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学习任务二:劳动形象》名师单元教学设计(6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学习任务二:劳动形象》名师单元教学设计(6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2 22:3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习任务二:劳动形象》名师单元教学设计
这一学习任务主要是品读三篇人物通讯和两首古代诗歌中的劳动形象,根据通讯报道和新闻时评的文体特征,感受写人记事中抓住人物特征和通过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特有作用,把握劳动者的精神风貌。结合注释读懂反映劳动生活的诗歌主旨,能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方面提高阅读诗歌作品的能力。体会通讯语言的准确、形象、明快、富于感情等特点。
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不同的通讯作品,学会分析作者是如何深入挖掘典型事件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2.通过品读作品,分析在描写人物过程中如何表现作者的观点立场。
教学重难点
学会挖掘通讯人物的典型事件,把握人物精神。
教学过程
导入
劳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劳动,是拉动社会发展的纤绳;劳动,是帮助时代进步的阶梯。每个时代的进步都离不开那些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普通劳动者,今天我们就将通过真实客观的新闻通讯,深入挖掘典型事件,感受人物形象的精神风貌。
设计意图
人物通讯,重点是把握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者围绕人物所选择的这些事件的内在关系,理解这些事件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挖掘人物精神及作者的观点立场。课堂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有理有据,引导学生表达完整,严谨,准确。
学习活动一:文本研读,把握形象
1.明确文章写了哪些事件,作者为何选择这些事件,这些事分别体现了人物哪些方面的品质。
以《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为例,学生概括文中写了哪些典型事例,从中可以看出张秉贵怎样的性格特点。
(1)张秉贵用糖哄哭闹的小孩,表现了他的耐心细致、周到体贴。
(2)张秉贵给要赶火车的顾客提前称糖并悉心指路,表现了他体贴入微、急人所急、解人所难的品质。
(3)张秉贵热情接待了气呼呼的女顾客,表现了他的热情大度、主动耐心、和蔼亲切。
(4)张秉贵的女儿生病,却依旧没有影响他的服务态度,表现了他的隐忍克制、爱岗敬业、公私分明。
(5)张秉贵光照顾买得多的顾客而被买得少的顾客质问后受到触动,表现了他自我反省、不断成长的品质。
(6)张秉贵忆往昔被兵痞打,今天却收到女顾客的水果而感慨不已,表现了他懂得感恩、乐于奉献的品质。
(7)张秉贵通过多种渠道丰富自己的商品知识,当好顾客的参谋,表现他主动求知、严于律己、视“为人民服务”为服务宗旨的品质。
(8)张秉贵去吃夜宵,因座无虚席,厨房大师傅特意给他拿凳子而受启发,表现了他善于剖析小事、思想觉悟高。
总而言之,张秉贵是一位热情体贴、细致周到、诚恳耐心的优秀售货员。
2.分析具体事件,从中总结出人物精神,并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立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课上交流。以《喜看稻菽千重浪》和《“探界者”钟扬》为例
(1)《喜看稻菽千重浪》
段落结构 概括具体事件 人物形象及展现角度 人物精神 作者立场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袁隆平发现天然杂交水稻杂种第一代,但试种失败 严谨认真的实践者;工作态度 以科学的态度面对失败 赞扬了袁隆平的实践精神
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 袁隆平寻找并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 创新坚韧的研究者;学术品格 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 赞扬了袁隆平的创新精神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 袁隆平用事实反驳对杂交稻的贬斥 坚持真理的捍卫者;道德操守 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平和大度 赞扬袁隆平实事求是、捍卫真理的态度
饥饿的威胁在退却 袁隆平规划并选育超级杂交稻 心怀天下的寻梦者;理想志向 勇于担当,不断进取 高度评价了袁隆平的贡献
(2)《“探界者”钟扬》
段落结构 概括具体事件 用文中的词语概括人物品质 人物精神 作者立场
“英雄”少年 从学习无线电专业转向研究植物学 “不安分” 坚定乐观 赞扬钟扬有主见,勇于追求
种子达人 第一个深入西藏的植物专家,为人类建立来自世界屋脊的种子“宝库” “种大胆” 爱岗敬业 赞扬了钟扬对科学的大胆、执着追求
科学队长 热心博物馆和科技馆的科普工作,撰写科普著作 “愿意教人” 热心科普 赞扬钟扬在科普方面的贡献卓越、影响广泛
“接盘”导师 培养学生,鼓励、帮助西藏研究生 “暖” 担当关爱 赞扬钟扬作为教育专家的责任与担当
生命延续 甘为“先锋者”探索生命的边界 “先锋者” 牺牲忘我 高度评价了钟扬“生命的高度”
学习活动二:根据文本,设计雕像
如果请你在三篇通讯中任选一个人物,根据文章中某一情境的描写,为他设计一尊雕像,你将怎样设计呢?
