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劳动光荣》名师解读(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劳动光荣》名师解读(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2 22:2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劳动光荣》名师解读
第一部分 课标解读
本单元属于必修课程“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课标标准指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包括实用性文本的独立阅读与理解,日常社会生活需要的口头与书面的表达交流。通过本任务群的学习,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高阅读与表达交流的水平,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学习目标与内容】
1.学习多角度观察社会生活,掌握当代社会常用的实用文本,善于学习并运用新的表达方式。
2.学习运用简明生动的语言,介绍比较复杂的事物,说明比较复杂的事理。
3.具体学习内容,可选择社会交往类的,如会谈、谈判、讨论及其纪要,活动策划书、计划、制度等常见文书,应聘面试的应对,面向大众的演讲、陈述和致辞;也可选择新闻传媒类的,如新闻、通讯、调查、访谈、述评,主持、电视演讲与讨论,网络新文体(包括比较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还可选择知识性读物类的,如复杂的说明文、科普读物、社会科学类通俗读物等。
【教学提示】
本任务群为1学分,18课时。
1.教学以社会情境中的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为主,合理安排阅读、调查、讨论、写作、口语交际等活动。
2.社会交往类内容,在社会调查与研究过程中学习。
3.新闻传媒类内容,在分析与研究当代社会传媒的过程中学习。如自主选择、分析研究一份报纸或一个网站一周的内容。分析其栏目设置、文体构成、内容的价值取向,撰写文字分析报告,多媒体展示交流。推荐最精彩的一个栏目、不同体裁的精彩文章若干篇,并说明理由。尝试选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写作。
4.知识性读物类内容,自主选择一部介绍最新科技成果的科普作品或流行的社会科学通俗作品阅读研习。
第二部分 单元深度解读——走近学科素养
【单元目标和核心素养落实】
语文核心素养和单元目标对照
语言建构与运用 积累与语感 体会新闻类文章和诗歌散文小说的不同;做到快速阅读;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两首诗
整合与语理 概括段意和文意;分析长句子的语法关系;分析作者的行文思路
交流与语境 参与课堂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思维发展与提升 直觉与灵感 比照阅读同类作品,发现异同
联想与想象 实证与推理 再现文章的场景,根据细节和事例感受人物的精神面貌
批判与发现 能根据实际问题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审美鉴赏与创造 体验与感悟 感受诗歌的美;体会人物的精神风貌
欣赏与评价 体会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示“劳动之美”,并作分析和点评
表现与创新 赞美身边的劳动者
文化传承与理解 意识与态度 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
选择与继承 包容与借鉴 感受华夏祖先的勤劳和创造精神
关注与参与 积极地投身劳动实践
【必备知识】
语言知识 感知新闻语言的特点;长句的语法结构
语言表达 感知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识别和理解重章叠句等表现手法;识别和理解侧面描写等表现手法;评论的写法
文学知识 感知新闻、新闻评论的文体特点;弄清《诗经》的文学成就及特点;苏辙生平及创作
文化知识 劳动方式的发展和演变
【学科能力】
单元能力目标分解 考点对标
学习理解 ①观察记忆 留意生活中的“劳动者”;记住关于“劳动之美”的名言警句;背诵《芣苢》《插秧歌》 文字信息提取;含义题和概括题;作用题和鉴赏题
②信息提取 走进问题情境,提取文本信息,逐步深入理解各篇课文
③分析概括 结合语境理解词句的含义;分析行文思路;概括文章段意,提炼文章主旨,概括单元主题
④领会理解 领会各课的意蕴和表现手法
实践应用 ①应用交际 参与课堂讨论;运用学到的知识分析课文 综合理解和写作:读写速度
②解释推断 有理有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③解决问题 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④策略运用 不断地积累实用性文本的阅读方法,并用于阅读实践
创新迁移 ①发散创新 本单元各课间的阅读迁移及课外阅读迁移 综合素养和综合读写能力;议论文的逻辑性
②批判赏析 学会比照阅读,能写简要的短评
③内化完善 学会阅读新闻类文章,并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发自内心地感受劳动之美,调整生活态度
【单元知能对标】
必备知识 学科能力 学科素养 高考内容
第4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沈英甲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林为民 “探界者”钟扬/叶雨婷 学习理解能力 观察记忆、 信息提取、 分析概括、 领会理解 实践应用能力 应用交际、 解释推断、 解决问题、 策略运用 创新迁移能力 发散创新、 批判赏析、 内化完善 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1.重点字音、字形、词语等 2.文章的主要观点 3.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及作用 4.“探究新闻类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是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的一个高频考点
第5课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李斌
第6课 芣苢/《诗经·周南》 插秧歌/杨万里
第三部分 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杰出劳动者的动人事迹体会“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认识践行工匠精神对于当代的意义与价值,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美德。
2.通过学习通讯报道,学会准确把握新闻信息,体会并掌握以典型事件和细节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学会分析报道角度,区分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理解新闻的倾向性,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
3.通过学习新闻评论,理解评论所依据的新闻事实与评论的立场、观点的关系,理解评论的舆论导向性。学习联系社会现实提出观点并合理阐述的写法,体会新闻评论直面现实、有的放矢的文体特点。
4.学习鉴赏表现劳动生活的古代诗歌,从中体会劳动之美和劳动的艰辛,丰富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对美好情感的体验,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教学要点】
价值导向 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
单元总体 认识劳动对于人类进步、国家建设、社会发展、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积极主动地从事劳动,开展创造性劳动,在劳动中锻炼自我,完善自我,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1.理解、认识作品中对于劳动的体验,体会作者对于劳动、探索与奉献的思考。 2. 根据通讯报道的文体特征,把握报道的写作角度,体会事实与观点的关系,感受典型事件中的人物精神;根据新闻评论的功能特点,把握作者观点,体会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认识新间中的立场。 3. 结合注释读懂反映劳动生活的诗歌主旨,能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方面提高阅读诗歌作品的能力。 4. 尝试撰写新闻评论,提高写人记事的能力。
4.《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探界者”钟扬》 理解科技工作者造福人类、情系故土、扎根基层的情怀;学习其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克服困难、敢于创造的精神。 学习优秀劳动者全心全意为社会、他人服务的品格汲取他们为探索未知领域而苦练本领、不辞辛苦、奋斗终生的榜样力量。 1.理解新闻人物的时代意义、社会价值和独特风貌。 2.认识人物通讯在选取材料和组织材料上的匠心。 3.感受写人记事中抓住人物特征和通过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特有作用。 4.体会通讯语言的准确、形象、明快、富于感情等特点。
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认识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倡导敬业态度、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做有品质的当代劳动者。 1.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时代需求。 2.认识新闻评论具有现实针对性的特点 3.体会新闻评论的逻辑结构和辩证分析。 4.体会新闻评论语言的鲜明、准确、简练、有力等特点。
6.《芣苢》 《插秧歌》 了解辛勤劳动的优良传统,感受劳动的快乐,强化对劳动成果的珍惜,推动劳动精神的传承。 1.理解劳动中蕴含的人情美与风情美。 2.由言描意,借助提示理解诗歌内容。 3.体会通过用词变化来拓展诗意的表现效果和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作者心情的创作方法。
表达与交流 抒发对劳动与劳动者的讴歌,树立建设国家、服务社会、造福大众的人生理想 1.借鉴课文中的叙事类作品,发现生活中有价值的人和事,尝试记叙文写作,学习以小见大、朴中见华的写作手法 2.通过组织材料,表现人物的特点和事件的曲折。抓住细节,写出人物的性格。 3.通过对习作的反复修改,提高认识生活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1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