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案
课 题 第十章第2节 滑轮及其应用 课 型 实验探究课
教学目标 1.能识别定滑轮和动滑轮;2.能通过实验,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并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滑轮解决实际问题;3.会安装滑轮组,并能根据安装情况分析施加的拉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
教学重点 能通过实验,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教学难点 会安装滑轮组,并能根据安装情况分析施加的拉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
教学方式 讨论式、讲授式、探究式
教具学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目的
【演示ppt3】展示照片,请学生观察图片中这种机械的结构。板书:滑轮:边缘有凹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演示ppt4】提出任务:用一个滑轮提起一袋重物,可以有几种方法?(可以请学生上台演示方法,可以自己演示,可以播放视频)边演示边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在工作时的特点。板书:一、定滑轮和动滑轮1.工作时,轴不随物体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2.工作时,轴随着物体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观察图片,认识滑轮记录思考后回答:有2种方法观察、听讲记录 引入新课,认识滑轮通过完成任务,拉近物理与生活的关系,反映出物理是有用的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演示ppt5、6】 组织学生实验: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介绍实验操作步骤和主要研究问题。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及时解决问题。组织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板书:二、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1.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2.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ppt7】 提问:为什么定滑轮和动滑轮在使用时会有上述的特点呢?播放动画,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板书:三、使用滑轮的理论分析1.定滑轮实质上是等臂杠杆。2.动滑轮实质上是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 听讲进行实验听讲、讨论记录思考、讨论记录 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实验数据,思考和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培养学生理性分析能力,体现知识的应用和联系
【ppt8】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能否得到这样一种机械,它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呢?板书:四、滑轮组1.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组合叫做滑轮组。【ppt9、10】组织学生实验: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学生已有之前的实验经验,老师做好巡视,及时解决问题)【ppt11】结合实验数据,引导学生运用理性分析的方法识别两种滑轮组各自的特点,总结实验结论。【ppt12】引导学生运用理性分析的方法进一步总结出使用滑轮组施加的拉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 板书:2.F=(G+G动)/ns=nh(n是承担总重的绳子段数)【ppt13、14】组织学生解答例题。(注意学生的计算书写格式)【ppt15】进行小结。【ppt16】知识拓展: 轮轴。【ppt17】布置作业。 讨论后回答: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在一起记录动手实验,记录数据听讲、思考、讨论听讲、思考、讨论 记录思考并解答听讲听讲 培养学生理性分析能力,体现知识的应用和联系能根据安装情况分析施加的拉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巩固知识拓展知识面
板书设计 第2节 滑轮及其应用一、定滑轮和动滑轮1.工作时,轴不随物体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2.工作时,轴随着物体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二、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1.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2.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三、使用滑轮的理论分析1.定滑轮实质上是等臂杠杆。2.动滑轮实质上是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四、滑轮组1.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组合叫做滑轮组。2.F=(G+G动)/ns=nh (n是承担总重的绳子段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