可以将学生分成三组,每组设计一个人物,小组讨论,合作完成设计方案。学生大多对这一活动感兴趣,能明确雕像要体现的人物形象,比如选择袁隆平在田地里手持稻苗的形象以体现其“泥腿子院士”朴素实干的特点。主要问题是有部分同学忽略了雕像静态呈现的特点,情景设计缺少画面感。语言表达不够准确、凝练。
设计意图
此为语文情景教学的一个尝试,力求学生能够精准把握人生形象,通过雕像这一静态画面的设计,展现人物精神风貌。
作业
将雕像设计用文字表达出来,要求:描述雕像的体态、外貌、神情等特征,并依据课文内容说明设计的意图。不少于200字。
设计意图
作业是课上交流内容的延展和物化,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落在实处。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语言,利用旁批圈点勾画,把握通讯在写人记事中通过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特有作用。
2.学习新闻多角度、多层次的写人手法,探究通讯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难点
体悟细节描写中表现出的人物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导入
以一篇好的人物通讯,通过对人物一言一行的描写,能使人物仿佛“立”在我们面前,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效果。本单元的三个人物鲜活而生动,“立”在了我们面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使人物立体鲜活的。
学习活动一:研读文本,圈画批注
在三篇人物通讯中,用做批注的形式找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细节描写,并且分析这些细节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形象。
学生对赏析人物形象的学习活动并不陌生,教师需要提示和落实的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如圈画描写人物的语句及关键词、批注人物描写方法、准确地概括形象。
教师示范开头及第一部分批注,学生分组完成其他部分的批注,小组交流。
以《探界者“钟扬”》为例:
1.开头部分:(1)开头用拟南芥引出钟扬,其作用是:结构上,从与人物一生主要贡献相关的植物入手,引出主人公;内容上,切合人物身份和性格特点;主题上,用拟南芥象征并赞扬钟扬的普通、质朴、顽强。(2)“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与生命的长度衬托,更显出其生命价值的意义。
2.“英雄”少年:(1)“开始了他‘不安分’的人生”:贬词褒用,点明他不安于现状,勇于开拓进取,也照应作者给予他的“探界者”的评价。(2)对母亲、妻子的回忆的描写:从侧面烘托钟扬勤奋好学、勇于进取的特点。(3)穿插钟扬与妻子的婚事的描写:使人物形象真实地立在读者面前,也突出了人物雷厉风行的性格特点,又照应上文“不安分的人生”。
设计意图
研读文本,品味语言。通过教师的示范,培养学生“学”的习惯。
学习活动二:了解通讯的报道层次、角度与写作特点
1.三篇人物通讯是如何多角度、分层次对人物进行报道的?请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
这三篇通讯作品中,作者“以事写人”,运用典型的事件表现人物;通过典型细节把人物形象表现得充实、立体;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的精神品格;多方采集材料表现人物的事迹和形象;运用标题揭示模范人物的特点,或运用小标题及概括性的句子多角度分层地组织材料;直接以精当的议论表明观点,表达情感。
2.通过三篇通讯,总结归纳通讯的写作特点。
新闻性:通讯和消息一样,必须具有新闻性,不仅要真实,而且要新鲜,可以记录生活中的新人、新事、新思想、新风尚新经验等。
文学性:通讯不同于客观记述事实的消息,带有较多的文学色彩,比如语言生动形象,人物典型,注重细节,记叙、描写是其主要表达方式。
评论性:新闻有鲜明的主题,歌颂什么、赞扬什么、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必须旗帜鲜明,所以,抒情与议论也常常是其使用的表达方式。
作业
请为你推荐的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模范创作一篇人物通讯。
要求:客观真实,选取典型事件,注重刻画细节,运用小标题多角度多层次地报道人物。不少于800字。
设计意图
作业设计体现单元教学的整体意识,与第二课时的作业相关联;同时呼应本课通讯报道多角度多层次的内容,且学以致用,鼓励学生进行人物通讯创作。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做有品质的当代劳动者。
2.体会议论性新闻作品的逻辑结构和辩证分析,学习议论性作品语言的鲜明、准确、简练、有力等特点。
教学重难点
体会议论性新闻作品的逻辑结构和辩证分析。
教学过程
导入
在2016年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词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一时间,“工匠精神”备受社会关注。在当下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传统社会所孕育的工匠精神是否还有坚守的必要?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新闻评论,从中找寻答案吧!
