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同步分层练习
10.《竹节人》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基础达标题
1.下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风靡(mǐ) 一哄而散(hònɡ) B.挨揍(zòu) 一模一样(mó)
C.俨然(yǎn) 悻悻而去(xìnɡ) D.一绺(liǔ) 赫赫伟绩(hè)
2.下列诗句中,与儿童无关的一项是( )
A.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B.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D.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对文章《 竹节人 》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二自然段统领全文。 B.“大步流星、怒气冲冲”,表现了老师威严的形象。
C.全文围绕“迷”这个词展开。 D.竹节人受到老师的喜爱,说明老师让自己玩,有私心。
4.看拼音,写词语。
bīng gùn gǎn wù gē da kē tóu
jǔ sàng wēi fēng lín lín wā kōng xīn sī
5.比一比,组成词。
郑( ) 陡( ) 燥( ) 裹( )
掷( ) 徒( ) 躁( ) 衰( )
6.选词填空。
(1)疲倦 疲惫 疲劳
①他累了一天,感到很( )
②两个竹节人没头没脑地打着,不知( ),永不倒下。
③妈妈拖着( )的身子下班回到家了。
(2)怨恨 愤恨
①我们( )老师把我铡做好的竹节人拿走了。
②带着满腔的( ),战士们把复仇的子弹射向敌人。
(3)别出心裁 诡计多端
①( )的敌人从山那边的小路上包抄上来。
②张萌萌( ),用橡皮泥给小是木偶做了一顶帽子。
7.先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 )头( )脑 叱咤( )( ) ( )( )有味
全( )( )注 ( )( )所以 化为( )( )
(2)这位老人在战争年代曾经是一位 的人物。
(3)这场暴风雨毁坏了他的谷物,他全部的劳动成果都 了。
(4)弟弟刚取得一点儿成绩就 ,到处显摆,一点儿也不谦虚!
素养提升题
8.“筹”字的解释有:①计数的用具,多用竹子制成;②谋划;③计策,办法。“筹”在“一筹莫展”中应选第 种解释;在“运筹帷幄”中应选第 种解释。(小拓展)通过“筹”字的解释,我知道“技高一筹”的近义词是 。
9.按要求写句子。
(1)填写关联词,并用所填关联词造句。
①( )有一个人做了一件新鲜玩意,大家看了有趣,很快( )能风靡全班。
造句:
②于是,我跟同桌相视一笑,( )两手空空,( )心满意足,轻手轻脚地溜了。
造句:
(2)有一段时间,全迷上了斗竹节人。(修改病句)
(3)个发明这竹节人的家伙,准也是坐这种课桌长大的。(改成反问句)
10.课文回顾。
(1)《竹节人》一课中,我们带着“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一任务读课文时,要仔细品味 ;我们带着“ ”
这一任务读课文时,有关“我们”装饰竹节人、斗竹节人的这部分内容要细读;我们要完成“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这个任务时,就要关注 这部分内容。
(2)本文回忆了童年时代的“我”和伙伴们 、 、 等几件趣事。全文表现了 。
(3)《竹节人》语言风格夸张幽默,读着文中那些妙趣横生的童年趣事,你想到的古诗句是:“ , 。”
迁移拓展题
11.品析句子,完成练习。
(1)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这句话运用了 、 的修辞手法,突出这个豁口 ,其实也是通过大词小用的手法来极力表现课桌的 ,达到幽默的效果。我能用其中一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
(2)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戏珠!
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这段话连用五个短句和五个感叹号,营造出一种 的气氛,表现出同学们
和对竹节人的 之情。
12.拓展阅读
跳绳和踢毽子
林海音
这两项游戏虽是至今存在,不分地方和季节的,但是玩具就有不同。跳绳,当然基本是麻绳,后来有童子军绳和台湾的橡皮筋。
我最喜欢的,却是小时候用竹笔管穿的跳绳。放了学到琉璃厂西门一家制笔作坊,去买做笔切下约寸长的剩余竹管,其粗细同我们用来写中楷字的笔。很便宜的买一大包回来,用白线绳一个个穿成一条丈长的绳。这种绳子,无论打在硬土地上、砖地上,都会发出清脆的竹管声,于是,我们在游戏中也兼听悦耳的声音。
跳双绳颇不易,有韵律,快速。但是在跳绳中拣铜子儿,也不简单。把一叠铜子儿放在地上(绳子落地碰不到的地方),每跳一下,低头弯腰下去拣起一个铜子儿,看你赶不赶得上又要跳第二下,又跳,又弯腰,又伸手抢钱,虽不是激烈运动,却是全身都动的运动呢!
