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案
课 题 第六章 第四节 来自地球的力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物体所受重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3.知道g = 9.8N/kg和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4. 知道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以及重垂线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了解物体所受重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 知道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以及重垂线的广泛应用。
教学方式 讨论式、讲授式
教具学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目的
【演示ppt3】观察动图,发现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是往下落的,这是为什么呢?【ppt4】地球上像是有一双双手把物体往下拉,这其实就是重力,讲解重力的概念。板书:一、重力:是地球附近一切物体都要受到的力,它是由于地球的吸引产生的。符号:G分析重力的概念可知,重力的施力物体:地球;受力物体: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板书:施力物体:地球;受力物体: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ppt5】联系生活实际,发现在搬东西时,搬的东西越沉,越费劲,猜想重力的大小可能与质量有关,引导学生思考,要验证这个猜想,该如何做呢?【ppt6-10】进行实验:探究物重与物体质量的关系,1.实验装置:要测量重力,需要用到弹簧测力计,而质量,需要用到已知质量的钩码。2.实验步骤:分别把1只、2只、3只……6只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记下弹簧测力计每一次的示数,填入表格。3.实验过程:通过实验,将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表格,并画出实验图像,通过实验图像,得出实验结论:实验结论: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其比值是定值。约等于10N/kg,实验室中用到的弹簧测力计并不精确,测出的比值为10。【ppt11】总结实验结论,引出重力公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其比值是定值。若用字母g表示物体的物重跟这个物体的质量之比,则物重跟质量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示。板书:二、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其比值是定值。公式:或。【ppt12】讲解g。g为重力常数。通过表格发现,不同地区的重力常数不同,计算时g = 9.8N/kg,精确度要求不高时:g = 10N/kg。即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重力大小约为10N。【ppt13、14】通过两个题目,学会使用公式计算重力及质量。例2较难,需理解物体的质量是不变的,而不同星球上的重力常数不同,可以跟学生拓展,重力来源于万有引力,而万有引力的大小与两个互相吸引物体的质量和距离有关,质量越大,距离越小,万有引力越大,因此重力常数与地区有关,也与星球的质量有关。【ppt15】地球上所有的物体都是往下落的,引导学生猜想,重力的方向是向下的吗?【ppt16】通过小球实验发现,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且在地球的任何地方,都是竖直向下的,近似指向地心。三、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ppt17、18】因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在一根绳子下坠一个重物,那么绳子就是竖直的,利用这个原理,制成了重垂线,用重垂线可以检验墙体是否竖直。而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是垂直的,利用这个原理,制成了水平仪。板书:重力方向的应用:重垂线、水平仪。【ppt19】讲解重心,板书:四、重心: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作用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就叫做物体的重心。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上。【ppt20】分析光盘和篮球和重心,发现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ppt21、22】带领学生学会用悬挂法和支撑法找重心。【ppt23】提升稳定程度的办法。1.增大支承面;2.降低重心。【ppt24、25】组织学生进行随堂练习。【ppt26】进行课堂小结【ppt27】拓展假如没有重力会怎么样?【ppt28】布置作业。 思考、讨论听讲并思考、记录思考、讨论实验听讲并思考、讨论练习计算观察图片,思考、回答问题思考、听讲、回答问题听讲听讲、思考、讨论听讲、记录 引导学生思考,引入重力引入重力的概念引出重力大小与质量有关,并通过实验证明。学会计算重力猜想重力的方向理解重力的方向的应用理解重心学会找重心巩固新知知识拓展
板书设计 第四节 来自地球的力一、重力地球附近一切物体都要受到的力,它是由于地球的吸引产生的。符号:G施力物体:地球;受力物体: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二、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其比值是定值。公式:或三、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四、重心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作用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就叫做物体的重心。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上。