学习活动一:分析文章论证思路
梳理《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文章思路,体会文章是怎样辩证地讨论关于“工匠精神”的话题的。学生可尝试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议论说理的逻辑意识,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课堂上注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展示有思考、有理据的思维导图。
学习活动二:拓展阅读,深化理解
1.结合补充资料,谈谈你对“工匠精神”内涵的理解。
【阅读资料1】《践行工匠精神的四个维度》(张键,见《中国教育报》)。
【阅读资料2】《深刻理解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乔东、萧新桥,见《教师教学用书》。
2.说说当今时代是否还需要“工匠精神”。学生小组讨论,课上交流。
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中国很多企业的产品质量为什么搞不好?原因虽然很多,但最终可以归结到一点,就是做事缺乏严谨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具体表现在创新、敬业、执着、追求极致的态度上,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给客户无可挑剔的体验。我国制造业存在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现象,多少与工匠精神稀缺、“差不多”精神有关。
然而,当今社会也不乏具有“工匠精神”的伟大劳动者。青蒿素是屠呦呦几十年如一日守着清贫耐着寂寞,带领团队辛勤劳动的结晶;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南仁东专注二十三年用心血铸就的“中国天眼”;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工匠们用智慧和劳动创造的“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他们用行动弘扬了工匠精神,用实干践行了劳动精神。
设计意图
通过补充材料,拓宽视野,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探讨现代社会“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当下,体会新闻时评的社会引领作用。
活动三:探究评论角度,明确新闻价值
知识补充:新闻评论就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的针对性、指导性及思辨性。新闻评论选择评论的角度一般基于这几方面的考虑:一是倾向性,依托新闻事实作出价值判断,这种倾向性往往反映的是主流社会的声音;二是引导作用,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实和重要问题作出分析,以表彰先进,针砭时弊,明辨是非,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当前的形势,为他们指明方向;三是深化作用,新闻评论的政治性决定了评论选择的角度要尽可能从思想、政策理论的高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阐释新闻事实所包含的政治意义。
1.《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和补充材料《践行工匠精神的四个维度》都是关于“工匠精神”的新闻评论,阅读思考,分析两篇文章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来评论“工匠精神”这一主题的。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评论的角度是时代品质需要工匠精神,这是个关于企业活力、社会风气,乃至国家命运的重要话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践行工匠精神的四个维度》评论的角度是践行工匠精神所需要的目标维度,文章从怀匠心、铸匠魂、守匠情、践匠行四个方面论述培养工匠精神的准则,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与思辨性。
2.结合材料链接的补充内容,从新闻价值、报道角度两个方面,找出《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在选择评论角度方面的特点。
作业
从本单元的人物通讯中任选一篇,基于文章呈现的事实,思考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对人物进行评论。找准一个角度,为他写一则400字左右的人物评论。
作业反馈:
学生在《喜看稻菽千重浪》文中,根据袁隆平发现并培养杂交水稻,引导“绿色革命”,从创造性劳动的角度进行评论;也有从知识分子敢于创新,勇于担当,在共筑中国梦中发挥的作用的角度进行评论。《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中,学生从劳动岗位无贵贱、劳动的责任心与奉献精神等角度进行评论。《“探界者”钟扬》一文,学生从科学家的精神追求、生命的高度、时代精神的倡导等角度进行评论。
设计意图
作业设计体现对课上教学内容的呼应,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多角度的新闻评论。同时提高议论性文字的表达水平。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感受古代灿烂的文化,陶冶高尚的情操。
2.由言揣意,借助提示理解诗歌内容。理解劳动中蕴含的人情美与风情美。
教学重难点
由言揣意,借助提示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诗经》的语言方式就是谦谦君子雍容揖让的典雅之风的体现。今天就让我们在诵读中感受古代灿烂的文化,体会中国诗歌源头的情韵吧!