踢毽子是自古以来的中国游戏,这玩具羽毛是基础,但是底下的托子却因时代而不同了。在我幼年时,虽然币制已经用钢板为硬币,但是遗留下来的制钱,还有很多用处,它用来做毽子的底托,就是最好的。方孔洞,穿过一根皮带,把羽毛捆起来,就是毽子了。
自己做毽子,也是有趣的事。用色纸剪了当羽毛,秋天的大朵菊花当羽毛,都是毽子。而记忆中有一种为儿童初步学踢毽子的,叫“踢制钱”,两枚制钱用红头绳穿起来,刚好是小孩子的手持到脚的长度即可。小孩子提着它,一踢一踢的,制钱打着布鞋帮子,倒也很顺利。
踢毽子到学习花样儿的时候,有一首儿歌可以念:“一个毽儿,踢两瓣儿。打花鼓,绕花线儿。里踢,外拐。八仙,过海。九十九,一百。”
(1)给横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切下 A qiē B qiè
②毽子A jiān B jiàn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这篇文章讲了孩童时的两项游戏: 和 。
②写跳绳,写了自己小时候用 做跳绳。写踢毽子,写了 以及踢毽子时念儿歌的事。
(3)写跳绳的玩法时,作者介绍了哪些玩法?重点写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文章中能反映玩游戏时的乐趣的一句话画上横线。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分析】ACD项正确;B:“一模一样”中的“模”不读“mó”,应读作“mú”,所以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
2.【答案】C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诗意。
A: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意思:知道有儿童捉蟋蟀,篱笆旁有一盏明灯。
B: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意思:儿童追一只蝴蝶,蝴蝶飞到菜花丛中不见了
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意思:诗人少年时离开家乡,年纪大了才得以重返故里,虽然乡音没有改,可两鬓的头发已经稀疏斑白了。
D: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意思:是村里的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散学:放学。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3.【答案】D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A、B、C正确。D:错误,竹节人受到老师的喜爱,并不能说明老师有私心。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4.【答案】冰棍;感悟;疙瘩;磕头;沮丧;威风凛凛;挖空心思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汉字)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悟、疙、瘩、磕、沮、丧、威、挖”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冰棍、感悟、疙瘩、磕头、沮丧、威风凛凛、挖空心思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5.【答案】郑重;陡峭;干燥;包裹;投掷;徒步;急躁;衰弱
【解析】【分析】“郑”与“掷”,读音不同,部首不同,义不同。郑:姓氏;郑重。可组词“郑重”。掷:扔;投。可组词“投掷”。“陡”与“徒”,读音不同,部首不同,义不同。陡:坡度很大,近于垂直。可组词“陡峭”。徒:步行;白白。可组词“徒步”。“燥”与“躁”,虽然读音相同,但部首不同,义不同。燥:干;缺少水分。可组词“干燥”。躁:性急;不冷静。可组词“急躁”。“裹”与“衰”,读音不同,部首不同,义不同。裹:用纸、布或其他片状物缠绕;包扎。可组词“包裹”。衰:用粗麻布做成的丧服;事物发展转向微弱。可组词“衰弱”。
故答案为:郑重;陡峭;干燥;包裹;投掷;徒步;急躁;衰弱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形近字的辨析和组词。完成时要注意仔细区别每组字的不同,再分别组词。此为常用形近字,指导学生在对比中区分字音和字形,在运用中达到理解与巩固。
6.【答案】(1)疲劳;疲倦;疲惫
(2)怨恨;愤恨
(3)诡计多端;别出心裁
【解析】【分析】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1)疲劳:疲乏劳累。疲倦:指十分劳累、困倦。 疲惫:是指极度疲劳,形容非常疲乏,或者使非常疲惫。(2)怨恨:强烈不满或仇恨,也指这种情绪。愤恨:愤怒怨恨。(3)诡计多端:诡计:狡诈的计谋;端:项目,点。形容坏主意很多。别出心裁:别:另外;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 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故答案为:(1)疲劳、疲倦、疲惫(2)怨恨、愤恨(3)诡计多端、别出心裁
【点评】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7.【答案】(1)呆;呆;风云;津津;神贯;忘乎;乌有
(2)叱咤风云
(3)化为乌有
(4)忘乎所以
【解析】【分析】(1)“呆头呆脑”:形容神情很迟钝。
“叱咤风云”:一声怒喝,可使风云变色。形容声势、威力极大。
“津津有味”:形容特别有兴趣。
“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忘乎所以”:形容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事理常情。
“化为乌有”:变得什么都没有了。形容一下子全部丧失或落空。
(2)结合词语意思和句子语境,选“叱咤风云”合适。
(3)结合词语意思和句子语境,选“ 化为乌有 ”合适。
(4)结合词语意思和句子语境,选“ 忘乎所以 ”合适。
故答案为:(1)呆;呆;风云;津津;神贯;忘乎;乌有;(2)叱咤风云;(3) 化为乌有; (4) 忘乎所以
【点评】本题考查补全词语。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词语的好习惯。能够准确的理解词语的意思。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词语的积累与运用,积累时可根据词语的结构形式、词语意思等进行分类积累,日积月累,厚积薄发。
8.【答案】③;②;略胜一筹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一字多义”的练习题。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选项判断。在“一筹莫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筹”意思是计策,办法。应选第③种解释;在“运筹帷幄”指在帐幕中谋划军机,拟定作战策略。“筹”意思是谋划。应选第②种解释。“技高一筹”计数目或用作领取物品凭证的用具。近义词是略胜一筹。
故答案为:③;②;略胜一筹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字的理解,正确理解字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然后根据字的意思再一 一对号入座。
9.【答案】(1)只要;就;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任何事情也不会难倒我们。;虽;但;蝴蝶虽弱不禁风,但它在努力挣扎着抖掉翅膀上的雨水。
(2)有一段时间,我们迷上了斗竹节人。
(3)那个发明这竹节人的家伙,难道不是坐这种课桌长大的吗?
