掉修饰语“丁字形的”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
(3)修改病句,“女人”与前面分类不同,应去掉,“各种各样的”用词不当,应去掉。
故答案为:(1)广场上的人群像一条条长龙。广场上人山人海。(2)广场汇集了队伍。(3)参加开国大典的有工人、农民、老师、学生等人。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练习。比喻句、拟人句,缩句、修改病句都是小学阶段的基础知识,平时要多练习,加强巩固。
8.【答案】(1)庄严;雄伟;欢呼;庄严;雄伟;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欢跃
(2)时间;开国大典进行;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队伍游行;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3)1949;10;1;北京天安门;30万;《义勇军进行曲》;54;28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了课文内容的记忆和默写,结合题目所给信息进行填空。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庄严;雄伟;欢呼;庄严;雄伟;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欢跃
(2)时间;开国大典进行;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队伍游行;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3)1949;10;1;北京天安门;30万;《义勇军进行曲》;54;28
【点评】解答本题,要对课文内容和主题思想加以理解,对重点语段会背诵和默写。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9.【答案】(1)步兵; 齐步行进;炮兵; 战车师;整整齐齐; 骑兵师; 列队飞行;
(2)阅兵式;点;面;整个阅兵式的庄严、降重;各个队伍的特色
(3)C
(4)激动与喜悦
【解析】【点评】(1) 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完成思维导图即可。
(2)考查了对关键句子的分析、鉴赏能力。首先需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大致内容,思考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或者描写方法,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点面结合,指的就是详写和略写的相结合。所谓“点”,指的是对某个事物或多个事物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多个事物的概括描写。
(3)(4)本题考查句子的概括和词语的运用。认真阅读原文,在理解文章内容及表达主题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作答即可。
(1)从文中“ 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 ”“ 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 ”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步兵; 齐步行进;炮兵; 战车师;整整齐齐; 骑兵师; 列队飞行;
(2)结合语句“以上这些部队,全部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可知,句中即包含了对“受检阅方阵”“面”的描写,又写了对“各个方阵”“点”的描写,从而突出阅兵式场面的独特与震撼。
故答案为:阅兵式;点;面; 整个阅兵式的庄严、降重;各个队伍的特色;
(3)本题考查句子的概括和词语的运用。从划线句子中可以感受到战车师和骑兵师的威武壮观,所以可以选用“蔚为壮观”。
故答案为:C
(4)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从“ 抛上天去 ”“ 欢呼声 ”都可以动作和神态描写中可以体会到群众内心的激动与喜悦之情。
故答案为:激动与喜悦
10.【答案】①;③;②;③;①;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重点字的理解。注意所给形近字的意思,进行选择,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故答案为:①;③;②;③;①;②
【点评】解答本题,注意理解多义字的意思,理解其字形、字义,注意平时的积累。
11.【答案】,
【解析】【分析】鸟瞰:意思是从高处往下看,近义词为俯瞰、俯视,反义词是仰望、仰视。
环顾:(动)向四面观看。
远眺:是指站在高处往远处望。
瞻仰:指怀着崇高的敬意、严肃而恭敬地看着某人或某物。
仰望:动)①抬头向上看。
窥视:指暗中观察,偷偷地看。
视察:上级人员去下级机构检查工作。
回眸:指回转眼睛,回过头看,向后看,转头看。
怒视:意思是愤怒地注视,看着凶残的敌人。
浏览:(动)泛泛地大略地看。
故答案为:,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对词语含义的正确理解,要学会掌握理解其中的重要的字,就容易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了,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12.【答案】(1)耸;蔚;幅;纽;浑;致
(2)总体介绍人民大会堂
(3)C
(4)迈进;穿过;指着四周;朝西;往北;向南
(5)B
【解析】【分析】(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能力。同音字音同,形、意不同,组词不同。解答时要依据字义注意比较。
(2)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3)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考查对写作顺序。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到关键词语在结合选项判断即可。
故答案为:(1)耸;蔚;幅;纽;浑;致
(2)总体介绍人民大会堂
(3)C
(4)迈进;穿过;指着四周;朝西;往北;向南
(5)B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同音字的掌握,从结构、字义两方面加以区别,然后再选词填空。
(2)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3)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