学习活动一:诵读作品,感受音韵之美
诵读两首诗歌,感受两首诗歌在句式、韵律上的不同之处高中阶段,学生第一次接触《诗经》,可先整体感受《诗经》在诵读中的音韵之美,同时与近体诗区别比较。作为古典诗歌源头的《诗经》在句式上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夹杂二言八言不等。在诵读节拍上多为“二二”的节奏。《芣苢》尤为明显,通篇短促的四字句显得节奏感鲜明,易于传诵吟唱,是构成全文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
《插秧歌》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言古诗,诵读时可以给学生一些诵读指导:通常节拍有两种方式,即“二二二一”“二二一二”,朗读时要注意节奏,读起来要有抑扬顿挫之感。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设计意图
在诵读的基础上,感受古典诗歌的语言魅力,课堂上还可以与第一单元的现代诗歌诵读作区别。
学习活动二:由言揣意,理解诗歌内容
1.了解作家作品,知人论世。
学生可提前查找《诗经》相关知识及作者杨万里的简介,了解两首诗歌的创作背景。
【补充资料】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著名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称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著有《诚斋集》。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反映民间疾苦、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诗篇,《插秧歌》就是其中一首。
2.在诵读的基础上,学生分组,结合课下注释,揣度诗句含义,理解诗歌内容。学生在小组中充分交流,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可对照教材中的“学习提示”,指导学生理解这两首诗歌。
设计意图
知人论世,整体感知。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语句的含义,初步把握诗意。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小组合作,教师点拨指导。
作业
从两首诗歌中任选一首,结合课上对诗句理解的讨论,描写诗中展示的某劳动场景。完成后发在班级群里,与大家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
作业体现“由言揣意”的学习目标,作业交流分享的过程也是学生对诗歌理解再认识的过程。
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
1.以《芣苢》《插秧歌》《伐檀》为例,品味古诗词中的劳动之美与劳动的艰辛。
2.体会通过用词变化来拓展诗意的表现效果和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作者心情的创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诗歌中通过用词变化、景物描写来拓展诗意,表现作者心情的创作方法。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斟词酌句,鉴赏诗歌
1.诗歌中有哪些关键词语,可以传递出诗人不同的思想情感?学生交流讨论。
《芣苢》:体会六个动词。正如朱熹在《诗集传》中说的:“化行俗美,宗室和平,妇人无事,相与采此芣苢,而赋其事以相乐也。”
“采”“有”——概述采芣苢的劳动。芣苢可以采摘了。
“掇”“捋”——具体描写采芣苢的动作。
“袺”“襭”——描绘满载而归的快乐情景
《插秧歌》:分析诗歌中前两句与“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
明确:诗歌前两句运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全家老少一齐出动,各尽所能,配合默契。诗中用了四个动词“抛”“接”“拔”“插”,准确地刻画出这家老小低头插秧、全神贯注的神态。
“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身上的蓑衣斗笠比喻成战场上士兵的铠甲头盔。说明插秧就是一场抢天时的战斗,突出了农人在农忙时的劳动辛苦。
2.《芣苢》《插秧歌》这两首诗都是有关劳动的颂歌,但是它们在描绘劳动场景、歌颂劳动热情方面又不尽相同,试分析其差异,填写下表。
诗歌 表现手法 劳动场景 表达情感
《芣苢》 重章叠唱 直接描写,展现了劳动妇女快乐采摘芣苢的全过程。 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插秧歌》 白描、反衬、对话 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展现了农忙时节插秧劳作的紧张与艰辛。 形象表达了劳动的紧张和辛苦,流露出诗人对劳动和劳动者的赞美。
3.分析《芣苢》《插秧歌》这两首诗的思想主旨。
《芣苢》这首诗让我们了解了远古太平盛世时期人们生活的一个场景及精神状态,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了古人的生活理念:没有战争、暴政、苛捐杂税,内心安宁平静,生活上能够丰衣足食。
《插秧歌》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当时作者辞官在家。这首诗展现的是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图景,通过一家人插秧劳作的场面描写,真实客观地表现出农人吃苦耐劳的美好品格,流露出诗人对劳动和劳动者的赞美。
设计意图
从关键词语入手,品鉴不同词语所表达的不同情感,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帮助学生通过体会关键词语,理解诗句含义,把握作者情感。
学习活动二:拓展阅读,比较鉴赏
1.比较本文与《诗经·伐檀》和刘禹锡《插田歌》在诗歌内容与写作手法上的异同,完成后面习题。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劳动的诗歌,或是突显劳动场景的诗句,请和大家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
这个学习活动力求形成“群文阅读”的小专题,体会古诗词中不同作品的劳动之美,并结合高考试题,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作业
劳动实践:尝试自己不曾做过的劳动,比如重新规划设计自己的房间;独立完整地为家人做一次饭;打扫一次厨房、卫生间……请用照片记录你的劳动过程,并写一篇自己劳动后的心得体会,不少于400字。
设计意图
本课时的作业设计是建立在理论学习之上的实践体验,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同时为最后的单元任务即制作“劳动纪念册”积累素材。
第八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认识“熟悉的劳动者”的意义和价值。
2.通过本单元学习,学会写人物关注事例和细节,提升记叙文写作水平。
教学重难点
学会写人物关注事例和细节,认识平凡劳动岗位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写作训练
题目:教过两代人的山村小学教师,救死扶伤护佑生命的医生,精心擦拭每一块玻璃的保洁阿姨,春耕秋收辛勤劳作的农民……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劳动者值得我们关注,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不少事可能会触动我们的心灵。写一位你熟悉的劳动者,不少于800字,题目自拟作业。
设计意图
体现新教材以阅读为核心,以任务为引领,在大情境、大活动理念之下,整合设计,指向深度阅读和深度写作。
作业
请以小组为单位,将作文发布到小组微信群,学生互评,写批语。之后完成自主修改任务。
设计意图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互评的方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批语及修改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