【解析】【分析】(1)①此句前后分句之间是条件关系,可以选用“只要……就……”。结合语言习惯和生活实际可造句: 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任何事情也不会难倒我们。②此句前后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可以选用“虽……但……”。结合语言习惯和生活实际可造句: 蝴蝶虽弱不禁风,但它在努力挣扎着抖掉翅膀上的雨水。
(2)此句语病是缺主语,把“全”改为“ 我们 ”即可。
(3)原句中“ 准也是 ”改为“难道不是” 加上语气词,句号改为问号即可。所以答案是: 那个发明这竹节人的家伙,难道不是坐这种课桌长大的吗?
故答案为:(1)只要;就;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任何事情也不会难倒我们;虽;但;蝴蝶虽弱不禁风,但它在努力挣扎着抖掉翅膀上的雨水。(2) 有一段时间,我们迷上了斗竹节人。 (3) 那个发明这竹节人的家伙,难道不是坐这种课桌长大的吗?
【点评】(1)本题考查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本题考查了修改病句的能力。修改病句,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 做题时先要弄清句子属于什么毛病,然后再解答。
(3)考查变化句式。陈述句改反问句的方法: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或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再加上“难道……吗?”或“怎么……呢?”等语气词。
10.【答案】(1)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和玩法;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老师没收玩具、老师玩玩具
(2)做竹节人;玩竹节人;老师没收竹节人、观老师玩竹节人;竹节人游戏给人们带来的乐趣和作者对童年时期快乐生活的怀念之情。
(3)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解析】【分析】(1)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有目的阅读”的阅读策略,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和适当的阅读方法。所以要“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必须认真阅读《竹节人》中描写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和玩法的句子。同理,我们也可以根据要仔细阅读的片段来反向推测出我们的阅读目的。通过“有关“我们”装饰竹节人、斗竹节人的这部分内容要细读”可以推出我们的阅读目的是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根据“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这个阅读目的,我们要认真阅读课文中描写到老师的片段。
故答案为: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和玩法;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老师没收玩具、老师玩玩具
(2)考查概括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
故答案为:做竹节人;玩竹节人;老师没收竹节人、观老师玩竹节人;竹节人游戏给人们带来的乐趣和作者对童年时期快乐生活的怀念之情。
(3)考查对古诗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古诗、名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故答案为: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点评】(1)本题考查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会默写。对于课文中的优美的语句,注意加强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的能力。
(3)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古诗的含义,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11.【答案】(1)比喻;夸张;很大;破旧;江上的小船像一片片叶子
(2)热闹、激烈;玩竹节人时的入迷;喜爱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作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日常语文课文学习中,识记相关知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1)“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该句使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把“桌面豁开的裂缝”比作“黄河、长江”,说明裂缝宽且长。同时也表现课桌非常破旧了。仿写时运用比喻或夸张的手法写出一句即可,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比喻;夸张;很大;破旧;江上的小船像一片片叶子
(2)“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作者连用五个短句,五个感叹号,以及后两句的反复,营造出一种热闹、激烈的气氛,烘托出孩子们跃跃欲试的激动心情,表现出同学们玩竹节人的入迷,对竹节人的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热闹、激烈;玩竹节人时的入迷;喜爱
12.【答案】(1)A;B
(2)跳绳;踢毽子;竹毛管;做毽子
(3)作者介绍了跳双绳和跳绳中拣铜子儿。重点写的是跳绳中拣铜子儿。
(4)这种绳子,无论打在硬土地上、砖地上,都会发出清脆的竹管声,于是,我们在游戏中也兼听悦耳的声音。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AB
(2)跳绳、踢毽子、竹毛管、做毽子
(3)作者介绍了跳双绳和跳绳中拣铜子儿。重点写的是跳绳中拣铜子儿。
(4)这种绳子,无论打在硬土地上、砖地上,都会发出清脆的竹管声,于是,我们在游戏中也兼听悦耳的声音。
【点评】(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2)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